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卅年河西、卅年河东’,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宗主’世界吗? - 新华博客 - News Bl...

 昵称191190 2010-06-11

‘卅年河西、卅年河东’,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宗主’世界吗?

—— 季羡林先生关于‘天人合一’的新经注

 

 季羡林先生在他的自选集《谈国学》一书中提出:世界文化的发展,遵循着‘卅年河西、卅年河东’的规律,必将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宗主。季先生曾谦拒国学大师称号,但此番宏论,足以显示,并不因季先生的作古,会影响他在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东方文化代言人的地位。

       

 季先生从当代自然生态的破坏、威胁人类,应归罪于西方文化入手,紧紧抓住这个把柄,认为‘西方文化已呈强弩之末’、‘西方文化衰竭’了,季先生提出挽救的办法,就是以东方文化的‘综合的思维模式’济西方‘分析的思维模式’之穷,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东方思想普遍而又基本的表露。...它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前途’。         

 

先看看先生对‘天人合一’这个儒道观念,是如何注解的。

    

 季先生说:“我不揣简陋,谈一谈自己对‘天人合一’的看法,....我不把‘天’理解为‘天命’,也不把‘人’理解为‘人生’;我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关系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怎样来解释‘天人合一’呢?....自从人类有历史以来,共形成四个文化体系....这四个文化体系又可以划分为两大文化体系: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大文化体系的关系是‘卅年河西,卅年河东’”,“我个人认为,两大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来源于思维模式之不同。...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天人合一’这个命题正是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简直可以说是根本对立的,....在西方文化风靡世界的几百年中,在尖刻的分析思维模式指导下,西方人贯彻了征服自然的方针。...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西方文化的主宰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威胁着人类的未来发展,甚至人类的生存。...这些东西非同西方文化挂上钩不行”。

 

  “人们首先要按照中国人,东方人的哲学思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同大自然交朋友,彻底改恶向善,...把人类文化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卅年河西、卅年河东’这个人类社会进化的规律能达到的目标,就是这样”。季先生认为:‘欧洲文化近于衰落’,他的‘想法’是,‘将来世界文化’,‘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以上引文均见季羡林;《谈国学》27-31页)

 

  纵观儒学的发展,由经而有注疏,由注疏而又有新的经和新的儒学家。不同朝代会有不同的儒学家出现,以实现当时社会赋予他们的不同使命。东汉时王充就指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从西汉的忏纬,魏晋的玄,到宋明的理学,使儒学的内容已和孔子时代大相径庭。孔子的儒是要托古改制,而以后各朝代的经注,则是要托儒改制。儒学发展的此一现象,至今依然。

 

 季先生在他《谈国学》的多篇文章中,尽量拔高和突出‘天人合一’观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他一方面说:“谈到‘天人合一’这个命题的来源,大多数学者一般的解释都是说源于儒家的思孟学派,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狭隘的理解”,“这个命题不限于思孟,也不限于儒家。我先补充上一句:这个代表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基调的思想,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含义异常深远的思想”; 同时又说:‘中国文化的精华’,是潜存于儒文化的背后的东西。季先生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本段引文均见季羡林;《谈国学》14页、18页)

 

  从季先生以上的论述和他的‘经注’:“什么叫‘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关系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表明季先生是在延用着旧儒学家们的‘经注’方法,将儒道的‘天人合一’观使用时下的流行语言,注入现代意识,作出季先生个人的新解释,向现代人推广。这是季先生超越历史实际和它原有的社会含义,对儒文化传统观念所作的现代装修和提升。

      

 这种儒学家们惯用的、任意‘经注’古人的办法,早已受到近代以来学者们的批评斥责,章太炎大师说过:“....有的儒者,以己之见硬坐为古圣贤立言之意,而语言文字实未之知”。(见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顾颉刚先生也说过:“孔子生前一直在托古改制,历代所谓儒家人人都把自己的观点,穿了孔圣人的外衣出现,各自在托古以改制....害得一般人永远摸不清头路,...”(《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国学家 饶宗颐先生也说,“……现代人多立新义,有甚么贡献?有甚么价值?应‘不负如来西来意’,应顺着中国文化的脉络讲清楚。我并不疑古,相反我很爱惜敬惜古义。”(《饶宗颐学记》)

