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温夏天如何调理身体

 落落大风 2010-06-23
中国古今许多养生家都提倡饭后散步缓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这的确是“以动助脾”的养护后天之道。千百年的养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确行之有效,颇多裨益。
  每当饱食之后,以手按摩腹部,也是古代养生家们的一种养护脾胃的常用方法。
  食后摩腹法是:吃饭以后,将手搓热,放于上腹部,按顺时针方向环转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连续二三十次不等。此法可促进胃肠消化功能,有利于腹腔血液循环,还能治疗一些疾病。只要持之以恒,对脾的运化功能有益。自唐代孙思邈在
养生之道中提出:“饭后即自以热手摩腹”之后,后世中医养生家多有所沿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苦夏症多发生在平素体质较弱、脾胃消化能力不强的人身上。苦夏病人对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环境适应性差,对流向身体各脏器的血液不能有效分配,以致胃肠血流量少(可补血),消化吸收不好,吃进去的食物不能被充分吸收;加上夏季身体因高温的刺激,需耗损更多的能量,因而体内营养入不敷出,补气没补上,反而流失了。此时要保持正常的体力活动,就需要动用体内贮存的血液和养分。但人体对这些营养成分和能量的代偿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人的代偿能力非常弱,长期下去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原有病情缠绵难愈、加重或反弹。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苦夏的一系列症状如乏力、消瘦、大便不调、烦躁都直接或间接与湿热内侵,脾胃功能呆滞,消化吸收不足有关。中医师多年的临床经总结出的健康知识,预防苦夏,以醒脾开胃为重点,配合科学的生活保健调养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夏天不能怕热,不能贪凉,这是中医自古以来就讲究的过夏准则。平时空调最好不要低于26摄氏度,或保证室内外温差不能超过8摄氏度,每过2个小时应通风半小时,遇到湿度特别大的时候,应以除湿为主。此外,注意饮食健康,平时不要吃太多凉的东西,冰水少喝,温水最好,有保护肠胃的作用。
  饭前、饭后半小时 禁止刮痧 
  在帮他人刮痧时,最好在刮拭的过程中经常询问及观察患者情况,如有不适最好马上停止刮拭,让患者喝些温开水,坐下或平卧休息。掌握力道轻重,手法要正确,由上而下顺刮,并时时补充润肤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 

  饭前、饭后半小时内禁止刮痧,以免消化不良。最重要的是,应根据被刮拭者的年龄、体质及处理部位、健康程度,随机掌握刮拭时间,一切以自我感觉满意、舒服为原则。 
  清暑、养心、健脾、祛湿是夏季养生的重点。
  最适合的茶:绿茶。不仅解渴消暑,还能清热解毒。
  最适合的蔬菜:瓜类和豆类。丝瓜、冬瓜等有利湿作用,闷热天里吃点海米冬瓜,可祛暑除湿。四季豆、豇豆等能够健脾,有助于调节肠胃功能。
  最适合的水果:西瓜。西瓜是
夏季饮食最常见的水果,既能利湿,也有很好的解暑效果。不过黎敬波提醒,西瓜在北方不能吃多,而且最好不要吃冰镇的,以免损伤肠胃。
  最适合的作料:生姜和蒜。姜、蒜温胃,有助于发散阳气,畅通排汗,而且能解毒,可减少因吃了不干净东西而导致
腹泻的危险。
  几个解暑食疗养生方子
  三伏清暑
养生食谱:荷叶、藿香叶、薄荷叶各5克,泡水代茶饮。其中,荷叶清泻暑邪,藿香芳香化湿,薄荷疏风散热。三伏健脾方:薏苡仁、白扁豆、绿豆煮粥。豆类健脾,薏苡仁化湿,对脾胃不和者尤其适合。三伏中药养生茶:西洋参3—5克,麦冬5克,甘草3克泡水喝。适合天气炎热时,容易出现心慌气弱、浑身没劲等症状的人。三伏开胃茶:麦子、大米炒半糊,加点山楂片、荷叶,一同泡水喝,有助开胃,适合天热就不想吃饭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