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液体疗法-幽谷山人的日志-网易博客

  键观苍海 2010-07-24

小 儿 液 体 疗 法

医药篇 2008-12-05 18:28:45 阅读34 评论0 字号:

小 儿 液 体 疗 法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一)

 多

   1、体液总量多,占体重80%,主要是细胞间液差快多   45%,而成人为30%,新生儿1周内血K+上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升、CL-上升,乳酸上升、HCO3下降。

   2、不显性失水多(代谢旺盛、呼吸快,活动增加、体温升高)。体重计算约为成人的2倍。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二)

l快

   1、水交换快,婴儿每日的水交换量约等于细胞外液的1/2,而成人仅为1/7,快3-4倍。

   2、消化道的液体交换快,正常人每日分泌消化液,约为血浆量的1-2倍或细胞外液的2/3,绝大部分回吸收,极少量随大便排出,婴儿的交换率是成人的7倍。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三)

差  

   1、肾脏浓缩功能差。正常成人可使尿稀释到尿比重1.003,浓缩到比重1.035,而新生儿和小婴儿只能浓缩到1.020。

   2、对水的依赖性大,对缺水的耐受力比成人差。

   3、肾脏调节酸硷能力差,易致代谢性酸中毒(因肾脏排泄CL-、磷酸盐、H+和产氨能力差。)

 (一)小儿体液组成和分布

 表 1、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新生儿

 

1岁

 

2~14岁

 

成人

 

体液总量

 

80

 

70

 

65

 

55~60

 

细胞内液

 

35

 

40

 

40

 

40~45

 

细胞外液

 

45

 

30

 

25

 

15~20

 

间质液

 

40

 

25

 

20

 

10~15

 

血浆

 

5

 

5

 

5

 

5

 

(二)小儿体液调节功能

1、肾脏:① 浓缩功能:比较差,小于6个月,只能将尿浓缩至700mosm/L,尿比重1025,而成人为1400mosm/L,比重1035。排1mg溶质,成人需0.7ml尿液,在婴儿需1.2~2.0ml尿液。如婴儿进水量不足或渗透压过高易产生高渗性脱水。② 稀释功能:相当于成人的1/2~1/4,临床上补液过多或非电解质液过多,易造成水肿。

2、中枢神经系统:钠盐过多或失水过多刺激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患儿感到口渴。

3、内分泌系统:抗利尿激素(ADH)维持渗透压恒定,促进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渗透压升高时,ADH升高,水重吸收增多。醛固酮(ADS)维持血容量的程度,促进远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钠重吸收的同时,一部分水亦重吸收回血,使血容量增高。

4、酸碱失衡:决定于[H+]

二、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㈠、表1: 脱水程度的判断(本表适用于等渗及低渗性失水)

 

深度

 

失水量

(占体重%)

 

症 状

 

体 征

 

精神

 

尿量

 

眼眶囟门

 

唇粘膜

 

皮肤弹性

 

循环情况

 

 

50ml/Kg

(5%)

 

稍差

 

稍少

 

稍凹

 

稍干燥

 

尚可

 

正常

 

 

50~100ml/Kg

(5~10%)

 

烦躁萎靡

 

明显减少

 

明显凹陷

 

干燥

 

较差

 

四肢稍凉

 

 

100~120ml/Kg

(10~12%)

 

极差

 

极少或无

 

深凹

 

极干燥

 

极差

 

四肢厥冷、脉细速皮肤花纹

 

 脱水指细胞外液体液丢失,如占体重2%以下无症状,达5%则出现临床症状

 ㈡、依血钠把脱水分为3种:

    等渗性脱水:水和钠成比例丢失,血钠值130~150mmol/L,临床上主要是前述(上表中)脱水症状。

    低渗性脱水:失钠大于失水,血钠<130mmol/L,表现为循环血量减少症状,易发休克。脑水肿则由烦躁,昏迷等。

    高渗性脱水:失水大于失钠,血钠>150mmol/L,表现为皮肤干燥、烦躁、高热、肌张力增高甚至惊厥。严重者发生脑卒中等。 脱水性质的判断

 

脱水的性质

 

类型

 

失钠程度

 

常见病因

 

血钠(mmol/L)

 

主要受累部位

 

病理生理与临床特点

 

等渗

 

失钠≈失水

 

腹泻

 

130~150

 

细胞外为主

 

(1)一般失水症状与体征(2)口渴,尿少,皮肤弹性差、重者休克。(3)尿比重正常。

 

低渗

 

失钠>失水

 

腹泻重久,营养不良伴腹泻,补非电解质过多,使用利尿剂后

 

<130

 

细胞外

 

(1)易循环受累。(2) ADH↓、醛固酮↑、肾排钠↓(3)口渴不明显,早期尿量不减少,尿比重↓(4)严重者脑细胞水肿。

 

高渗

 

失钠<失水

 

吐泻者,高热大汗饮水少,<3个月婴幼儿补钠过多

 

>150

 

细胞内

 

