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救与创伤

 quick 2010-08-12

第一章 创伤与急救概述

一、普及急救知识的意义   因灾害事故意外受伤或突发疾病需要急救的人,95%以上发生在院外,院外是急救主战场。救护车接到呼救至到达现场,或病人被亲友送到医院时间平均需要10-20分钟。而最初的10分钟是心搏骤停人工复跳的关键时间,也是创伤死亡的第一个高峰,其中又以头4分钟最为关键,因此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每耽误一分钟,病员的死亡率都在直线升高,许多生命垂危的伤员因在"黄金时间"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而死亡。对伤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现场急救处理,就能使伤残和死亡率降至最低。因此,掌握一些家庭急救护理常识,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急救知识普及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在许多发达国家,急救知识普及率高达10%,而在我国的普及率却少得可怜,不到2%,心肺复苏成功率美国达到70%,我国仅有1%,普及急救知识依然任

重而道远。

二、灾害事故的处理措施

1、灾害事故分类: 按照灾害的不同性质分为七类:气象灾害,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暴风雪、暴雨、寒潮、大雾、冰雹等;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等;洪水灾害,包括洪涝灾害、江河泛滥等;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火山爆发等;地震灾害;农作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等;森林灾害,包括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人为事故灾害分类:一般分为火灾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化学事故、其他事故等五类。

2、灾时检伤和救治原则

对大批受灾伤员救治原则应当是在最适当时间和地点对为数最多的伤员施行最好的救护。在灾害事故的现场设置临时医疗指挥所.担负检伤、就地急救和分流ff务。检伤应由具有专业知识和急救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按伤情分为四类.可用绿、黄、红、黑不同颜色标志:黄色代表中度损伤,介于轻伤和重伤之间; 红色代表重度损伤,生命征不稳定,休克、意识不清、呼吸困难等;绿色代表轻度损伤,生命体征正常;黑色代表死亡。

救治原则为: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救命后酌情处理创伤。对心跳呼吸骤停、大出血、脊椎骨折、重度休克等伤员应先进行现场急救,待病情许可时再转送,否则易引起转送途中病情加重或死亡。现场急救方式有自救、互救、群众性救护、专业性救护等。

3、病人疏散后送原则:经检伤和现场急救后伤员应尽快疏散后送。原则是专科伤员如烧伤、硕脑外伤可直接送专科医院或特色医院:重伤员就近送往技术设备力量较强的市级医院或省级医院;中度伤员和轻伤员,可就近送往区级医院;死亡人员就地等待善后处理。疏散后送应根据伤员人数、伤情、当地各级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做到合理分流,把最急需进行急救的伤员首先送往最近的医院。

4、灾后预防原则:突发性重大灾难不仅给受灾人群造成重大伤亡,而且常引起一部分人的精神创伤,使生命节律发生紊乱和退缩行为,如恐惧、颤抖、木僵、过度兴奋等现象,即所谓灾难综合征"。据统计约占受灾人75%左右。另外"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要靠流行病、传染病、神经精神病、心理学等专家来研究和防治。   

三、院前急救原则

(一)救护人员应该快速掌握伤员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呼吸、循环情况以及头、颈、胸、腹、骨盆和四肢伤情。注意保护现场。在救护中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二)先复后固的原则是指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首先用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技术使心肺脑复苏,直到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固定骨折的原则。                t       (三)先止后包的原则是指遇到大出血又有创口者,首先立即用指压,止血带或药物等方法止血,接着再消毒创口进行包扎的原则。 人疏散后送原则

(四)先重后轻的原则是指遇的垂危的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就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的伤病员。

(五)先救后者的原则过去遇到伤病员,多数是先送后救,这样常担误了抢救时机,致使不应死亡者丧失了性命。现在应把它颠倒过来,先救后送。在送伤病员到医院途中,不要停顿抢救措施,继续观察病伤变化,少颠簸,注意保暖,平安到达目的地。

(六)急救与呼救并重的原则在遇到成批伤病员时,又有多人在现的情况下,以较快地争取到急救外援。努力做到早期呼救、早期心肺复苏和早期实施四项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七)在救护中不应该继续加重病人所受到的伤害;院前急救应尽量徒手操作或尽量少借助于器械;急救措施力求简单易行,以便容易掌握,但效果必须确实可靠。

四、早期呼救

第一,要讲清病人的具体住址,即街道名、门牌号,是前门还是后门,靠近哪条马路,以避免驾驶员来回寻找延误时间。

第二,呼救后,应事先搬去走廊、过道的障碍物,有利于搬运病人;并派人在路口迎候急救车,车到后迅速引路,若小胡同或弄堂里有其他车物阻道,也应事先挪开,以使道路通畅。             第三,准备好病人的病历卡,以及内衣、茶杯等住院用品,以便车到一拎就走,若病人呕吐频繁或大小便失禁,可带上便盆或塑料袋、毛巾。

第四,特别应当强调的是,在呼救时要讲清病人主要的具体症状,如昏迷、头痛、呼吸急促、心跳情况、腹泻等,切勿笼统地讲不舒服、发毛病之类;否则不利于随车医生给病人下诊断和进行药物治疗,同时也不利于急救中心站调度室的救护调度(派放普通型还是抢救型救护车),呼救时应如实讲明病情,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使危急病人得到及时抢救。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则是险恶的,每个人都可能受到外来的伤害;如果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天灾和人祸便会寻上门来,甚至会自己撞到枪口上、钻入陷阱中、误入贼船里、落入痛苦的深渊。面对伤害,需掌握好救命第一招,所谓救命第一招就是强调现场急救的重要性,时间就是生命,谁赢得了时间,谁就可救人一命!要避免伤害就要使自己处于尽可能安全的地方;一方面要避免外来的伤害;另一方面应避免自我伤害;善待自己、善待生命、善待自然。

第二章   急救的基本技术

一、外伤出血的急救:

健康成人全身血液总量在40005000ml左右,平均血液分配量为75mlkg。若急性大量出血达全身血液总量20%左右,人即可出现乏力、头晕、口渴、面色苍白、心跳加快等全身贫血症状。若出血量达全身血量的30%,即可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有出血的伤员,尤其是大动脉出血,必须立刻急救,早期给予止血。

1、出血的种类:

