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乐清剪纸-林邦栋的雕刻人生

 秋枫叶落 2010-06-03
浙江乐清剪纸-林邦栋的雕刻人生
 

雕刻人生-剪纸大师林邦栋

  今年76岁的林邦栋先生怎么也想不到连普通话也讲不好的他有一天会站在德国的讲台上,讲解中国的刻纸艺术。昨天,林邦栋先生作为我省唯一一名民间艺术家到德国考布伦茨州的博物馆参加“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展览”,并现场进行剪纸表演和向德国人讲述剪纸方法。

 

  林邦栋出生于北白象镇民间工艺世家,自幼喜爱油漆画和剪纸,家人见他如此着迷,便开始潜心授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20岁时就能独立设计制作细纹刻纸,能在一方寸的纸面上刻出50条线条仍游刃有余,他刻的《鱼跃龙门》、《松鹤延年》等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仅是获奖奖状就有上百个,其中刻纸《鱼跃龙门》已出展18个国家。

 

  一丝不苟的刻纸艺术造就了林邦栋的认真、严谨、真诚待人的性格。一次他在北京一外贸单位签订合同,在北京国际书店工作的永嘉人张树贤对林邦栋创作的细纹刻纸佩服之至,腾出一房间让林邦栋住,有时一住就是两三个月,张先生从来不收其租金。有时林先生送上几幅创作的剪纸,张树贤如视珍宝加以珍藏。两人结下深厚友谊。

 

  1996年秋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编导周兵先生在拍摄专题时,一见林邦栋的《鱼跃龙门》,马上被其吸引,愿出高价收藏。这张创作于60年代、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的作品,也是文革期间林邦栋冒着随时被批斗的危险珍藏起来的幸存作品,林先生说什么也不肯出售,便许诺重新刻一张给周先生。不巧在1997年的正月初六,林先生到茶山体验生活,归途中出车祸,躺在病床上已有3个月不能吃饭,林先生却念念不忘自己对周兵先生的许诺。他以为自己再不能拿刻刀了,便毅然吩咐儿子将珍藏的《鱼跃龙门》寄给周兵。后来他在医生精心治疗下,大小手术做了五次,用坚强意志击退了死神的光临,五个月后,伤势稍稍痊愈,他又情不自禁拿起刻刀。

 

  如今,已76高龄的他得戴上500度的老花镜才能“下手”,但一提刀刻花,仍然是手不颤、气不乱,刀刀入微。林邦栋的剪纸风格纤细娟秀,散发着江南特有的灵气,不仅构图生动活泼,令人惊叹,那细腻线条丝丝相扣,更是令人叫绝。

 

  林邦栋先生不但刻出了一片亮丽的天空,他扎制的被誉为“东瓯古国,惊世之作”―――首饰龙还成了温州民间喜庆活动盛行的传统彩灯一绝。他制作的首饰龙曾在省工艺美术展上获得特等奖,他的作品曾上过中央电视台和法国巴黎中文电视台,世界上肤色各异的人们就是通过电视认识了他和他制作的首饰龙。

 

  在1999年,云南省昆明世博会上林邦栋先生制作的首饰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了不起,太神奇了。”展出的4个月,每天都有许多外国朋友和中国的参观者站在林先生制作的首饰龙前久久不肯离去,而坐在旁边现场刻纸的林先生一下子成了“明星”。找他合影的、签字的人很多,云南省省长李嘉廷还特别在首饰龙前和他合影呢。几位来自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的客人出1万多美金要求收购这只首饰龙,而林先生没有答应。

 

  林邦栋制作的首饰龙船,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书画、剪纸、雕刻、刺绣、彩塑艺术和编织等的传统工艺结合在一起。这只首饰龙4.5米长,宽2米,高2.3米,分四层长廊,共有100多个小窗,内有400个人物,每个窗口内表演者是三打白骨精等古装、戏曲人物和做年糕等充满情趣的民间日常生活场景。开始试验制作时,首饰龙上的小小人物往往不是动作幅度不大,就是动作过于夸张。这可苦了林邦栋,400个人物,要有400多各具特色的动作,在那段时间,让他反反复复琢磨的就是每个人物神态各异的动作细节。一日,他正在吃饭,他心中还是想着首饰龙中的人物动作,“左摆右动”他拿着筷子不由自主地摆动,并自言自语地说:“对了就这样。”在旁的老伴又好笑又好气,“喂,老头子先吃吧。”“我先去看一下。”林邦栋又跑到首饰龙边。不知经过多少次学习、试验、改进的艰难过程,这位年迈的工艺美术大师终于使首饰龙船中的人物,在电源的驱动下变得鲜活起来。

 

  剪纸艺术和雕刻制作首饰龙艺术是一项需要付出毕生心血的艺术,在商潮的冲击下,从事这项传统艺术和爱好者日渐减少,年事已高的林邦栋心中只有一个愿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为刻纸、首饰龙这两门被称作是“乐清绝技”的技艺寻找到更多的继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