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问中医说的“血”,“气”,“精”如何理解?三者有什么关系? - 已解决 - 搜搜问问

 知多D 2010-06-04


中医认为,气、血、精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均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断地补充,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和神的主宰下,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在生理功能上,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
气属阳,主动,主煦之;血属阴,主静,主濡之。这是气与血在属性和生理功能上的区别。但两者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在生成、输布(运行)等方面关系密切:“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

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血和精的关系密切,精血同源。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互生。

1、气对血的作用
气为血帅包含着三方面的意义: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1)气能生血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从摄入的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从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血,其中每一个转化过程都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而气的运动变化又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的。气的运动变化能力旺盛,则脏腑的功能活动旺盛,化生血液的功能亦强;气的运动变化能力减弱,则脏腑功能活动衰退,化生血液的功能亦弱。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故在临床治疗血虚疾患时,常配合补气药,就是补益生血的动力。所以周学海说:“前贤谓气能生血者……人身有一种气,其性情功力能鼓动人身之血,由一丝一缕化至十百千万,气之力止而后血之数亦止焉。常见人之少气者,及因病伤气者,面色络色必淡,未尝有失血之症也,以其气力已怯,不能鼓化血汁耳。此一种气,即荣气也,发源于心,取资于脾胃,故曰心生血,脾统血,非心脾之体能生血统血也,以其藏气之化力能如此也。”
(2)气能行血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动力。气一方面可以直接推动血行,如宗气。另一方面又可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推动血液运行。“运血者即是气”,“气行乃血流”。气生成于血中而固护于血外,气为血之帅,血在脉中流行,实赖于气之率领和推动。故气之正常运动,对保证血液的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总之,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所以临床上治疗血行失常,常以调气为上,调血次之。如气虚不能行血则面色白,补气行血则面色润泽;气滞则血瘀,妇女月经闭止,行气活血则经通。
(3)气能摄血即气对血的统摄作用,使其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逸于脉外。“人身之生,总之以气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 “血所以丽气,气所以统血。非血之足以丽气也,营血所到之处,则气无不丽焉;非气不足以统血也,卫气所到之处,则血无不统焉。气为血帅故也。”气摄血,实际上是脾统血的作用。”诸血者皆运于脾”,脾为气血运行上下之总枢,“其气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溉四旁,充溢肌肤,所谓居中央畅四方者如是;血即随之运行不息,所谓脾统血者亦即如是”。若脾虚不能统血,则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气不摄血则可见出血之候,故治疗时,必须用补气摄血之法,方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如临床上每见血脱之危候,治本“血脱者固气”之法,用大剂独参汤补气摄血而气充血止。
2、血对气的作用
血对气的作用,是血为气之母。血为气母是指气在生成和运行中始终离不开血。其一,血能生气。气存血中,血不断地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水谷精微是全身之气的生成和维持其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水谷精微又赖血以运之,借以为脏腑的功能活动不断地供给营养,使气的生成与运行正常地进行。所以血盛则气旺,血衰则气少。其二,血能载气,“守气者即是血”,“载气者,血也。” “血气之常,阴从乎阳,随气运行于内,苟无阴以羁束则气何以树立。”气存于血中,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血为气之守,气必依附于血而静谧。故云:“气阳而血阴,血不独生,赖气以生之;气无所附,赖血以附之。”否则,血不载气,则气将飘浮不定,无所归附。因为人身之血用以载气,故气不得血,则散而无所附。所以在临床上,每见大出血之时,气亦随之而涣散,形成气随血脱之候。

3、血对精的作用
精者,血之所成也。”“夫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男子化而为精,女子上为乳汁,下为经水。”“精者,血之精微所成。”血液流于肾中,与肾精化合而成为肾所藏之精。由于血能生精,血旺则精充,血亏则精衰。临床上每见血虚之候往往有肾精亏损之征。
4、精对血的作用
血即精之属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而血富于冲,所至皆是。”
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骨髓坚固,气血皆从。”由此可见,精髓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精足则血足”,所以肾精亏损可导致血虚。目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补肾填精之法而获效。以补肾为主治疗血虚,就是以精可化血为理论依据的。

希望你满意我的回答

健康使者 回答采纳率:6.7% 2010-01-17 16:27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气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精气、气范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哲学上的精、精气、气范畴是标示世界本原的物质存在,是抽象的概念:而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精气、气则是医学科学中的具体物质概念。但中医学属于自然哲学,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认识能力,在阐述主命、健康和疾病时.也必然会发生哲学与医学、抽象与具体的物质概念混称。

在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气、血、津液等虽然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属于生命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但是.我们理解其内涵时。必须按中国传统的有体有用,体用如——的思维模式来认识,把精、气、血、津液理解为实体及其作用、功能、属性的辩证统一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贡:精,乏指人体内一切有用的精微物贡;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戎部分,又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红色的液态物质;津液。是人体内的正常水液的总称::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规律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精:气:血、津液的生戎和代谢,有赖于驻腑经络受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功,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等作用.精、血、津液的滋养和濡润,因此,精、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有着密切关系。

气与精、血、、津液分阴阳.则气为阳。阳气动,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宣运行不息而;宜郁滞;精、血、津液为阴,阴主静,具有滋养、濡润作用,宜宁谧、秘藏而不宜妄泄。

生命物质虽有精、气、血、津液之分,怛皆本源于气:故曰:“人有精、气、津、液,立、脉.余意以为—气耳”,《灵枢·决气》:气聚而成形,散而无形—气与精,血液.津液相对而言.则气无形。而精、血、津液有贡:气与精、血、津液的相互化生与转化,体现了在生命活动中,形化为气。气化为形,形气相互转化的气化过程:精血同源、津血同源,精、津液化而为血,血涵蕴精与津液:故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常以气血既称,强调“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妇人良方·调经门》“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医宗必读·古今元气不同论》)。

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贡,气之与血,异名同类.两相维附,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但“气为主,血为辅气为重,血为轻”《医学真传·气血》):“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庄滋阴之上”《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人之生死由乎气.气之为用,无所不生,一有不凋,则无所不病、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地,故治病以气为首务:所谓“行医不识气,治病何从据,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处”(《景岳全书·诸气》引王应震语)。

精,气、血、津液学说,以气血为要。而气血之中,尤以气为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