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之乐

 玉阳山人LZK 2010-07-26

读书之

 在晨光微熹的清晨,在布谷鸟的轻鸣中读书;在秋雨淅沥的黄昏,在雨打芭蕉的意境中读书;或者在北风呼啸、飞雪飘零的冬日,在红红的炉火前读书;或者在春意盎然、花香四溢、蜂蝶翩跹的花园中读书;或者在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湖边读书……总之,无论在哪一种情境中读书,都会感到其乐无穷、妙趣横生。读书真的是一件乐事儿啊!         

 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学习欣赏前人的智慧和精神成果,可以跟古今中外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进行对话,也可以和书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读书,可以思接千载,驰骋万里,开发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进入书中描绘和营造的诗情画意和无限空灵美丽的境界;读书,可以扩展视野,提升思想境界,最终使自己进入物我两忘的淡泊和超脱的人生境界。由此看来,谁说读书不是一件乐事儿啊?!

 对于为什么这样乐于读书,东坡曾说过:“小时候,父亲逼我读书,开始时感到很苦。渐渐懂得学习,自己懂得如何选择书读,时间一久则感到读书非常的快乐,古人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东坡的话说出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声,读书、爱书,要以读懂、读通、读透为乐,杜甫的“破”书也是这样的道理。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觉得这话说得很滑稽可笑,可是再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道理。

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一个在某个领域有所造诣的人,一个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阅读的人。三毛写下了大量名篇,于她阅读了大量的古今名著息息相关,作家简介中说她五岁半就已经开始阅读《红楼梦》。张海迪身残志坚,成为我们佩服和赞叹的对象,也得益于她阅读过大量的书籍。

古诗中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每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它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思维不僵硬,心灵不贫乏。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生活中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使我们遇事时能以局外人的眼光客观看待,让我们不去认真计较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烦忧、悲伤、以及一切熙熙攘攘的名利纷争。

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如果能时常有机会读到一位与自己精神领域接近作家的书本,感觉他所说的话就是我们想要说的,他的喜怒哀乐就是我们的喜怒哀乐,并且还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啊!很欣赏台湾作家罗兰所说:“书能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或家宅中的堆金积玉,而它之所以使你恬淡宁适,心安理得快乐,更决非终年孜孜为利,唯恐失去存款的人们可比拟。”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罢。还有一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竟把读书的益处描述得淋漓尽致。只是这其中的妙处只有善于读书的人才能领略罢。

呵呵,其实我也很喜欢读书。幼年时喜欢看小人书,那时的书本也从没有过装饰,家里更没有闲钱购买,美美得到一本便如饥似渴,那本本小人书伴着我走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少年时代喜欢读小说,尤其是琼瑶大姐的言情故事不知赚了我们多少眼泪。那颗青春萌动而又敏感的少女之心,总是随着主人公的思维激动地跳跃。年纪稍长一些又开始迷上了金庸,金老塑造的潇洒帅气,感情细腻,豪气冲天,正义凛然的男主人公形象让我仰慕得五体投地。至今那些美丽的名字还鲜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萧峰,令狐冲,杨过……到如今已过而立之年,也许是褪去了年少时的浮躁和青涩罢,又开始热衷地于张爱玲,三毛,张小娴,毕淑敏……

  元人翁森,有《四时读书乐》,以春夏秋冬为题,写了一年四季读书的乐趣和情调。民国时期,这四首诗曾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国人都熟悉其中的佳句妙境。在人心浮躁之时,重读这样的古诗,很有意思。 

  《春》:“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此诗中我喜欢“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两句,这是读书人才能领悟的奇妙境界。 

  《夏》:“新竹压檐桑四围,小径幽敞明朱曦;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此诗也是第二联让我神往:“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记得当年乡下“插队”时,最美好的时光,是一个人在草屋里读书,窗外蝉鸣萤飞,绿风萧萧,书中美景和身边天籁融合为一体,这时,便忘却了生活的艰辛和前途的渺茫。古人喜欢的读书环境,其实也是现代人的向往。 

  《秋》:“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四首诗中,这首写得最有意思,同是夜读,前一首《秋》就逊色一些。冬夜读书,身心投入,座前灯,炉下火,屋外雪,全都交汇于四壁图书。诗意中,我中有书,书中有我,人书难分,彼此交融。尤其最后两句,以“数点梅花天地心”为读书之乐的归宿,格调高洁,给人无限遐想。 

  关于读书之乐,古人诗中涉及不少,明人于谦有七律《观书》,也写得很有情趣: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把书比作多情密友,晨昏相亲,是一个爱书之人发自内心的妙语。 

  张潮《幽梦影》中,也有不少关于读书的议论,数十年前读过,至今仍记得: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 

  好书如明月临空,爱之亲之,便能被清光沐浴,身心皆亮。张潮还有更有趣的读书之论: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生而为人,如果不懂得品尝读书之乐,真是天大的遗憾。

  李德佑先生总结了读书之“五乐”,亦令人深思矣:

