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 拔剑四顾的博客 - 敏思博客

 天行健-任我行 2010-08-11
关键词:哲学     大学生
摘要:从深度上讲,哲学是刨根问底的学问;从广度上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做人,要有崇高的品质、深刻的思想和聪慧的头脑,这就要学好哲学。学好哲学需要有开阔的眼界、浓厚的兴趣和端正的心态。

一、什么是哲学?
这是一个被问及最多,而答案最不确定的问题。从字面上讲,“哲”在汉语里,有聪明、智慧、懂道理的意思。如《尚书》中有这样的句子:“知人则音”。有时也引申为“智者”的代词。如《左传》:“赖前哲以免”。所谓“智者”,也就是“哲人”,也就是“愚人”的对立面。“哲人”智慧仁慈,“愚人”则蠢笨而又刻薄。《诗经·小雅》云:“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汉字“智”和“知”都从“矢”。也就是箭,箭的特点是又快又准,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就是比一般的人知道得快,认识得准。中国有“哲”字,却没有“哲学”这一概念。“哲学”源于古希腊文“philosophia” 意思是“追求(philem)和智慧(sophia)即“爱智慧”。由日本学者西周翻译成“哲学”。
哲学是聪明学、明白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家对“聪明”的标准不一样,学哲学的人或哲学家却往往显得“愚蠢”和“荒谬”。当“傻子”在苦苦地思索生活的意义的时,聪明人早已把生活安排得很舒适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举头望天,研究天文,不小心掉到枯井里,遭人耻笑。
哲学到底能使人聪明还是愚蠢?智慧的中国古人一句话把二者统一起来:“大智若愚”。
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给予人信仰;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赋予人以真理;哲学不是道德,但它也启发人向善;哲学不是艺术,但它也给予人以美感。哲学不是上述具体学科,但和各门具体学科联系紧密。通过比较,可以体会什么是哲学。
1、从深度上讲,哲学是刨根问底的学问。人活在世上,不满足于知道眼前的各种事物“是什么?”还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知道“为什么?”哲学探索的原动力是好奇心,从这个角度来说,最接近哲学家的是儿童。他们不停地追问“为什么”,往往使大人难堪。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对许多现象只知其“然”,而不追问其“所以然”,只注意花和果,枝和叶,不注意具有决定意义的“根”和“干”。而哲学则要求人们刨根问底。孙正聿在《哲学导论》里说:“哲学智慧反对人们对流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采取现成接受的态度,反对人们躺在无人质疑、因循守旧的温床上睡大觉。哲学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哲学能让人想得深一点,看得远一点。对困忧人们一些大问题进行终极思考:如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究竟是谁决定谁?精神对物质有没有反作用?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类社会是怎样的,有没有发展的规律?人的主观世界,各种精神现象应当怎么解释?怎样看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成就了许多哲学家、思想家。
从原因说,哲学能够造就伟大人物;从结果看,伟大人物必定有自己的哲学。一个人的理论伟大与否不是自封的,而是在实践在检验后告诉人们的。华西村的村支书成功地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他的思考也是独特的。在理论界都还不能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回答:“社会主义就是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共产主义就是全世界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
2、从广度上讲,哲学有“万学之学”之称。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任何一门具体学科里面都有哲学问题,所以才有经济哲学、数学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等等分支学科。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里都有哲学的影子。从大的方面讲,所有的社会革命和建设都首先在哲学意义上发生的。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所以伟大的革命领袖都会成为哲学家: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始于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哲学讨论。而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反过来讲,大的错误也首先是哲学思想出现偏差,如斯大林肃反扩大化,肇始于“一致论”的错误观点。“文化大革命”在指导思想显然是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
从小的方面说,每个人“安身立命”的问题,也只有哲学能够回答。一个人的人生哲学发生了变化,他的人生才会真正发生变化。
3、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哲学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这种思考能指引人类理智地选择自己的道路。
当今时代的精华是什么?一句话不能涵盖。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很朴素,却含义深刻。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有理论都指向这个目标。在唯物论中“物质第一性”的原理,在认识论中“实践第一”的原理,和在历史唯物论中“群众第一”的原理,是一脉相承的。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使越来越多的人获得自由。先进政党就要顺应这个潮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反,脱离了群众,就是离开了实践,离开了唯物论,走到唯心主义那里去了。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时代精神服务的。比如说过去搞“计划经济”的动机是想“为人民服务”,可惜不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实践证明,“三个文明一起抓”,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有效增加社会财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引导人们建设一个逐渐趋于合理的社会,从“人不害我,我不害人”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再到“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不断克服缺陷,不断进步。大学生在校学习,实际上也是围绕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而努力,刻苦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实际上,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大家一直不满意,还是要追问,这也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有的学者认为哲学是思维领域的奥林匹克,是挑战人类思维局限的学问。同时,哲学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须臾不可离”的学问,就看你是不是“处处留心”。因此我们也要像对待体育一样对待哲学,把“提高”与“普及”相结合。
