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考研失败者的独白

 苏草草 2010-08-04

题记:
此文是我写给c区一院校老师的信,成绩既出,甚为苦闷,遂属意于文,聊解烦忧。春节期间,笔耕不辍,六日乃成。蜗居斗室,无甚资料可据,谬误极多,终成此文。此文既成,以俟后来仁人君子,期有所借鉴。海子诗云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明天我也将开始新的生活,找一份工作,找一个妻子,有一天我也会有我的孩子,我会给他讲我的故事,我会给他攒一笔钱,希望他能实现我未曾实现的梦想。

 
您好:
冒昧打扰,唐突之处,敬请谅解。
我是今年参加贵院世界史研究生考试的一名考生,已经三十二岁了,总分311,政治75,英语29分,专业课207,我知道这个分数没有可能有复试资格,深以为恨。昔西伯拘,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诗经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也。此人皆有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人生幻灭无常,三十年来历历在目,遂连缀成文,有抛砖引玉之嫌,希得到一破格复试机会。虽有缘木求鱼之意,然譬如一铁屋,唤醒睡者,总有打破之可能。嗟夫,小子狂简,知我者此文,罪我者此文。
生于穷乡僻壤之野,生计折磨着我使我不能呼吸,时常有无书可读之苦闷,28岁的时候,受到大连一外地打工者自学成才考上研究生的影响,来到大连,开始了两年的求学生涯。在大连外国语学院的两年,眼界大开。在高中的时候,已读过史记三国志等史籍,专科的时候,讲文学的老先生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可是去大连以前我的学习并不得法,在那两年中是我学业大进的时候,对于文学,历史,海外汉学,明治以来日本思想史多有涉猎。由于家庭的贫困,在最有可能考上研究生的时间不得已放弃参加考试的机会,回到我所在的那个小城工作,以便赚点学费。因为工作是非常忙碌的,学习的时间很少,只有在业余的间隙才可以读书,日子虽然很艰难,有理想总是幸福的。
在读文学的时候,感到文学过于虚浮,就像先秦的学术是有内容的,六朝文学变的虚浮起来,唐朝又开始提倡风骨,两宋以降空谈心性,到了清儒又开始纠正这种学风。我在读西方文学理论的时候感觉文学越来越脱离现实,逐渐变为文字游戏,兴趣逐渐转移到史学,海外汉学及日本明治以来思想史。
在最困难的时候碰到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芮传明老师,他的方向是中西交通史,摩尼教研究,在国学论坛上他和江小鹤主持摩尼教研究专栏,在我国当代来说,摩尼教研究无出其右,他早期的论文大多集中于突厥历史研究,翻译过中亚史这本书,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博士考试的指定教材。他为人及其谦和。我因为读过季羡林的书,对中西交通史,西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当感兴趣,跟他谈了一下我的想法,想考他的研究生。他告诉我上海是不适合研究这种专业的,那是一个商业化的地方,过多的关注热点,而且只有他一人研究这个方向,他向我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余太山和王永兴的夫人立李锦绣,他说那里有一个团队有着很好的氛围,我知道那里有一个欧亚学研究学会,余太山先生毕业于新疆大学,对西域史地有很深的研究,也是国内极少研究柔然的学者,因为我当时想把柔然当作一个研究方向。王永兴先生刚刚仙逝不久,他是陈演恪的高足,她的夫人自然会受到陈先生的影响,而陈先生和王国维则是当之无愧的史学泰斗。延边大学毕业的李花子也在那里主持东北亚研究。可是我知道以我的学识和年龄已经很难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研究西域史至少需要学习梵文巴利突厥粟特阿拉伯伊朗藏蒙等古文字,而我毫无基础断无可能有所成就。我记得白鸟库吉,这位日本东北亚研究的鼻祖曾说过,东北亚研究在世界来说是一个盲点,因为他的提倡,日本的东北亚研究很快成为世界中心,金毓黻先生说过,日本的学术著作十卷中必有一卷是东北亚研究的,世界学者研究这个领域需要参考的都是日本著作,而日本作为外族在研究上必然有些谬误,于是发奋图强终于写成一书,这就是先生东北通史的由来。
