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解面拇①,朋至斯孚②。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③。
【译文】
九四:赚了钱,而懒怠不想走,结果被人虏去。
《象辞》说:懒怠不想动,说明其人怠于职守,不称其位。
【注释】
①解而拇,沙少海先生说:“解,声借为懈,训懈怠。而,汉帛书《周易》作其,当从之。拇,通*,训脚大指,这里代脚。解而拇,犹言懒动脚,即不想走。”②朋,朋贝。朋至,犹言获得朋贝,即赚了钱。斯,用如则。孚,同俘。本爻当为商旅之人一次生活遭遇的记录,《象辞》则将其抹上政治色彩。③未当位,此以九四爻象、爻位为据。九四阳爻而居阴位,亦喻人不称其位。
【原文】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①,有孚予小人②。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译文】
六五:君子被拘囚后又获释,吉利;小人贝!j将受罚。
《象辞》说:君子解除了小人的职务,说明小人被摒退。
【注释】
①维,闻一多说:“维犹系也。解,释也。‘维有解’即系而得释。”《象辞》释“有解”与经意不合,详译文。②孚,惩罚。
【原文】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①,获之,无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②。
【译文】
上六:在高高的城墙上,王公射中一只鹰,并且抓到了,这没有什么不吉利的。
《象辞》说:王公射鹰,意在除强去暴。
【注释】
①隼(sǔn损),即鹰。墉,城墙。②悖,《尔雅·释诂》:“悖,强也。”《释言》:“强,暴也。”悖,即
强暴。
周易下经(起咸终未济)译注(2)
损第四十一
【原文】 损①:有孚,元吉,无咎,可贞②。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③,可用享④。
【译文】 损卦:筮遇此卦,将有所俘获,大吉大利,没有灾难,是称心的卜问。而且所往将获利。将有人送来两盆食物,可享口福。
【注释】 ①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有大泽浸蚀山根之象。所以卦名曰损。用以警戒社会:剥民则损害国基,损人则伤于德行,损益之问,不得不慎。②孚,同俘。贞,卜问。可贞,称心的卜问。③曷,高亨说:“借为饁,馈食也。”簋(guǐ),盛饭的圆器,如同饭
盆。④卦辞记录三占:有孚。稠有佼往。曷之用二簋。虽事不相关,但主题统一,表示损中有益,同属吉利。
【原文】 《彖》曰:损,损下益上①,其道上行。损而“有孚②,元吉,无咎,可贞③。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注释】 ①损下益上,本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彖辞》以山比喻统治者,以泽比喻下层群众。它认为剥损人民奉养统治者,是天经地义之事。下文“损刚益柔”其义与此同。②孚,信,中。这里当指适中而言,即节度。与经意不同。③贞,《彖辞》释为中正,犹言稳定。
【译文】 《彖辞》说:损,征赋于百姓而奉养贵族王公,这是国家法度,由统治者制定而广泛施行。征赋百姓,但能“有所节度,则大吉大利,太平无事,可以稳定社会。有所举动必获其利。祭祀鬼神,也可以只用两簋食品,因为这是依丰歉而定”。征赋百姓,奉养王公贵族,虽然是国家法度,但有时也裁抑王公贵族的利益,而赈济民困。总之损上益下,损下益上,应因时制宜,制衡得当。
【原文】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欲。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可见山下有泽是损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泽水浸蚀山脚为戒,从而制止其忿怒,杜塞其贪欲。
【原文】
初九:巳事遄往①,无咎。酌损之②。
《象曰:巳事遄往,尚合志也。
【译文】
初九:祭祀大事,得赶快去参加,这才不会有灾难。祭品过丰,可以酌情减损。
《象辞》说:“祭祀大事,得赶快去参加”,这是体现了敬畏鬼神的心意。
【注释】
①巳,《释文》:“巳,虞作祀。”《集解》本作祀。遄(chuán),《释文》:“遗,速也。”②酌损之,此当针对祭品而言,祭品过丰,即剥民过甚,酌损之,亦属无咎。
【原文】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译文】
九二:吉利的卜问。征伐他国则凶。因为这样作对于他国非但不能损伤,反而有利。
《象辞》说:九二爻辞讲的吉利的卜问,因为九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行事以处正守贞为心。
【原文】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①。
【译文】
六三:三人同行,难免意见分岐,必有一人被孤立。一人独行,孤单无助,则主动邀人作伴。
《象辞》说:一人独行,凡事自作主张,事无掣肘。三人同行,遇事各持己见,滋生疑惑。
【注释】
①—人行,高亨说:“行上疑脱志字。志行,谓其主张得以实行。疑,谓主张分岐,不得不实行,意见相对。”可备一说。无“志”字与文义亦无碍。
【原文】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①,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译文】
六四:要消除疾病,赶快求巫祭神,病就会有好转,必无灾难。
《象辞》说:“求巫祭神消除疾病”,也是可喜之事。
【注释】
①使,使人祭祀。李镜池说:“卜辞说使人于某,是使人往祭之意。如‘使人于沚’(《乙1355》), ‘使人于河’(《粹36·46》)。”有喜,高亨说:“古人谓病愈为有喜,因其为可喜之事也。”
【原文】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①,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译文】
六五:有人送给他价值十朋的大龟,这不能拒而不收,得龟用于占卜这是大吉之事。
《象辞》说:六五爻辞讲的大吉大利,因为上天保佑他,赐以灵龟,所以大吉。
【注释】
①朋,朋贝,即钱币。其时以贝十枚为一串,称朋,十朋,即贝一百枚。十朋之龟,言价值昂贵。
【原文】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①。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译文】
上九:不要减损,不要增益,一任其旧,没有灾难,卜问得吉兆。筮遇此爻,有所往则必获利,将得到一单身奴隶。
《象辞》说:不要减损,不要增益,公允执中,如此行事,平生志愿当能实现。
【注释】
①臣,这里指奴隶。铜器铭文每说锡臣多少家,知奴隶以家计算。无家,当为单身奴隶。
益第四十二
【原文】 益①: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译文】 益卦:筮遇此爻,利于有所往,利于涉水渡河。
【注释】 ①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所以卦名曰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卦。参见前注。
【原文】 《彖》曰:益,损上益下①,民说无疆②,自上下下③,其道大光④。“利有攸往”,中正有庆⑤。“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⑥,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⑦。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译文】 《彖辞》说:益,就是指减轻赋役,苏解民困,这样老百姓就会欢喜无边。君上谦卑,深入民间,体察民意,那么他的道义广庇四方。益卦辞说“利于有所往”,因为九五、六二分别居于上卦下卦中位,像君臣百姓,各守其道,所以吉庆安宁。卦辞又说“利于涉水渡河”,因为益的上卦为巽,巽为木,下封为震,震义为动,这一卦象表示刳木为舟,浮水而行,平安顺利。巽义为谦逊,敢于作为而心怀谦逊,其事业必定与日俱进,不可限量。上天泽润万物,大地生育万物,天地对于万物一视同仁,泽惠无边。天地对于万物,君上对于百姓,施恩布惠的主要原则是:贵在及时,要在应急。
【注释】 ①损上益下,正与损卦《彖辞》“损下益上”对待而亩,参见前注。②说,借为悦。无疆,犹言无边。③下下,前一“下”为动词,犹言深入;后一“下”用如名词,即下层,犹言民间。④光,借为广。⑤中正有庆,此以六二、九五爻象、爻位为据。六二阴爻居阴位(第二位为阴位),处下卦中位。九五阳爻居阳位(第五爻为阳位),处上卦中位,是正得其位。《彖辞》又以六二喻臣民,九五喻君王,像君臣百姓各安其位。⑥益动而巽,益指益卦。上卦为震为动,下卦为巽为谦。敢为而谦逊,是益卦的义蕴。⑦方,《广雅·释诂》:“方,类也。”无方,犹言不分种类,不分地域,一视同仁。
【原文】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风雷激荡,是益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惊恐于风雷的威力,从而见善则从之,有过则改之。
【原文】
初九:利用为大作①,元吉,无咎②。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③。
【译文】
初九:筮遇此爻,利于大兴土木,大吉大利,并无灾祸。
《象辞》说:大吉大利,并无灾祸,因为百姓努力工作,加快了工程进度。
【注释】
①用,这里用法同于。大作,犹言大兴土木。②沙少海先生说:“《益》卦则根据周室兴衰的史实,着重阐述周室由兴到衰,即由益到损的变迁情况。”验之各爻辞,其说甚是。此爻所指,李镜池说:“联系下文及周人的历史看,这个‘大作’似指太王迁岐后作庙筑城,文王作丰,周公营建洛邑等。这些‘大作’必然要占卜。《周易》即根据占卜材料编选入书。《象辞》作者则没有顾虑这些史料的特指意义,只作了一般性的解说。③下,这里指庶民。厚,俞樾说:“厚读为后。”厚事即后事,犹言拖拉了工程进度。
【原文】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①。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译文】
六二:有人赐予价值十朋的大龟,不可拒违其命。卜问得长久的吉兆。君王祭祀天帝,吉利。
《象辞》说:有人赐予我们以宝龟,说明这大宝龟是从外面送来的。
【注释】
①“或益之十朋之龟”二句,与损卦六五爻辞同。但与下文连看,似与文王有关。《书·大诰》:“予不敢闭予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意即文王送我们大宝龟,命我们继承天命。录此以备考。
【原文】
六三:益之用凶事①,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②。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译文】
六三:因为武王逝世,增加祭祀鬼神的祭物,没有灾祸。武庚乘国丧作乱,周公发兵征讨,大获胜仗,抓获俘虏。中衍向周公报告,从而举行祭祀。
《象辞》说:因为有丧事,增加祭祀鬼神的祭物,这是自然之理。
【注释】
①凶事,犹言丧事。此处似指武王逝世。用,因。②中行,高亨说:“似为人名,疑即仲衍。行字古文作衍,从人从行……*、衍形近,因误为衍。仲衍乃微子启之弟。”圭,即珪。祭祀时要执珪,故以“用圭”指代祭祀。此句疑叙同公征讨武庚之事。
【原文】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①。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译文】
六四:中衍向周公报告了处理殷室遗民之事,周公听从了,顺利地将殷商遗民分封给各封国。
《象辞》说:周公听从了王命,说明君臣上下团结更加巩固。
【注释】
①中行,即六三爻辞所讲的仲衍,又称微仲。依,即殷o《康诰》“殪戎段”,《中庸》引作“壹戎衣(依)”,可证衣、依,殷古音相同。此句疑讲周公听从成王之命将殷商遗民分封给各侯国之事。
【原文】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①,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译文】
九五:捕获了很多俘虏,安抚他们,不必追究,大吉大利。这些俘虏,将感戴我的恩德。
《象辞》说:捕获了很多俘虏,安抚他们,不要追究他们的责任,使他们感戴我的恩德,说明这样可以笼络人心。
【注释】
①惠,贾谊《新书·道篇》:“心省恤人谓之惠。”惠心,好心。勿问,不必追问。惠心勿问,犹言安抚俘虏,不追究其罪责。
【原文】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①,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②,或击之,自外来也。
【译文】
上九:没有人帮助他,还有人攻击他。在这种情况下,立志不坚定,就要坏事。
《象辞》说:没有人帮助他,这是周遍之辞,表示根本没有相助者。有人攻击他,说明这攻击来自外部。
【注释】
①莫,不定代词.犹言没有人。益,帮助。或,不定代词,犹言有人。击,攻击。②偏,当读为遍,即周遍。
夬第四十三
【原文】 夬①:扬于王庭,孚号②:“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③。”利有攸往④。
【译文】 夬卦:王庭里正跳舞作乐。有人呼告:“有敌人来犯。”邑中传来命令:“出击不利,要严阵以待。”筮遇此爻,出外旅行则吉利。
【注释】 ①夬(guài),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有洪水涨上天之象。洪水滔天,必冲决堤防,所以卦名曰夬。夬,《序卦:“夬者,决也。”②扬,《礼记·乐记》:“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干,兵器,今犹干戈连语。干扬,即以兵器为道具起舞。即所谓武舞。孚号, 即呼。③戎,武装,这里指军事行动。即戎,犹言投入战斗。④利有攸往,李镜池说:“是占行旅,不连上读。”
【原文】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①。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②。“孚号有厉”③,其危乃光也④。“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⑤。
【译文】 《彖辞》说:夬,就是决断的意思。夬卦刚众柔弱,刚能决胜于柔。上卦为兑,兑义为悦;下卦为乾,乾义为健。刚健而又和悦,敢于决断而又能和睦相处,这是夬卦的品德。“小人被举用于王庭”,这是因为上六阴爻居于全卦阳爻之上。“小人窃位,发号施令,声厉词严”,小人得势,蕴藏着危机,而且是普遍的危机。“邑中传来命令说出击不利”,因为发兵出战,崇尚武力,这是穷困之道。“利有所往”,是说上六之爻,孤悬独立,阳刚之爻再增进一步,则全卦纯阳,意味着小人消退,君子得势。
【注释】 ①刚决柔,本卦初、二、三、四、五爻均为阳爻,为刚;仅第六爻为阴爻,为柔。阳刚强盛,阴柔弱小,故曰“刚决柔”。②“扬于王庭”二句,《彖辞》认为本卦上六为阴爻,居于五阳爻之上,是小人凌驾群贤,阴柔凌驾群刚之象。③孚号有厉:《彖辞》解“孚号”为号令。解“厉,为严厉。正缘它所理解的小人“扬于王庭”的意思而来。④危,危险。⑤长,增长。夬卦下五爻皆为阳爻,为刚,再上进一位,则全卦之爻皆阳,阴柔彻底消退。比喻去尽小人,留得满朝君子。
【原文】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可见泽水上涨,浇灌大地,是夬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泽惠下施,不敢居功自傲,并以此为忌。
【原文】
初九:壮于前趾①,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译文】
初九:脚趾受伤,仍然继续前进,将因为脚力不胜而遭致灾难。
《象辞》说:脚力不胜而继续行进,将遭灾难。
【注释】
①壮,借为戕,即伤。
【原文】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①。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译文】
九二:恐惧地惊叫,夜间有敌来犯,但不足为患。
《象辞》说:有敌来犯,不足为患,因为九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得中正之道。
