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发现《清宫秘档》康熙与西学

 灯下听雨 2010-07-16
探索·发现《清宫秘档》康熙与西学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的皇帝。

这是康熙年间御制的象牙计算尺,在数学史上被称为“甘特式计算尺”,它在清宫中出现,距离英国数学家埃德蒙甘特于1630年发明这种计算尺,最多也不过50年。

世界上第一台可计算加减法的手摇计算机,首先是由法国数学家巴斯柯,于1642年在巴黎研制成功的,时间也仅仅相隔半个世纪左右,在康熙手里也拥有了这种手摇计算机。这台手摇计算机就是康熙年间御制的,属于当时清宫的自制科技产品,而且将原有的加减二法增加到加减乘除四法,还独创了横排筹式计算法等。所以,这台手摇计算机多年来一直为外界所瞩目。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已逐渐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为了广泛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许多传教士不惜远涉重洋,来到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意大利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是用科学的钥匙叩开中国宫廷大门的第一人。他后来成为我国明朝修订历法的实际主持者。
继利玛窦之后,又有两位欧洲的传教士相继进入清朝宫廷,德国的汤若望和他的助手比利时的南怀仁,受明末清初大学士徐光启的聘请,到北京参加校正历法。在明朝灭亡以后,又担任了清朝主管天文历法的官员。

汤若望和南怀仁都曾经在意大利的神学院接受过系统的近代科学教育,他们依据欧洲通用的几何学原理,计算天象,校正了明代历法中的偏差。不过这种善意的举动,反而招到了清廷内部以吴明煊、杨光先为首的一批守旧官员的攻击。他们出于嫉恨,聚众诬告汤若望等人图谋不轨,并借助辅政大臣鳌拜的势力,把汤若望送进了监狱。

正在这时候,也就是康熙七年,北京发生了大地震,南怀仁预测到了这次地震,而吴明煊、杨光先却没有预测到,南怀仁抓住这次机会,终于将一纸诉状递到了当时尚未亲政的少年皇帝康熙手上。 那时候,康熙才15岁,接了这个案子以后,也不知道谁对谁错。为了明断是非,康熙特地下令南怀仁和杨先光到午门广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各自用自己的测算方法,测算正午时间日晷表上所显示出日影的长度,结果南怀仁的计算准确无误,而杨光先等人却没有测算出来。康熙当场宣布了汤若望事件纯属诬陷行为。

这场天文历法之争,康熙不但处理的非常成功,而且从中感受到了西洋科学合理性,并促使他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毅然打破国籍的限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全权主管钦天监,把掌管天文历法方面的大权完全交给了这个外国人的手里。

天文数学的精确与神奇,激发了康熙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法国传教士白晋在他所著的《 康熙大帝》一书中这样写到:

在五、六个月的时间里,康熙已经掌握了几何学,能够随时说出他所画的几何图形的定理及其证明过程。他对我们说,《几何原本》他至少读了二十遍。

法国传教士洪若翰致拉雪兹神父的信中又这样一段描述:

康熙在将近五年的学习过程中,他始终十分勤奋,而且对于政务也没一丝的耽误。他一直注意学用结合。例如在给他讲固体的成分时,他就会拿起一个球体,精确地称出它的重量,测出它的直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发黄,不起眼的小纸片,是康熙皇帝当年演算几何与算术的手稿,你仔细看,会发现上面有他亲手画的几何图形,而那些数字居然是他以皇妃年龄做的算术题。
康熙早年经常到京城的观象台观测天象,并准确地计算出某日某时日晷表上所显示的日影的位置,指出钦天监在天文推算中的错误。

康熙的数学水平,已经达到了对当时的学术成就,进行准确评判的程度。1689年,清初大数学家梅文鼎写了《历算疑问》一书,呈送到宫中。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康熙对这本数学专著得出了“所呈书甚细心,且议论亦公平,此人用力深矣”的结论,他认为书写得很细心,观点也公平。

康熙对西方地理学也很关注。明末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中国绘制的世界地图,艾儒略写的《坤舆图论》、《职方外纪》等书,都曾是康熙学习世界地理的教材。后来南怀仁又撰写了《坤舆外纪》,对西方地理及地理学作了进一步的介绍。

康熙离开北京,前往黄河三门峡、内蒙乌梁素海等地,每到一处,都留心学习地理方面的知识,努力做到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黄河、淮河、运河交口的大堤上,他总是指着东流的河水,耐心地向当地负责管理水利的官员讲解如何计算水的流量:
他说,你可以先量水闸口的宽度,计算出一秒钟的流量,然后再乘上一昼夜的时间长度,河水的流量就算出来了。

西方医学也是康熙非常感兴趣的一个科目。1693年,康熙患疟疾,传教士张诚、白晋等献上从法国带来的奎宁,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从此,康熙对西方医学的兴趣就更浓厚了。他令法国传教士巴多明把法国皮理著的《人体剖学》翻译成满文。传教士罗怀忠精通外科,康熙任命他为内廷行走,可以在内宫自由出入。另外,他还任命罗得先、安泰为随从医生。

康熙受到欧洲传教士的影响,为了是培养自己的高级人才,在京西的畅春园,设立了蒙养斋算学馆。

康熙让大臣们从全国各地推荐年轻的科技人才,到蒙养斋学习深造。皇帝还经常提出要以欧洲的、其中包括巴黎制造的各种艺术作品为样品,鼓励工匠与他们竞赛。”

康熙创建的蒙养斋算学馆是18世纪中国诞生杰出数学家的摇篮。大数学家梅珏成、明安图等都是蒙养斋算学馆培养出来的。康熙聘请传教士任算学馆教师,要求他们讲授当时已传入中国的西方数学,并要他们翻译编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比例规解》等十几部满汉文数学书籍。 这些书籍都收录在康熙钦定的《古今图书集成》内。
代数在当时被称作借根方算法,又称“阿尔热巴拉”,康熙作为中国最早接受西方代数学的人,多次向大臣们谈及“阿尔热巴拉”,还亲自到蒙养斋授课。

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实践的经验积累,康熙终于在晚年组织了两项重大的全国性科技工程。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组织了全国优秀的天文数学家,集体编纂了一部我国科技史上具有很高价值的天文数学乐理丛书《律历渊源》。其中第二部《数理精蕴》的编纂,就是在康熙直接指导下进行的。
 二是组织了一支测绘队伍,分赴全国各地实地勘测绘制地图。这支测绘队伍跨越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各省,绘制了一幅幅分省地国。康熙55年(公元1716年),法国传教士白晋将各省分图总绘成一幅全国地图,连同分省图一同呈献给康熙。

这就是著名的《皇舆全览图》。它是我国第一次用科学方法绘制的地图,准确可靠。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它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的西欧各国所有地图都更好,更精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