于是我逐渐对古朝鲜发生兴趣,想把这做为我的研究方向,我查阅了中国历史典籍关于古代朝鲜的历史,对于古代朝鲜我一直不认同姜孟山先生关于箕子朝鲜是传说的看法,自从史记以来中国史籍多有记载,朝鲜古代的口头传说也可以相互印证,我一直赞同日本学者的说法,那时的分封地不会超过辽西,箕子后代是一步步迁移到王俭城的。朝鲜古代的传说檀君最早见于三国遗事,上面说这个记载来自魏书,我查阅了现存的魏书没有这个记载,我怀疑皎然是编造的,但是他引用过别的史料都能查到出处,比如引用唐书说箕子封于孤竹。我查阅魏书原来有好几个魏书,三国王沈一本,隋朝时有一本,即使魏收的魏书也曾经遗失过一些章节,因此我怀疑檀君是箕子未来朝鲜时候的朝鲜土著的古代传说,如果能找到逸失的魏书,可以证明此事不虚,这要依赖于考古的发现。王国维曾论证过殷商最早生活在河北中北部一带,因此这些地方与商有着联系是不可置否的。
古朝鲜的起源与扶余有着密切关系,吕思勉先生根据诗经韩诗考证,它的发源地应该在陕西北部,后来迁到东北,金毓黻根据丁前谦的考证认为高句丽有两个,古高句丽在汉武帝灭朝鲜时候已经灭亡并设立地方行政机构,扶余之先人就是来自索离,其实就是高丽的转音。他们自称亡人,而史籍上说自先世以来未被攻破,国殷富,这两种观点我倾向于后者。扶余研究是古代朝鲜研究重要一环,史书记载很少,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要有考古学的新发现。历史研究要有新史料的发现,民国的学术有之所以有很大发展依赖于几个方面史料的发现,敦煌藏书,汉代竹简,殷墟的发掘,满文老档的发现,这些一手的资料极大促进学术上的突破。
古代朝鲜历史的研究不能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在这方面金毓黻先生已到极至。季羡林先生说过,需要了解古代朝鲜的语言和古汉语,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我想这方面目前国内应用的很少,特别是在古朝鲜的研究上。西方的比较语言学其实真正用于研究历史的为季先生而已,可惜他已经仙逝,在梦里经常梦到季先生和他的老师陈演恪在给我讲梵文和佛经翻译,可惜只是一个梦而已。
自从白鸟库吉先生开创日本东北研究以来,日本在这方面研究傲视寰宇,白鸟先生认为这是一个被西方所忽视的地方,朝鲜蒙古鲜卑满洲均起源于此,虽然这种研究有侵略的意图,可是毕竟开一代风气之先。日本的汉学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有我国所不及的,而反观我国过于注重研究渤海等归属问题,政治总大于学术,实在让人可叹。中韩两国在渤海高句丽许多问题上纠缠不清,早期的研究这是一个JQ,总是邀请朝鲜学者共同进行考古挖掘,挖掘资料多带到朝鲜,致使我国这一方面研究大大落后。朝鲜有位姓李的学者早年来到北大,顾颉刚自愿做他的老师,这位学者来中国有一个政治任务,就是搜集古代渤海高丽属于朝鲜的有利证据,后顾先生写信给中央反应过,此事不了了之。在网上看见有人在旧书店找到当年那位姓李的学者在中国的油印资料,此种说法来自那位网友,不知道确否。正因为纠结不清和政治原因,这种情况下孟山先生提出两国论,然即遭到口诛笔伐。
对于古籍史书,史记,帝王世纪,竹书纪年,山海经,三国志,魏书,晋书,北齐书,北史,新旧唐书,松漠纪闻是研究早期朝鲜史不可缺少的。诗经的材料吕思勉也曾用过用来论证扶余起源,王国维对早期商史的考证对箕子朝鲜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线索,金毓黻的东北通史,渤海国长编都是力作,值得借鉴。日本这方面研究白鸟氏最为用功,可惜我没有读过他的研究著作,日人研究极为广博,金毓黻渤海国长编引用大量日本研究成果,惜我之愚陋之人无缘得见日人之研究成果。