【注释】
①惕号,惊碍。莫,古暮字。戎,这里指兵戎之灾。恤,担忧。
【原文】
九三:壮于頄①,有凶。君子夬夬独行②,遇雨若濡,有愠③,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译文】
九三:颧骨受伤,这是凶象。君子匆匆忙忙地独个儿行路,碰上了雨,全身淋湿了,令人很不快,但没有灾难。
《象辞》说:君子匆匆忙忙地独个儿行路,但最后没有灾难。
【注释】
①壮,借为戕。頄(qiú求),颧骨。②夬夬,借为趹趹,急定貌。③濡,湿。愠,恼怒。
【原文】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①。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译文】
九四:臀部受伤,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牵羊上路,悔恨丢失了羊儿,这是由于对别人的告诫不相信。
《象辞》说:行路艰难,因为九四阳爻而居阴位,像人处境不利。对于别人的告诫不相信,说明听觉虽好,但不明事理。
【注释】
①次且,借为趑趄。马融说:“却行不前也。”
【原文】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①,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②。
【译文】
九五:细角山羊在道路中间蹦蹦跳跳,筮遇此爻无灾难。
《象辞》说:行中正之道,仅称无灾难,大概是没有将中行之道推广施行。
【注释】
①苋,王夫之《周易稗疏》:“苋字当从*,而不从艸,音胡官切。山羊细角者也。”《说文》苋部:“山羊细角者,从兔足。”陆,借为踛,跳而跑。中行,道路中间。②中行无咎:《象辞》解“中行”为行中,犹言行中正之道,与经意有异。光,借为广。
【原文】
上六:无号①,终有凶。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译文】
上六:狗在哭叫,预兆着终将有凶险之事。
《象辞》说:国无号令,其势必遭凶险,说明国运衰微,终不可保。
【注释】
①无号,高亨说:“无,当作犬,形似而误。号,哭号。古人以犬号为凶兆。《器子·兼爱》下篇:‘昔者三苗大乱,犬哭于市。’是其例。故爻辞言:‘犬号,终有凶。’”《象辞》认为无号即无号令,与经意有别。
姤第四十四
【原文】 姤:女壮,勿用取女①。
【译文】 姤卦:梦见女子受伤。筮遇此卦,不利于娶女。
【注释】 ①垢(gòu),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乾上)。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巽,巽为风。天下有风,吹拂万物;阴阳交遇,万物盛壮。在《彖》、《象》看来,用喻君王在上,颁教命于下,风行天下,洽合人意,治道大行,所以卦名曰姤。姤,当读为遘,《说文》:遘,遇也。”即交合之意。姤卦与夬卦卦象相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组卦。壮,借为戕,伤。取,借为娶。女壮,当为梦占辞,即求筮的人以梦中之事求占吉凶。
【原文】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①,“勿用取女,”不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②。刚遇中正③,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 《彖辞》说:姤,就是相遇的意思,即指初六阴爻与其余五阳爻相遇。卦辞所讲的“不利于娶女”,因姤卦的卦象是一阴爻与五阳爻相遇,像一女遇五男,他们之间是不能长久相处的。卦象又显示:天地相构,阴阳交流,万种物类成长壮大。九二阳爻、九五阳爻分别居于下卦、上卦之中位,像君臣分居其位,秉行中正之道,因而正道大行于天下。天地相构,阴阳交流,合乎时宜,循乎时序,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注释】 ①柔遇刚,本卦的基本结构是,初六阴爻居于下,其余五阳爻居于上。意为阴爻初生,即所遇者皆为阳爻,故曰“柔遇刚”。②品,种类。品物,犹言物类,万物。咸,皆。章,犹言茂盛。③刚遇中正,本卦九二阳爻,为刚,居下卦中位,九五阳爻,为刚,居上卦中位,均得其位。像君子得位,行贞正之道。
【原文】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①。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巽,巽为风,可见天下有风,是姤卦的卦象,君王观此卦象,从而效法于风之吹拂万物,施教化于天下,昭告四方。
【注释】 ①后,君。诰,告。
【原文】
初六:系于金柅①。贞吉。有攸往,见凶。赢豕孚蹢躅②。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译文】
初六:细柔之线牵附于黄铜柅子之上。这是吉利的贞兆。若占问有所往,则必逢凶险,就象瘦弱的猪被不情愿地拖回来。
《象辞》说:细柔之线牵附于黄铜柅子上,是说柔物被牵制于刚物,以像柔弱者依附于刚强者,则获吉利。
【注释】
①金,这里指黄铜。柅(nǐ尼),高亨说:“织布帛的一种工具,缠线于其上,线之一端系于机,此物东北人呼为‘闹子’,闹即柅之转音。”系于金柅,是梦中之象,求筮者以此求占吉凶。本卦六爻皆以梦象为占。梦中之象多为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反映,无深义。《象》不甘以平易解之,故作高深之辞,这是布道者惯用的手法。②羸,瘦弱。豕,猪。孚,读为桴(fú),牵引。蹢躅(zhízhú),徘徊不前的样子。
【原文】
九二:包有鱼①,无咎,不利宾②。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③。
【译文】
九三:厨中有鱼。占得此爻,没有灾祸,但不利宴请宾客。
《象辞》说:厨中有鱼,有鱼无肉,乃小康之象,不宜大肆宴请宾客。
【注释】
①包,《释文》:“包,本亦作庖。”即厨。包有鱼,梦占之辞。②宾,这里用如动词,犹言宴请宾客。③义,读为宜。
【原文】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①。厉,无大咎也。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九三:臀部负伤,行走困难。占得此爻,有危险,但尚无大的灾难。
《象辞》说:行走困难,因为没有人扶持。
【注释】
①肤,肉,臀无肤,犹言臀部负伤。次且,借为趑趄。马融说:“却行不前也。”此句为梦占辞。
【译文】
【原文】
九四:包无鱼。起凶①。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译文】
九四:厨中无鱼。筮遇此爻,有所动作必遭凶险。
《象辞》说:厨中无鱼之爻,显示其人必遭凶险。因为九四阳爻而居阴位,像君王失其权位,脱离民众。
【注释】
①起,孔颖达说:”起,动也。”
【原文】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殒自天①。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殒自天,志不舍命也②。
【译文】
九五:匏瓜缠着杞树生长,隐印的瓜纹很好看。忽然从头顶上方掉下一个瓜来。
《象辞》说:九五爻辞讲的隐含文彩,即指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秉含中正之德。自天上殒落,说明高尚的志行不得施行,故舍命而殉志。
【注释】
①“以杞”三句,沙少海先生说:“以,这里通倚,训缠着。包,这里通匏。包瓜,犹言匏瓜。章,训文彩。含章,犹言很有文彩。天,这里声假为颠,训头顶。殒,训掉下。”天,《象辞》解如字,与经意不合。此句记
梦中之象,但无贞兆之辞。②不,高亨说:“当读为否,否,闭塞不通也。舍,借为捨。志不舍命,即志否捨命,谓其志闭塞不得行,则舍弃生命也。”
【原文】
上九:姤其角①,吝,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译文】
上九:遭遇野兽,处于它的角锋之下,不是好兆头,但没有大的灾难。
《象辞》说:遭遇野兽,处于它的角锋之下,因为上九阳爻居一卦之尽头,像人处于穷困之境地。
【注释】
①姤,遭遇。“姤其角”也是梦象。
萃第四十五
【原文】 萃①:亨。王假有庙②。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③,吉。利有攸往。
【译文】 萃卦:通泰。王到宗庙举行祭祀。占得此卦,利于会见贵族王公,亨通,这是吉利的贞兆。用牛牲祭祀,也很吉利,并且出行吉利。
【注释】 ①萃,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坤,坤为地。有泽淹大地,洪水横流之象。用比喻政事丛杂,危机四伏。以警戒君子顺天任贤,防范未然,所以卦名曰萃。萃,《彖辞》:“萃,聚也。”②假,《集解》引虞翻曰:“假,至也。”有,高亨说:“犹予也。”③大牲,牛。古代以牛为大牲。
【原文】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①。“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译文】 《彖辞》说:萃,就是聚积的意思。萃卦的下卦为坤,坤义为顺;上坤为兑,兑义为悦,而且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这是萃卦的卦象。它昭示人们:顺应事理,取悦人心,君子各守中正之道,互相和应,这样必能团结大众。“王到宗庙祭祀”,这是君王致孝先祖的享祭。“利于会见王公贵族,亨通”,这是说君子团结聚集,是本着光明正大的原则,并非以私邪互相交通。“用牛牲祭祀,吉利,并且出行吉利”,这是顺应天命的举动。君子相聚则相励以正道,小人相聚则相推入祸门,综观天地间人类、物类的类聚群分,它们的吉凶祸福就可以知道了。
【注释】 ①“顺以说”三句,本卦下卦为坤,坤义为顺,上卦为兑,兑义为悦。所以柔顺而又和悦是萃卦的义蕴。九五阳爻,为刚,居于上卦中位,所以说“刚中”。它与居于下卦中位的六二阴爻,同位相应。这些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的综合性的卦、爻之象,就组成了萃卦的卦象。它的哲理的和社会的含义则表现为“聚”。聚,聚积,团结。
【原文】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①。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坤,坤为地。泽水淹地,是萃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洪水横流,祸乱丛聚为戒,从而修治兵器,戒备意外的变乱。
【注释】 ①《集解》引虞翻曰:“除,修。戎,兵也。”不虞,意外之患。
【原文】
初六:有孚不终①,乃乱乃萃②,若号③,一握为笑④,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译文】
初六:捕获了俘虏,却又逃跑了,引起纷乱和忧虑,大家呼喊着四处追捕。终于追回了,又高兴得嘻嘻哈哈,用不着担忧了。占得此爻,大胆前往,没有灾难。
《象辞》说:混乱呵,憔悴呵,其人神志昏乱。
【注释】
①不终,犹言抓来后又逃跑。②乱,纷乱。萃,当读悴,忧虑。《象辞》解“萃”如悴,憔悴。③若,高亨说:“若,犹而也。”号,呼号。④一握,闻一多谓同嗌喔、咿喔,笑声(见《周易义证类纂》)。
【原文】
六二:引吉①,无咎。孚乃利用禴②。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译文】
六二:占得此爻,长时间吉利,没有灾难。占问祭祀,贞兆显示:春祭要用俘虏作人牲才好。
《象辞》说:“长时间吉利,没有灾难”,因为六二阴爻居于下卦中位,象人坚守正道,绝不改变。
【注释】
①引吉,沙少海先生说:“引,声假作永,训长期。引吉,犹言永吉,即长期吉利。同于‘永贞吉’、‘利永贞’。”②孚,同俘,这里指用作人牲的俘虏。禴(yuè),经传作祷,春祭名。
【原文】
六三:萃如嗟如①。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②。
【译文】
六三:忧愁嗟叹。占得此爻,无所利。出行则无灾难,但有小小的麻烦。
《象辞》说:出行无灾难,因为六三阴爻居于九四阳爻之下,像臣下顺从君上,行为谨慎。
【注释】
①萃,借为悴,忧虑。如,形名词词尾,无义。②巽,通逊,服从。上巽,巽上的倒装,犹言顺从上面的人。
【原文】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译文】
九四:大吉大利,没有灾难。
《象辞》说:贞兆本来是大吉大利,但结果仅仅是没有灾难,因为九四阳爻而居阴位,像人才小德薄而忝高位,论其官运则谓亨通,论其居官则求无灾祸而已。
【原文】
九五:萃有位,无咎①。匪孚,元永贞,悔亡②。
《象》曰:萃有位,志未广也。
【译文】
九五:瘁心力于其职守,没有灾祸。不轻易责罚别人,卜问长期的吉凶,贞兆显示:没有大的悔恨。
《象辞》说:瘁心力于其职守,结果仅仅是没有灾祸,因为才具驽下,不能有所建树。
【注释】
①萃,借为瘁。有,这里用法同于。②孚,高亨说:“罚也。”元,大。永,长久。
【原文】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①。
《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译文】
上六:叹息流涕,忧心忡忡,但没有灾难。
《象辞》说:叹息流涕,忧心忡仲,因为上六之爻居于一卦的尽头,孤悬无据,像人虽居高位,但如履薄冰,惊恐度日。
【注释】
①赍咨(jīzī),即咨嗟,叹息。涕,眼泪。洟,鼻涕。
升第四十六
【原文】 升①:元亨②,用见大人③,勿恤。南征吉④。
【译文】 升卦:非常亨通,有利于会见王公贵族,不用担忧。占得此爻,出征南方吉利。
【注释】 ①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坤上)。外卦为坤,坤为地;内卦为巽,巽为木。木植于地,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年年生长,所以卦名曰升。②元,大。亨,亨通。③用见,《释文》:“用见本或作利见。”汉帛书《周易》亦作利见,当据改。④南征,据李镜池说,似指穆王伐楚之事。
【原文】 《彖》曰:柔以时升①,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②,“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译文】 《彖辞》说:本卦的初爻为阴,它依时演进,逐次上升,这是升卦的基本结构。升卦的上卦为坤,坤义为顺;下卦为巽,巽义为逊。而且九二阳爻居于下卦的中位,六五阴爻居于上卦的中位,这是升卦的卦像。它向人们显示:内有谦逊的美德,外抱柔顺的态度,君臣各居其位,秉行贞中之道,团结统一,所以国运通泰,功业完满。卦辞所说的“利于会见王公贵族,不必担虑”,是指将有喜庆之事。卦辞又说:“出征南方吉利”,表示出征有利,志得意行。
【注释】 ①《彖》,今本作象。阮元《校勘记》曰:“石经、岳本,宋本、闽本、监本、古本、足利本,象作彖,按象字误也。”今据改。柔以时升,升卦的初爻为阴爻,为柔,第四、第五、第六爻均为阴爻,这种结构有阴爻逐次上升之像。②“巽而顺”三句,本卦上卦为坤,坤义为顺;下卦为巽,巽义为逊,所以谦逊而又和顺是升卦的义蕴。九二阳爻,为刚,居下卦中位,所以说“刚中”。六五阴爻,为柔。居上卦中位,与九二为同位之爻,刚柔相应。象征君臣各守其位,互相和应。这些卦、爻之象综合起来就是升卦的卦象。它的哲理的社会的意义则表现为升。因其象征着不断发展,所以前途远大,功业完满。亨,完美。
【原文】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顺德,积小以高太。
【译文】 《象辞》说:本卦外卦为坤,坤为地;内卦为巽,巽为木。可见木植于地中,是升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遵循德义,加强修养,从细小起步,逐步培育崇高的品德。
【原文】
初六:允升,大吉①。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②。
【译文】
初六:前进发展,大吉大利。
《象辞》说:前进发展,大吉大利,是说尚能契合心意。
【注释】
①允,沙少海先生说:“通*。《集韵》:‘*,余准切。本作*,训进。会意。’升,这里训发展。允升,犹言前进发展。” ②上,当读为尚。
【原文】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①。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译文】
