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北京气候吧

 云中公子 2010-07-19
(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北平的四季》等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他感性的笔触之间所记录和折射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的气候状况。与当时相比,现在北京的气候和物候已然面目全非。再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北京气候吧

    这是他对北京夏季的记忆:“我在北平,曾经过过三个夏天;像什刹海、菱角沟、二闸等暑天游耍的地方,当然是都到过的;但是在三伏的当中,不问是白天或是晚上,你只教有一张藤榻,搬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或藤花阴处去躺着,吃吃冰茶雪藕,听听盲人的鼓词与树上的蝉鸣,也可以一点儿也感不到炎热与薰蒸。而夏天最热的时候,在北平顶多总不过三十四五度,这一种大热的天气,全夏顶多顶多又不过十日的样子。”

    没有炎热与熏蒸,没有40度的桑拿酷热,多么闲适的夏季啊!在《北平的四季》中,他感触最深的,是大冷的冬季。而那时夏季因为闲适与平和,并没有给人多少苦夏的情结。大师做梦可能都没想到北京现在的夏天模样,再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北京气候吧烤、蒸以及煎炒烹炸。宝贝晨晨的性感姐妹花朵

 

   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有一段寒冷的时期,和一段比较温暖的时期相对立。”(是比较温暖,而不是非常炎热!

    春夏秋三季连成一片,而且风沙不小,这一点似乎没有太多的变化。

 

   “春与秋,本来是在什么地方都属可爱的时节,但在北平,却与别的地方也有点儿两样。北国的春,来得较迟,所以时间也比较得短。西北风停后,积雪渐渐地消了,赶牲口的车夫身上,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袄的时候,你就得预备着游春的服饰与金钱;因为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得同飞马似的溜过。屋内的炉子,刚拆去不久,说不定你就马上得去叫盖凉棚的才行。”

   

   “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厢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北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厥过去。”宝贝晨晨的性感姐妹花朵

    原来北京城也曾经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城市?曾经春绿可以绿得令人昏厥? 怎么听上去更像是个神话或者传说。再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北京气候吧



 

   统观北平的四季,每季每节,都有它的特别的好处;冬天是室内饮食奄息的时期,秋天是郊外走马调鹰的日子,春天好看新绿,夏天饱受清凉。”

    夏天饱受清凉?现在谁敢说夏天在大街上可以饱受清凉,除了短暂的降雨时段。

 再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北京气候吧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郁达夫先生喜欢比较极致的气候:“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以来,就是灰沙满地,寒风刺骨的节季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但是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以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所持的哲理。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若是喜欢吃吃酒,烧烧羊肉锅的人,那冬天的北方生活,就更加不能够割舍;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加上以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涨满了白濛濛的水蒸温气。玻璃窗内,前半夜,会流下一条条的清汗,后半夜就变成了花色奇异的冰纹。”

    但是现在的北京,很少再有那种“伟大幽闲”的寒冬,一连串少雪的暖冬(当然,2009-10冬季是另一个极端的特例)。

    从前经常使用“物是人非”一词,但看了郁达夫的文字,总感觉:人非,物亦不是。现在的春夏秋冬,就是所谓的新气象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