韩国的古籍用汉文写成,能找到的惟有三国遗事和三国史,还有一本高丽史未从读过,这本书对蒙元史研究及红巾军入朝鲜事很有帮助。加之不懂韩文对现代韩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共无从得之。季羡林先生曾经哀叹自己不能进行佛学研究,只能有多大碗吃多大饭转而进行比较文学研究和翻译,学术研究最难之处在于没有资料可参考,此谓之我乎。金毓黻先生古朝鲜的方法是用吾国旧籍,参照日人著作,在研究一个民族时注重周围其他民族的研究。姜孟山先生是朝鲜族,因此在研究时候借鉴朝鲜韩国的研究资料上有天然优势,朴灿奎老师和李宗勋老师则继姜先生之余绪为研究这方面之权威,朴灿奎老师的三国志高句丽考证一直未曾拜读。三国时期中国与朝鲜发生关系极为密切,对古朝鲜的研究不可忽视这一阶段。
我处的环境没有过多专业的书可读,加上没有时间,因此没有写过论文。我的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学习,为了这次考试最后一个月辞掉了工作,我知道对于我的年龄这也许是最后的机会,虽然做过哈姆雷特式的犹豫,最终就象剑客一样,剑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学术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还是做出了这个选择。我不是科班,跨专业,只用了一个月时间,我可以克服专业课,可是英语我克服不了,总分311,政治75,英语29分,专业课207,去年的录取分数线只有270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心碎的结局,也许我的一生再也没有机会走这条路了,那是一种绝望,痛入骨髓的绝望,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可以通过英语毁灭一切。哀哉鲁生,年逾三十,一事无成。悠悠苍天,人皆有命,逆天而行者,吾是乎?
当年史可法睡在古寺的桌子上,他刚刚写完一篇文章,左公光斗时任学监,在古寺邂逅史可法,左公看完他写的文章后大为赞赏,脱下他的外套给熟睡中的史可法披上,悄然而去。后来考试即面授第一。后左公受阉党迫害关在监狱,史可法打点关系,冒死去见他的恩师,恩师托以国事。后史可法孤军守扬州以死殉国。史可法遇上左公为他之幸,左公遇上史可法为国家之幸。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一生穷困潦倒,不是因为他的文章不行,只是没有遇到周进而已,子曰君子哀其同类,周进也是很大年龄才中举,这种经历使他同情范进才多看了几遍文章,到第三遍时才发现他的文章字字珠玑,哀叹世上多少糊涂官埋没了许多的人才。如果现在我只有20多岁,我想我总可以有机会实现我的梦想,而我已经32岁了,崖山之败再无南宋,也许我的一生从此无缘于学术了。
最后想谈谈关于一些学术的见解,分为文学,史学,海外汉学三个部分。
您好:
冒昧打扰,唐突之处,敬请谅解。
我是今年参加贵院世界史研究生考试的一名考生,已经三十二岁了,总分311,政治75,英语29分,专业课207,我知道这个分数没有可能有复试资格,深以为恨。昔西伯拘,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诗经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也。此人皆有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人生幻灭无常,三十年来历历在目,遂连缀成文,有抛砖引玉之嫌,希得到一破格复试机会。虽有缘木求鱼之意,然譬如一铁屋,唤醒睡者,总有打破之可能。嗟夫,小子狂简,知我者此文,罪我者此文。
生于穷乡僻壤之野,生计折磨着我使我不能呼吸,时常有无书可读之苦闷,28岁的时候,受到大连一外地打工者自学成才考上研究生的影响,来到大连,开始了两年的求学生涯。在大连外国语学院的两年,眼界大开。在高中的时候,已读过史记三国志等史籍,专科的时候,讲文学的老先生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可是去大连以前我的学习并不得法,在那两年中是我学业大进的时候,对于文学,历史,海外汉学,明治以来日本思想史多有涉猎。由于家庭的贫困,在最有可能考上研究生的时间不得已放弃参加考试的机会,回到我所在的那个小城工作,以便赚点学费。因为工作是非常忙碌的,学习的时间很少,只有在业余的间隙才可以读书,日子虽然很艰难,有理想总是幸福的。