九二:春祭宜用俘虏作为人牲,则无灾祸。
《象辞》说:九二爻辞讲祭祀鬼神必以忠信,从而将有喜庆之事。
【注释】
①孚,即俘。禴,春祭名。此句又见于萃卦六二之爻,详见前注。《象辞》解“孚”如忠信,与经意不合。
【原文】
九三:升虚邑①。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
【译文】
九三:登临于建立在大丘之上的城邑。
《象辞》说:登临于建立在大丘之上的城邑,登高望远,所见甚明,故无所疑惑。
【注释】
①虚,高亨说:“大丘也。虚邑,邑在大丘之上者也。”邑,城邑。此爻无贞兆辞。
【原文】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①。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译文】
六四:周王在岐山祭祀鬼神。筮遇此爻,吉利,并无灾祸。
《象辞》说:周王在岐山祭祀鬼神,之所以吉而无灾祸,因为这是顺乎天理之事。
【注释】
①王,周壬。亨,即享字,祭祀。_岐山,西周境内的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据李镜池说,享祭歧山,可能是指太王迁于岐山时事,也可能指文王迁于丰之前的事。
【原文】
六五:贞古,升阶①。
《象》: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译文】
六五:占得吉兆,所占之事将逐步发展。
《象辞》说:信守正道,自然吉利,其事业必然逐步发展,说明其志愿得伸,目的达到。
【注释】
①升,登。阶,梯。升阶,犹言拾级而升。②贞,贞卜。《象辞》释贞为忠信,与经意不合。
【原文】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①。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②。
【译文】
上六:深夜不眠,勤勉不息地工作则符合此吉兆。
《象辞》说:上六爻辞讲深夜不眠,因为上六之爻据一卦之首,爻位孤悬,其人虽处高位,但环境不利,不过,勤于职守则可以消灾得福。
【注释】
①冥,夜晚。升,兴,’这里作不寐讲。贞,卜问,贞兆。利于不息之贞,犹言这是利于勤劳不息的人的贞兆。②富,高亨说:“富字义可通,但不确切,疑富当借为福。”
困第四十七
【原文】 困①: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②。
【译文】 困卦:通泰。卜问王公贵族之事吉利,没有灾难。筮遇此爻,有罪之人无法申辩清楚。
【注释】 ①困,卦名。本卦为异卦相番(坎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阴,为泽;下卦为坎,坎为阳,为水,大泽漏水,水草鱼虾,处于穷困之境。阳处阴下,刚为柔掩,像君子才智难展,处于困乏之地。所以卦名曰困。②言,李镜池说:“借为愆,罪。”信,伸,这里指申述清楚。
【原文】 《彖》曰:困,刚揜也①。险以说,困而不失其其所,“亨”,其为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②,尚口乃穷也。
【译文】 《彖辞》说:困卦的上卦为兑,兑为阴;下卦为坎,坎为阳。阳刚掩压于阴柔下,这是困卦的卦象。困卦的上卦为兑,兑义为悦;下卦为坎,坎义为险。处境困苦而内心和平,是困卦的品德。虽然身处困境,但不失其操守,穷中求通,恐怕只有德才兼备的君子才具有这种信念。卦辞说:“王公贵族占卜得吉兆”,因为九二、九五阳爻居于下卦、上卦的中位,这一爻位显示王公贵族行事中正,自然吉利。卦辞又说:“讲话别人不相信”,因崇尚空谈,不务实际,无人信任,自致穷困。
【注释】 ①揜,《释文》:“揜,本作掩,虞作弇。”《集解》本亦作弇。揜、弇、掩古通用。《说文》:“弇,盖也。掩,覆也。”②有言不信,《彖辞》释“言”如字,释“信”为信任,与经意有别。
【原文】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①。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坎,坎为水,水渗泽底,泽中干涸,是困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处境艰难自励,穷且益坚,舍身捐命,以行其夙志。
【注释】 ①致命,犹言献出生命。遂志,犹言实行志愿。
【原文】
初六:臀困于株木①,入于幽谷②,三岁不觌。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译文】
初六:臀部被狱吏的刑杖打伤,被投入黑暗的牢房中,三年不见其人。
《象辞》说:进入了幽深的山谷,自然幽暗不明。
【注释】
①困,此处犹今语挨打。株木,木棍,这里指官吏所用的刑杖。②幽谷,这里指牢狱。《象辞》解“幽谷”如字,与经意有别。
【原文】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①,利用享祀。征,凶。无咎②。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译文】
九二:酒醉未醒,穿着红色服装的蛮夷前来进犯,忧患猝临,宜急祭神求佑。至于占问出征,则有危险。其他事无大的灾祸。
《象辞》说:酒醉未醒,天予命赐公卿之服,因为九二之爻居下卦中位,这是将有喜庆之事的兆头。
【注释】
①朱绂。李镜池说:“红色的服装。代指穿红色服装的民族。不是国名。绂借为祓。《说文》:‘祓,蛮夷衣。’”《象辞》则解为天子所赐的侯王公卿之服。②无咎,此为另一占之贞兆辞。
【原文】
六三:困于石①,据于蒺藜②,入于其官,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译文】
六三:被石头绊倒,被蒺藜刺伤,历难归家,妻子又不见了,这是凶险之兆。
《象辞》说:被石头绊倒,被蒺藜刺伤,之所以屡遇艰难,因为六三阴爻居于九二阳爻之上,像弱者攀附于强暴之人,必受其挟持威凌。回到家中,妻子又不见了,这是不祥之兆。
【注释】
①困,绊倒,困于石,犹言被石头绊倒。②蒺藜,草名,一种有刺的植物。
【原文】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①。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②。
【译文】
九四:其人被关押在囚车里,慢慢地走来。真不幸,但最后还是被释放。
《象辞》说:行走缓慢,不求速进,志向卑微的表现。九四之爻居于九五之下,像人甘居下位,因为态度谦卑,倒能得人帮助。
【注释】
①金,《释名·释天》:“金,禁也。”金车,即指禁车,犹言囚车。②《象辞》不解“困子金车”,孤立地解释“来徐徐”,与经意显别。
【原文】
九五:劓刖①,困于赤绂②,乃徐有说③,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译文】
九五:割了鼻子,断了腿,被身着红色服装的蛮夷虏去。后来慢慢找到脱身的机会,终于逃脱回家。宜急祭神酬谢。
《象辞》说:割了鼻子,断了腿,是说其人不得志,身处险境。后来慢慢地脱离了险境,因为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立身正直,自能化险为夷。宜祭祀鬼神,因为爻象指示:祈求鬼神保佑,承受其福荫。
【注释】
①劓(yì),割鼻。刖(yuè),断腿。②赤绂,参见前注“朱绂”。③说,借为脱。
【原文】
上六:困于葛藟①,于臲卼②,曰动,悔有悔。征,吉③。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译文】
上六:被葛藟绊倒,被小木桩刺伤,处境如此艰难,不宜有所行动,否则悔上加悔。至于占问出征则吉利。
《象辞》说:被葛藟绊倒,因为行为不得当。悔悟到动则招悔,必能谦慎行事丽逢吉利。
【注释】
①葛藟(lěi),蔓生植物,有刺,又叫葛针。②于臲卼(nièwù),高亨说:“以六三爻辞例之,此文当作‘困于葛藟,据于臲卼。’脱‘据’,应据补。”臲卼,小木棨。③有,当读为又。征,吉,当属另占附载。《象辞》所释与经意有出入,详见译文。
井第四十八
【原文】 井①: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②,亦未繘井③,羸其瓶④,凶。
【译文】 井卦:改建邑落而不改建水井,等于什么也没有干。人们往来井边汲水,水井干涸淤塞,不去加以淘洗,反而将吊水罐打破,这是凶险之象。
【注释】 ①并,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坎下巽,有树木得水滋润而蓬勃生长之象。水为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水井是居民的重要生活设施。《易卦》以井为卦名,用来集中反映劳动与生活,自然条件与人类生存的依赖关系。这种关系用《易经》的语言,可以概括为“养”。在《彖辞》与《象辞》看来“养”具有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自然对人类提供的生养条件,另一方面批人类对自然生存环境的爱惜养护,形成了“并养”与“养井”这一对特殊的概念。②汔(qì),《说文》:“水涸也。”至,借为窒,淤塞。③繘(jú),借为矞,《广雅·释诂》:“矞,穿也。”繘井,即挖井,淘井。④羸,蔺一多、高亨说当读为儡。《说文》:“儡,相败也。”羸其瓶,犹言将打水的瓶弄破了。
【原文】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①,井。井养而不穷也②。“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③。
【译文】 《彖辞》说: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坎,坎为水。水下浸而滋润,树木得水而生长,这是井卦的卦象。井以水养人,经久不竭,这是井卦的品德。卦辞说“改进邑落而不改建水井”,因为九二、九五阳爻分居下卦、上卦的中位,位象相合,像水井适用,不用改造。“众人往来井边汲水,水井干涸淤塞,也不去加以淘洗”,是说长此以往水井将对人们失出功用。“打破吊水罐”,自毁坏生活用具,所以是凶险之象。
【注释】 ①高亨说:“巽上当有木字,转写脱去。”当据补。②井养而不穷,井以养人,所以说“井养”,,人们从井中汲水饮用,用之不穷,所以说井养而不穷。③王弼本无“往来井井”四字,《集解》本有,当据补。
【原文】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坎,坎为水。水下浸而树木生长,这是井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井水养人,从而鼓励人民勤劳而互相劝勉。
【原文】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①。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译文】
初六:井水混浊不可食用。墤塌的陷阱已关不住野兽。
《象辞》说:井水混浊不可食用,因为泥土落入其中。墤塌的陷阱已关不住野兽,是说人们已将这陷阱舍弃不用了。
【注释】
①爻辞所言两井字,字同义殊。“井泥”之“井’,为水井。“旧井”之“井”为陷阱。泥,水中含泥。本卦各爻所写都是村邑中劳动与生活的情景,如汲水、修井之类,事极简单。编者将它们收集在一起,系于井卦之下。利用卦象系统的神秘含义,赋予它一种不同寻常的色彩。《象辞》作者则向隅虚构,从这些平凡生话记录当中竭力寻觅高深的道理,附会种种玄妙的象征性意义。封建学者更是进一步添枝加叶,以致经文朴素的本来面目长时期以来被这些东西所掩盖,读者综观各卦爻辞与《象辞》便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
【原文】
九二:井谷射鲋①。瓮敞漏②。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译文】
九二:在井口张弓射井中小鱼。瓮瓶又破又漏。
《象辞》说:在井口张弓射井中小鱼,如此谋食求生,可见其人无依无靠。
【注释】
①井谷,井口。鲋,《集解》引虞翻曰:“鲋,小鲜也。”指小鱼。水并淤塞,长期不用,以致井中生长出小生物。②本爻无贞兆辞o
【原文】
九三:井渫不食①,为我心恻②。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译文】
九三:君上看见井水污浊不能食用,为我们感刭伤心。淘洗干净,就可汲饮。君上英明呵,众人都获得他们的好处。
《象辞》说:井水污浊不能食用,这是触景生情的感叹。盼求君王英明,是企望获得好处。
【注释】
①渫(xiè),《汉书·王褒传》张晏注:“渫,污也。”②恻,《说文》:“痛也。”犹今语痛心,伤心。
【原文】
六四:井甃①,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译文】
六四:用砖石垒筑井壁,进行顺利。
《象辞》说:用砖石垒筑井壁,进行顺利,这是讲修井之事。
【注释】
①井甃(zhòu昼),用砖石垒筑井壁。
【原文】
九五:井冽寒泉①,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译文】
九五:水洁泉寒,清凉可口,可以食用。
《象辞》说:九五爻辞讲水洁泉寒,清凉可口,因为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象征人得中正之道。
【注释】
①冽,《说文》:“冽,水清也。”井冽,犹言井水清凉。
【原文】
上六:井收勿幕①,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译文】
上六:陷阱下宽上窄,十分隐蔽,甚至可以不加伪装。果然捕获了野兽,大吉大利。
《象辞》说:上六爻辞讲大吉大利,因为上六之爻处一卦之首位,说明其人爵位高登,大有成就。
【注释】
①爻辞所讲的井,当为陷阱。井收,指陷阱下宽上收。幕,《释文》:“覆也。”孚,古俘字,这里指猎获物。
革第四十九
【原文】 革①:巳日乃孚②,元亨,利贞。悔亡。
【译文】 革卦:祭祀之日用俘虏作人牲,亨通,吉利的卜问。没有悔恨。
【注释】 ①革,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兑上)。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兑,兑为泽。水下浇而火上腾,水火相克,在水火的斗争中,万物变化,有生有灭。然而生者又复灭,灭者又复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社会言,夫妻不睦则家庭变故,君臣不睦则王朝更替,然而,家庭还将延续,王朝还有代兴。都体现了出陈布新的规律,所以卦名曰革。革,《杂卦》:“去故也。”②巳,借作祀,祭祀。孚,古俘字。这里用如动词,意为用俘虏为人牲。
【原文】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①,革而信之。文明以说②,大“亨”必正③。革而当,其“悔”乃“亡”④。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译文】 《彖辞》说:革卦的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离,离为火。又兑为长女(?),离为中女。这一卦象昭示的意义是:水火相聚则互相克制,二女共事一夫则互相争妒,矛盾着的双方,都力图克制对方,所以卦名为革。卦辞说:“祭祀之日,将美政善行禀告于鬼神”,王侯既能施行文明政教,民众自然喜悦拥戴,因而他的道德称得上是伟大、完美、贞正。除旧布新,改革得当,隐伏的灾祸就会消除。天地变革时令而成四季之气候。汤武取代桀纣,这是顺天应命的义举。依时变革,就能使天地常新,显示出伟大的作用。
【注释】 ①巳日乃孚,《象辞》释“巳日”为祭祀之日。释“孚”为忠信,与经意有异。参见前注。②文明以说,《象辞》认为革卦的下卦为离,离义为文明,像侯王施行文明政教,下卦为兑,兑义为悦,像人们喜悦拥戴。③大“亨”以正,此句是对卦辞“元亨,利贞”的改造,改变了它原来的意义和语法结构。此句为并列结构,以,连词。大,伟大。亨,完美。正,贞正。④悔,灾难。亡,消亡,消除。
【原文】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厤明时①。
【译文】 《象辞》说:本卦外卦为兑,兑为泽;内卦为离,离为火。内蒸外煏,水涸草枯,如同水泽之中,大火燃烧,这是革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了解到泽水涨落,草木枯荣的周期变化,从而修治历法,明确时令。
【注释】 ①厤,《集解》本作历,即后起之曆字。
【原文】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①。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译文】
初九:用黄牛的皮革束紧加固(战车)。
《象辞》说:用黄牛的皮革束紧加固,说明其人被紧紧束缚不能有作为。
【注释】