二、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一个人的哲学修养,标志着他的文化品位;一个政党的哲学思想,关系着它的事业成败;一个民族的哲学理论,关系到她的前途命运。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总起来一句话:为了做人。梁启超说:“中国哲学以研究人类为出发点,最主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怎样才算一个人?”作为“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而“哲学本身正是人的精神的故乡(黑格尔)。”
做为人,就要增加哲学修养。冯友兰说:“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学习哲学能让我们成为人,学习其它知识能让我们成为“某种人”。我们首先要成为人,再成为某种人。
做人,要有崇高的品质。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这样说过:“哲学是带电本质的结晶;哲学的目标是寻求一个具有基本原理的基础,头脑是需要借助于哲学才能达到崇高境界的。”崇高的人就要摆脱平庸。有人问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哲学家回答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一个以填饱肚子为目的的人不需要哲学,一个自甘平庸的人不需要哲学。大学校园应该是精英的荟萃与培养之地,大学生要拒绝媚俗,树立崇高的使命,成为社会的精英。所谓“精英”,不是享有什么特权,以名车豪宅,穷奢极欲来显示自己身份的人,而是承担着特殊社会责任,有哲学头脑,主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和才智的人。
做人,要有深刻的思想。深刻,就是见得深,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寻求真理。要做到这一点,有的人要穷其一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尽管布满荆棘,仍挡不住人们前进的脚步。一个头脑清晰,富于智慧,心无旁鹜的哲人的灵魂是快乐的,这种内心的快乐足以和所有的功利相抵。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
深刻,就是想得远。儒家说,“慎终追远”。哲学不是急功近利的学问,不能解决燃眉之急。发展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务实,这没有错。问题在于别忘了“务虚”。两者要结合起来。有的同学优点是务实,缺点是太务实。务实与务虚关系是辩证的,只务实,可能会务小实,得小利。学会“务虚”才有大智慧。现在广东省正在建立文化大省,就是首先在“务虚”上下功夫,因为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
大家都非常关注自己的前途问题,无数的事实证明,眼界越狭隘,出路越坎坷;眼界越开阔,道路越宽广。所以有识之士都反对大学一味迎合所谓的“市场需求”。主张看得远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美国耶鲁大学有这样一项调查:研究人员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有人生目标吗?它是什么?结果只有4%的学生有明确的回答。20年后,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加调查的学生,结果发现,有明确人生目标的4%的学生,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其他的同学。这4%的人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余下96%的人拥有财富的总和!
做人,要有聪慧的头脑。怎样才是聪慧?首先要清醒。随着“法轮功”罪恶内幕的逐渐曝光,不少人在震惊和愤怒之余问:为什么这种荒谬绝伦的歪理邪说能蒙蔽这么多人?为什么连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德高望重、身居要职的党员干部也会拜倒在李洪志这号江湖骗子的脚下?正如卡尔·萨根在《魔鬼出没的世界》一书中所指出:“一个拥有科学知识的人不一定具有科学精神。”罗素的分析极为中肯:“所有确切的知识属于科学,科学还无法解答的问题则属于哲学,所以当哲学受到冷遇而萎靡不振时,形形色色的迷信活动就会沉渣泛起……”信法轮功的人可能有知识,但他们肯定缺少哲学智慧。伏尔泰说得好,迷信是什么?“迷信就是傻子遇到骗子的结果”。
其次要全面。忽视了哲学辩证法的指导,必然会流于片面和偏激,肤浅和短视。叶秀山说:“辩证法坚持全面性,避免片面性,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在幸福中看到潜伏的危机。对一个民族来说,哲学辩证法有一种历史的严肃性和神圣性;失去了哲学辩证法的支撑,不可能有民族的真正振兴和繁荣。对于个人思想境界而言,居安思危、临危不惧,则是哲学辩证法带来的启迪。”
第三要创新。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样,也是每一个人不断发展的动力。有哲学素养和哲学思考力的人,会在大家司空见惯地方发现问题,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业绩。
哲学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告诉人们如何正确思维,包括如何区分真假,辨别美丑,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如何把握事件的本质联系,如何识别光怪陆离的外衣包装之下的骗局,等等。这不仅需要全面地占有材料、求实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而且要求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判断。
三、怎样学好哲学
看来,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哲学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或利益,而在于我们是否学得好哲学。学好的人都说哲学使自己“受用无穷。”陈云同志说:“学好哲学,终生受用”。
 第一,兴趣要培养。提到哲学,有的同学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想轻松地掌握哲学知识。所谓轻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所事事的轻松,一种是融会贯通的轻松;有些“有趣”的,是别人带给我们的,有些“有趣”的,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如释重负”的前提是你要承担某种东西,负载某种东西,到了目的地,这些东西不再压迫你,这是真正的轻松。同样,“柳暗花明”的前提是山重水复,你自己去探索,去寻找,在战胜迷茫、痛苦、失望之后所体会到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你越是置身于哲学之外,越是排斥哲学,你就会觉得越无趣,越无聊。
第二,心态要端正。要有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著专注的意志和洒脱通达的境界。要不断激发自己的理论兴趣、拓宽自己的理论视野、撞击自己的理论思维和提升自己的理论境界。
第三,眼界要开阔。陆游在教他的儿子如何写诗时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学习哲学我们也可作如是观。要博览群书,博闻强记,打牢基根。文科学生自不必说,理科学生也要多读人文科学方面的书。北京大学规定理科生在最低学分为16分的通选课中必须修满10个学分的文科课程。理由是一个理科生的人文素养是很重要的,知识面窄了,对理科专业有很大的限制。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孙正聿《哲学导论》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