在读文学的时候,感到文学过于虚浮,就像先秦的学术是有内容的,六朝文学变的虚浮起来,唐朝又开始提倡风骨,两宋以降空谈心性,到了清儒又开始纠正这种学风。我在读西方文学理论的时候感觉文学越来越脱离现实,逐渐变为文字游戏,兴趣逐渐转移到史学,海外汉学及日本明治以来思想史。
在最困难的时候碰到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芮传明老师,他的方向是中西交通史,摩尼教研究,在国学论坛上他和江小鹤主持摩尼教研究专栏,在我国当代来说,摩尼教研究无出其右,他早期的论文大多集中于突厥历史研究,翻译过中亚史这本书,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博士考试的指定教材。他为人及其谦和。我因为读过季羡林的书,对中西交通史,西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当感兴趣,跟他谈了一下我的想法,想考他的研究生。他告诉我上海是不适合研究这种专业的,那是一个商业化的地方,过多的关注热点,而且只有他一人研究这个方向,他向我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余太山和王永兴的夫人立李锦绣,他说那里有一个团队有着很好的氛围,我知道那里有一个欧亚学研究学会,余太山先生毕业于新疆大学,对西域史地有很深的研究,也是国内极少研究柔然的学者,因为我当时想把柔然当作一个研究方向。王永兴先生刚刚仙逝不久,他是陈演恪的高足,她的夫人自然会受到陈先生的影响,而陈先生和王国维则是当之无愧的史学泰斗。延边大学毕业的李花子也在那里主持东北亚研究。可是我知道以我的学识和年龄已经很难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研究西域史至少需要学习梵文巴利突厥粟特阿拉伯伊朗藏蒙等古文字,而我毫无基础断无可能有所成就。我记得白鸟库吉,这位日本东北亚研究的鼻祖曾说过,东北亚研究在世界来说是一个盲点,因为他的提倡,日本的东北亚研究很快成为世界中心,金毓黻先生说过,日本的学术著作十卷中必有一卷是东北亚研究的,世界学者研究这个领域需要参考的都是日本著作,而日本作为外族在研究上必然有些谬误,于是发奋图强终于写成一书,这就是先生东北通史的由来。
于是我逐渐对古朝鲜发生兴趣,想把这做为我的研究方向,我查阅了中国历史典籍关于古代朝鲜的历史,对于古代朝鲜我一直不认同姜孟山先生关于箕子朝鲜是传说的看法,自从史记以来中国史籍多有记载,朝鲜古代的口头传说也可以相互印证,我一直赞同日本学者的说法,那时的分封地不会超过辽西,箕子后代是一步步迁移到王俭城的。朝鲜古代的传说檀君最早见于三国遗事,上面说这个记载来自魏书,我查阅了现存的魏书没有这个记载,我怀疑皎然是编造的,但是他引用过别的史料都能查到出处,比如引用唐书说箕子封于孤竹。我查阅魏书原来有好几个魏书,三国王沈一本,隋朝时有一本,即使魏收的魏书也曾经遗失过一些章节,因此我怀疑檀君是箕子未来朝鲜时候的朝鲜土著的古代传说,如果能找到逸失的魏书,可以证明此事不虚,这要依赖于考古的发现。王国维曾论证过殷商最早生活在河北中北部一带,因此这些地方与商有着联系是不可置否的。
古朝鲜的起源与扶余有着密切关系,吕思勉先生根据诗经韩诗考证,它的发源地应该在陕西北部,后来迁到东北,金毓黻根据丁前谦的考证认为高句丽有两个,古高句丽在汉武帝灭朝鲜时候已经灭亡并设立地方行政机构,扶余之先人就是来自索离,其实就是高丽的转音。他们自称亡人,而史籍上说自先世以来未被攻破,国殷富,这两种观点我倾向于后者。扶余研究是古代朝鲜研究重要一环,史书记载很少,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要有考古学的新发现。历史研究要有新史料的发现,民国的学术有之所以有很大发展依赖于几个方面史料的发现,敦煌藏书,汉代竹简,殷墟的发掘,满文老档的发现,这些一手的资料极大促进学术上的突破。