血液从损伤的血管外流称为出血。按出血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类。外出血指血液从皮肤创口处向体外流出,是运动损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内出血指血液从损伤的血管内流出后向皮下组织、肌肉、体腔包括颅腔、胸腔、腹腔和关节腔)及胃肠和呼吸器官内注入。内出血较外出血性质严重,因其初期不易被察觉而容易被忽视。 [1][1]            `         按受伤血管不同,又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类,但一般所见的出血多为混合型出血。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自伤口的近端呈喷射状流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危险性大,常因失血过多而出现急性贫血,以至血压下降,呼吸、心跳中枢的麻痹,从而引起心跳、呼吸停止。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自伤口的远心端缓慢地向外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介于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血液在创面上呈点状渗出并逐渐融合成片,最后渗满整个伤口,常常能自行凝固,一般没有危险性。

2、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

     直接指压法:用指腹直接压迫出血动脉近心端。为了避免感染,宜用消毒敷料、清洁的手帕或清洁纸片盖在伤口处,再进行指压止血。

     间接指压法:用手指把身体浅部的动脉压在相应的骨面上,阻断血液的来源,可暂时止住该动脉供血部位的出血,此法适用于动脉出血。

例如:A、头部出血      头部前额、颞部出血,要压迫颞浅动脉。其压迫点在耳屏前方,用手指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在颞骨上。  

   B、面部出血       应压迫面动脉,其压迫点在下颌角前面约15 cm处,用手摸到搏动后将该血管压迫在下颌骨上。

      C.颈总动脉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部和颈部大出血。把拇指或其他4指置于气管与胸锁乳突之间的沟内,在能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后,用力将该动脉向后压于第6颈椎横突上。压迫颈总动脉有危险性,必须慎用,决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  

     D、上肢出血     肩部和上臂出血可压迫锁骨下动脉。压在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外缘,用手指将该动脉向后内正对第一肋骨压迫。前臂出血可压迫肱动脉。使患肢外展,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手指出血可压迫指动脉。压迫点在第一指节近端两侧,用拇食指两指相对夹压。              

       E、下肢出血      大腿、小腿部出血,可压迫股动脉。压迫点在腹股沟皱纹中点动脉搏动处,用手掌或拳向下方的股骨面压迫,足部出血可压迫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用两手的拇指分别按压于内踝与跟骨之间和足背皱纹中点。间接指压法只能临时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管的出血。即棉花团或其他代用品摺成垫子,放置于覆盖创面的消毒纱布的表面,随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起来。如伤处伴有骨折,则须另加夹板固定。如伤处有碎骨存在,则不宜采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屈肢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动脉外伤的临时止血。即采用棉花团、纱布垫、绷带卷或其他的代用品放在腋窝、肘窝或腘窝等部位,或股动脉的搏动点,而后屈曲相应的肢体,并把患肢固定于躯体或健肢。若伴有骨折或伴关节受伤者,不宜用此法。

4)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动脉外伤出血的临时止血。先在伤口的上方,欲缚止血带的部位用纱布、棉花或衣服垫好,而后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夹持橡皮管止血带的头端,用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缠绕肢体两圈,并将该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和中指之间,拉回固定。,如果现场没有橡皮管止血带,可用就便器材以绞紧止血法替代之,即将绷带或纱布卷放置于伤口上方,动脉压迫点的表面,随后用绷带绕肢体、打结,并在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棒使绷带绞紧直到不再流血为止,而后把短棒固定在肢体上。使用止血带应注意:止血带应放在伤口的近心端。

5)抬高伤肢法:抬高受伤肢体使肢体高于心脏1520。角左右,使出血部位压力降低,此法适用于四肢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常在绷带加压包扎后使用,一般情况下仅为一种辅助方法。

二、急救包扎的方法:

包扎一般用绷带和三角巾。包扎时病员体位要舒适,不能过紧或过松,松紧适度才既不会影响血液循环,又不失去包扎的作用。卷绷带包扎一般从伤处的远心端到近心端,尽可能使四肢肢端外露,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的情况,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用粘膏固定。

(一)绷带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适用于头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粗细均匀部位。包扎时把绷带头斜放,用手压住,将绷带卷绕肢体包扎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后一圈压前一圈,约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等处。包扎时以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后一圈压往前一圈的1213

3、转折形包扎法: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包扎时从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用一个拇指压住绷带,将其上缘反折,压住前一圈的l213,每圈的转折线应互相平行。

4"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包扎方法有两种:                       1)从关节开始,先做环形包扎法,后将绷带斜形缠绕,一圈绕关节的上方,一圈绕下方,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逐渐远离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l213                2)从关节下方开始,先做环形包扎法,后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地来回做"8" 字形缠绕,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作环形包扎法结束。  

(二)三角巾包扎法:用1 m见方的白布对角剪开即成两条大三角巾,小三角巾是大三角的一半。

1、手(足)部包扎法:三角巾平铺,手指(足趾)对向顶角,将手(足)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边横放于腕(踝)部。先将三角巾顶角向上反折,再将三角巾两底角向手腕(足踝)背部交叉围绕一圈,在腕(踝)背打结。

2、头部包扎法:三角巾底边置于前额,顶角在后,将底边从前额绕至头后,压住顶角并打结。若底边较长,可在枕后交叉后再绕至前额打结。最后把头角拉紧并向上翻转固定。

3、大悬臂带:大悬臂带用于除锁骨和肱骨骨折以外的上肢损伤。将大三角巾项角放在伤肢后,一底角放在健侧肩上,肘关节屈曲90。放在三角巾中央,下底角上折,包住前臂并在颈后与上方底角打结。最后把肘后的顶角折在前面,用别针固定。

4、小悬臂带: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将大三角巾叠成四横指宽的宽带,中央放在伤侧前臂的下l3处,两端在颈后打结。

(三)其他包扎法:其余还有三角巾头面部包扎法、三角巾胸部包扎法、三角巾肩部包扎法、三角巾腹部、会阴、臀部包扎法、四头带包扎法、多头带包扎法、丁字带包扎法等。

第二章

四、关节脱位的急救:凡相连两骨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称为关节脱位。

(一)关节脱位的分类:根据关节脱位的原因,分为外伤性脱位和病理性脱位。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多为外伤性脱位。根据脱位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关节脱位和关节半脱位。根据脱位的时间,分为新鲜关节脱位、陈旧性关节脱位和少见的习惯性关节脱位。根据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关节脱位和闭合性关节脱位。关节脱位,由于暴力作用往往可伴有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还可伤及神经、血管或伴有骨折。

