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张(二)-----我读《天才梦》

 昵称1273521 2010-04-22
早已对张爱玲的散文有所偏爱。其实说这话有点夸张,所谓早,也只不过是零五年读她的《非走不可的弯路》一文之后才开始的,不过短短四年罢了,之后并未染指。只是前不久,从互联网上读到一篇有关她的文章《爱恨倾城小团圆》,才诱发了我读张的兴趣。
   今日得宽裕,读张《天才梦》,有感如下:
    首先,我想补充一下我在《说张》(一)中的一个说法。在前文中,我曾对张未曾有过教育子女的经验却写出象《非走不可的弯路》这般如此深刻的文章,深表钦佩。但对其灵感的来源并不知晓。今天,我通过读《天才梦》,自认为已找到答案了:张虽没有亲身教育自己子女的感受和体验,但却有自己作为子女受母亲教育的体验和感受。她的母亲在她十六岁时曾对她讲“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现在,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可见,张爱玲并没有按照母亲的意志去生活,而是,我行我素,特立独行,走着自己选择的艰难之路。由此,引发了母亲的那段话;由此,后来产生了《非走不可的弯路》的美文。
      张爱玲在《天才梦》开篇直言道,“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怪癖缺点。”
      此段名言被无数略有文笔的青年人所珍视,并奉为座右铭。然而,天才就是天才,因此,而与众不同。在生活的历练中,并非人人都可成为天才的。
     请看张爱玲,三岁背唐诗;
                 七岁写有关家庭悲剧的小说;
                 八岁写乌托邦梦;
                 九岁便思考如何选择音乐或美术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十六岁时,母亲宁愿看她死。因为她选择了文学创作这条路,不被母
                 亲所认可。仍然而她仍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她意识到:对于她来说
                 只有此路别无它途。是生活迫使她不得不这样做的。
      众多的张爱玲的模仿者能否做出如此的牺牲呢?
           首先,要放弃正常人的日常生活,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其次,在接人待物方面,异常愚笨,离群索居,怪癖而不尽人情。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天才梦》
           “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就等于一个废物。”《天才梦》
       朋友,你们能做到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