①巩,紧固。用,用同如以。本卦专讲战争之事,从这个角度分析各爻之辞,与《象辞》对爻辞的解说,大相径庭。对《周易》经、传应进行比较分析,既要注意了解《易传》的哲学的伦理的理论体系,又要冲破它在解释经文过程中掺揉进去的种种高深莫测的道理和玄妙的穿凿附会的意义,以了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经文原有朴素的义蕴。本爻所讲的“巩用黄牛之革”,既指用黄牛之革加固战车,既备战之意,《象辞》却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本卦以下各爻同样存在类似情况。
【原文】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①。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译文】
六二:祭祀的日期要改变。随之要重新卜问征战的日期,结果卜得吉兆,没有灾难。
《象辞》说:祭祀的日期要改变,大概是因为将有喜庆之事。
【注释】
①巳日,既祭祀之日.参见前注。古人战前必祭祀。祭祀之日改变了,意味作战日期也要改变。
【原文】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①,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②。
【译文】
九三:出征,吃了败仗,卜问得凶兆。但是,只要振奋精神,整顿装备,重新开战,则能转败为胜,生擒强敌。
《象辞》说:犯人屡次推翻供辞,只得反复进行审讯,这说明抵赖无用,只能招出实情。
【注释】
①革言,闻一多说:“言,读为靳。”《说文》:“靳,当膺也。”既指马胸带。革言,指皮革制成的马胸带。三就,犹言三重。《士丧礼》:“马缨三就。”注:“缨,当胸,以削革为之。三就,三匝三重也。”革言三就,喻指整顿装备,振奋精神,重新开战。②就,《象辞》解“就”为鞫,审讯。认为爻辞“革言三就”,是说犯人
更改供辞,以致于经过多次审讯。
【原文】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①,吉。
《象》曰:改命之言,信志也②。
【译文】
九四:没有悔恨。至于占问战争,则小有战果,如果改帅易将,则将大吉。
《象辞》说:九四爻辞讲改帅易将之所以吉利,因为这样能使有才德的人施展抱负。
【注释】
①改命,改变任命。②信,借为伸。信志,犹言施展抱负。
【译文】
九四:没有悔恨。至于占问战争,则小有战果,如果改帅易将,则将大吉。
《象辞》说:九四爻辞讲改帅易将之所以吉利,因为这样能使有才德的人施展抱负。
【原文】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译文】
九五:王公大人赫然斯怒,化柔弱为威猛,不用卜占,即知将大获胜仗。
《象辞》说:王公赫然斯怒,威猛如虎,说明其人仪表威严,光采照人。
【原文】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①。征,凶。居贞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译文】
上六:君子精神振奋,但基层官兵一反常态。筮遇此爻,占问征伐,则凶险。卜问居处则吉利。
《象辞》说:君子精神振奋,说明其仪态清朗雍容。小人洗心革面,说明小人去恶从善,服从君上。
【注释】
①豹变,与上文“虎变”结构相同,大发威怒的意思。革面,革,改变。革面,犹言变脸,指基层官兵情绪发生了不利于战斗的激剧变化。《象辞》释“革面’,则是站在有利于统治者角度讲话,与经文朴素的记录有别。
鼎第五十
【原文】 鼎①:元吉,亨。
【译文】 鼎卦:大吉大利,亨通。
【注释】 ①鼎,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离上)。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巽,巽为木。木材燃烧,火焰腾腾,是炊煮之象。炊煮用鼎,鼎为古人极为重视的器皿,用于庄重的场合,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性意义。鼎煮食
物,有养贤之意。化生为熟,有变革的意思。鼎为三足,又有稳重之象。观《篆》、《象》的解说,《易卦》作者正是在这些意义上以之为卦名的。
【原文】 《彖》曰:鼎,象也①。以木巽火,亨饪也②。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③,是以“元亨”④。
【译文】 《彖辞》说:鼎,是法象之器。鼎的内卦为巽,巽为木;外卦为离,离为火。木被火笼罩燃烧,这是烹饪食物的基本条件。圣人烹饪食物来祭祀上帝,君王烹饪大量的食物来供养圣贤。臣下则态度谦逊,以其聪明才智服务于君王,因而他的志愿能逐步地舒发,地位不断地升进。臣下秉守贞正之道,和应于君王,其前途必然无限,大吉大利,通泰平安。
【注释】 ①鼎,象也,程颐说:“鼎,大器也,重宝也。……以形言,则耳对植于上,足分峙于下,周圆内外,高卑厚薄,莫不有法而至正,至正然后成安重之象,故鼎者法象之器,卦之为鼎,以其象也。”意思就是,鼎,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实际用途的器皿,而且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并起着提醒警戒作用的陈设品。②此文三“亨”字,《释文》:“亨,本又作*,同普庚反,煮也。”亨、享、*本一字。亨,训煮,后起字作烹。亨又有祭祀义,字或作享。此文其后的“以享上帝”,即其义。④“巽而耳目聪明”三句,本卦下卦为巽,巽义为谦逊;上卦为离,离义为聪明。用以喻臣下品质谦逊,以其聪明才智服务于君王。本卦初爻为阴为柔,升至第五爻,六五之爻居于上爻中位,所以说“柔进而上升”,像臣下以聪明才干取悦于君,地位不断升进。本卦九二、六五分居下卦、上卦中位,两同位之爻,阴阳相呼应,所以说“得中而应乎刚”,像臣下秉行正道,和应其君。这些卦象、爻象所显示的意义是为臣之道的高度概括。④高亨说:“‘元’下当有‘吉’字,转写脱去。经文曰:‘元吉,亨’,传文亦
当曰:‘元吉,亨’,明矣。卦辞云‘元吉,亨’者,元,大也;亨,通也。此言大吉而亨通也。”
【原文】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①。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离,离为火。可见木上有火,以鼎烹物,这是《鼎》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鼎足三分,正立不倚,从而持正守位,为君上所倚重,不负使命。
【注释】 ①凝,《释文》引郑云:“凝,成也。”
【原文】
初六:鼎颠趾①,利出否②。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译文】
初六:将鼎倾覆,鼎足向上,筮遇此爻,利于清除恶人。以无子而纳妾。因纳妾而得子,没有灾祸。
《象辞》说:将鼎倾覆,这不是悖乱之举。清除朝中恶人,这是听从了上面的旨意。
【注释】
①颠,倒。鼎颠趾,即言鼎足向上,这是象占辞,以梦中之象占卜其吉凶。全卦六爻,均以梦象为占。《象辞》或许不解此层意思,断章取譬,攀附大义。②出,清除。否,指恶人。
【原文】
九二:鼎有实①。我仇有疾,不我能即②。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译文】
九二:鼎中有食物。筮遇此爻,家里有饭吃,仇家有疾病,再没有什么东西困扰我,吉利。
《象辞》说:家里有饭吃,家境优裕,犹宜重其身家,慎其出处。仇家有疾病,我可以安亨清福,终于没有灾祸。
【注释】
①实,实物,食物。鼎有食,犹今言锅里有饭,比喻吃饭不用发愁。这是梦中之象。②仇,仇家。即,义为靠近,这里指骚扰。不我能即,犹言不能即我,这是上古汉语中宾语倒装的现象。
【原文】
九三:鼎耳革①。其行塞②。雉膏不食,方雨,亏③,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卷其望也④。
【译文】
九三:鼎耳脱落了。筮遇此爻,打猎无所获。野味莫吃光,老天要下雨,不知何日能出猎,坐吃山空,食物将匮乏,节约渡难关,终于得吉利。
《象辞》说:鼎耳脱落,意在说其人行动失宜。
【注释】
①革,脱落。求筮者梦见鼎耳脱落,占其凶吉。②行,这里指外出打猎。塞,指打猎无获。③雉膏,犹言肥野鸡肉。亏,减少。④义,借为宜。
【原文】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①,其形渥②,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译文】
九四:鼎足太轻,不堪重负,以致折断,倾覆王公的珍馐美味,弄得汁液满地,形容狼藉。这是凶险之兆。
《象辞》说:倾覆了王公的珍馐美味,这是喻指其人德薄而位尊,力小而任重,以致败坏军国大事,其结果如何呢?
【注释】
①折,断。餗(sù),吕祖谦《音训》引虞云:“八珍之具也。”②渥,汤汁濡地。形渥,犹言汤汁倾翻遍地狼藉。吕祖谦《音训》说:“形,九家、京、荀悦、虞作刑,一行、陆希声亦作刑。渥,郑作剭。晁氏曰:‘九家、京、虞作剭,重刑也’。”此说可作参考。此三句均为象占之辞,述梦中之象。
【原文】
六五:鼎黄耳、金铉①。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译文】
六五:豪华之鼎,上面装配有铜耳、铜铉。筮遇此爻吉利。
《象辞》说:豪华之鼎,上面装配着铜耳、铜铉,这样的食鼎,理应盛着佳霉美味。
【注释】
①黄耳,这里指铜耳。铉,鼎上关盖的横杠。金铉,即铜横杠。求筮者梦见豪华的食鼎,求占其吉凶。
【原文】
上九:鼎玉铉①。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②
【译文】
上九:金属之鼎配以玉石之铉。占得此爻,大吉,无所不利。
《象辞》说:上九爻辞讲玉石之铉配在金属之鼎上面,表明刚柔相接,上下安分,没有凌乱侵夺的现象。
【注释】
①象占之辞。玉铉,以玉石为鼎盖之横杠。②刚柔节,节,节度。此爻以六五、上九爻象、爻位为据。六五阴爻,为柔,居上九之下,上九阳爻,为刚,居六五之上。刚上柔下,喻君臣各安其位。
震第五十一
【原文】 震①: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②。震惊百里,不丧匕鬯③。
【译文】 震卦:临祭之时,雷声传来,有的人吓得浑身发抖,片刻之后,才能谈笑如常。巨雷猝响,震惊百里,有的人却神态自若,手里拿着酒勺子,连一滴酒都没有洒出来。
【注释】 震,卦名。本卦为同卦相叠(震下震上)。震卦为雷,两震相叠,有巨雷连击,震惊百里之象,所以卦名曰震。用以喻天威莫测,灾祸难料,警戒人们敬天修德,省身远恶。②高亨说:“‘震来虩虩,笑言哑哑’两句,与初九爻辞重复,此当是衍文”。虩虩(xìxì),通愬愬,声通。恐惧的样子。亨,这里作享,祭祀。③匕,勺子。鬯(chàng)用黑黍与香草酿成的洒曰鬯,盛鬯酒的器皿也叫鬯。此用前义。
【原文】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①。“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不丧匕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禝,以为祭主也。
【注释】 ①高亨说:“‘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四句,与初九《象》传重复,此处当是衍文。”
【译文】 《彖辞》说:震卦说,临祭之时,“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是因为相信:敬畏重大的天象可以免罪而得福。“后来听到雷声仍能谈笑如常”,是说后来对这类事情有了些经验。“巨雷猝响,震惊百里”,表明百里之内,远近皆惧。“猝闻惊雷,态度镇静,不丧匕鬯”,其人则可以出任艰巨,保宗庙,守社稷,作为祭祀的主人。
【原文】 《象》曰:洊雷,震①。君子以恐惧修省。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下卦都为震,震为雷。可见巨雷连击,是震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戒惧恐惧,修省其身。
【注释】 ①洊(jiàn),孔颖达说:“洊者,重也。”
【原文】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后笑哑哑,后有则也。
【译文】
初九: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后来听到雷声,仍谈笑如常,吉利。
《象辞》说: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是因为相信敬畏重大的天象可以免罪得福。后来听到雷声仍能谈笑如常,是说后来对这类事情有了些经验。
【原文】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①。“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②。
【译文】
六二:雷电交加,十分危险,惊慌之中丢失了钱币,翻山越蛉,走了很远的路程去寻找也没有找到。筮者告诉他:“不必追寻了,七八日内,这损失可得补偿。”
《象辞》说:雷电交加之时,翻越九重山,爻象显示其人触犯雷电,处境危险。
【注释】
①亿,沙少海先生说:“这里用法同唯,助词,无义”。贝,古人以贝为货币。脐,登。跻于九陵,犹言翻越了九重山,极言其远。②乘刚,此以六二、初九爻象、爻位为据。六二阴爻,为柔,初九阳爻,为刚,六二处于初九之上,是阴柔凌驾阳刚之上。
【原文】
六三:震苏苏①。震行,无眚。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译文】
六三:出门时遇到电闪雷鸣,感到疑惧不安。继续前进,不会有灾祸。
《象辞》说:出门时遇到电闪雷鸣,感到疑惧不安,因为六三阴爻而居阳位,像人处境不利。
【注释】
①苏苏,《释文》:“苏苏,疑惧貌。郑云:不安也”。
【原文】
九四:震遂泥①。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②。
【译文】
九四:雷电下击,接触到地面。
《象辞》说:其人猝闻惊雷,吓得坠入泥中,说明其人见识不广,胆量不大。
【注释】
①遂。《释文》:“遂,荀本作队”。遂,借作队,队即古坠字。爻辞讲:“震遂泥”,犹言雷电下击于地。此爻无贞兆辞。《象辞》则解释成人坠于泥中,与经意有出入。②光,借为广。
【原文】
六五:震往来厉。意无丧有事①。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译文】
六五:巨雷轰鸣,危险在前。只要小心谨慎,不至于酿成灾祸,亦无损于事。
《象辞》说:巨雷轰鸣,危险在前,喻指人的行动将有危险。但是其事合符义理,故能没有大的损失。
【注释】
①意,《集解》本作亿。亦发语词,犹惟也。
【原文】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①,征凶②。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③。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④。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译文】
上六:雷电交加,其人行动谨慎,警戒四顾,因为行路艰难,危险四伏。但是雷电不会击在他身上,而是落在邻人的头上。因为他本人没有什么过错,而其他邻人却犯有罪责。
《象辞》说:雷电交加,行动谨慎,因为内心虚空,精神紧张。虽然凶险但毕竟没有灾祸,因为对于邻人的遭遇有所警戒,从而能远恶近善。
【注释】
①索索,《释文》:“索索,郑云:犹缩缩,足不正也”。《论语·乡党》:“足缩缩如有循。”缩缩,即脚步很小,像谨慎畏戒有所遵循的样子。矍矍(jué),《说文》:“鹰隼之视也。”②征凶,征,出行。凶,危险。③婚媾,闻一多认为犹今言亲戚。言,这里意为愆,罪过。④中未得也,此以上六爻象、爻位为据。上六阴爻处于一卦之尽头,位象不佳,像人孤立无依。
艮第五十二
【原文】 (艮)①:艮其背不获其身②,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译文】 (艮):卸掉责任,挂笏隐退,朝列之中已看不到他的身影,在他的庭院中寻找,也没有找到。其人远走高飞,自无灾祸。
【注释】 ①艮(gèn亘)字当重。上艮字系卦名。不能省,据补。艮,卦名。本卦为同卦相叠(艮下艮上)。艮为山,山为退稳之处,又有静止稳重之象,喻人进而思退,明哲保身,所以卦名曰艮。艮,《序卦》:“艮者,止也。”②艮,《彖卦》:“艮,止也。”犹言歇息,止息。艮其背,犹言歇背,今语有歇脚,歇手,歇肩之类,其结构相同。此处比喻其人开脱责任,卸职引退。获,找到,看到。