(二)关节脱位的原因:直接暴力打击引起关节脱位者较为少见,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关节脱位。如跌倒时,只要是肩关节处于上臂外展位,用手或肘部着地,都有可能发生肩关节前脱位。因为这种姿势使肱骨头移向肩胛盂的前下方,一旦外力过大时,就使肱骨头自肩胛盂脱出。此外,上臂在外展位突然过度背伸或过度外旋时,都可能发生肩关节前脱位。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是肘关节后脱位和肩关节前脱位。任何外力只要使肘关节过伸或外展致使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都能引起肘关节后脱位。如常见的在跌倒时,肘关节过伸,尺骨鹰嘴又猛烈冲击肱骨鹰嘴窝,使肱骨下端前移尺骨鹰嘴后移,引起典型的肘关节后脱位。

(三)关节脱位的症状与体征

1、疼痛与压痛                   2、肿胀 肿耸剖闺殴峭芬

3、关节功能丧失,弹性固定       4、畸形 煊置土页寤麟殴

(四)、关节脱位的急救

关节脱位的复位,时间越早越易复位,效果越好。关节复位的原则是使脱位的关节端,按原来脱位的途径退回原处。严禁动作粗暴和反复复位,以免加重损伤,造成骨折和血管神经损伤。复位成功的标志是被动活动恢复正常,骨性标志复原,X线检查显示已复位。复位后将关节固定在稳定的位置上,固定期间要加强功能锻炼。没整复条件时应立即用夹板和绷带在脱位所形成的姿势下固定伤肢,保持病员安静,尽快送医院。(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

五、搬运伤员的方法

(一)徒手搬运法:

1、扶持法                 2、抱持法                3、背法和掮法

4、托椅式搬运法           5、卧式三人搬运法        6、多人搬运法

(二)器械和车辆搬运法:在伤员不能徒手搬运时应采用担架或车辆搬运。

1、担架搬运法:特制的担架可用棉被或毛毡垫好,将病人放入,并盖好保暖。若伤员神志不清,需用宽带将其固定于担架上。如有脊柱骨折,不宜使用特制担架时,可采用床板、门板等I临时担架。

2、车辆搬运法:当伤员伤势严重,运送路程较远时,应用车辆,最好用救护车,车宜慢行,避免震动。

六、心肺复苏

(一)人工呼吸:注意:800-1000毫升/次,不宜超过1200毫升,儿童视年龄不同而异

(二)胸外心脏按压:注意:按压幅度:成人4-5厘米,婴幼儿2厘米。按压频率:成人80-100/分钟,婴幼儿>100/分钟

按压部位:成人为胸骨中下1/3处。定位时可用食指与中指沿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汇处(即胸骨下切迹),中指定位于下切迹处,食指与中指并拢,食指上部的胸骨即为按压区。

单人操作:按压次数:人工呼吸次数=152

双人操作:按压次数:人工呼吸次数=4-51

(注意:体位、人工呼吸《注意吹气时轻按环状软骨向下,以闭合食道,以免气体吹入胃中,吹气时捏紧病员鼻孔,同时观察胸廓起伏》、胸外心脏按压)。

七、抗休克:休克是指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一)原因和机理:凡能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心输出量减少的各种因素,都能引起休克。在运动损伤中并发休克的原因主要是剧烈疼痛和大量出血。骨折、脱位、严重软组织损伤、睾丸挫伤等,由于剧烈疼痛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使有效循环血量相对减少;或大血管破裂出血、腹部挫伤合并肝脾破裂等,因出血引起血容量突然降低,使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但这种情况较少见。此外,心脏病、严重感染、中毒、药物反应等,也可引起休克。疲劳、饥饿、寒冷、酷暑等,都能诱发休克的发生,或加重休克程度。  

(二)症状及体征:初期:皮肤苍白、脉搏快速跳动、四肢发冷、干渴、嘴唇干裂。 部梢 鹦菘藇      常见症状:头晕、不辨方向、莫名躁动、虚弱、无力、发抖、出冷汗、尿量减少和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0mmHg)。 如果休克越来越重,会产生:快速而微弱的脉搏或者没有脉搏;不规则喘气;瞳孔放大,对光反应迟钝;神智不清,最终昏迷并死亡。           

(三)急救: 1、安静休息          2、保暖和防暑         3、饮水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止痛             6、包扎和固定

7、止血              8、针刺疗法   

注意:在进行上述现场急救的同时,应与医院联系,或将病员迅速送到医院,进一步处理,如输血、输液、吸氧等。    

症状可能的病症 :使用药物(青霉素、氯化喹啉、疫苗、血清、普鲁卡因、碘剂等),或被蛇、蝎等叮咬后立即发生皮肤潮红、荨麻疹和喉头紧缩等症状    危急!立即送医院抢救,可能是过敏性休克;40岁以上男性,且胸骨后痛;钝痛,重压感,向胸部两侧或左上肢放射痛  危急!立即送医院抢救,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撕裂样痛向胸腹部放射,有突然用力史  危急!立即送医院抢救,可能是夹层主动脉瘤 暖和防暑;心率超过180/分钟,或有心脏病史者,心率低于40/分钟,伴脉压差变小,四肢湿冷    危急!立即送医院抢救,可能是心源性休克;心前区刺痛,可放射至胸部两侧,咳嗽,改变体重时加重,颈静脉怒张,心音减弱危急!立即送医院抢救,可能是急性心包填塞血;长期卧床、手术或分娩后,突发呼吸困难、胸骨后痛、咳嗽、咯血或发绀等症状    危急!立即送医院抢救,可能是肺动脉栓塞;已知有糖尿病,伴饿感、头晕、心悸、手抖、出汗、软弱、乏力、脸色苍白,口服或静脉葡萄糖可立即缓解    应立即去医院诊治,可能是低血糖(糖尿病人发生休克最常见的原因);非常大的恐惧或剧痛后出现  危急!立即送医院抢救,可能是恐惧或剧痛引起休克分?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应立即去医院诊治,可能是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第三章

第一节 概述

一、        运动损伤的分类

按受伤组织结构分类 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器官损伤等。   

二、按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分类1.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2.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仍保持完整,受伤组织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三、按损伤后运动能力的丧失程度分类 1.轻度伤:受伤后仍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 2.中度伤:受伤后不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需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     3.重度伤:受伤后完全不能训练。