古代朝鲜历史的研究不能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在这方面金毓黻先生已到极至。季羡林先生说过,需要了解古代朝鲜的语言和古汉语,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我想这方面目前国内应用的很少,特别是在古朝鲜的研究上。西方的比较语言学其实真正用于研究历史的为季先生而已,可惜他已经仙逝,在梦里经常梦到季先生和他的老师陈演恪在给我讲梵文和佛经翻译,可惜只是一个梦而已。
自从白鸟库吉先生开创日本东北研究以来,日本在这方面研究傲视寰宇,白鸟先生认为这是一个被西方所忽视的地方,朝鲜蒙古鲜卑满洲均起源于此,虽然这种研究有侵略的意图,可是毕竟开一代风气之先。日本的汉学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有我国所不及的,而反观我国过于注重研究渤海等归属问题,政治总大于学术,实在让人可叹。中韩两国在渤海高句丽许多问题上纠缠不清,早期的研究这是一个JQ,总是邀请朝鲜学者共同进行考古挖掘,挖掘资料多带到朝鲜,致使我国这一方面研究大大落后。朝鲜有位姓李的学者早年来到北大,顾颉刚自愿做他的老师,这位学者来中国有一个政治任务,就是搜集古代渤海高丽属于朝鲜的有利证据,后顾先生写信给中央反应过,此事不了了之。在网上看见有人在旧书店找到当年那位姓李的学者在中国的油印资料,此种说法来自那位网友,不知道确否。正因为纠结不清和政治原因,这种情况下孟山先生提出两国论,然即遭到口诛笔伐。
对于古籍史书,史记,帝王世纪,竹书纪年,山海经,三国志,魏书,晋书,北齐书,北史,新旧唐书,松漠纪闻是研究早期朝鲜史不可缺少的。诗经的材料吕思勉也曾用过用来论证扶余起源,王国维对早期商史的考证对箕子朝鲜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线索,金毓黻的东北通史,渤海国长编都是力作,值得借鉴。日本这方面研究白鸟氏最为用功,可惜我没有读过他的研究著作,日人研究极为广博,金毓黻渤海国长编引用大量日本研究成果,惜我之愚陋之人无缘得见日人之研究成果。韩国的古籍用汉文写成,能找到的惟有三国遗事和三国史,还有一本高丽史未从读过,这本书对蒙元史研究及红巾军入朝鲜事很有帮助。加之不懂韩文对现代韩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共无从得之。季羡林先生曾经哀叹自己不能进行佛学研究,只能有多大碗吃多大饭转而进行比较文学研究和翻译,学术研究最难之处在于没有资料可参考,此谓之我乎。金毓黻先生古朝鲜的方法是用吾国旧籍,参照日人著作,在研究一个民族时注重周围其他民族的研究。姜孟山先生是朝鲜族,因此在研究时候借鉴朝鲜韩国的研究资料上有天然优势,朴灿奎老师和李宗勋老师则继姜先生之余绪为研究这方面之权威,朴灿奎老师的三国志高句丽考证一直未曾拜读。三国时期中国与朝鲜发生关系极为密切,对古朝鲜的研究不可忽视这一阶段。
我处的环境没有过多专业的书可读,加上没有时间,因此没有写过论文。我的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学习,为了这次考试最后一个月辞掉了工作,我知道对于我的年龄这也许是最后的机会,虽然做过哈姆雷特式的犹豫,最终就象剑客一样,剑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学术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还是做出了这个选择。我不是科班,跨专业,只用了一个月时间,我可以克服专业课,可是英语我克服不了,总分311,政治75,英语29分,专业课207,去年的录取分数线只有270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心碎的结局,也许我的一生再也没有机会走这条路了,那是一种绝望,痛入骨髓的绝望,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可以通过英语毁灭一切。哀哉鲁生,年逾三十,一事无成。悠悠苍天,人皆有命,逆天而行者,吾是乎?
