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大观园1:她们的国(1) 自形而上视之,大观园是寄托了作者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清净女儿之境,她生存在宁国府与荣国府的夹缝之间,是与宁、荣鼎足并立的“情”之堡垒,是天地间至情至性至美至圣的所在,凝结了小说的“女儿尊贵论”“警幻意淫论”“青春儿女真情及情之悲剧”“青春叛逆”“艺术创造”“建设新世界”等思想旨意。 自形而下视之,大观园的主人,有姑娘、奶奶、丫头,她们组成“金陵十二钗”正、副、又副三十六位清净女儿群像,添上宝玉,共计三十七人,这是一个确定的数字。脂批云:“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大观园原系十二钗栖止之所”。 其中,秦可卿、茜雪、智能儿等人在兴建大观园之前即已早早去逝或走出贾府,元春、尤氏、尤三姐、凤姐、巧姐等人未曾入住大观园,湘云在园子里也没有自己独立的房舍,为什么说她们都是大观园的成员呢?这是因为作者在构建大观园的形而上学图式时,还兼顾了生活化、个性化原则,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尺度。所以上述特殊情况无论多么特殊,都无损于她们通通归属“大观园清净女儿群像”这个大旨,她们依然是大观园的成员。 另者,大观园亦非单纯“女儿国”,她还是小说中与宁、荣对立的“情”之堡垒。大观园外围的正邪两赋有情人,包括贾母、宝琴、刘姥姥、贾芸、红楼四侠等人,他们与大观园同样“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的气性、心性都是易地则同,大观园是他们心中共同的圣地,甚至具有宗教圣地的严重意义。 大观园奴仆中,多数都是有情人,作者特别提到的,我举三例:一是59回小丫头春燕,二是柳五儿之母管厨房的柳嫂子,三是54回元宵夜宴,宝玉离席回到园子,偶遇两位无名媳妇,“这两个女人倒和气,会说话,他们天天乏了,倒说你们连日辛苦,倒不是那矜功自伐的”(按:这两个女人是从贾母那里进园子来给袭人送点心的,虽不能断定她们是大观园奴仆,但原著既然在大观园文章里为她们作小传,姑且可认作大观园有情人)。 当然大观园亦非纯粹洁净。依照生活化、个性化的写实主义原则,大观园内除了“清净女儿”“青春真情”的主旋律外,也存在少量杂音,“正”、“邪”两派势力均不同程度地渗透进大观园中,例如坠儿、良儿、蝉姐、众婆子干娘等人属于邪派,一些替贾政王夫人着想的大观园奴仆则属于正派。这个现象,仍可用“阴阳交叉”“身在曹营心在汉”来解释。 同时,我们要知道三大堡垒各有其主,大观园内“情”派的力量压倒“正”“邪”两派,正如宁国府里“邪”派势力压倒“正”“情”二派,荣国府里“正”派势力又压倒了“邪”“情”二派。只是到后来局势逆转,宁、荣“正”“邪”两派联手抄检大观园,西风压倒东方,清净女儿纷纷惨遭罦罬芟鉏,这才标志着大观园气数已尽。由此观之,三派斗争乃是一个互为消长与时推移不断变化且永无休止的永恒过程。 180. 大观园1:她们的国(2) 综观全书,可知大观园的极盛时期其实就是两幅长卷图画。其一,《携蝗大嚼图》,写刘姥姥畅游大观园,作者特地安排刘姥姥发起、贾母下令、宝钗献策、众人助力、惜春挥毫、黛玉命意并题名,以当时的游乐雅事为题材,她们共同创作这一幅《携蝗大嚼图》。大家千万别小看了这幅画,须知这个故事生动再现了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之类历代文艺盛事的盛况,与探春海棠诗社、黛玉桃花诗社同一韵致,她们以这种艺术的方式来咏叹、升华、挽留、祭奠大观园的青春美好时光。其二,《艳雪红梅图》,宝琴、李纹、李绮等人作客大观园,姐妹们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我以四季时序将大观园的兴衰史划分为五个阶段:试才题对额、黛玉葬花、宝玉挨打好比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海棠诗社、《携蝗大嚼图》、《艳雪红梅图》好比万物疯长热火朝天全盛喜庆的夏天;探春理家、芳官正传好比阴阳角逐相持不下的长夏季节;二尤悲剧、桃花诗社、抄检大观园则进入风潇潇肃杀之秋;八十回后便是雪漫漫美梦破灭的严冬季节了。 由此观照《携蝗大嚼图》与《艳雪红梅图》两幅图画,可见这两大段的确是大观园史上最阳光灿烂的画面,两幅画均浓墨重彩铺叙贾母走进大观园带领众姐妹行乐的盛景,请注意作者大书贾母游园,全书中仅此二例,在园艺学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两幅长卷上显性的第一主角都是外来的贵客,一个是刘姥姥(母蝗虫),一个是薛宝琴(艳雪);其隐性的主角,与刘姥姥相陪的是黛玉(茗玉、雅谑),与宝琴相陪的则是宝玉(双艳)和妙玉(红梅)。 从故事情节角度赏析,大观园是为元春省亲而兴建的,在小说叙事结构内部大观园本身就具有了一半成分的皇家园林属性,又成为反映元春在宫中穷通命运的晴雨表,无形中关乎贾府家族命运。是以起造大观园必须在长房宁国府原有的会芳园基址上加以扩建,园中又有一座象征贾府祖脉的“大主山”。形象地说,凡是元春在宫中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大观园都能像地面卫星信息台一样第一时间遥感接收她的讯号,进而影响贾府家族兴衰。因此,74回抄检大观园,既透露了元春行将式微,又预示了贾府颓运将至。 从文化传承角度赏析,大观园浓缩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是典型中国个性中国风韵中国气派的艺术瑰宝。古典园艺高度发达,蔚为壮观,在世界上堪称绝艺。中国园林的美学风格是与诗词书画相结合,追求诗情画意,所谓“衔山抱水建来精”,将自然界美丽的真山水巧妙复制变形移植到一个有限的园林空间内,使其如在画中,“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非常适宜游赏、感怀、居住,最终目的依然是“诗意生活”“自然和谐”“天人合一”,所谓“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自园艺大兴,古典文学便与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例如《西厢记》《牡丹亭》都依托各自的园林空间来展开叙述。园林进入文学,为文学增添了隽永的画意美。如果说北京皇家园林、苏州私家园林、广州公共园林代表了古代实体园林的最高成就,那么《红楼梦》的大观园则代表了文学作品中虚拟园林的最高成就。大观园既传承了北京、苏州等地实体园林的艺术精华,又打破了实体的限制,在文学的虚拟世界里自由驰骋,颇多创新,因此我主张把大观园的园艺美学建成一个独立的红学分支。 ——腾讯读书>原创>社会>其他>朱批红楼之红楼梦慧剑斩心魔>第十卷 青梅煮酒:论正邪两赋 作者:朱楼梦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