四、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1.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2.慢性损伤:按病因又可分为两类,其一,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其二,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五、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分运动技术伤和非运动技术伤          

二、        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

出现缓慢,病程莾 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多是由运动项目和技术的特殊要求与人体自身某些部位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解剖生理弱点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受伤部位皮肤或粘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常有组织液渗出或有血液自创口流出。这类损伤的处理原则足及时止血和处理创口,预防感染,先止血然后再处理伤口。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擦伤、切伤、刺伤和撕裂伤。 清创可用生理盐水洗净创口,创口周围用3%碘酊、75%的酒精消毒,局部擦以红汞或紫药水,伤口浅无须包扎,让其暴露在空气中待干后即可。但面部擦伤最好不用紫药水,关节附近的损伤,一般也不用暴露疗法,因为干裂易影响关节运动,一旦发生感染,也易波及关节。因此,关节附近的擦伤经消毒处理后,多采用消炎软膏或多种抗菌素软膏搽抹,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创口中若有煤渣、细砂等异物时,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必要时可用消毒的硬毛刷子将异物刷净,创口可用双氧水、创口周围用3%碘酊、75%酒精消毒,然后用凡士林纱条覆盖创口.并包扎。若创口较深、污染较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TAT),并给以抗菌素治疗。

四、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这种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最为多见。组织损伤是指受蒔     

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挫伤、肌肉肌腱拉伤、关节韧带扭伤、滑囊炎、肌腱腱鞘炎等。                    中常见的开放                                     

1、急性损伤      分早、中、晚三期   早期是指伤后2448 h内。此期病理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组织撕裂或断裂后出现血肿和水肿,发生反应性炎症。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治疗原则:RICE原则             中期是指损伤发生2448 h以后。此期病理变化和修复过程的主要特点是肉芽组织已经形成,凝块正在被吸收,坏死组织逐渐被清除,组织正在修复。临床上,急性炎症已逐渐消退,但仍有瘀血和肿胀。治疗方法有理疗、按摩、针灸、痛点药物注射、外贴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中草药等,可以选用几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热疗和按摩在此期的治疗中极为重要,按摩手法应从轻到重,从损伤周围到损伤局部,损伤局部的前几次按摩必须较轻以防发生骨化性肌炎。 损伤组织已基本修复,但可能有瘢痕和粘连形成。临床上,肿胀和疼痛已经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到微痛、酸胀和无力,个别严重者出现伤部僵硬或运动功能受限等。因此,该期的处理原则是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若有瘢痕和粘连应设法软化或分离,以促进功能的恢复。治疗方法以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的熏洗等。            est:休息,伤后立即停止运动。ce:冰敷,将冰袋敷于受伤部位,每隔2-3小时敷一次,每次20-30分钟,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可移开冰袋,约需30分钟,冰敷每次不要超过30分钟,因为可能会发生冻伤或神经伤害。如有循环系统疾病,如雷诺氏病者不可用此法。 ompression:加压包扎,从伤处之下几寸处开始往上包,以平均并加点压力的方式逐渐包扎,包完后观察手指或足趾的颜色,出现疼痛、皮肤变色、麻痹、刺痛等症状表示包得过紧,需松开重包。避免肿胀应维持加压包扎18-24小时。levation:抬高伤肢,将伤肢抬高至高于心脏位置,且尽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都抬高伤肢,以减少血液循环至伤处。        

2、慢性损伤  

   由于急性损伤后处理不当而转变为慢性损伤,或因局部长期负荷过度引起组织劳损,即由微细的小损伤逐渐积累而成。

治疗主要是改善伤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合理安排局部的负担量,治疗方法与急性损伤中、后期治疗大致相同,应将功能锻炼与治疗紧密结合起来。       

五、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1、中草药疗法 "D是改善伤部的
2、针灸疗法
3、拔罐疗法 bmp 部位,每隔2
4
、按摩疗法           

5、局部药物注射疗法       
6
、物理疗法7、固定疗法               
8
、牵引疗法 9、手术疗法      10、伤后的康复锻炼       

第二节 头部损伤             

一、头部解剖概要   头的上后部由脑颅骨构成卵圆形的颅腔,头的前下部由面颅骨构成面部支架,形成眼眶、鼻腔和口腔。颅腔内有脑,脑与椎管内的脊髓相连。脑颅骨与脑之间有脑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紧贴脑表面的软脑膜,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有一潜在的硬脑膜下间隙,但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有较明显的蛛网膜下腔,内有脑脊液。头部受到暴力撞击时,可引起头皮、颅骨和脑的损伤。

二、脑震荡 脑震荡是脑损伤中最轻而又最多见的一种,可发生于体操、足球、垒球和棒球运动中。

()病因及损伤机制      头部受到足球、棒球的打击或体操练习中从高处跌下时头部撞地等,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普遍震荡所引起的一时性意识和功能障碍,不久即可恢复,多无明显解剖病理改变。            

()症状及体征   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出现一时性意识丧失(昏迷)或神志恍惚。意识障碍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秒钟,长则几分钟乃至2030 min不等。意识丧失时,伤员呼吸表浅、脉率缓慢、肌肉松弛、瞳孔稍放大但左右对称,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 意识清醒后出现逆行性健忘,即患者不能回忆受伤经过和情况,但能清楚回忆受伤前的事情。伤员有头痛、头晕,若情绪紧张或变换体位时症状加重,以后会逐渐消失。可有轻微的恶心、呕吐感,几天后即可消失。此外,还有情绪不稳、易激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和耳鸣、心悸、多汗、失眠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font>

(三)诊断   诊断脑震荡的依据是:头部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即刻确有短时间的意识障碍;意识清醒后出现逆行性健忘;神经系统检查和血压、脉率、呼吸、脑脊液压力及其细胞数均为正常。   脑震荡有时可合并轻微脑挫伤或颅骨骨折。若伤员昏迷时间超过5 min以上,或两侧瞳孔大小不对称,或耳、鼻有出血、流清水及咽后壁、眼球出现青紫,或神志清醒后剧烈头痛、呕吐,或出现再度昏迷,都说明伤情较重,必须立即送医院。