当年史可法睡在古寺的桌子上,他刚刚写完一篇文章,左公光斗时任学监,在古寺邂逅史可法,左公看完他写的文章后大为赞赏,脱下他的外套给熟睡中的史可法披上,悄然而去。后来考试即面授第一。后左公受阉党迫害关在监狱,史可法打点关系,冒死去见他的恩师,恩师托以国事。后史可法孤军守扬州以死殉国。史可法遇上左公为他之幸,左公遇上史可法为国家之幸。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一生穷困潦倒,不是因为他的文章不行,只是没有遇到周进而已,子曰君子哀其同类,周进也是很大年龄才中举,这种经历使他同情范进才多看了几遍文章,到第三遍时才发现他的文章字字珠玑,哀叹世上多少糊涂官埋没了许多的人才。如果现在我只有20多岁,我想我总可以有机会实现我的梦想,而我已经32岁了,崖山之败再无南宋,也许我的一生从此无缘于学术了。
最后想谈谈关于一些学术的见解,分为文学,史学,海外汉学三个部分。
首先谈谈英美文学,是我的本科专业。
读书时很喜欢查里斯兰姆的essay,当时毕业论文想写他和梁遇春散文之间的比较,后来因没有材料作罢。其实梁遇春是个短命的天才,他毕业于清华,在20多岁时因猩红热猝然而逝。他的小品文继承了英国查里斯兰姆的神韵,纵谈快谈漫谈,亲切而如饮醇酒,因此它的集子称春缪集。春缪一种美酒也。他的老师徐志摩叶公超等非常赏识他,这个新月派的健将就像叶塞宁,光华未吐尽就以夭折,我想上帝需要一个他这样的人来管理天上的文书吧,要不然怎会这么早把他招去,惜哉。他被称为中国的伊利亚,因为文风过于与查里斯兰姆相似,而且他曾经翻译过伊利亚随笔。他的英国文学评论也是相当精彩,在幽默中透露着机警。我国译介查里斯兰姆的还有河南大学的刘炳善,他写过一本英国文学史,写得不错。刘炳善现在健在,他毕业于西南联大,是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梁遇春的作品最好的我以为是流浪汉,其实他用这个来隐喻精神上的自由,流浪汉一无所有,一无牵挂,随遇而安,不为物质所累,是一个精神上富足的人。我一直以为他的文风就是流浪汉的文风,侃侃而谈,随心随意,如行云流水一般。也许在天堂里那个在英国的伦敦佬兰姆依然矗立在繁华的街头,看着大街上的人来人往,突然会发现街对面有一个同样奇怪的中国佬在看他,那就是梁遇春。,中国的小品文作家如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小品文的气息,林语堂更是祖述小品文到晚明张岱,梁遇春则是一个地道的英国佬,如果把他的小品文翻译成英文,英国人也许会以为这是18世纪哪一位作家的作品。查里斯兰姆生活在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他和华滋华斯是好朋友,他不善言谈确是个热心肠,为了照顾有精神病的妹妹终身未娶,在东印度公司工作了一辈子直到退休,他是一个业余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是一个小集子伊利亚随笔,伊利亚是他一个同事的名字,他娓娓而谈,象一个和你拉家常的邻居一样,不知不觉见你就会被他俘虏。他和华滋华斯不同,他喜欢城市,在伦敦的灯红瓦绿中他是一个城市的旁观者,他最感人的一篇是写退休以后的感想,即将离开自己为之服务一生的公司心中一种复杂的感情。可惜他没华滋华斯那么幸运继承一大笔遗产,不用工作,不然会有更多的好作品。王佐良在他的英国散文流变里对他的评价极为精当,王先生对英国散文的研究极为用功,他对于凯恩斯和赫胥黎的散文也有很高的评价,英国人就是这样,国民文化素质很高,无论经济学家或生物学家在文学史都有他的一席之地,首相邱吉尔曾凭借二战回忆录获诺贝尔文学奖,反观我国的教育,高考都不考语文真是令人可叹。王佐良毕业于西南联大,是我国英国文学专家,他是第一个把穆旦介绍到外国的人。穆旦原名查良铮,毕业于西南联大,四十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诗风接近美国现代派诗人奥登,参加过缅甸远征军,后因历史问题失去南开教职,从此诗人穆旦消失了,他后来从事俄罗斯文学翻译,译著有青铜时代等,影响过王小波等一代人,70年代默默死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是一个被忽视的人,最近几年才见渐渐被人关注。王小波说过没有好作品的年代却有一流的翻译作品,他受益于两个人一是查良铮,另一个是王道乾,王道乾从事法国文学翻译,翻译过不少杜拉斯的作品,最著名的是情人,梁家辉曾主演过这部电影。情人是一部现代主义小说,它流露着浓浓的感伤,第一句是我们已经老了,这就是这部小说的基调,以回忆的形式写了早年在西贡的生活,是已作者早年的生活为基础写的,具有浓郁的亚洲情调,书中大量使用意识流的手法,现实和回忆自然的联系在一起,王小波后来的作品如红拂夜奔显然受了它的影响。王小波的作品在内容上是中国的,在形式上却是西方的。