 

  季先生以表扬和自我表扬的办法,引述海外某些相似言论相标榜,以肯定其对儒家‘天人合一’的现代经注。而同时对那些能够从历史实际分析、对‘天人合一’观作出恰当解释的学者们如对冯友兰、侯外庐诸先生进行公然的贬损,使自己处于对儒文化握有最终解释权的地位。在‘文革 ’时期,为了让儒道为当时的现实服务,采取杨荣国的方式,将儒道一概以唯心主义、反动哲学看待 固不可取;而在文化繁荣、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像季羡林先生这样采取以现代人的语言观念‘经注’儒道的办法,使儒道为个人的某些观点服务,似乎同样不可取。

 

   中国与世界文化是在交流融汇中发展的,本无所谓‘卅年河西、卅年河东’的规律,也并无东方、西方两种思维方式的割裂对立。例如季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三次‘输液’,包括近代对工业文明以来的人类先进文明的吸收,‘中国文化才得以葆其青春’,否则难有当今中国文化的昌盛。而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吸收融合,即使在闭关锁国的封建时代,也存在海、陆丝绸之路的交通来往,明清以后,更有利玛窦等众多西方人士大量译传过中国的经典。(本段引文见季羡林;《谈国学》45页)

       

  现代世界文化之交融,早已不能以‘卅年河西、卅年河东’计。工业社会以来,科技、生产日新月异,其发展变化之快‘一天等于二十年’,当今的世界,进入更快的电脑网络时代,人类社会日益沿着一体化、地球村的方向,紧密依存联系。

 

  当中国的儒学家们沉迷于儒道的‘宇宙中有我,我中有宇宙’,怀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虔诚,人类早已从数百年前就认识到的日心说、进化论...进入到飞天的实践,近半个世纪前就有人登上过月球。当季先生仍在书斋里想像着思维方式之分割,现代人又已开始了向火星探测的计划...今天再把自己的‘天人合一’观推出来,只能显出儒道夜郎自大般的落后。

     

‘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恩格斯:《反杜林论》39页)。要看到,世界的现代化发展,必以科学技术为动力,既靠‘西方分析的思维模式’,同时必然离不开‘东方文化的综合的思维模式’(科学技术的任何成就从来都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过程);同理,对世界生态环境的治理等等,既要靠‘东方文化的综合的思维模式’,也仍然离不开‘西方分析的思维模式’。不能割裂人类的思维方式,将世界发展过程的西方文化之过失,视为东方文化成功之根据。对世界的‘拯救’要靠世界的文化,不是只靠所谓‘东方文化’。

  

  儒道文化为什么老是想着要去拯救、宗主世界?这个特点表明,源于农耕等级社会的儒道,自我中心、尊卑观念极其深厚,当西方文化的长期压抑逐渐消解后,容易恢复其‘拯救’、‘压到’、唯我独尊的心理,导致有的儒学家在文化理念上缺少平等的意识。

 

  在西方文化尚未入侵之际,曾经还处在‘河东’的儒文化,并未拯救了旧中国,而使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现在中国的强盛有目共睹,是由于中国不断吸取着比儒道先进的人类文化,建设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季先生曾称赞说:‘既提倡保护传统文化,加以分析,批判继承,又提倡对外开放,大搞现代化。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人们不能不承认,这是盛世之一,是最高的盛世,是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对矛盾的典范’(引文见季羡林;《谈国学》76页)。

     

 我们应当按照作为教授的季羡林先生‘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这个正确见解,去维护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不要以‘宗主世界’之名,再让儒道重新‘宗主’已经进入21世纪的现代中国。而作为儒学家季先生的某些学术观点如‘卅年河西、卅年河东’等,那是一种无需检验、也不必负责的想像,和任何误国者的空谈一样,听起来豪壮得吓人,若照此办理,将使现代社会退回‘河东’时代的农耕社会。人们只好到世外桃源,去享受那种绿色生态的田园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