()处理     急救时,立即将伤员平卧,安静休息,不可让伤员坐起或站起。注意身体保暖,头部可用冷水毛巾作冷敷。若伤员昏迷,可用手指掐点人中、内关等穴或给嗅闻氨水,以促使患者苏醒;呼吸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同时,要尽快请医生来处理或把伤员送至医院。在转运时,伤员要平卧、保暖;头颈两侧要用枕头或卷起的衣服垫妥固定,防止颠簸振动或晃动;意识不清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伤员可侧卧或把头转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或舌后坠而发生窒息,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无严重征象、短时间意识障碍后很快恢复的伤员,经医生诊治后也可平卧送至宿舍休息,直至头痛、头晕等症状消失为止。在休养期间,要注意休息,保持安静的环境和充足的睡眠,不宜过早地参加紧张的体育活动或脑力劳动。一般认为,症状完全消失后,可用"闭目举臂单腿站立平衡试验"来初步判定可否恢复体育锻炼,并在恢复运动的最初阶段,注意观察其动作的协调能力,以了解患者是否已完全康复。

第三节 躯干部损伤

一、颈部损伤

1、落枕

落枕或称失枕,是颈部软组织损伤的常见病,好发于春冬季节。本病以睡前无症状,晨起后颈部、肩背部肌肉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

临床诊断: 有睡前颈部姿势不当、颈部肌肉牵拉受损史,或是因外感风寒。晨起后感一侧肌肉疼痛,活动受限。检查时颈部一侧肌肉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菱形肌等有压痛、痉挛,可触及条索状硬块。外感风寒者,除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外,可有恶风、畏寒、发热、头痛感冒症状。起病较快,病程较短,长可为一周,及时治疗可缩短病程              

治疗: 手法治疗 药物治疗   针灸治疗  

2、颈椎骨折与脱位

1)颈椎骨折与脱位的受伤机理       可见于下跌时头部朝下或头顶遭直接暴力打击,常发生寰椎骨折。颈部过度屈曲跌倒,头后部着地,屈曲型寰枢关节脱位或枢椎齿突骨折伴寰枢关节脱位,还可造成3-7颈椎屈曲型骨折。颈部过伸跌倒,额面部着地,伸直型枢椎齿突骨折伴寰枢关节脱位。 挥鞭样损伤,3-7颈椎脱位。   侧曲暴力加旋转暴力,3-7颈椎旋转型脱位。 2)临床表现及诊断    有相应外伤史,颈部疼痛,功能障碍,有脊髓受压者,可有枕部疼痛,四肢发软无力,或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出现高位截瘫,甚至死亡。X线拍片确定诊断。

3)急救     如有相应的受伤史,怀疑有颈椎损伤者,不要乱动,急救者多人配合将伤者抬上硬质担架(其中有人专门保护伤者头颈部),颈部用枕头或颈套固定,并将伤者迅速送医院救治  

二、腰背部损伤                   

1、腰背部解剖        

2、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常见于下腰部,因腰部肌肉突然收缩,造成不同程度的腰部软组织过度牵拉、扭曲至程度不同的纤维撕裂损伤甚至涉及腰骶关节或骶髂关节   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腰部损伤有S 急性腰肌筋膜扭伤S S 急性腰部韧带损伤S S 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S

急性腰肌筋膜扭伤

   急性腰肌筋膜扭伤是指腰部肌肉,筋膜承受超过其生理负荷的活动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纤维断裂,俗称"闪腰岔气"。临床本病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或平时缺乏体力锻炼的人。90%以上的患者,损伤发生在腰骶部、两侧骶棘肌和骶髂关节处。本病多由突然遭受间接外力所致。猛然弯腰抬重物时,腰部姿势不当,即弯腰屈髋,膝部伸直,使重心远离躯干,此时背伸肌承负的重力增加,致使肌肉、筋膜受到过度牵拉以致于纤维撕裂而受伤;在行走,下楼梯时不慎跌倒,身体失去平衡,腰部屈曲,下肢伸展,易使腰骶部筋膜扭伤或部份撕裂;日常生活中,在思想无准备情况下,某动作使腰肌骤然收缩腰肌筋膜扭伤,而此种损伤程度较轻。肌肉筋膜损伤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瘀血凝滞、肿胀、神经未捎受到刺激产生疼痛和肌肉痉挛。

症状与临床诊断        患者有明显的受伤史,受伤时患者可感到腰部有"撕裂"感或响声。伤后腰部一侧或两侧出现持续而局限性剧烈疼痛,腰部旋转侧弯、伸屈活动受限,患者手扶腰部,以防止腰部活动产生疼痛,呈强直状,深呼吸、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重者倒下不能站立,行走。有时产生牵扯性下肢痛,其部位多为一侧或两侧臀部、大腿根部或后部。 静图 伤甚至涉及?      临床检查可见绝大多数患者有,在腰骶关节、第三腰椎横突尖、棘突两旁骶棘肌处或髂骨嵴后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肌肉痉挛主要发生于骶棘肌和臀大肌,在一侧或双侧可扪及条索状僵硬。由于脊柱两则不对称肌肉的痉挛可出现脊柱生理曲线的改变,这种改变亦是机体为保护受损伤。组织和神经免受刺激,产生的一种自动调节。据临床所见,约半数以上急性腰扭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椎曲线改变,呈生理前凸减小,或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多为屈髋时臀大肌痉挛,骨盆向后部活动,牵动腰部的肌肉,韧带所致。故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阴性,骨盆旋转试验阳性。    I       X光拍片检查:拍片目的在于排除腰椎骨折及脱位、骨质增生、肿瘤、结核等病变。    主要诊断依据为:多为男性青状年,有明显的外伤史,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腰骶部有压痛;和肌痉挛。腰部各方活动受限。因肌肉痉挛常伴有腰椎生理曲线改变或侧弯畸形。     

治疗(1)手法治疗    2)休息与功能锻炼(3)药物治疗   4)其他治疗 5)功能锻炼    6)手术治疗     

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     本病又称腰部后关节紊乱或腰椎间小关节综合征。为临床的一种常见病,是引起急性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 静图 断裂样,针?      腰椎的后关节由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腰椎上部小关节的关节面的排列方向近于矢状面,故侧弯和前屈后伸的运动范围较大。到下腰骶部,则小关节面成为介于冠状和矢状之间的斜位,由直立面渐次近似水平面,上关节突由侧面观为凹面,下关节突从侧面观为凸面,此解剖结构利于腰椎的伸屈、旋转、侧弯的灵活运动。腰椎后关节的小关节面上覆以透明软骨,周围有关节囊,关节囊内层为滑膜,分泌滑液。关节囊较为宽松,利于小关节活动。因腰骶部活动范围更为增大,故腰骶后部小关节束亦较松驰。        