我那时的老师美国文学讲的非常好,她不是一个张扬的人,我一直以为她有一种孤高的气质,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讲师,但她治学极其严谨,我觉得最能形容她的就是纳兰的词,不是人间富贵花朵,别有根芽。老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她讲课时候往往旁征博引,文学戏剧电影侃侃而谈,也许是腹有年诗书气字华吧。她对美国当代的少数族裔文学很有研究,在讲在讲美国犹太文学时候讲到巴巴拉史翠珊,巴巴拉史翠珊出身美国犹太人家庭,在由贝娄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出演一个犹太姑娘,我知道巴巴拉史翠珊则是在百老汇的音乐剧猫中她唱过memory这首歌,猫剧改编自艾略特的诗歌。可惜因为我英文不行,不能读英美文学研究生,连老师当年讲过的东西都忘的差不多,每当回想起来惭愧不已,这岂是昔日师友期待之我,这岂是年少时自己期待之我?老师还讲过英若诚,英先生是最早介绍米勒到中国的人,在讲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的时候顺便讲到了他,英先生是一个传奇人物做过演员,在老舍茶馆中出演过刘麻子,他的英文非常好早年毕业于教会学校,翻译过莎士比亚戏剧,最后做过文化部副部长,他的儿子英达大家都很熟悉。刘老师的嗓音又一种磁性,读起诗歌来有一种天然的节奏,虽然至今我也没明白诗歌的节奏,但是在她的朗读中我开始喜欢艾伦坡,坡的诗歌音乐性极佳,固然乌鸦那种阴森恐怖的诗歌,你可以感觉到诗歌的节奏美。坡是恐怖小说的鼻祖,也许只有他那种病态的思想才能写出如此诡异的小说,他的人生和家庭都是不幸的,40多岁即英年早逝。爱伦坡,在经过波德莱尔翻译以后,他俨然成为一代宗师,虽然他生前清困潦倒,在法国象征主义看来在归舟上站立的是一个圣人,其实爱伦坡的文笔也许不如波德莱尔的翻译,可是文学就是这样总要有圣人的。她讲狄金森,也许是女性特有的敏感我认为对狄金森的理解它是很有见地的。狄金森的诗歌认为虽然生活圈子尽管很小,感觉却很敏锐,但她的作品只有好句子没有好诗,这有点象谢眺,只可句摘,难以成篇。好多东西现在记不得了,依稀记得的是斯坦贝克的of mice and men ,故事讲美国两个农场工人的故事,在小说中描写了如诗如画的乡村,语言特别优美,两个人相依为命的人最终为生活吞噬的悲剧命运,写出了下层劳动人民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在以前的美国小说不多见。斯坦贝克是个左倾作家,他最出名的作品是愤怒的葡萄,讲美国30年代大危机时,人们从东部移民到西部加州,在路上的种种磨难以及悲惨的结局,写出了小人物在经济危机下生存的无奈,这是美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德塞莱德的珍妮姑娘则是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法国有佐拉的萌芽,中国有矛盾的子夜,日本有二叶迷亭的浮云。这个流派主张客观冷漠公允的叙事,在作品中不怍任何评论,借以描述社会的原生态。我国80年代曾有一个流派新写实主义,其实可以作为中国的自然主义,作为这个流派的健将刘震云至今还欢跃在文坛,他的小说多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如一地鸡毛,手机等,不过早期他的小说还是流露出过多的感情,如塔铺的后段有点感情不能自已,在一地鸡毛中则成熟的多。
老师研究最深的应属奥尼尔,也许她喜欢长夜路漫行里的那种迷离感,场景是在一个家庭的一个晚上,通过谈话引出几十年的纠葛,奥尼尔擅长通过语言刻画人物的内心,每个人都希望黑夜会过去,黑夜又象征了什么呢,也许是不可知的命运。男人和女人的天性不同,因此我比较喜欢的是浪漫时期的美国作家。霍桑,梭罗,梅尔维尔,对于霍桑我喜欢他那种细腻的笔触,就象他的小说名字一样玉石雕像,我一直以为他的小说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好的,爱默森的散文有说教的意味,梅尔维尔的文字过于粗疏,梭罗的文字优美可是过于象给自己写的日记,霍桑的小说则精致的多,充满了浓浓的原罪感。霍桑的小说写的最好的是红字的序言,红字序言是解读他小说的一把钥匙,就象西绪福斯神话对于加谬一样,他的祖先是那个地区早期移民的宗教领袖,也做过一些宗教迫害的事情,红字里就有他祖先的影子。