【原文】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①,止其所也②。上下敌应,不相与也③。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译文】 《彖辞》说:艮,就是静止如山的意思。时宜止妣止,时宜行则行,行止不失其时,则其道光明。卸掉负荷,歇息其背;离官去职,居家休息。因为上下左右相与为敌,无法协同。连自身也无法保全,于是弃官远遁,既不在朝,也不在家,所以卦辞说“在他的庭院中寻找,也没有找到”。其人明哲,自然无灾祸。
【注释】
①艮其止,高亨说:“朱熹(引晁说之)说、俞樾说,朱骏声说:艮其止当作艮其背。盖背古字作北,因形近误为止,或背字笔画损缺成北。因形近误为止也。”卦辞背字,汉帛书《周易》作北,可证古本作北。艮,当如《彖
辞》所释“止也。”②止,止息。止其所,犹言在家休息。③“上下敌应”两句,本卦三同位爻,都是阴与阴对应,阳与阳对应,所以说上下敌对相应,比喻人处于敌对环境之中,无有相助者(初六与六四为两阴爻,六二与六五为两阴爻,九三与上九为两阳爻,都是同位之爻象相对立)。与,助也。
【原文】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为两艮卦相重,艮为山,可见艮卦的卦象是高山重立,渊深稳重。君子观此卦象,以此为戒,谋不踰位,明哲保身。
【原文】
初六:艮其趾①,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译文】
初六:歇脚养息,不要轻举妄动,自然无灾难,这是长期吉利的贞兆。
《象辞》说:歇脚养息,不要轻举妄动,远离不义,不失正道,自然永远吉利。
【注释】
①艮其趾。犹言歇歇脚。趾,代脚。
【原文】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①,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译文】
六二:停立不行,但腿部肌肉还是负伤。心里很不愉快。
《象辞》说:腿部肌肉还是负伤,因为其人固执己见,没有退回来,听取别人的意见。
【注释】
①腓,腿肚。艮其腓,与初六爻辞艮其趾同义而词异,仍是歇脚之意。拯,拯救,保护。随,借为隋,垂肉。不拯其随,犹言没有保护好腿部肌肉。此两句比喻其人身处险境,未能迅速走避,反而停立不行,所以遭受灾害。
【原文】
九三:艮其限①,列其夤②,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译文】
九三:卸掉重担,保护腰部,但是胁间肉却已裂开了,引退不及时,则罹凶险。这是由于为名利所惑,不能迅速引退卸职所招致的灾祸。
《象辞》说:“卸掉重担,保护腰部,胁间肉却已裂开了,引退不及时,则罹凶险”,危险是由为名利迷惑所致。
【注释】
①限,《释文》:“马云:限,要(腰)也。郑、荀、虞同。”艮其限,犹言卸肩护腰。②列,裂本字。《集解》本作裂。夤(yín),《释文》:“马云:夹脊肉也。郑本作*。”夹脊肉即胁部肌肉。此两句,仍是顺六二爻辞的意思说下来,言其人引退不及以致身罹灾祸。
【原文】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译文】
六四:引退保身,没有灾祸。
《象辞》说:引退保身,是说其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身的安危上,所以不会招惹灾难。
【原文】
六五:艮其辅①,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译文】
六五:闭口少言,讲话有分寸,自然没有悔恨。
《象辞》说。闭口少言,讲话有分寸,没有悔恨,因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谨守中正之道。
【注释】
①辅,借为*,颊腮,今语谓嘴巴。艮其辅,犹言闭口少育。今犹有嚼
舌头之俗语,比喻多言。
【原文】
上九:敦艮,吉①。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译文】
上九:注意保护自己的脑袋,首级不失,自然吉利。
《象辞》说:爻辞讲以忠厚为归宿之所以吉利,因为上九之爻为一卦之终爻,像人秉守忠厚,必得善终。
【注释】
①敦,李镜池说:“敦,借为耑,声通。《说文》:‘耑,物初生之题也。’徐灏《说文注笺》:‘耑之言,颠也。页部:题,*也。*亦颠也。’段注:‘耑,犹头也。’统言之,耑指头,分言之,耑指额。”《象辞》作者释敦为厚,释艮为止。认为爻辞“敦艮”,犹言以忠厚为归宿。与经意不合。
周易下经(起咸终未济)译注(3)
渐第五十三
【原文】 渐①:女归吉②。利贞。
【译文】 渐卦:女大当嫁,这是好事。这是吉利的贞卜。
【注释】 ①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木;下卦为艮,艮为山。木植于山上,不断生长。喻人立身于道义,培养其德行,进而影响他人,移风易俗。所以卦名曰渐。渐,就是渐进的意思。②归,古代以女子出嫁为归。
【原文】 《彖》:渐之进也①。“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②。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③。止而巽,动而不穷也④。
【译文】 《彖辞》说:渐,就是渐进的意思。本卦初爻为阴,进而升为第二爻、第四爻,皆以阴爻而居阴位,这种卦象显示,女子出嫁,可得主妇之位,能持家庭之政。推而广之,君王能正其位,治其国。渐的下卦为艮,艮义为止;上卦为巽,巽义为逊。像人沉着而谦逊,无往不利,永不困穷。
【注释】 ①渐之进也,朱熹说:“之字疑衍。”朱说是。此句当为“渐,进也”。②“进得位”两句,本卦初爻为阴爻,居阳位,升进而至于第二爻、第四爻,皆居阴位,是位像相得,喻女子出嫁夫家,得主妇之位。③其位刚得中也,此以九五爻象、爻位为据。九五阳爻,为刚,居上卦中位,第五位又为阳位,是性相合而位得中。喻君王正其位,治理其邦国。④止而巽,本卦下卦为艮,艮为山,其象为静止;上卦为巽,巽义为逊。沉着谦逊是渐卦的品德。
【原文】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①。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艮,艮为山;上卦为巽,巽为木,木植山上,不断生长,是渐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山之育林,从而以贤德自居,担负起改善风俗的社会责任。
【注释】 ①善俗,《释文》:“善俗,王肃本作善风俗。”善,改善。
【原文】
初六:鸿渐于干①。小子厉,有言②,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译文】
初六:鸿雁走进了山涧。筮遇此爻,警惕小孩顽皮,遭遇危险,应该加以谴责,则没有灾难。
《象辞》说:小孩顽皮遭遇危险,因为有家长呵责制止,理应不会出事故。
【注释】
①鸿,王弼说:“鸿,水鸟也。”渐,进,走到。干,《释文》“荀、王肃云:山间涧水也。”即山涧。鸿渐于干,这是象占之辞。本卦六爻均以鸿雁为占,所占多为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象辞》则附会解释。②小子,指小孩。育,沙少海先生说:“当借为*。篆文言与*,形近而讹。《说文》:“*,语相诃拒也。训诃责、谴责。”
【原文】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①。吉。
《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译文】
六二:鸿雁走上水边高地,饱饮饱食,自得喜乐。筮遇此爻,吉利。
《象辞》说:饱饮饱食,自得喜乐,喻指其人,自食其力,从不白吃白喝。
【注释】
①磐,本作般。王引之说:“《史记·孝武纪·封禅书》、《汉书·郊祀志》并引武帝诏曰:‘鸿渐于般’。孟康注曰:‘股,水涯堆也。’其义为长。”水涯堆,犹言水边高地。衎衎(kàn),《礼记·檀弓》上。“饮食衎尔。”郑玄注:“衎尔,自得貌。”
【原文】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①,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御寇,顺相保也。
【译文】
九三:鸿雁走到旱地上。筮遇此爻,丈夫出征可能不再回返,妇女怀孕可能流产,这是凶险之兆。但有利于抵御敌寇。
《象辞》说:丈夫出征不再回返,说明其人掉队遇险。妇女怀孕而流产,说明其人失其保胎之道。利于抵御敌寇,说明国人能够同心同德,保家卫国。
【注释】
①丑,《尔雅·释诂》:“丑,众也。”
【原文】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①,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②。
【译文】
六四:鸿雁飞到树木上,有的停息在河边堆放的桷木上。筮遇此爻,没有灾难。
《象辞》说:有的鸿雁停息在河边堆放的桷木上之所以没有灾难,因为六四阴爻居于九五阳爻之下,像人有驯服而又谦逊之德。
【注释】
①桷(jué),《说文》:“榱也。椽方曰桷。”圆的叫椽,方的叫桷,房屋顶上承瓦的木条。②顺以巽,此以六四、九五之爻象、爻位为据。顺,顺从。巽,谦逊。
【原文】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①,吉。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译文】
九五:鸿雁走到山陵上。筮遇此爻,妻子多年不能怀孕,但始终不会被人取代,吉利。
《象辞》说:始终没有被人取代,吉利,妻子实现了与其丈夫和谐白头的愿望。
【注释】
①胜,胜过,取代。莫之胜,是说没有人能取代她。
【原文】
上九:鸿渐于阿①,其羽可用为仪②,吉利。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岩,不可乱也。
【译文】
上九:鸿雁走到山头上,它的羽毛可用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
《象辞》说:鸿雁的羽毛可用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编织舞具的羽毛应该纯而不杂,像人心志不乱。
【注释】
①阿,原讹为陆。恒作陆不仅与九三爻辞重复,且不协韵。江永、王引之、俞樾均说是阿之讹。阿、仪古为韵。今据改。《说文》:“阿,大陵也。”②仪,古人文舞的道具,用鸟羽编织。
归妹第五十四
【原文】 归妹①:征,凶。无攸往。
【注释】 ①归妹,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震上)。上卦为震,震为动;下卦为兑,兑义为悦。上震下兑,则喻男女动心而生爱慕之情,男女爱慕则有婚姻之动,所以卦名曰归妹。归,出嫁。妹,少女的总称o
【译文】 归妹卦:筮遇此爻,出征凶险。无所利。
【原文】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①。“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译文】 《彖辞》说:归妹,即男女婚配,这是天地间的大义。天地不相交,则万物不生育。男女婚配,是人类自身繁衍的起点。归妹之卦,下卦为兑,兑义为悦;上卦为震,震义为动,可见男子悦慕女子,女子入嫁男家,这就是归妹卦的含义。卦辞说“出征则凶险”,因为九二、九四阳爻而居阴位,六三、六五阴爻而居阳位,所处皆不当。卦辞又说“无所利”,因为下卦六三阴爻处于初九、九二阳爻之上,上卦上六、六五阴爻处于九四阳爻之上,这是阴柔凌驾阳刚之象,像弱者冒独强者,自然无所利。
【注释】 ①所归妹也,《释文》:“所归妹也,本或作所以归妹。”有以字,文意较顺。
【原文】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①。
【译文】 《象辞》说:归妹之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震,震为雷。可见泽上雷鸣,雷鸣水动,用以喻男女心动相爱而成眷属。这是归妹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体察到婚姻的成功与失败。
【注释】 ①终,始终,全过程。永终,犹言贯穿全过程。敝,当作弊,弊病。
【原文】
初九:归妹以娣①。跛能履。征,吉。
《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也②。
【译文】
初九:嫁女而将其妹妹一同陪嫁。跛脚而能行走。筮遇此爻,出行吉利。
《象辞》说:嫁女而将其妹妹一同陪嫁,是说姊妹共嫁一夫,这是古代贵族婚嫁的常规。跛脚而能行走,出行吉利,因为跛者获得别人的帮助。
【注释】
①娣,女弟,俗称妹妹。姊妹同嫁一夫,以妹为陪嫁,谓之滕,是群婚制的遗迹,先秦尚有此风俗。②承,帮助。
【原文】
九二:眇能视①,利幽人之贞②。
《象》曰:利幽人之贞③,未变常也。
【译文】
九二:眼睛瞎了而能看得见。这是幂IJ于囚徒的贞卜。
《象辞》说:这是利于囚徒的贞卜,因为身处囚笼尚不失正道,故能重见光明。
【注释】
①眇,目盲,眇能视,此为象占之辞。是求筮者梦中之象。喻其人脱离牢狱,重见天日。②幽人,囚徒。③贞,卜问。《象辞》释贞为正。
【原文】
六三:归妹以须①,反归以娣。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译文】
六兰:嫁女而用其姊陪嫁,随后又与其妹妹返归父母家。
《象》曰:嫁女而用其姊陪嫁,这件事不妥当。
【注释】
①须,借为媭。高亨说:“媭,姊也。”以须,犹言以姊为陪嫁。
【原文】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①。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②。
【译文】
九四:出嫁时超过了婚龄,迟迟不嫁是因为有所等待。
《象辞》说:超龄而不嫁,因为她决意找到合意的郎君。
【注释】
①愆,过,过期。时,《谷梁传·隐公七年》范注引作待。时当作待。②行,高亨说:“行,犹嫁也。古语谓婚曰行,后人谓嫁曰适,均以女嫁是行往夫家也。”
【原文】
六五:帝乙归妹①,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②袂良。月几望③,吉。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④。
【译文】
六五:帝乙嫁女于周文王,以其次女陪嫁。论嫁妆姊的不如妹的好。良辰择在某月十四日,吉利。
《像辞》说:帝乙嫁女于周文王,姊的嫁妆不如妹的好。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女嫁夫家处于尊贵之位。
【注释】
①帝乙,殷帝名乙,纣王之父。归妹,此处当指帝乙嫁女子周文王。②袂,衣袖,这里代指嫁妆。③望,每月阴历十五日为望。几,接近。月几望,约指每月十三、十四日。④其位在中。此以六五爻象、爻位为据。六五阴爻,女子之象,处上卦中位,是得其位象。喻女子嫁往夫家处尊贵之位。
【原文】
上六:女承筐,无实①;士刲,无血②。无攸利。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译文】
上六:献祭之时,新娘捧着盛祭品的筐具,但筐中无物;新郎以刀刺羊,但羊不流血。此不祥之兆,无所利。
《象辞》说:上六之爻居一卦之尽头,孤悬无所依赖,正宜其捧着空空的筐具。
【注释】
①承。捧。承筐,狁言捧着盛祭品的器具。实,实物。②士,男未娶称士。刲(kuī),宰割,刺杀。古代贵族结婚有献祭家庙之礼。爻辞所讲,“女承筐,士刲羊”即为行献祭之礼。
丰第五十五
【原文】 丰①:亨②,王假之③。勿忧,宜日中④。
【译文】 丰卦:举行祭祀,君王将亲临宗庙。不要担心,最佳时刻当在正午时分。
【注释】 ①丰,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震上)。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离,离为电。电闪雷鸣,是上天垂示的重大天象。人们因雷鸣而敬戒修身,因闪电而明察事理,其成就必巨,所以卦名曰丰。②亨,当作享,祭祀。③假,当读为格,至,到。之,指代祭祀之所。④宜日中,君王到庙中祭祀宜在中午时分。
【原文】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①,故丰。“王假之”,尚大也②。“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月盈则食③,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於鬼神乎?
【译文】 《彖》说:丰卦,就是指丰大的意思。人能洞察事物之理,明照一切,则行动成就必大,所以卦名叫丰。“君王亲临宗庙祭祀”,说明对祭祀大事的重视。“不要担忧,最佳时亥6在正午时分”,因为正午太阳当头,普照天地,正如君王居天下之首,如日中天。不过,太阳当顶,然后开始偏斜,月亮圆满,然后开始亏缺。天地间万物万事不可能久盈不虚,一切都是随着时序而消长的。何况人,他的事业怎能长盛不衰?何况鬼神,它怎能长享一姓之祭祀呢?