(1)神经症状明显(2)ADH↓醛固酮↑(3)口渴明显(细胞内失水的标志)(4)尿少,尿比重增加

㈢、低钾血症(血K<3.5mmol/L)

[病因] 

⒈体内钾总量丢失:①摄入不足;②输入大量非电解质溶液,如葡萄糖,使合成糖原时用钾过多(合成1g糖原需0.36mmol/L钾);③胃肠道丢失:如呕吐,胃肠引流;④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排钾利尿剂。

⒉体内分布异常:①酸中毒、酮中毒、组织损伤时,钾由细胞内转到细胞外,酸中毒纠正后随尿排出;②碱中毒时,钾进入细胞内,细胞外钾减少。

[临床表现]

⒈神经肌肉症状:①骨骼肌无力-活动困难,腱反射迟钝、消失,重者软瘫,呼吸肌麻痹;②平滑肌无力-肠麻痹,甚至麻痹性肠梗阻;

⒉心血管症状:①心肌兴奋性增高,发生心律失常,严重出现房扑、房颤、心脏骤停。②心肌损害,导致心脏扩大、心动过速、心衰。③血管平滑肌表现为血压降低,休克。

⒊肾脏损害: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以致形成低钾性肾病,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引起多尿、夜尿、及口渴、多饮等类似糖尿病症状。

[ECG]

ST段下降,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有U波,P-R间期可延长。

[纠正低钾血症]

(入院前6小时排尿,膀胱叩诊浊音)

⑴去除病因,恢复正常饮食;⑵轻度低钾血症,口服含钾食物,必要时口服氯化钾3~5ml,日三次;⑶重症低钾,予以补钾。

    注意:①补钾时间:输液后3~4小时,患儿开始排尿;②补钾量2~4mmol/L/kg/d(10%氯化钾1~2ml/kg/d);③补钾浓度,不超过0.3%;④滴数< 0.7ml/min,10~12gtt/min,过快可引起高钾血症,心脏骤停,点滴时间不小于8小时。1mmol=74.55mg.(kcl)

低钙现出症状(手足搐搦、惊厥)补10%葡萄糖酸钙5-10mliv

补钙后症状无改善,考虑低镁,给25%硫酸镁0.1ml/kg im

㈣代谢性酸中毒(HCO3-)

[病因]

1体内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腹泻、肠引流、大面积烧伤),2、体内酸性产物过多或排泄障碍(如急性感染、休克,高热、 缺氧时体内脂肪或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多,产生的有机酸过多或排泄障碍,见于严重脱水、休克)。3、服酸性药物过多:如氯化铵、氯化钙。

分度:轻度  HCO3-(或CO2-CP)    18~13mmol / L 中度     HCO3--    13~9mmol / L 重度  HCO3--      <9mmol / L

酸中毒病病理生理

酸中毒

 

                         ↑CO2

HCO3-+H+→H2O+CO2              肺     呼吸深长

                                   儿菜酚胺↑→心率↑

   ←H+                             抑制心肌

              →K+↑→→                       心律失常

→Ca++↑

[临床表现]

1、呼吸深快(主要表现):呼吸加深早于呼吸加快,口唇樱红,呼气有酮味,面色苍白或发绀;2、新生儿或小婴儿呼吸深长不明显,而频率快,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口唇樱红;3、对严重代酸有恶心、呕吐、嗜睡、烦躁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与病人脑脊液PH值降低有关);4、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脉搏增快,脉压增大,血压下降。 

[纠正酸中毒]

⑴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⑵改善循环、肾脏、呼吸的功能后,轻度酸中毒可以自行缓解,不必应用碱性药;⑶补充碱性药:①常首选5%碳酸氢钠(5%NB);②其用法是:在无条件化验二氧化碳结合力、病情严重者可用5%NB,5ml/kg/次,可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5mmol/L,或11.2%乳酸钠,3ml/kg/次;有条件化验二氧化碳结合力者,可按5%NB,5ml/kg/次,可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HCO3)5mmol/L,用葡萄糖稀释3.5倍(1.4%NB)的等渗液。1.4%NaHCO33ml/kg,可提高[HCO3-]约1mmol。亦可用公式计算NB量,分次给,注意病情变化、复查二氧化碳结合力。5%SB(ml)=(-BE)×0.5×体重(kg)。BE(绝对值)-2.3(剩余碱正常值)。5%SB1ml=0.6mmol

所需碱性液的mmol数=(22—测得的CO2CP mmol/L)×0.5×体重(kg)

三、小儿补液疗法

适应对象:中度以上脱水、吐泻重或腹胀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见痉补钙

补液分步:累积损失、继续丢失、生理维持

补液三定:定量(脱水程度)、定性(脱水性质)、定时  (补液速度)

目的: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

原则:依具体病情处理,以表现、化验来制定方案,注意机体的能力。

分类: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

常用液:非电解质溶液(5~10%葡萄糖)、电解质溶液(氯化纳、碳酸氢钠、乳酸钠、氯化钾)和混合液(3:2:1、2:1)