红字的题材来源于他在海关当关长时在海关的仓库里发现的一个案件记载,他的祖先也许会嘲笑他作为一个小说家,然而正是由于小说他的名字才没有淹没在历史长河。红字的女主人公虽然犯过罪,上帝终于让她赎完了自己的罪过,比起祥林嫂幸运的多,理学杀人,上帝则救赎地上的羔羊。梭罗,我一直以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爱墨森提出超验主义,他实践了超验主义,一个人早WALDON自己建房子种土豆,和鸟儿谈话,和鱼儿做朋友,这是何等的生活呀!书的题目很好WALDON,WHERE I LIVED,AND WHERE I LIVE FOR,异国的陶渊明和他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居士在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候没有想到好多年后在大西洋彼岸有人继承他的衣钵。爱伦坡,在经过波德莱尔翻译以后,他俨然成为一代宗师,虽然他生前清困潦倒,在法国象征主义看来在归舟上站立的是一个圣人,其实爱伦坡的文笔也许不如波德莱尔的翻译,可是文学就是这样总要有圣人的。马克土温则归到南方作家一栏,我认为这个归类非常恰当,美国南方的文学与北方是格格不入的,北方充满了清教思想,就象霍桑,南方则多马克土温之流,文痞而已,就象王朔,我是流氓我怕谁。Longfellow的诗歌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平易通俗也许就象中国的白乐天,连老太太都能读的懂,他使诗歌变的不在神秘用通俗的语言写诗,使诗歌的创作变的大众化,后来也许惠特蔓受了他的影响写的那些大白话诗,来到中国也就成了郭开贞的白话诗和胡适的白话诗,正如郭开贞老先生自己说的郭老郭老诗多好少。但是Longfellow的诗歌在欧美流传很广,在克里木战争中一个生命垂危的英国士兵临死前都在朗诵他的生命礼赞。但是我以为他创作的才能少,而改造的才能多,正如黄庭坚一样具有点铁成金的本领。许多素材到他手里就是一个很好的诗歌,比如MY LOST YOUNTNH,开头的一句often I think a beautiful town,it seated by the sea,来自但丁的拉丁语诗歌,而且里面引用过拉普兰民歌,这是芬兰拉普兰地区的歌谣如a boys will is the wind will,longfellow在欧洲呆过多年,在哈佛也是教欧洲语言为生,因此他总能多方面寻找素材,海华沙之歌则是来自INDIAIAN STORY。他的诗歌也许你刚开始读的时候感觉很好,多读两遍就会索然无味。其实写诗的话狄金森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这个乡村牧师的女儿尽管生活的圈子非常小,也就是他生活的小镇,然而她有很多隐喻用的非常好。美国早期的文学有两个人是值得一提的,第一是库伯,他被称为美国的司格特,可是他恨不高兴,他经常说司格特为什么不被称为美国的欧文,其实他们的风格有些相似,都是写历史小说,但是库伯(cooper)比起司格特差的很远,无论在内容还是反映生活场景的广阔性上。司格特最有名的是写十字军东征的故事艾凡赫,狮心王和阿拉丁都塑造的栩栩如生,库伯写的最成功的是皮袜子的故事,讲北美INDIAIN,看看电影dances and wolves的故事我们就很容易了解书的内容。库伯最早不是写小说的,有一次他看到一本小说写的非常不好就把书扔到地上,他的WIFE说你既然看不上为什么不自己写呢,于是他就开始写小说。最早的北美殖民地是没有文学的,最早的文学来自新大陆,被称为father of Amerian的wahsington irving出现才改变这种状况。他有点象addison的风格,被人称为温情脉脉的 addison,他总能用欧洲人喜欢的风格写一些旧大陆的事情,见闻札记可以成为旧大陆文学,但是他最大的成就是他的小说,著名的有睡谷传说(the lengend of sleep),温,凡,瑞克尔,这是一部不错的小说,用的是地道的美国英语,写一个荷兰人聚居的西部一个人到山里打猎,碰见一群人请他喝酒,他喝了一口就睡着了,回家以后发现已经过去好几十年。 我国也有类似的故事,东晋人王质进山打柴,看到两个人在下围棋,他就在旁边看人下棋,等棋下完了,他看手中的斧子,斧柄已经烂掉。wahsington irving的小说主要写的是一个西部早期荷兰移民的传奇故事,中国的故事则有一种世事无常的感慨。魏晋士人对时间的逝去总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世事既然无常,人生本不可捉摸不如及时行乐,所谓的旷达也就如此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