【注释】 ①观以动,本卦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离,离为电。电闪雷鸣,光满天地是丰卦最突出的卦像。喻人明于事理,依理而行,成就必大。②尚,尊尚,重视。大,大事,这里指祭祀。③*,与昃同,日西斜曰昃。食,《释文》:“食,或作蚀。”蚀,侵蚀。月食,意指月亏,与月圆相对而言。
【原文】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①。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离,离为电。电闪雷鸣,是上天垂示的重大天象,这也是丰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有感于电光雷鸣的精明和威严,从而裁断讼狱,施行刑罚。
【注释】 ①折狱,断狱。致刑,施刑。
【原文】
初九:遇其配主①,虽旬②,无咎。往有尚③。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④。
【译文】
初九:旅途之中受到一位女主人的接待,与这位寡居的女人结成夫妻。占卜结果显示:不会遭人议论,而且能得到人们的赞同。
《象辞》说:十日之内没有灾难,意思是超过一旬就有灾了。
【注释】
①配,《释文》:“郑作妃。云嘉偶曰妃。”配主,犹言女主人。此卦历来解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认为此卦是讲述商旅之事的专卦。卦中分别记录了同行商旅之人的不同遭遇,有的与旧主人的寡妻结合,弃商而别谋生计;有的则在辛苦的旅途中精神错乱,寄住在老店主家里,几年后店主一家遭遇灾祸而不知所终;有的则赚到美玉发了大财。各爻之间具有内容上的统一性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各爻辞中还不乏典型性的细节描述,使这一群商人悲欢苦乐跃然纸上。读者细读各爻,自可分析得知。《象辞》的解说则望文生义,多为空洞之辞。②旬,李镜池说:“借为姰,《说文》:‘姰,男女并也。’指男女姘居结合。”③尚,助,赞同。④《象辞》以十日释旬,与经意有异。
【原文】
六二:丰其蔀①。日中见斗②。往得疑疾③。有孚发若④。吉⑤。
《象》日:有孚发若⑥,信以发志也。
【译文】
六二:将小席拼缀起来,躺下休息。正午时分,有人说看见北斗星。看来旅伴之中有人精神错乱。对他加以刺激,或许可以使他清醒。
《象辞》说:存心诚信,一言一行都能表现出来,因为这是坦白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注释】
①丰,大,这里用如动词,加大。蔀,《释文》:“郑、荀作菩,云小席。”丰其蔀,犹言将小席拼缀起来。 ②斗,北斗星。日中见斗,这是幻觉。③往,出外,这里指同行之人,旅伴。疑疾,高亨说:“多疑之病,精神病之一种。”④孚,罚。这里当指刺激。发,借为化,化解,清醒。若,他,指精神错乱者。⑤吉,这里当指病愈。 ⑥孚,《象辞》释为诚信。发,释为表达。若,词尾无义。与经意有别。
【原文】
九三:丰其沛①,日中见洙②。折其右肱③。吉。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译文】
九三:将铺草加厚,躺下休息。正午时分,此人又说看见鬼魅。将他的右臂折断。经此一吓,或许他能清静。
《象辞》说:将铺草加厚,这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将其右臂折断,那他就终身残废了。
【注释】
①丰,大,用如动词,增多。沛,《子夏易传》作芾。芾亦作茇,声通。《说文》:“茇,草根也。” ②洙,借为魅,鬼怪。③肱(gōng工),手臂。
【原文】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①,吉。
《象》曰: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译文】
九四:将小席拼缀起来,躺下休息。正午时分,此人还在说看见北斗星,看来还未恢复正常。幸好遇着了他的老店主,把他托付给老店主,这一下可清静平安了。
《象辞》说:将小席拼缀起来,随地休息,是所处不得当,正如九四阳爻而处于阴位一样。正午时分看见北斗,也许天空迷暗不明的缘故。遇着他的老店主,这是吉利之行。
【注释】
①蔀(pǒu?bù)。小席。斗,北斗星,参见前注。夷,常。夷主,大概是经常接待这些旅人的老店主。
【原文】
六五:来章①,有庆誉。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译文】
六五:赚得美玉,大家都庆贺夸奖他。这是吉利之兆。
《象辞》说:六五爻辞所讲的吉利,是因为有吉庆之事。
【注释】
①章,借为璋.美玉。来,赚来。
【原文】
上六:丰其屋①,蔀其家②,闚其户③,阒其无人④,三年不觌⑤,凶。
《象》曰:丰其屋⑥,天际翔也。闚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译文】
上六:房子空荡荡的,屋顶上散乱盖着草席,从门缝里探视,寂无一人。看样子这里多年未住人了。这是不祥之兆。
《象辞》说:增修扩建房屋,看来此人如鸟飞蓝天,志得意满,发财不小。从门缝里探视,寂无一人,看来财多害身,横遭灾祸,他逃生去了。
【注释】
①丰,大,意为空敝,这里用如动词。丰其屋,犹育这所房子空空荡荡的。②蔀,小席。这里用如动词。蔀其家,犹言屋顶上散乱盖着草席。③闚,与窥同,探视。④阒(qù去),虚空寂静。⑤觌(dí),见。⑥丰,《象辞》释为增修扩建。
旅第五十六
【原文】 旅①:小亨。旅贞吉。
【译文】 旅卦:稍见亨通。贞卜旅行,吉利。
【注释】 ①旅,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离上)。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艮,艮为山。山中燃火,是野居途宿之象,所以卦名曰旅。
【原文】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①,而顺乎刚②,止而丽乎明③,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 《彖辞》说:旅卦有稍见亨通之义。因为六五阴爻居外卦中位。处于上九阳爻之下,像旅人行中正之道,得到强者的庇护,如高山正直,处在阳光的普照之中,所以卦辞说:“稍见亨通,出行合乎道义,必逢吉祥”。浪迹四海,萍踪飘泊,本是艰难丛杂,因而依义顺时,是出行的首要原则。
【注释】 ①柔得中乎外.此以六五爻象、爻位为据。六五阴爻,为柔,居外卦中位,是谓“得中乎外”。像旅行在外之人,能依正道行事。②顺乎刚,此以上九、六五爻像、爻位为据。上九阳爻,为刚,处于六五阴爻之上,是阴柔顺乎阳刚。像羁旅人依托于强者的庇护。③止而丽乎明,本卦下卦为良,良为山,山有静止之象;上卦为离,离为日,因而说大山静止处于阳光的普照之下。
【原文】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①。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艮,艮为山。山上有火,洞照幽隐,这是旅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明察刑狱,慎重判决,既不敢滥施刑罚,也不敢延宕滞留。
【注释】 ①留狱,办案拖拉,滞留案件。
【原文】
初六:旅琐琐①,斯其所②,取灾。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译文】
初六:旅人三心二意,进退犹豫,最后还是离开住所,结果自遭灾祸。
《象辞》说:旅人三心二意,说明其人四处碰壁,精神疲惫。
【注释】
①旅,商旅。琐琐是**的假借,多疑之谓。《说文》:“*,心疑也。”②斯,毛奇龄《仲氏易》说:“斯,本作分析解,故《说文》以斯为分,《尔雅》以斯为离。”所,处所。斯其所,离开住处。
【原文】
六二:旅即次①,怀其资,得童仆,贞②。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③。
【译文】
六二:旅人来到市场,带着钱财,买来一男仆,卜问得吉兆。
《象辞》说:买一男仆,卜问得吉兆,看来这笔买卖没有问题。
【注释】
①次,借为肆,市场。旅即次,犹言旅人来到市场。②贞,高亨说:“贞下当有吉字,转写脱去。”此说有理。贞,卜问。古时买仆买妾常卜问。③《象辞》引爻辞,贞下亦应有吉字。尤,过失。
【原文】
九三:旅焚其次①,丧其童仆,贞厉。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②。
【译文】
九三:旅人来到着火的市场上,新买的男仆乘乱跑掉。卜问得险兆。
《象辞》说:旅人来到着火的市场,岂不遭受损失。因为旅人带着男仆同往,男仆乘乱跑掉是很自然的。
【注释】
①次,市肆,见前注。②下,当指新买之男仆。义,借为宜。
【原文】
九四:旅于处①,得其资斧②,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③。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译文】
九四:旅人回到客居之处,因为赚了不少钱,心中不踏实。
《象辞》说:旅人回到客居之处,这不是恰当的住处。赚了不少钱,恐怕抢劫,自然心中不踏实。
【注释】
①处,犹所,住处。②资斧,钱财。资,资财。斧,仿农具的一种钱币,故名。③未得位也,此以九四爻象、爻位为据。九四阳爻而居阴位,像人所处环境不利。
【原文】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①。
《象》: 终以誉命,上逮也②。
【译文】
六五:射野鸡,一发命中,其人因而博得善时的美名。
《象辞》说:终于博得善射的美名,众口传誉,上面的人也知道了。
【注释】
①誉,赞誉。命,命中,犹言善射。②逮,及。上逮,犹言名声传到上面去了。
【原文】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①。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②。“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③。
【译文】
上九:鸟儿的巢窠被焚烧,周人的邑落被抢劫,四处流落的周人呵,美好的生活已成往事,悲惨的现实即在眼前,狄人牵着牛羊去,往后的日子怎么过。
《象辞》说:以商旅身分而身登高爵,非分之极,其居室被焚毁是意料之中的事,牛羊在易地被抢劫,也没有人来体恤安慰,是理所应当。
【注释】
①易,通狄。李镜池说:“这是写周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说大王被人侵迫,从邠迁到岐山周原,狄人侵犯时,烧杀抢掠,周人像鸟被烧了巢一样,无家可归,全族迁徙,成了旅人。他们原先生活过得很快乐,后来就够悲惨了,呼号哭泣,不但家园被毁坏,连牛羊等牲畜也给狄人抢了去。这真是一次大灾难。”②上,上位,高爵。以旅在上,《象辞》释此爻是顺着六五爻辞的解释而来的,前面讲其人善射,名声上达,此处则讲其人因此而博得高爵,以旅人而居高爵是所得非分。《象辞》释此爻,又是以上九爻象、爻位为据。上九阳爻居一卦之首,像人身居上位,遭人疾恨。义,借为宜。③闻,王念孙说:“闻,读为问,相恤问也。”
巽第五十七
【原文】 巽①: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译文】 巽卦:稍见亨通。利于出行,利于会见王公贵族。
【注释】 ①巽(xùn训),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巽下巽上)。巽为风,两巽相重,有长风相随之象。卦名之所以为巽,据李镜池研究,巽字篆文象二人跪于地上,表示顺伏之意。
【原文】 《彖》曰:重巽以申命①。刚巽乎中正而志行②。柔皆顺乎刚③,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译文】 《彖辞》说:巽义为顺。两个巽卦相重,意在强调申述这个伦理原则。本卦九二、九五阳爻分居于下卦与上卦的中位,像君王行事合于正道,因而志得意行,臣民顺从君王,因而“稍有亨通之象”。“利于出行,利于会见王公大人”,就是“小亨”之象的具体表现。
【注释】 ①重巽,本卦为两巽相重。申,申述.表明。命,意旨。②刚巽乎中正,本卦九二、九五阳爻。为刚,分别居于下卦与上卦的中位,所以说“刚巽乎中正”。巽,《说卦》:“巽,入也。”这里为入居之意。此种爻象表明,行为合于正道,自然志得意行。③柔皆顺乎刚,本卦初六、六四阴爻,为柔,分别居于二阳爻之下,是阴柔俯顺于阳刚之象。像臣民俯顺于君上,所以为“小亨”之兆。
【原文】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为巽卦相迭而成,巽为风,因而长风相随,吹拂不断,是巽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长吹不断的风,从而不断地申明教义,反复地颁行政令,灌输纲常大义。
【原文】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①。
【译文】
初六:进退听命,这是利于武人的占卜。
《象辞》说:进退听命,是因为自己没有成见。武人具有坚定的意志是应该的,因为只有意志坚定,才能勇敢无畏,临危不乱。
【注释】
①贞,卜问。《象辞》释为坚定。志治,犹言意志坚定而不慌乱。
【原文】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①,吉,无咎。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②。
【译文】
九二:病人卧床不起,祝史巫士降神祭祀,禳灾驱鬼,忙碌不停。病情有好转,灾难消除了。
《象辞》说:祝史巫士禳灾驱鬼忙碌不停,之所以使病情有好转,因为九二阳爻居下卦中位,爻象既得,灾难自退。
【注释】
①巽,俯顺,俯卧。史、巫都是古代从事迷信活动的人。祝史司祭,巫以降神,清除不祥。纷若,纷杂混乱的样子,若,形容词词尾。高亨说:“纷,疑借为衅。衅是一种巫术,用牲血涂人身或器物等,以驱逐鬼魅,清除不祥。”可备一说。②得中,此以九二爻象、爻位为据,九二阳爻居下卦中位,是得中其位。在此处喻人病情有好转之兆o
【原文】
九三:频巽,吝①。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译文】
九三:勉强顺从,其心必不顺畅。
《象辞》说:勉强顺从,而内心不顺畅,说明这是出于无可奈何。
【注释】
①频,借为嚬,皱眉,喻指愁眉不展。巽,顺从。吝,艰吝,心中不顺畅。
【原文】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①。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译文】
六四:没有悔恨,狩猎获得各种猎物。
《象辞》说:狩猎获得各种猎物,说明狩猎大有收获。
【注释】
①田,同畋,狩猎。三品,犹言多种多类。
【原文】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①,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②。
【译文】
九五:贞卜得吉兆,没有悔恨,无所不利。虽没有良好的开端,但有良好的结局。时日定在丁日或癸日,其事一定成功。
《象辞》说:九五爻辞之所以讲吉利,因为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像人事合于正道,自然吉利。
【注释】
①先庚三日,即庚日之前三日,即丁日,后庚三日,即庚日之后三日,即癸日。上古历法,每旬十日,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记之。从丁日到癸日共七日,周人占时日,多以七日为度。可参见蛊卦、复卦注。②位正中也,此以九五爻象、爻位为据。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此位象极佳,故曰“正中”。
【原文】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①,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②。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译文】
上九:人隐伏在床底下,钱财则被洗劫一空。卜问得凶兆。
《象辞》说:隐伏在床底下,正是上九阳爻穷途末路之象。钱财被洗劫,不正是凶险之事吗?