注意:三定(定量、定性、定速);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农后淡;见尿补钾、见酸补碱、见抽补钙

。 小儿常用混合液的组成

 

混合液

 

NS

 

1.4%NaHCO3

 

10%Glucose

 

2:1等张含钠液

 

2

 

1

 

 

 

3:2:1液(1/2张含钠液)

 

2

 

1

 

3

 

4:3:2液(2/3张含钠液)

 

4

 

2

 

3

 

1/3张含钠液

 

2

 

1

 

6

 

生理维持液

 

1

 

 

 

4

注:表中数字系混合液中各组成成分的液量的比例。

 

 

 

各度脱水第一天补液总量(ml/kg·d)

 

 

 

轻度

 

中度

 

重度

 

累积损失量

 

50

 

50~100

 

100~120

 

补累积量一般按上述2/3给予

 

继续损失量

 

10~40

 

10~40

 

10~40

 

生理需要量

 

70~90

 

70~90

 

70~90

 

总 量*

 

90~120

 

120~150

 

150~180

 

 

 

 

不同类型脱水补累积损失量液体种类的选择

 

脱水性质

 

张力

 

液体种类

 

等渗性脱水

 

1/2张含钠液

 

3:2:1溶液

 

低渗性脱水

 

2/3张含钠液

 

4:3:2溶液

 

高渗性脱水

 

1/3张含钠液

 

6:2:1溶液

婴幼儿腹泻静脉补液步骤

 

项目

 

阶段

 

补累积损失阶段

 

维持补液阶段

 

扩容

 

补累积损失量

 

定量

 

20ml/kg(≯400ml)

 

第一日总量的一半减去扩容量

 

总量的一半

 

定性

 

2:1或1.4%NaHCO3

 

根据脱水性质定

 

1/3~1/4张

 

定速

 

30min~50min

 

前7.5~8小时,8~10ml/Kg·h轻度脱水者前12小时5ml/Kg·h

 

后12~16小时4~5ml/kg·h

 

1、           纠正酸中毒:详见上述

2、纠正低钾血症 详见上述

四、新生儿腹泻液体疗法

1、补液总量比婴儿要少,生后3天以内,液体总量10~40ml/kg/d;生后4~7天,液体总量70~100ml/kg/d,速度亦要减慢。

 2、新生儿应用电解质溶液量要适当减少。因其肾脏调节功能差,对钠氯排泄差,过多会引起高氯酸中毒,稀释功能差,输大量葡萄糖会造成水中毒。

 3、血清乳酸较高,肝功能较差,对新生儿不用乳酸钠,而用碳酸氢钠。

 4、生后10天之内,因血钾偏高,一般不补钾,应用1/4液,用部分碳酸氢钠代替部分氯化钠。

五、急性婴儿肺炎液体疗法

1、重症肺炎时,呼吸增快,不显性失水增多;

2、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引起呼酸伴代酸;

3、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肾小动脉痉挛,引起钠水潴留。

要注意:1/供给足够的水和电解质;2/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的,予生理需要量提供基础代谢的热量,相当于50千卡/kg/d热量(由葡萄糖提供), 60~80ml/kg/d液量(1/4~1/5张液提供)12~24h ivgtt(5ml/kg/h);3/合并婴儿肺炎,处理原则按腹泻补液总量减少1/4量,速度要减慢;4/有呼酸的,重点治疗原发病,一般可不纠正,如有严重失代偿呼酸经改善通气条件未恢复,可给予碱性药物;5/呼酸并代酸,予碱性药,同时改善通气功能。

                   附:        用于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与参考值(mmol/L)

 

 

 

①(Cl-+HCO3-+20)×=mmol/L

 正常值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②(Na++K+)×2+BS+BUN=mmol/L

  (正常人:BS为3.9~6.1mmol/L BUN为1.78~7.14mmol/L)

 正常值280~310mmol/L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③MCV(平均红细胞体积μm3)=红细胞比积×1000除以红细胞数(N/L)

 正常值82~96μm3,>96μm3为低渗,<82μm3为高渗

④血清钠正常130~150mmol/L(平均140)

  <130mmol/L为低渗,>150mmol/L为高渗

⑤(Na++10)×2,正常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⑥Cl-+HCO3-=120-140mmol/L

  <120mmol/L为低渗,>140mmol/L为高渗

⑦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关计算公式:

 血浆总蛋白g/L×2.41×2=289.2~385.6mmol/L

    <289.2mmol/L为低渗,>385.6mmol/L为高渗

  1.74×Ag/L+1.205×Gg/L=85~131.85mmol/L

  例如白蛋白50g/L,则1.74×50+220=307mmol/L

 

(白蛋白50g/L,分子量为69000,渗透压=

 

50×1000

 

=0.725mmol/L)

 

69000

  3.5×(A+G/L)除以7.5=18.99kPa

  <18.99kPa为低渗

 补充血浆ml数=血浆蛋白(正常值一病人值)×8×体重(kg)

  按8ml/kg输入,可提高血浆蛋白10g/L。一般10~25g/d,可连续补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