病因病理     在腰部突然闪错,或突然前屈,旋转时,腰椎后关节的间隙张开,关节内负压增加,滑膜由负压吸入关节间隙,如果此时腰部突然由屈曲变为伸展,关节束的滑膜层还未及退出关节间隙即被上、下关节嵌夹在关节间隙内,形成后关节滑膜嵌顿或小关节错缝。滑膜由关节挤压造成严重损伤后,产生充血,水肿,滑膜丰富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对刺激和炎症反应敏感。引起剧烈疼痛和反射性肌痉挛。如不及时解脱嵌顿,则由充血水肿形成粘连,产生慢性腰痛和腰椎关节发炎。

临床症状及诊断    患者有扭腰或弯腰后猛然腰部伸直的病史。伤后腰部立即发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腰部后突不敢伸直。患者站立时髋、膝关节半屈位,须两手扶膝以支撑躯体。不敢活动,任何加重挤压嵌顿的滑膜的动作都会引起剧痛。 黾樱 び筛貉箞       检查时在棘突和棘突旁有压痛,压痛部位较为深在。可触及患椎棘突偏歪,但棘突间隙无改变。腰部呈僵直屈曲状,伸腰试验阳性,多无神经根刺激症状。 A       E       x光拍片检查可能显示后关节排列方向不对称,椎间隙左右宽窄不相等的现象。

手法治疗(2)固定与功能锻炼(3)药物治疗 4)其他治疗   5)功能锻炼    6)手术治疗     

3、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于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纤维环中的乳白色半透明的胶状髓核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出现腰痛伴一侧或双侧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的症状。本症为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病因病理 人类大约在20-30岁时,椎间盘就开始了退行性变化的过程。当人体的姿势不正、扭伤,特别是积累性的损伤,会造成腰部受力的不均匀,当患者在感受了风寒湿邪等的侵袭后,就会引发腰部肌肉痉挛,使已产生变性了的椎间盘进一步地受到损害,进而导致间盘变性所形成的腰椎节段性不稳定加重;在此种情况之下,若再受到外伤、疲劳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腰椎间盘的损害。   椎间盘纤维环的前壁有坚强的前纵韧带保护,使之不易在此处破裂或膨出;而后壁虽有后纵韧带的保护,但后纵韧带自第一腰椎平面始就逐渐变窄,当到达第5腰椎和第1骶椎平面时,仅余有原来宽度的一半,而且椎间盘后璧的纤维环与后纵韧带的联系也比较薄弱,加之腰椎前凸和腰骶角的存在,使各个腰椎的稳定性从上而下依次递减;又因为腰骶关节是由活动范围大的腰椎与固定不变的骶椎的移行部位,具有负重大、活动广、剪切力强的特点;造成了腰椎5至骶椎1之间和腰椎4-5之间在解剖、生理上的不稳定原由,腰椎4-骶椎1还是人体重心之所在,故突出的部位多发生在腰椎5至骶椎1和腰椎4-5 之间的后纵韧带两侧。

临床症状与诊断 反复发出的腰痛伴坐骨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特征,多发于20-40岁的男性。压痛点 腰部畸形 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      屈颈试验        仰卧挺腹闭气试验

       股神经牵拉试验    X线检查,正位片可见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腰椎侧弯,病变部位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椎间隙可能变窄。侧位片可见腰椎前曲幅度减小或消失甚至后凸。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骨盆牵引、推拿按摩、药物治疗、针灸及物理疗法。

2)髓核溶解疗法       3)手术疗法

三、胸、腹部损伤

1、胸、腹部解剖     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在胸部损伤中,气胸的发生率仅次于肋骨骨折。由于胸部损伤,造成肺组织、支气管破裂,空气逸入胸膜腔,或因胸壁伤口穿破胸膜,使胸膜腔与外界沟通,即称为损伤性气胸。一般分为闭合性,开放性和张力性3类。

()闭合性气胸    肺组织或胸壁损伤的通道迅速闭塞,空气不再继续进入胸膜腔,则称闭合性气胸.常因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胸膜或闭合性胸部损伤引起胸膜破裂所致。此类气胸的病理变化不大.仅使伤侧肺部分萎缩,呼吸和循环机能虽受到一定影响,但由于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代偿作用,缺氧现象不明显。 亍T谛夭克鹕酥玄       闭合性气胸的自觉症状随气胸的轻重程度而定,轻度气胸可无明显症状。较重的气胸有胸闷、胸痛和气促症状,但一般无明显呼吸困难及缺氧的征象。检查时可发现气管和心的浊音界偏向健侧,伤侧胸部呼吸动度减小,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如有皮下气肿。可扪得捻发音。                       轻度气胸(肺萎缩在30%以下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严密观察下静养1"-2周,气体可自行吸收。大量气胸,需进行胸膜腔穿刺,抽尽积气,促使肺及早膨胀,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静养12周。   

