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十八岁

 mengliaobiao 2010-07-06
我们的十八岁

  我拎了一包女儿爱吃的零食回来,女儿瞧了一眼说:“妈,我都十八岁了,你还拿我当孩子,给我买这么多儿童食品?”
  我说:“在你眼中这些不都是好吃的吗?”
  “妈,那你为什么不吃呢?”
  “因为妈妈从小就没有吃零食的习惯。”
  “我很想知道妈妈十八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女儿的问话唤起我对往昔的回忆,那永不磨灭的青春记忆潮涌般的扑向我,促使我回想那艰难的、苦涩的和幸福的一切。有一种美丽,更有一种苦难,有一种斗志,更有一种豪情。一种酸酸的,涩涩的而又带有几分愉悦的思绪牵扯着我回到那八十年代的岁月,我摒弃了繁杂和细琐,遁入于昨日的纯真和执着。
  我找出了自己唯一的一张18岁的照片,在黑白底片上是一位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女孩,穿着一件淡粉色的毛衣,我告诉女儿:这是妈妈第一次穿毛衣,妈妈清楚的记得这件毛衣13元钱,在当时是很漂亮和时髦的。妈妈至今还珍藏着它,因为它带给妈妈的是青春的自信和憧憬。
  那时,我们不懂品牌,不跟潮流。走在校园里,只要干净整洁就是无尚的美丽。尽管近视眼,但我远远地就能认出前方走着的同学是谁,因为我们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很少有人会经常的换衣服,一年四季就那么两件衣服,都已成了我们眼中固定的风景。
  我们每天的早餐是2两面条头,外加半勺浇到面条上的不见几个菜叶的稀汤;午餐是没有闷烂的玉米饭,囫囵吞下,饭后,经常胃疼;偶尔,能吃到馒头、汤就是改善生活了,我们也趁此多买几个馒头,留作多吃几顿,而又由于天热,馒头长毛了,很多同学依旧不舍得扔掉,剥掉馒头的外皮继续美餐。
  夏日,西红柿、黄瓜是最美味的水果。秋天,学校食堂门前卸了几车准备过冬的大白菜,我们就在深夜,踏着微明的月色,用衣服做工具,偷偷的抱回寝室,寝室里所有人在下了晚自习后就有了清凉、解渴的零食——白菜帮子,喀嚓、喀嚓嚼在嘴里,甜在心里。
  那时学校对面就是一个新兴的小市场,2角钱就能买来一大把沙果,可很少有人吃,苹果更只是我们观赏的对象。买点青椒、茄子、胡萝卜、我们可以即当蔬菜又当水果。看到学校附近居民院子里绿油油的蔬菜,我们都垂涎欲滴,仅仅是由于疯长的身体太需要营养吧。
  一次,一位同学考试成绩进步,她高兴之余,奢侈地买了几个香蕉,我们几个都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吃?
  英语课上,老师让一位同学站起来翻译文章,她把ham翻译成大腿,因为她从没吃过火腿,不知道火腿的概念。
  我们的寝室很狭小,是4张木头定制的大板铺,上下两层,行李一个挨着一个,我们的褥子是对半折叠的,因为你不可能占据一条褥子的宽度。
  晚上,钻入自己的被窝,几乎没有翻身的地方。没有洗手间,只有一尿桶放在拥挤了40多人的房间里,早晨起来洗脸时,对铺的人都弯下腰时,就会相互碰撞,这就是两张板铺之间的空间。
  冬天,脸盆里头一天晚上打来的洗脸水,在第二天早晨早已冻结,需要用铁牙缸敲碎薄冰,再沾湿毛巾,胡乱的擦一把脸。
  春秋潮湿的室内,被褥都能拧出水,有一年春天,寝室40多人几乎全部得了红眼病,疾病在潮湿的地方传播的极快。
  寝室里一个昏暗的灯泡昼夜长明,我每每一觉醒来还有很多同学披衣而坐,在深夜里挑灯苦读。
  夏日,闷热的室内令人窒息,我经常坐在树根下看书,很快就在温煦的微风中睡着了,书放在地上,突然醒来,却半天不知身在何处。
  那时,我们很多人回家都需要坐5角钱的火车,我们经常为了节省那5角钱而逃票,站在车厢的连接处,惶惶心跳的盯着列车员,就盼着火车快点进站。我一直到现在都存有一个思维定势——坐短途火车就不想买票,因为习惯吧。
