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秘解》六十九章

 阿飞孙变 2010-05-28
《老子秘解》六十九章  毕敦一著

六十九章
原文                     译文
用兵有言:               古有用兵格言说: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我不敢主动出击而宁取守势,
不敢进寸而退尺。         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后退一尺。
是谓行无行,             这就是队伍行进并不见队伍,
攘无臂,                 手臂高举并不见手臂,
仍无敌,                 与敌对垒并不见对面之敌,
执无兵。                 手拿兵器并不见什么兵器。
祸莫大于轻敌,           灾祸没有比轻敌更严重的了,
轻敌几丧吾宝。           因轻敌几乎丢掉我身命之宝,
故抗兵相加,              所以两军相遇势均力敌,
哀者胜矣。                毁败耗损就必定胜利。

内容浅说
此章继前章之后,接言行武火之法。前言行武火须是武而不武,为而不为,争而不争;此则言行武火的战术思想,即不可轻敌、轻举妄动,不可头脑发热、贸然从事。要始终冷静,慎之又慎,确保万无一失。
全章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言战守进退之要;后部分则言轻敌之害。

注释秘解
1、前部分,战守进退之要。
用兵有言,一直流传在人们中间的兵家成语格言。
不敢为主者,主为动,为出击进攻。动虽能干静,然因对方难以悉明,不免有失于一偏之虞,故为盲目妄动之类;而为客者,客为静,为保护防守。守能以逸待 劳,顺势而取,故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是为沉着谨慎之徒。此喻行火之际,要一意不动,静静以俟,顺气之动而动,气行则行,气住则住,故曰“不敢为主而为 客”,气是主,我(神)是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此言并非不愿前进,而是惟恐因贸然前进招致毁败之果;并非愿意后退,而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虽暂事后退却能取得最终胜利。此喻行火必要小心谨慎之至,决不可稍有马虎大意,宁退勿进,宁不得也要不可有失。
是谓攘无臂,是谓,表明攘无臂等四言,是从上二句用兵之言中概括出来的。攘者,撩、挽,手与臂一起运作。意即:本来手臂抬起来了,可是却见不着手臂。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实际上是喻比为道行武火,并不见行武火之相,武火要似同于文火,无为无执,自自然然。与此类同,行无行,仍无敌,执无兵,也都是讲的这一个道理。行,运 行,行进;仍者,因袭,沿袭。延义为追寻、寻觅;执,手持;兵,兵器。四言皆谓,行武火必须让人觉察不到火的存在,虚无自然,药与火融熔为一。此四言是对 正确行火方法的十分形像描述。
张伯端《悟真篇》云:“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此四言诗句,基本上将本章内容全都概括进来了。翁葆光注 曰:“此章明火候作用也。左为文火,右为武火。‘饶他为主我为宾’者,主为阳而雄,好争也;宾为阴而雌,好静也。即是守雌而不雄,持静而不争,此虑险防危 之意,畏敬之至也。兵法曰:以逸待劳。又曰:致人而不致于人。此之谓也”。
2、后部分,轻敌之害。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者,为道行火疏忽大意,不谨慎。敌,喻指行功时所遇到的危险。因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认识不足,所以行火之际,意念参杂,火迹显露,气不 回精不化,阴物积而不去,故而终有倾毁之日,所以曰“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吾宝者,即指身中道物。常言:“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神气精”。 神气精即是道。四十六章亦有“祸莫大于不知足”之言,不知足,就是轻敌的主要表现。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抗兵喻指擅行武火,武火不该行而行,或者过执过重不得要领,均谓抗兵,为道行功之大忌。执意强行,没有和缓余地曰“相加”。哀者,由 三十一章“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可知,即是毁败耗损,“杀人之众”损兵折将、损失惨重,不是悲哀么?“胜”指最后结果。义即:擅行武 火,或一意执着、抗兵相加,最后得胜的就只有大损大败这个惨重结果!
临炉行火之法是为道者所必知必用,其中有文、武之别,文时必文,武时必武,必须明之又明,熟之又熟。行火又如行兵对阵,有胜有负,胜负就在一念之间,尤其行武火,必须谨慎冷静、心中有数,有为行之必如无为,如此临阵不乱,才能每战必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