    一曰“穷作乐”。凡读书嗜痂成癖者必然受穷,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亘古如是。要读书,买书是免不了的;而书价犹如一把刀,常宰得我辈书呆神色难堪。遇到好书,恐错良机,非买不可。薪水难升,书价飞涨,能不受穷吗?虽囊中羞涩,但斯文尚存,这是读书人的通病。陈布雷先生道得好:“自信文士生涯,书生心境,无不息息相通。”穷虽穷,但乐也!每当买到一本好书,皆如获至宝,单是对书的摩挲把玩,便觉其乐无比,还不道那开卷的乐趣。陋室虽小,但环壁皆书也。密密匝匝的书脊,或厚重如砖,或薄削如线,其色彩之斑斓远胜于任何高档家电。当置身于这种书卷气和书香味组成的氛围里,如坐春风,如沐春雨,顿时少了世俗生活的味道,其乐更无比也!妻常揶揄我:“穷作乐!”我早欣然默认。

  二曰“苦中乐”。诸多苦处,也总要被读书之乐撵走。每至夜静,捧一册书,呷一口茶,神游文章之林府,觅胜境,餐秀色,不觉形骸俱失。有时倚枕靠衾,微漾倦眼,懒懒慢嚼细品,书落人眠,清宵细细,浓长的回味一直潜入空灵的短梦,晨光晓韵里悄然寐醒,口犹噙满佳句的清新。此种快感,是渗透到骨髓里面去了的,乐得何等逍遥,何等自在!真乃“无穷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其乐融融也!

  三曰“痴癫乐”。“灯光夜深书有味,墨花晨湛字生辉”,读书最宜当半夜。时疏星淡月,幽悬空际,山河大地,皆在静默,惟间微闻婴啼,最易令人心地清明而兴奋。且舒白昼之浊气,展惫倦之筋骨,排尘嚣之搅扰,守一方之岑寂。随手取一书在案,开得卷来,让台灯那桔黄色柔光将一行一行的铅字抚得温暖。于是如小径通幽,渐渐步入那书之深处。这时觉得面对的不是毫无生气的故纸堆,而是走进了一个五彩纷呈、漫无际涯的世界。自己或是那驰骋于辽阔天地间的野马,或是那翻卷在浩瀚海洋中的浪花,或是那无垠宇宙里眨着渴望眼睛的星星,完全进入了忘我境地。常常是与那书中人一起经历悲欢离合的人生五味:书中人喜,我亦喜;书中人忧,我亦忧。暂置荣辱于度外,且忘天地于一瞬。兴之所至,忘乎所以,拍案而起,或手舞之,或足蹈之,满口呓语,恍然如梦,痴痴癫癫,走火入魔。灯下癫得忘我,不知东方既白。能品出此种痴癫的乐味,实是进入了读书之乐的最佳境界。

  四曰“抄录乐”。清人张岱在谈到读书时说:读书人要“眼明手辣,心细胆粗。眼明则巧于掇拾,手辣则易于剪裁,心细则精于分别,胆粗则决于去留。”我之读书,便尽力按张岱的“八字真言”去实践。平日备有“读文杂录本”,读书时凡遇文采横溢之段落、精妙绝伦之章节、涵义深刻之警句、明快简练之哲语、醒世启人之箴言及匠心独具之灼见,均用彩笔画上波浪线,旋即抄在杂录本上。所抄全然文之精华,妙语连珠,珠圆玉润,并融思辩哲理情感于一炉也!宛若系中华于胸中,萦九州于肺腑,抚四海于须臾,览千古于一瞬,不觉神思飘逸,喜上眉梢。抄后无论何时皆可吟诵。吟诵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那反复吟诵之趣,犹如于茫茫书海中来他个“弱水三千一瓢饮”,令人荡气回肠,思味无穷,其乐无穷。

  五曰“爬格乐”。流沙河先生那“偶有文章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的联语我特偏爱。读书之大获大乐,还在于自己“偶有文章”。读书渐多,居然就有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想爬格子的冲动,尽管早过了人生的冲动期。常常觉得心里有一团火在燃烧,有感情需要发泄,有爱憎需要倾吐。于是便引笔铺纸,管他三七二十一,任冲动从笔端尽情涌出,一心挥洒胸臆之滔滔。那小小格子,还真够一个人摸爬滚打的了。久而久之,竟也将爬格之法学得一二,边读书边爬格便渐成习惯。那爬格的激情,常在读书时被撩拨起来,读书读至酣处,或奇思遄飞,一篇发自肺腑的随笔,也就一气呵成;或灵感忽至,一个活脱脱的“这一个”便在小说中立将起来;或诗兴勃发,几笔横涂,则得律诗半首、小令一阙。涂后掷笔而立,捧之自诵自喜,不禁乐而开笑。每当散文见报,每当小说变成铅字,每当诗词向友人吟,便舒心惬意的乐。此时就想,书未白读。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读书于我,有此五乐,足矣!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