  列车员拿我们没办法,有的同学被抓去打扫车厢和车站。最为悲惨的是:我有一位师哥,在看到火车检票时,他竟然慌忙地在站外跳车了,两条腿被生生地切断了,被一位寻道工人发现了,那位工人撕碎了自己的衬衫缠住了他的双腿,把奄奄一息的他送到了医院,他的命保住了,却一辈子失去了双腿。
  我曾经亲眼见过这位师哥,从死亡身边经过的他非常的焦躁,他觉得自己非常卑微,即便顿悟到什么,彻骨的悔恨又能怎样呢?自己的一生只能用双手更忙忙碌碌的转动轮椅,更辛辛苦苦地生活。接近死亡的震撼,现实活着的艰辛,慢慢地,一切都被生活的琐碎湮没了。
  他的悲惨遭遇,现在想起来,我还浑身凄寒,不知是由于成长的挫折,还是经历的痛楚,现在我看到火车的感觉还是沉重的。
  艰苦的经历也使我们更富力量和壮硕,它改变了我们,使我们一步步成为理想中的自己——顽强又友爱。我们听话且坚韧,我们每日做很多的模拟试卷,在殚精竭虑中虔诚的期许着自己的未来,我们没有漂亮的长发,没有球场上的厮。我们拥有的只是那遥不可知的明天。
  其实,上帝吝啬的很,他让我们受尽艰苦的磨砺,还没给我们宽松的机会,那时的高考更具艰难,还有预考,拼搏了3年,很多学生连高考的考场都没进去,就背着书包回家了。
  我永远记得我的同桌在初考落榜后的那双泪眼,我当时不知道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就用沉默目送她走远,转身的瞬间泪水无声地流下。
  曾几何时,她和我述说着自己对未来的构想,她写在我语文书扉页上的话,我至今清晰:“无论前方多艰险,无论未来多漫长,我们一同风雨兼程。”总有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头挨着头,忘却疲倦,内心纯净,停下来,嗅一嗅青春的芳香,我们将自己心中最隐秘最懦弱最无助的角落放置在对方面前涤荡一清。
  我们在夜晚的繁星下,注视天空划过的流星,在那刹那闪耀间,我们许下了美好的愿望,我们当时的愿望已经悄无声息的被卷入岁月的流波里了,但那相拥的温暖成为了时光深处难以言说的眷恋。至今,想起她从家里给我带来的那些咸菜仍是我无穷无尽的怀念。
  这一路走来,我们并没有被艰苦和困难所压得苦闷和颓废。尽管日子刻板、单调、劳累,也没有想象中的腰酸背痛,反而渐入佳境,越来越坚强、生动,我们依然唱歌,依然欢乐,没有阴霾的心情。
  我们默默沉浸在书本的思绪里,每天依旧笑看风起云涌。
  女儿说,你们又苦又累,但精神轻松啊!没有我们的压力吧。
  错,我们的压力不比你们小,我们都不是独生子,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的居多,当时中国刚刚步入市场经济,处在尚不发达的经济转型期,家庭生活都不富裕,父母也都是咬紧牙关供着我们读书,我们童年的伙伴都渐渐工作、结婚、生子,我们依然坐在教室里,父母无暇独爱我们,沉默的现实更是我们无形的压力。
  人到中年的我,越来越恬淡和宁静了。吸引我的已经不是现在周围的美丽了,而是人生路途中,那些酸甜苦辣的体验、喜怒哀乐的心情和脱胎换骨的过程。
  由于在同一段岁月共同走过,我和同学们在平淡的学习生涯中收获了许多真诚和友情。那些成长的苦难,无意中培养了我的关爱之心,那种友爱和同情心伴随着我的一生,理解和同情别人就是生命经过磨砺之后所成就的一种精神品质,每当被我帮助的人向我投来感动的目光,我的内心总是泛起暖暖的阳光。
  人生中的所有经历,快慰也好,苦难也罢,都蕴藏着丰盈的美丽。
  岁月风尘,卷走了太多的沉重,太多的沧桑,今天十八岁的孩子有谁能知道我们十八岁时的隐忍和振奋呢?
  我仿佛又看到岁月深处,在沙石铺就的校园中,踏着朝阳急匆匆走向教室的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
  丁香花丛中,
  微风舞,舞香融。
  这一番景致,
  往来梦中,
  恼乱秋风。
  挥手故人不见,
  但依然、教室烛光中。
  谨记书海漫游,
  今人去烛无踪。
  树茂花艳草蓉蓉,
  留念落花红。
  昔日衣食住,
  回眸凝望,
  谩然飞絮。
  笑谈一番故事,
  算青春,执手相看空。
  阳光万里无际,
  凭栏再嗅胭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