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归传统方证的重大意义 - 理法方论 - 民间中医网 - 中医养生,中医咨询,中医书籍,中...

 apllo_2009 2010-07-15

回归传统方证的重大意义


      刘志杰   


        中医的历程,从整体上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变化,学术理论和疗效,在这三个阶段中,每况愈下,令人扼腕!

        第一阶段,我们称为汉唐时期。这个时期,中医的三大体系的理论,详细的辨证方法,因为数部古籍的亡轶,或散落民间,因而没有了系统的经典陈述,出现了扭曲,为中医的衰败埋下了伏笔,虽然体系之间出现了理论混淆,但是,其“方证相应”的理念,却在贯彻始终。因此,其疗效保持在神奇和显著的地位。虽然晋唐时期的所谓辨证,不过是机械的套方而已。

       所谓“方证相应”,方,就是所用的方剂,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在没有古方剂配伍学(《汤液经法》)的指导下,是不可随意加减变化的。打个比喻,西药当中的青霉素,你要是随意改变了该药的某个分子结构,它就不是青霉素了,也没有青霉素的自身疗效了。中药当中的某个方剂呢,譬如“桂枝汤”,就像组合完善的“青霉素”一样,你随意的改变了其中的一味药,甚至是一味药的药量改变,便失去了桂枝汤的自身疗效,也不能称其为“桂枝汤”。一个古方剂,有严格的治疗范围,中医叫做“脉证”,就是说,必须要见到相应的症状或者症候群,以及相应的脉象,才能用相对应的固定方剂去对治。也就是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言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种理念,是中医的“魂”,严格严谨而经得起重复验证,也经历了数千年的验证,疗效显著,叹为观止。中医一旦丢掉了这个宗旨理念,便会步入消亡。

       这个时期的中医,我们称为古方派或者经方派(广义的经方)。

       第二个阶段,五代战乱后,从宋代开始一直到晚清,古方派中医的理论和理念,迷失殆尽。同时受到唐代王冰的《内经》运气七篇的影响,医家开始崇尚理学谈玄,以运气学说为工具,对古经典,进行大胆的解读和发挥,加之理论的偏颇和臆断、谈玄成份的介入,并高呼古方不能治疗今病的口号,把古经典分解的支离破碎,断章取义。看似是中医辨证理论的变革和振兴,实际上,疗效已经严重变质。根源就是理论的迷失和误解、随意说理,以及在其新理论指导下,创造的方剂和随意的加减性,失去了古中医原本的方证理念。不严谨,不可重复验证,出现了一个病,十个医生看了,十个结果,十个方子的怪异现象,令病人不知适从,令学者迷茫而无法掌握,导致了中医理论愈加神秘不可琢磨。

        这个时期,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流派纷呈,各执己见。谬论百出,臆断纷纭。方剂虽然配伍有失章法,但是,因为配方用药繁多,针对疾病比较广谱,病人服药后,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疗效,并且也因其未受到西医的竞争冲击,因此,其生命力尚未受到致命打击。

       我们又把中医的这个量变的阶段,叫做时方派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民国至今。这个时期,因为中医疗效的降低,乃至于古中医原本当成普通病治疗的“肺结核”、“瘟疫”等疾病,也无法有效治疗,而西医的传入,很快解决了上述疾病,不管中医还是西医,人们要的是疗效,因此,一些急症重症,纷纷求助西医,中医日趋冷落,加上民国政府的废除中医政策以及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给了中医以致命的打击。

       此时的中医人,开始了第二次的理论变革的尝试,搞起了中西理论汇通,建国后,这种理念被纳入了学院教学,以金元四大家和温病派的时方理论为立足,杂合大部分西医学科内容,进行教学,使中医原本的“经方”学术体系和理念消亡殆尽,并逐渐西化,彻底迷失了生存方向,中药药剂人员的短缺、传统炮制工艺的失传、假药的泛滥、药典法规的不合理,学术上的不严谨性、随意性、西化性,乃至于利用占卜,临证猜病算病、“碰病”、“开大方”等现象愈演愈烈,疗效要是好的话,何至于到了世纪之交的时候,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的人人喊打,建议取缔的局面呢?

        这个时期的中医学术,我们称其为学院派时期。

        那么古汉唐之前的古方派医学体系,也就是经方医学,到底失传了没有?回答是肯定的,绝对没有!在其之后的几千年里,都是靠口授私传,在民间默默的传承。同时,历朝历代的医家,不乏真知灼见者,对古经方的理论研究,一针见血的提出了看法,指出了方证的理念和《伤寒杂病论》“六经”的实质,以及古经典的错简修正问题。近代张大昌氏所藏敦煌《五脏辅行诀用药法要》一书的问世,给古传统五脏辨证的方证回归、修补、完善,指明了道路。另外,日本皇汉医学,也继承了古汉唐医学的理念,严谨的传承到今天,给了我们不少的借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中医的没落轨迹,是如何产生的。要想振兴中医药,唯一的一条路,就是正本清源,大刀阔斧,回归古汉唐之前的中医学术体系和理念。尤其是方证相应的中心理念。简单的说,你不懂辨证,是个外行,只要能机械的学会死套“方证”,你一定会有显著疗效。医学的存在,在于疗效。无疗效的医学,不能叫医学,必定要灭亡。

       因此,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回归三坟,立足传统。谨守六经,独尊方证”。只有这样,才能迎来中医的“凤凰涅槃”,迎来国粹中医的真正振兴。这就是回归传统中医方证辨证的意义所在。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