【注释】
①巽,伏。资斧,资财。此爻似记录失褒的情形。②上,指上九之爻。上九居一卦之尽头,是穷途末路之象。
兑第五十八
【原文】 兑①:亨。利贞。
【译文】 兑卦:亨通。吉利的贞卜。
【注释】 兑,本卦为同卦相叠(兑下兑上)。兑为泽,两兑相叠,有两泽相连,两水交流之象,喻上下相和,则团结一致,朋友相慕,则切磋讲习,这是一个令人欢欣的场面,所以卦名曰兑。兑,《彖辞》说:“兑,说也。”说,即悦。
【原文】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①,说以“利贞”②,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③,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译文】 《彖辞》说:兑,就是喜悦的意思。君子内秉刚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以团结协和为愿望,以利人利物为存心,坚持正道,所以能够顺乎天意而合乎人心。以悦民之道引导大众前进,大众将不顾劳累而追随,以悦民之道引导大众冒险,大众也会不顾生死而赴之。悦民之道的伟大作用就在于大众因此而劝勉奋进,共济时艰。
【注释】 ①刚中而柔外,本卦九二、九五阳爻,为刚,分居下卦、上卦中位,是为“附中”。六三、上六阴爻,为柔,分居下卦、上卦外位,所以说“柔外”。这种卦象显示,君子内秉刚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坚行正道。②说,取悦于民。利,与人谋利。贞,贞正,犹言坚持正道。以,连词。③先民,引导大众。
【原文】 《象》曰:丽泽①,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为两兑相叠,兑为泽.两泽相连,两水交流是兑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广交朋友,讲习探索,推广见闻。
【注释】 ①丽,王弼说:“丽,犹连也”。
【原文】
初九:和兑,吉。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①。
【译文】
初九:和睦欢喜,吉利。
《象辞》说:和睦欢喜之所以吉利,因为人际邦交无所猜疑。
【注释】
①疑,高亨说:“疑,借为碍。《说文》:‘碍,止也。’即阻止之义。”可备一说。
【原文】
九二:孚兑,吉,悔亡①。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②。
【译文】
九二:优待俘虏,吉利,没有悔恨。
《象辞》说:以诚信待人,人亦热忱待之,之所以吉利,因为互相之间有了信任。
【注释】
①孚兑,被俘而不恐惧,犹言优待俘虏。②《象辞》释“孚”为诚信,与经意不合。志,沙少海先生说:“借志为之.用如代词。”
【原文】
六三:来兑,凶①。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②。
【译文】
六三:以使人归服为乐,蕴藏着凶险。
《象辞》说:以使人归服为乐,蕴藏着凶险,因为力小而任大,德薄而欲多,所行必不当。
【注释】
①来,招来,归服。②位不当,此以六三爻象、爻位为据。六三阴爻而居阳位,喻人所行与其地位不相称。
【原文】
九四:商兑未宁①,介疾有喜②。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译文】
九四:商谈恢复邦交之事,尚未达成协议,但两国的矛盾分歧有了愈合的趋势。
《象辞》说:九四爻辞所讲的喜,即是指将有喜庆之事。
【注释】
①商,商谈。商兑,犹言商谈互相和好,恢复邦交。宁,定。未宁,犹未达成协议。②介,小。介疾,小毛病。这里喻指两国间的矛盾分歧。喜,犹言病愈,愈合。
【原文】
九五:孚于剥①,有厉。
《象》曰:孚于剥②,位正当也③。
【译文】
九五:被剥国俘虏。剥国无理挑衅,必遭惩罚(对我方而言,坏事将变为好事)。
《象辞》说:当被侵剥之时,仍以诚信待人,正如九五阳爻所象,其人秉行中正之道,必能逢凶化吉。
【注释】
①孚于剥,李镜池说:“句式同《随·九五》‘孚手嘉’,意即被剥国所俘虏。”从本卦各爻辞所记录的内容看,这是一个讲邦交的专卦,李说可采。《象辞》释此句为“位正当”,据其通例,“有厉”之下当脱一“吉”字。②《象辞》释“孚”为诚信。剥,剥落,侵削。③位正当,九五阳爻处上卦中位,是得其位。
【原文】
上六:引兑①。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②。
【译文】
上六:引导大家和睦相处。
《象辞》说:上六爻辞讲引导大家和睦相处,用意虽佳,但上六阴爻处一卦之尽头,像其人未必能一呼百应。
【注释】
①引,引导。兑,欢喜,和睦。②未光,此以上六爻象、爻位为据。上六处一卦尽头,是孤立之象。
涣第五十九
【原文】 涣①:亨,王假有庙②。利涉大川。利贞。
【译文】 涣卦:亨通,因为君王亲临宗庙,禳灾祈福。并利于涉水过江河。这是吉利的贞卜。
【注释】 ①涣,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巽上)。下卦为坎,坎为水;上卦为巽,巽为风。风行水上,推波鼓澜,四方横流,所以卦名曰涣。涣,《说文》:“水流散也。”用以喻君王乘德教之舟,乘风破浪,宣布四方。②假,借为格,至。有,汉帛书《周易》作于。此处有亦用同于。
【原文】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①,柔得位乎外而上同②。“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③。
【译文】 《彖辞》说:涣卦,有亨通之象。因为九二、九五之爻分别为内外卦之主爻,像君王居位,大权在握,指挥灵通,而且百僚守职,顺从君王。“王亲临宗庙祭祀”,说明众星拱卫,君王处于天枢之地。所谓“利于涉水渡河”,比喻君王以“德教”为舟,破浪穿行,所向有功。
【注释】 ①刚来而不穷,本卦九二阳爻,为刚,居下卦中位,九五阳爻,为刚,居上卦之中位,分居内外卦之主位,是中正其位而四向可通之象。像君王居位用权,安稳灵便。②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本卦六四阴爻,为柔,居外卦之阴位(第四位为阴位),是柔得位而处于外。初六、六四阴爻,分别处于九二、九五阳爻之下,有柔刚相应之象,所以说“上同”。像百僚守职,拥戴君上。③乘木有功,本卦上卦为巽,巽为木,下卦为坎,坎为水,乘舟渡
水,平安无事。
【原文】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坎,坎为水。风行水上,是涣卦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从而享祭天帝,建立宗庙,推行尊天孝祖的“德教”。
【原文】
初六:用拯马壮,吉①。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译文】
初六:洪水突来,因而乘马逃避,匆促跌伤,幸免淹亡之祸,吉利。
《象辞》说:初六爻辞讲的吉利,是因为初六阴爻居九二阳爻之下,有阴柔顺从阳刚之意。像马顺从人意。
【注释】
①用,因。拯,声假作乘,乘骑。壮,借为戕,伤。沙少海先生说:本卦“是一个讲水灾的专卦。……全部爻辞,都讲与水灾有关的事情,首先讲洪水成灾,冲毁房屋。中间提到殃及人畜。最后提到人们要吸取教训,加强防范,以免灾难重临。”细绎各爻,此说有理。《象辞》所释与此大有出入。
【原文】
九二:涣奔其机①,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②,得愿也。
【译文】
九二:洪水奔涌,冲毁房基。性命无虞。不章中之万幸。
《象辞》说:荡涤冲刷其污垢,正是心中所愿。
【注释】
①涣,洪水。奔,借为崩,冲毁。(采沙少海先生说)。机,惠士奇《易说》谓当作兀。《说文》:“兀,下基也。”这里指房基。②涣,《象辞》释为冲洗,冲散。机,当借为迹,污迹。与经意有别。
【原文】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译文】
六三:洪水冲到身上,幸免于难,尚可庆幸。
《象辞》说:冲刷他的身体,说明其人志在教育他人,治理国家。
【原文】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①。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②。
【译文】
六四:洪水冲向人群,然而十分幸运,因为人群聚集在山丘上,洪水只能淹到山脚,否则其后果是平常难以想像的。
《象辞》说:冲刷大众百姓,说明君王德教广施,教化大行。
【注释】
①群,人群。丘,山丘。匪,读为非。夷,平常。匪夷所思,犹言不是平常可以想见的。②光,借为广。
【原文】
九五:涣汗其大号①,涣王居②,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译文】
九五:洪水横溢,淹没国都,淹及王宫,牵好人员早巳撤走,没有大的灾难。
《象辞》说:王宫没有遭遇灾难,因为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位尊且正,自然无灾难。
【注释】
①涣汗,水势盛大貌。大号,国都。②涣王居,犹言洪水淹及王宫。
【原文】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①,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②。
【译文】
上九:洪水退去,忧患消除,但仍须警惕,加强防范,这样就没有灾难。
《象辞》说:有血光之灾,走开,远远地走开,这样就可远离灾害。
【注释】
①血,借为恤,忧患。去,清除。逖,通畅,警惕。出,产生。②《象辞》以“远害”释此句,盖其句读有异。当理解为:“涣其血,去,逖出。”释血,为血光之灾。释逖为远。
节第六十
【原文】 节①:亨。苦节②,不可贞。
【译文】 节卦:亨通。如果以节制为苦,其凶吉则不可卜问。
【注释】 ①节,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兑,兑为泽。水满溢于泽外,务必高筑堤防以约束之,所以卦名曰节。节,节制。用以警惕人们: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个人有节度,才能全性。②苦,用如动词。节,节制。苦节,犹言以节制为苦,即所渭以放肆为乐。
【原文】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①。“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②,当位以节③,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译文】 《彖辞》说:节卦,有亨通之象。因为刚柔分别而位象恰当。像君臣各正其位,各守其分。卦辞说:“如果以节制为苦,其凶吉不可卜问”,因为违反纲常大义,胡作妄为,必然走向穷途末路,节卦具有临难不苟,威武殉道的义蕴,同时又体现了恪守本分,遵礼守义的原则,因而能达到中立不倚通行无阻的境地。天地有节度而寒来暑往,形成四时节气。国家有节度,因而制定了君子教庶民,庶民养君子的社会通则。君子不可以骄奢暴殄天物,不可以残暴伤害人民。
【注释】 ①刚柔分而刚得中,本卦上卦为坎,坎为阳卦,为刚;下卦为兑,兑为阴卦,为柔。上阳下阴,是为“刚柔分”。九二、九五阳爻,为刚,分居于下卦、上卦的中位,是“刚得中”。像君臣王位,各守其分民。②说以行险,本卦内卦为兑,兑义为悦,外卦为坎,坎义为险。临难不苟,敢行险道是节卦的义蕴。③当位以节,本卦上六阴爻居阴位,九五阳爻居阳位,六四阴爻居阴位,刚柔得当,爻象相通,以像君臣各遵节度,有条不紊。
【原文】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①,议德行。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坎,坎为水。泽中水满,因而须高筑堤防,这是节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建立政纲制度,确立伦理原则。
【注释】 ①数度,犹言制度。
【原文】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①。
【译文】
初九:筮遇此爻,杜门不出,没有灾祸。
《象辞》说:杜门不出,因为其人知道所行必不通。
【注释】
①通塞,义在塞。犹好歹、缓急之类偏义复词。塞,阻塞不通。
【原文】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译文】
九二:筮遇此爻,杜门不出,也有凶险。
《象辞》说:杜门不出,也有凶险,因为坐失良机,错误已极。
【原文】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①,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译文】
六三:不节俭则困穷,处困穷则知悔过,知悔过则可以无灾难。
《象辞》说:奢侈带来了悔恨,这是谁之过?
【注释】
①节,节制,节俭。嗟,悔叹。若,语末助词无义。
【原文】
六四:安节①,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②。
【译文】
六四:安于节俭遵礼的生活,通泰。
《象辞》说:安于节俭遵礼的生活之所以吉利,是因为顺从了君上的旨意。
【注释】
①安节,安于节俭遵札的生活。②承,遵从。上道:君上之道。
【原文】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①。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②。
【译文】
九五:以节俭遵礼为乐,吉利。秉此而行,所往必得别人资助。
《象辞》说:以节俭遵礼为乐之所以吉利,因为九五之爻,所居恰当,像人居德行义,自然获得人家资助。
【注释】
①甘,甜。甘节,犹言以节俭遵礼为乐。尚,帮助。②居位中,此以九五爻象、爻位为据。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
【原文】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①。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译文】
上六:以节俭遵礼为苦,卜问得凶兆,其人将为家道败落而悔恨。
《象辞》说:以节俭遵礼为苦,卜问得凶兆,正如上六阴爻孤悬一卦之尽头,像人走入穷困不通的境地。
【注释】
①苦节,以节俭遵札为苦。悔,用如动词。悔亡,为败落而悔恨。
中孚第六十一
【原文】 中孚①:豚鱼吉②。利涉大川。利贞。
【译文】 中孚卦:豚鱼献祭,虽物薄但心诚,吉利。并利于涉水过河。这是吉利的贞卜。
【注释】 ①中孚,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巽上)。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巽,巽为风。泽上有风,风起波涌,君子居高临下,以诚信为本,施教于下,教化人民。所以卦名曰中孚。中孚,《杂卦》说:“信也。”意为诚信。②豚(tún屯)鱼,王引之说:“豚鱼者,士庶人之礼也。《士昏礼》:‘特豚合升去蹄,鱼十有四。’《士丧礼》:‘豚合升,鱼鱏鲋九,朔月奠用特豚鱼腊。’《楚语》:‘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薄。’《王制》:‘庶人夏荐麦,秋荐黍。麦以(与)鱼,黍以豚。’豚鱼乃礼之薄者,然苟有中信之德,则人感其诚,而神降之福。故曰‘豚鱼吉’,言虽豚鱼之荐亦吉也。”
【原文】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①,说而巽②,孚乃化邦也③。“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④,中孚以“利贞”⑤,乃应乎天也。
【译文】 《彖辞》说:中孚之卦的基本结构是阴柔之爻居于内,阳刚之爻居于外;其基本品质是和悦而谦逊。像人具有柔顺、刚健、和悦、谦逊四种美德,秉此而行德教,则可以教化全国。卦辞说:“豚鱼献祭,尚且吉利”,就是说,豚鱼物虽薄,但表现了他的一片诚心。卦辞又说:“利了涉水渡河”,因为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
上卦为巽,巽为木。刳木为舟,行于水上,自然平安畅达。好比人内心诚信,利人利物,坚持正道,与天理相符合,又何惧于人间的惊涛骇浪。
【注释】 ①柔在内而刚得中,本卦内两爻为阴,为柔,外四爻为阳,为刚。所以说:“柔在内”。九二、九五阳爻,为刚,分别处于下卦、上卦的中位,所以说“刚得中”。②说而巽,本卦下卦为兑,兑义为悦;上卦为巽,巽义为逊。和悦而谦逊是中孚之卦的基本品质。③孚,诚信。化,教化。邦,国。化邦,犹言改造全国人民的思想行为。④乘木舟虚,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巽,巽为木。刳木为舟,行于水上,也是本卦的卦象。虚,虚空中立。⑤中孚,内心诚信,利,利人利物。贞,行道中正。以,连词。
【原文】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兑,兑为泽,泽上有风,风起波涌。这是中孚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有感于风化邦国,唯德教为先,因而审议讼狱,不轻置重典。
【原文】
初九:虞①,吉。有它不燕②。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化。
【译文】
初九:行安神之礼,吉利。有这样的变故,自然不行讌礼。
《象辞》说:初九爻辞讲行安神之礼,吉利,因为慕恋先人的心愿未变。
【注释】
①虞,《公羊传·文公二年》何休注:“虞,犹安神也。”即今所谓安葬。安神之礼,属丧礼。②它,意外之事。燕,讌之省文,通宴。讌饮之礼,属吉礼。
【原文】
九二:鹤鸣在阴,其子和之①。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②。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译文】
九二:老鹤在树荫下鸣叫,小鹤在旁边附和。我有美酒,与你共享用。
《象辞》说:小鹤和应老鹤,这是心灵相通的表现。
【注释】
①阴,树荫。和,应和。②爵,古人饮酒之器,形似小雀,即今所得酒杯。靡,共同。这里用如动词,犹言同饮。
【原文】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①;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译文】
六三:击败了敌人,有的击鼓追击,有的凯旋报捷;消息传来,有的高兴得热泪盈眶,有的放声高歌。
《象辞》说:有的人击鼓追击,有的凯旋报捷,但从爻象看来,六三阴爻而处于阳位,胜利之中,恐怕隐伏着不测之祸。
【注释】
①得,《说文》:“得,取也。”得敌,犹言克敌。或,不定代词,意为有的人。鼓,击鼓进攻。罢,休。犹言班师。
【原文】
六四:月几望①,马匹亡,无咎。
《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②。
【译文】
六四:月中的时候,马匹丢失了,但无大的灾祸。
《象辞》说:马匹丢失了,此后要加倍警惕,防止再发生类似事情。
【注释】
①几望,犹育每月韵十三、十四日。②绝,杜绝。类上,类似上次的事情。
【原文】
九五:有孚挛如①,无咎。
《象》曰:有孚挛如②,位正当也③。
【译文】
九五:俘虏成群,串连捆绑。没有灾难。
《象辞》说:存心诚信,始终如一,正如九五爻象所显示的,其人行事与其地位大合符节。
【注释】
①挛如,相串连的样子。②《象辞》释“孚”为诚信。挛如,犹言相连一贯。③位正当,此以九五爻象、爻位为据。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是为位正当。
【原文】
上九:翰音登于天①,贞凶。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译文】
上九:鸡飞到天空。卜问得凶兆。
《象辞》:鸡飞到天空,它怎能长久飞翔呢?