()开放性气胸      胸壁穿通伤,如刀刃锐器或弹片火器所致伤口,可形成胸膜腔与外界相通的裂口.以致空气可随呼吸而自由出入胸膜腔内。并发出"嘶嘶"的响声,称为开放性气胸。其出入空气量与裂口大小有关。一般裂口小于气管口径时,出入空气量尚少,伤侧肺还有部分呼吸功能;裂口大于气管口径时,出入空气量多,肺将完全萎缩,丧失大部呼吸功能。开放性气胸者常出现纵膈扑动,即因胸壁开放伤口致单侧胸腔负压消失,肺受压。已压萎缩的肺随另一侧肺的自主呼吸运动而来回吮吸摆动,使纵隔呈钟摆样移动。造成心脏不能充盈,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循环功能严重紊乱。开放性气胸会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                       开放性气胸患者有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以致休克征象。可查见伤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可听到空气经伤口进出胸膜腔的声音。除伤侧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外,还有气管、心脏明显向健侧移位的体征。 开放性气胸的急救处理。是迅速封闭伤口。可用无菌敷料如凡士林纱布加棉垫封盖伤口,再用胶布或绷带包扎固定,使开放性气胸转变为闭合性气胸,然后作胸膜腔穿刺,抽气减压,暂时解除呼吸困难。并及时送至医院,于给氧、输血补液和纠正休克后,在正压麻醉下进行清创术,缝合伤口,并作闭式胸膜腔引流术。术后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张力性气胸   在较大、较深的肺或支气管裂伤时,其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故吸气时空气经裂口进入胸膜腔内,而呼气时活瓣关闭,胸腔内气体不能排出使胸膜腔内空气不断增加,压力不断升高,称为张力性气胸。胸膜腔内的高压使伤侧肺逐渐萎陷,并将纵膈推向健侧,进而健侧肺也不能充分膨胀。胸膜腔内负压消失,纵膈移位,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引起缺氧及休克。     张力性气胸患者有极度呼吸困难、紫绀或休克征象。缺氧严重者,烦燥不安,以致昏迷。查体时可见伤侧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幅度减低,可有皮下气肿。叩诊呈高度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若不及时诊断及处理,患者很快因窒息、休克而死亡。张力性气胸的诊断依据是:进行性呼           吸困难;气管偏向健侧;伤侧肺部呈鼓音;胸腔穿刺发现有高气压。 坏纳 簟3 瞬鄸     治疗原则是立即排气,尽快解除胸膜腔内的压力。即用18号针头在第二肋间隙锁骨中线穿刺排气,待病情好转后,在原穿刺部位作闭合式胸膜腔引流。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4、胸部挫伤 多由直接暴力造成胸部软组织挫伤,伤后局部疼痛压痛明显,肿胀,有时可见皮下瘀斑,咳嗽时疼痛加剧。诊断时可加照X光片,以明确有无肋骨骨折。 诘母哐故股瞬喾?     

治疗 手法治疗   练功疗法    药物治疗

5、腹部挫伤 腹部挫伤(contusion of abdomen)主要是由直接受撞击、跌落、扭转和挤压等外力所致。这些挫伤机制多较单纯,受伤史也很明确,因而不易误诊。但若合并其他严重损伤,如骨折、脑震荡或内脏器官损伤,患者处于意识丧失或休克状态,此种情况下腹部检查常常被遗漏造成严重后果。腹部挫伤征候复杂,如合并有腹部脏器受损时,其症危急。在诊断时,应对其受损暴力的性质、大小、作用部位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进行特别仔细地全身查体,包括对腹部症状、体征的检查。并辅以一些如x线、血常规、尿常规等其它检查手段,以尽早确诊是单纯性腹壁受挫还是合并有内脏的损伤,明确受伤的部位、程度等。便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因为腹腔内脏器受伤诊断是较困难的,一旦病情转变常突发严重休克以致死亡。  

()单纯性腹壁软组织挫伤其腹痛症状较轻,局部肿胀、痉挛.压痛较浅。腹肌收缩时痛增,休息时痛减,呼吸、咳嗽可引起伤处牵扯痛。无全身症状。               

()太阳神经丛打击伤常见对抗运动项目或搏斗中,除伤后即腹痛剧烈外,可出现反射性呼吸障碍症状。伤者感到呼吸困难、恐慌,甚至出现发绀等。如没有合并脏器伤,一般嘱病人忍耐和使用浅呼吸,再经过安静休息,几分钟后可以恢复。如在2分钟以上仍无改善者,应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使其恢复。

()腹腔内脏器损伤几乎所有的腹腔内脏器损伤者,都有腹痛。大多局限于受伤脏器部位,移动或咳嗽时加重,多为受伤脏器的包膜内有出血、张力增加所致。压痛广泛,带有大面积的腹肌痉挛,全身症状明显。必须注意下腹部受伤时上腹部也有压瘾,此时,胸廓挤压痛及胸部呼吸减弱有助于鉴别诊断。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破裂,血液等流入腹膜腔,出现腹膜刺激征,腹部有广泛的压痛和反跳痛,脾破裂常常合并有间歇性绞痛,肝或脾的浊音界增大,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液。患者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心慌、皮肤和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快而细弱。实验室检查可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白血细胞升高。x线片显示有腹腔积液。   胃、肠等空腔脏器破裂后,主要表现为腹膜炎,即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腹部广泛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变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得浑浊液体。全身症状有高热、脉搏快。若不及时处理,可使病情恶化。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X线检查可见气腹。若腹内脏器损伤可疑症状,立即行肛门指诊检查。如果指诊有血,多为直肠受损。如怀疑有腹腔内脏器受损,即应住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备输血,作好抢救休克和手术的准备。早期进行剖腹探查,无论是对治疗或诊断,都是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术后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对于症状不严重,无立即手术指征的脏器损伤者,应辨证治疗

第四节 上肢损伤

一、上肢部解剖   

二、肩及上臂部损伤                   

1、锁骨骨折 锁骨位于胸部前方,桥架于胸骨柄和肩峰之间,呈S状弯曲。锁骨中段为转折区,且骨干横切面较薄,为力学上的薄弱区,易发生骨折。

原因: 1、间接暴力               
       2
、直接暴力

诊断: 1、有明显外伤史。2、上后局部疼痛,患肢不能抬举。就诊时,患者多用健侧手托住患肘,头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患肩向前下倾斜,以减轻伤肢的重力作用和胸锁乳突肌痉挛而引起的疼痛。3、局部肿胀、压痛,畸形。4、合并有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损伤时,患肢手臂可出现明显的臂丛神经症状及血循障碍征象。5X线片确诊。  

处理

手法整复 突肌痉挛而引起患侧,下颌转向固定后局部疼痛,       

功能锻炼 早期:在保持挺胸伸肩下练习握拳、屈伸肘关节。中期:有少量以上骨痂后,可适当做肩关节屈伸、耸肩、内收外展等活动,并配合肩部的轻手法按摩。后期:有中量以上骨痂,可去除固定,加大肩关节各方向活动范围。按摩以揉、揉捏、搓、摇晃及搬拉为主,至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2、肱骨外科颈骨折

病因病理: 多为间接暴力致伤,常见于跌倒,上臂外展或后伸触地,传达暴力致肱骨外科颈骨折。直接暴力少见,此类骨折常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上分以下五种类型: 后伸型、外展型、内收型、嵌插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有明显受伤史

局部剧痛、肿胀、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严重移位的外展型骨折可见假方肩畸形,X线片确诊。        

治疗: 无移位的嵌插和裂缝骨折可仅用三角巾、小夹板固定2-3周即可开始活动。   有移位须手法整复并给予固定,或手术治疗  

功能锻炼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近关节的骨折,且波及结节间沟。骨折后易发生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及肱二头肌长头腱与结节间沟粘连。较长时间的固定,导致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软骨变性,肩关节功能发生障碍,尤其在中老年人。可继发肩凝症,更应注意预防。因此,复位后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至关重要。

