一、教育是一种实践———一种生活方式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的教育学,教育就是一种实践,一种生活方式。脱离实践的研究是毫无意义情境中同时存在,而且,研究不能与生活相脱离;研究是关注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思维习惯。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作家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意义本身的,因为教育意义的实现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教育实践是让教育意义显现的过程。现象学教育学把教育看作实践,赋予了教育学一个新的灵魂。它使我们不仅仅关心教育的概念,而是教育意义的实践。当我们关注教育的意义而不是抽象的理论时,教育一下子变得丰富而充盈起来。所以任何教育学意向都应该尊重教育者本人的实际情况。
二、教育学的起点:教育意识———教育是一种召唤
现象学教育学大师范梅南教授在他的书中反复提到教育是一种召唤的理念,并以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呈现的,因为这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定义所能表达的,这是一种现象学上的理解,它所呈现的方式也是一种现象学的方式。“召唤”就是召唤我们聆听学生的需求。范梅南认为教育学首先召唤我们行动,之后又召唤我们对自己的行动做出思考。范梅南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我们与处在教育关系中的儿童、年轻人或年老者之间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出现,原本属于父母职责的教育被放到了学校、教师的身上。因此,他把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作为探求教育学理解和获取教育智慧的源泉,这是从教育的起源意义上来理解教育学和教师。教育工作者要从“替代父母的关系”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不断地提醒自己留意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替代父母”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恰当关系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三、教学反思———一种思想与行动的对话
现象学教育学在强调实践的同时,也强调对行为反思的重要性。现象学教育学认为反思是一种思想与行动的对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发现生活体验中所隐含的意义,反思使人具有责任感。通过反思,我们就能弥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通过反思,会减少我们行为中的盲目和冲动,增强我们行为中的目的性和正确性;通过反思,会使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态度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而使我们获取教育最本真的意义。现象学教育学者认为,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并理解他们怎样经历日常的世界,怎样经历自己对他们的影响,这样有助于教育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是否合适,并通过进一步的反思来发现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四、教育学的要求:教育机智———一种智慧性行动
现象学教育学告诉我们:要与受教育者的日常交往变得更敏感或更富有机智,要懂得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差别性的教育行动,要对个体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生活的独特性进行特别关注,并随时都保持着对这种独特性的敏感性。机智就是这样的一种敏感性,是教师的一种智慧性行动。它并不是我们可以事先计划的,但要求我们在瞬间做出反应。教育机智是指向学生的,是通过教育者积极主动建立起来的关注方式。这种教育机智表现在,首先要正确对待学生们的成长,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要理解学生的体验,对学生的经历保持开放,避免用一个标准的和传统的方式来处理情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教育情境充满自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 (舒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