【注释】
①翰音,《礼记·曲礼》:“鸡曰翰音。”鸡飞上天,这是以异象为占。古人以为鸡飞狗窜预示凶险。
小过第六十二
【原文】 小过①: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②,不宜上,宜下,大吉。
【译文】 小过卦:亨通,这是吉利的贞卜。但是只适宜于小事,不适宜大事。飞鸟空中过,叫声耳边留,警惕人们:登高必遇险,下行则吉利。
【注释】 ①小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震上)。下卦为艮,艮为山;上卦为震,震为雷。人过山顶,天上鸣雷。危险垂临,不可不惧。所以卦名曰小过。②《说卦》说:“震为鹄。”(《释文》引荀爽《九家集解本》有此句,今本无。)飞鸟过山,也是小过之卦象。
【原文】 《彖》曰:小过①,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②,是以小事吉也③。刚失位而不中④,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译文】 《彖辞》说:小过之卦,有亨通之象,意思是小事错误,无碍大局,仍能亨通。小事错误,但能存利人之心,行中正之道,进退合时,还是可以通行无阻。本卦六二阴爻居下卦中位,像人才力虽弱,但遵循正道,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然吉利。但是九三、九四两阳爻所处不当,像人才力虽大,但不遵循正道,如果图谋大事,必不能成功。本卦上震下艮,有飞鸟过山之象。“飞鸟空中过,叫声耳边留,警戒人们:攀高将遇险,下行则吉利”,因为向上钻营攀附,是逆理而行,安分守己则是顺理之举。
【注释】 ①小过,王念孙说:“小过下当有‘亨’字。”当据补。②柔得中,本卦六二阴爻,为柔,居下卦中位。像人才力虽弱,但能遵守正道。③小事吉,郭京本作“可小事”,与经文合,当从。④刚失位而不中,本卦九四阳爻为刚,居于阴位(第四位为阴位),是为刚失位。九三、九四阳爻,不居下卦、上卦的中位,是所居不中。
【原文】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艮,艮为山;上卦为震,震为雷,山上有雷,是小过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惧畏天雷,不敢有过失。因而行事不敢过于恭谦,居丧不敢过度哀伤,用度不敢过于节俭,唯适中而已。
【原文】
初六:飞鸟以凶。
《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译文】
初六:飞鸟经过空中,预兆着凶险。
《象辞》说:飞鸟经过空中,预兆着凶险,这是无可奈何之事。
【原文】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①;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过也②。
【译文】
六二:错过了他的祖父,但遇着了他的祖母;没有赶上国君,还是遇着了臣僚。虽有差迟,但非徒劳,因而无灾难。
《象辞》说:没有赶上国君,因为臣子固不宜超越国君。
【注释】
①过,错过。祖,祖父。妣,祖母。②《象辞》释此句以君臣大礼,与经意有异。
【原文】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①,凶。
《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
【译文】
九三:不要过分指责,但要制止他的错误发展,如果听任放纵,反而害了他,必遭凶险。
《象辞》说:昕任放纵反而害了他,凶险已极,不可言状。
【注释】
①弗,读为不。过,指责。从,借为纵,放纵,听任。
【原文】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①。往厉,必戒。勿用永贞②。
《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译文】
九四:没有过错,不要指责他,但要防止发生错误。前去冒险,则必须立即加以警告,无须乎卜问往后的吉凶。
《象辞》说:不要过份指责,但要防止发生错误,因为九四阳爻处于阴位,像人处境不利,容易出错。前去冒险,必须加以警告,因为明知而故犯,只能加速自己的失败。
【注释】
①咎,错误。无咎,此处不是贞兆辞,犹言没有过错。遇,犹迎面遏止。②厉,危险。往厉,犹言冒险。戒,警戒。永,长,这里指不远的将来。贞,卜问。
【愿文】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①。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译文】
九五:在我西郊的上空,云气密布,降雨在即。王公本是去射鸟,可是在洞穴捉到野兽。
《象辞》说:云气密佈,降雨在即,因为雨云已聚集在空中。
【注释】
①弋(yì义),射鸟。彼,指代野兽。本爻两句似无联系,实则“密云”句讲求占之事已初露端倪。“公弋”句讲,施行之中,成功却出乎意料。
【原文】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①,凶,是谓灾眚②。
《象》曰:弗遇,过之,已亢也③。
【译文】
上六:不加制之,因而犯下过失,好比飞鸟钻入罗网,凶险
呵,这叫做灾难。
《象辞》说:不加制止,因而犯下过失,正如上六阴爻位象所示,其人太猖狂了。
【注释】
①遇,遏止。过,过失,这里用如动词。离,借为*,遭遇。之,指代罗网。②眚,灾。与灾同义。③亢,王肃云:“穷高也。”已亢,此以上六爻象、爻位为据。上六阴爻居一卦之首,凌架一切,喻小人放肆,猖狂已极。
既济第六十三
【原文】 既济①:亨。小利贞。初吉,终乱②。
【译文】 既济卦:亨通。这是小见吉利的贞卜。起初吉利,最后将发生变故。
【注释】 ①既济,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离,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所以卦名曰既济。既,已经。济,《尔雅·释言》:“济,成也。”既济,犹言事情已经成功。②乱,变故。
【原文】《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①。“初吉”,柔得中也②。“终”止则“乱”,其道穷也③。
【译文】 《彖辞》说:既济之卦,有亨通之象,意思是小事亨通,大事则未必。卦辞讲本卦具有“利人利物,行道中正”的征兆,因为本卦基本结构显示:上刚下柔,像君臣正位,上下安分,阴阳各爻所处恰当,像君臣各尽其职,遵循君道臣道。所谓“起初吉利”,因为六二爻象显示,权臣初仕,以媚顺为事,其力尚不能为恶,所谓“最后有变乱”,因为上六爻象显示:权臣窃柄,欺君乱政,最终陷入绝境,归于灭亡。
【注释】 ①刚柔正而位当也,本卦上卦为坎,坎为阳卦,为刚;下卦为离,离为阴卦,为柔,刚上柔下是“刚柔正’。初九、九三、九五均为阳爻,居阳位;六二、六四、上六均为阴爻,居阴位,是刚柔“位当”。《彖辞》以此释“利贞”。利,利人利物。贞,中正。②柔得中,本卦六二阴爻,为柔,处下卦中位,是“柔得中”。③其道穷也,本卦上六阴爻处于一卦之尽头,像臣子权势太盛,终于陷入穷困之地。
【原文】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①。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巽,巽为火。水上火下,水浇火熄,是既济之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有备于无患之时,防范于未然之际。
【注释】 ①患,灾患。豫,借为预。
【原文】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①,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②。
【译文】
初九:提着腰带过河,打湿了衣尾。没有大问题。
《象辞》说:提着腰带过河,打湿了衣尾,理应无灾难。
【注释】
①曳,拉,拖。濡,沾湿。尾,衣后之假尾,西周人尚以假尾为饰。②轮,借为纶,腰带之穗。义,读为宜,理应。
【原文】
六二:妇丧其茀①,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译文】
六二:妇人丢失了头巾,不用寻找,七日内可以不寻而得。
《象辞》说:七日内可以不寻而得,因为六二阴爻居阴位,位象既得,失物将还。
【注释】
①丧,丢失。茀,汉帛书《周易》作发。弗改、发均借为祓,头巾。
【原文】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①。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译文】
九三:高宗讨伐鬼方,费时三年才打败它。筮遇此爻,不可重用小人。
《象辞》:费时三年才打败它,因为鬼方这时已疲惫不堪。
【注释】
①高宗,名武丁,庙号高宗,盘庚后第三代。鬼方,国名,严允部落之一。
【原文】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①。
《象辞》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译文】
六四:撑着用败絮塞罅漏的船,整日里提心吊胆。
《象辞》说:整日里提心吊胆,说明心中疑虑重重。
【注释】
①编有衣袽(rú),王弼说:“繻宜曰濡,衣袽所以塞舟漏也。”袽,《说文》作絮。古无棉花,富者以乱丝为絮,贫者以乱麻为絮。戒,小心,警惕。
【原文】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①,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②。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译文】
九五:殷人杀牛厚祭鬼神,不如周人簿祭鬼神,周人倒是得到鬼神的福佑。
《象辞》说:殷人杀牛厚祭鬼神,不如周人薄祭鬼神的用意美善,周人得到鬼神的福佑,将有重大的吉庆降临。
【注释】
①“杀牛”下,汉帛书《周易》有“以祭”二字。礿(yuè钥),古代祭名。这里的东邻、西邻当指殷人与周人。②时,《广雅·释诂》:“时,善也。”
【原文】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何可久也?
【译文】
上六:涉水过河,水拍湿其头部,危险。
《象辞》说:水拍湿其头部,怎能呆很久的时间呢?
未济第六十四
【原文】 未济①:亨。小狐汔济②,濡其尾。无攸利。
【译文】 未济卦:亨通。小狐狸快要渡过河,却打湿了尾巴。看来此行无所利。
【注释】 ①未济,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离上)。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坎,坎为水。火处水上,火势压倒水势,救火之事,大功未成。所以卦名曰未济。此卦与既济卦构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组卦。《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坤两卦开始,以既济、未济两卦结束。乾坤絪蕴,万物化生,繁衍不已,变化不息。既济、未济,代谢无疆。六十四卦这一编排组合,是《易经》变化发展思想突出的反映。②汔(qì气),声假作几,将要。济,渡水。
【原文】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①。“小狐汔济”,未出中也②。“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③。
【译文】 《彖辞》说:未济卦有亨通之象。因为六五阴爻居于上卦中位,位象相得。但是庸材任重事,必至中途颠仆。好比“小狐过河,打湿尾巴,所行无所利”,没有好结果。不过庸材虽居大位,但能顺从君上,不至为害过深,一切尚可补救。
【注释】 ①柔得中,本卦六五之爻为阴爻,为柔,居上卦中位,是阴柔得位。②中,中正之道。未出中,犹言所行不合事理。此句针对“小狐汔济”而言,比喻庸材任重事,必至中途颠仆。③虽不当位,刚柔应也,本卦初六、六三、六五均为阴爻,而居阳位,是“不当位”。但是九二、九四、上九均为阳爻,为刚,与三阴爻相互呼应,所以说“刚柔应”。
【原文】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①。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坎,坎为水。火在水上,水不能克火,是未济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有感于水火错位不能相克,从而以谨慎的态度辨辩事物的性质,审视其方位。
【注释】 ①辨物居方,俞樾说:“辨物者,分别其物品也。居方者,处置其方位也。”
【原文】
初六:濡其尾,吝①。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②。
【译文】
初六:涉水渡河,沾湿了衣尾,前进有困难。
《象辞》说:涉水渡河,沾湿了衣尾,见微知巨,再冒险前进,是不知儆戒。
【注释】
①濡,沾湿。尾,衣尾,参见前注。吝,艰难。②极,高亨说:“当作儆,形近而误。儆与下文正字谐韵。《说文》:‘儆,戒也。’”
【原文】
九二:曳其轮①,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②。
【译文】
九二:提着腰带涉水过河。卜问得吉兆。
《象辞》说:九二爻辞讲贞吉,因为九二阳爻处下卦中位,像人行事遵循正道。
【注释】
①曳,拉,拖。轮,借为纶。参见前注。②中以行正,此以九二爻象、爻位为据。九二居下卦中位,像人行事,合符中正之道。
【原文】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①。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译文】
六三:渡不了河,出行有凶险。不利于涉水渡河。
《象辞》说:渡不了河,出行有凶险,因为六三阴爻居阳位,像人处境不利。
【注释】
①高亨说:“利上当有不字,转写脱去。(讼云:‘不利涉大川。’此文当与彼文同。)”当据补。
【原文】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①。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译文】
九四:吉利的贞卜。没有悔恨。大动干戈,助殷讨伐鬼方,费时三年,打败了它,获得殷国的奖赏。
《象辞》说:吉利的卜问,没有悔恨,说明志得意行。
【注释】
①震,高亨说:“震,当是人名,周君或周臣也。”李镜池说:“震,动。”译文从李说。伐鬼方,参阅前卦“高宗伐鬼方”注。大国,措殷国。
【原文】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①。
【译文】
六五:吉利的贞卜,没有悔恨。打了胜仗,捕获了俘虏,这是君子的光荣,吉利。
《象辞》说:君子光荣,君子光明正大,自然吉利。
【注释】
①晖,意义同辉。《释文》:“晖,又作辉。”孔颖达说:“象曰:‘其晖吉’者,言君子之德,光辉著见,然后乃得吉也。”
【原文】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①。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译文】
上九:捕获了俘虏,饮酒庆贺。没有灾难。但酗酒闹事,头发都淋湿了。俘虏乘机作乱,将他们杀了。
《象辞》说:酗酒闹事头发都淋湿,也太不知节制了。
【注释】
①是,借为题,本义为额,这里指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