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堰探索四种新型模式促进特色产业开发——十堰政府网

 万宝路 2010-06-17
十堰探索四种新型模式促进特色产业开发

2010年05月20日  来源:市农业局
  [网络通讯员 徐毅] 为切实加快特色产业开发步伐,近年来,十堰市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大力探索特色产业开发模式,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农民主体”的产业开发新机制,有力促进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转变。
  一是“场村合一”模式。以武当山八仙观茶叶总场为代表,实行“支部+协会”的运作方式,茶基地属村集体所有,由村支部书记担任会长,村民为会员,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产业开发的积极性,促进全村上下合心聚力发展茶叶产业。该场现已建成1200亩标准化茶园,辐射带动3000亩茶叶开发,总收入8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成为闻名全省的生态经济致富村。“场村合一”模式被省农业厅总结,并在全省推介。
  二是“企业+农户”模式。以梅子贡茶场为代表,以标准化生产为纽带,公司和农户直接签订协议,由茶场提供生产技术,统一供给主要投入物资,公司以一定价格回收产品,在农户和公司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该公司现建有标准有机茶园2.5万亩,直接辐射7个茶叶专业村2647户茶农,年产值过亿元,创税500万元,带动全县6万多茶农平均每亩增收1000元,对引导农户进行专业化、商品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反租倒包”模式。以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由企业牵头运作,将分散农民租过来,吸引农民成为员工,进行有机茶开发,使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减少了外出找工成本,而且比种田收益高,实现了企业、农民双赢。该企业连接农户达3万多户,年加工茶10万公斤,创收7000万元,为农民增收300万元。
  四是“股份合作”模式。以竹山圣水茶场控股为代表,以竹山圣水茶场为龙头,联合竹山县十余家小茶场,组建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营销,建立从基地到市场的完善产业链条。整合后的湖北圣水茶场有限公司,拥有9条名优茶生产线,年产值4000多万元,利税420万元,有效解决了分散经营情况下劳动技术低下、管理手段单一、生产效率低下的弱点,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扎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