早期,可作握拳活动,要求每次用力握紧。尽量伸直,以防止上肢肌肉萎缩,练习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注意活动范围不宜过大。外展型骨折严禁上臂外展;内收型骨折严禁上臂内收;后伸型骨折严禁上臂下垂及后伸。l周后可增加耸肩练习。有少量以上骨痂生长时,可在无痛的前提下小范再的练习肩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每日配合被动活动23次,并辅以揉、揉捏等轻手法按摩,TDP局部理疗。3周左右解除固定,加强肩部各方向活动,按摩手法适当加重,并增加搓、摇晃。扳及抖动手法,以松解肩部粘连,加以3号熏洗药熏洗,至肩部功能恢复。    

3、肩袖损伤    肩袖又名旋转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四个短肌组成,跨越肩关节上方。 急性损伤最常见于跌倒时手外展着地,或手持重物肩关节突然外展上举,或在运动中肩部受力突然剧增,以及外展负重转肩时也常发生损伤。慢性损伤可有外伤史,或无外伤史。主要是由于肱骨大结节反复的、超范围的急剧转动,或牵扯劳损并与肩峰和喙肩韧带不断摩擦所致。尤其是在肩外展的情况下。

症状及诊断

急性损伤有明显外伤史,局部症状有:压痛、弹响、肌萎缩、肩痛弧综合征阳性、肩肱节律异常、落肩试验阳性、上臂抗阻外展外旋试验阳性。

处理 上臂外展30度固定,以减少肌肉牵拉活动,减轻疼痛。急性损伤30分钟以内局部冰敷,封闭配合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治疗。肩袖完全撕裂,无论裂口大小,手术治疗的功能恢复优于非手术治疗。

一、        肘部及前臂部损伤

1、解剖概要

2、肱骨髁上骨折      本病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伸直或屈曲肘关节着地,传导暴力导致骨折。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较多见。

症状与诊断   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有纵轴扣击痛,可闻及骨擦音,X线片确诊。

处理:手法整复 、固定、术后观察、功能锻炼手术治疗    

并发症:缺血性肌挛缩、神经损伤、肘内翻、肘外翻、肘部骨化性肌炎。                    3、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本病可由急性扭伤或拉伤引起,但临床上多数患者均由慢性劳损所致。因前臂伸肌多起于肱骨外上髁,腕部、手部活动较多的人易使此处反复受到牵拉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并可有渗出、粘连,部分肌腱筋膜纤维断裂,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症状及诊断: 本病好发于前臂劳动强度较大的人,局部有局限性压痛点,常为锐痛,旋臂屈腕试验阳性,抗阻伸腕试验阳性,前臂抗阻旋后试验阳性,X片多为阴性,有时可见肱骨外上髁骨质密度增高。

治疗:    手法治疗、理疗、针灸等   保守治疗无效可手术治疗

本病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多因肘关节处于伸直位,腕部受到纵向牵拉所致。

症状与诊断: 有典型的受伤史,患儿哭闹,不能屈肘举臂,患肢轻度屈曲并旋前,不敢旋后屈肘。X片检查排除骨折。

处理

伸直位,腕部受?       (1)手法复位    指于肘外前捏压脱位之桡骨头,同时用另一手握伤肢腕部,顺势牵引,在向内、向后捏压桡骨头时,使前臂尽量旋后,然后屈肘,其患儿手指能触及肩头,复位即告成。复位成功时,术者拇指下可感到桡骨头入臼的弹响声,复位成功后,患侧疼痛多立即消失,患儿停止哭闹,能上举上肢取物。若复位不成功,再整复一次。(2)固定 复位后多不需要固定。若症状较重,经反复整复者,可外敷1号新伤药,用三角巾将伤肢悬吊于胸前2--3天即可。不少小儿有在同侧反复发生该病的特点,故应嘱其家长避免用力拉手臂,以防再脱位。

四、腕部及手部损伤

1、解剖概要

2、科雷斯氏骨折

科雷斯氏骨折又称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系指发生于桡骨远端距腕关节2.5厘米以内的松质骨骨折,断端向背侧移位,是人体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前臂旋前,腕背伸手掌触地,暴力交汇于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

诊断与处理     诊断:有明显外伤史、伤后腕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有局部功能障碍,骨折明显移位时有特有的银叉畸形和枪刺畸形。 接暴力所致, X片确定诊断。

处理:(1)无移位骨折,不需整复,仅用桡远小夹板中立板包扎固定,三角巾悬吊胸前2-3周。(2)有移位者需整复,   手法整复,固定,功能锻炼。

3、腕管综合征      任何原因引起腕管内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受压于腕横韧带近侧缘,产生正中神经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称腕管综合征,又称正中神经挤压征。               病因: 1)腕部骨折后畸形愈合,腕部劳损,致腕管形状改变或减少了腕管原有的容积。                2)腕管内容物增加,腕管内腱鞘囊肿,脂肪瘤,指浅屈肌或蚓状肌的肌腹进入腕管。 3)局部炎症,各种原因引起腕管内腱鞘滑膜炎等(外伤、劳损、风湿及类风湿等)                  4)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如妊娠、哺乳期、绝经期、粘液水肿、肢端肥大症。

临床表现及诊断:多见于中年妇女。腕不和拇、食、中指麻木、疼痛,以中指最为显著,偶尔可向肘、肩部放射。疼痛常发生于夜间或清晨,有时产生运动障碍,如拇指无力,活动笨拙。也可出现神经营养障碍症状。 屈腕试验、扣诊试验、举手试验、压脉带试验、出汗试验阳性、费伦氏征阳性)。 X线片可见腕关节骨质异常,或腕横韧带钙化。

治疗:    1)手法治疗(2)固定方法(3)练功疗法(4)药物治疗     5)其他治疗:针灸、封闭等

4、手部肌腱损伤   手部肌腱包括指伸肌腱、拇长伸肌腱和指屈肌腱。指伸肌腱起于肱骨外上髁和前臂筋膜,分四条腱,每条腱分三束:中央束止于2-5指的中节指骨基底背侧,两侧束在中节指骨远端汇合后,止于末节指骨背侧。拇长伸肌腱起于尺骨背面中部和骨间膜,肌束斜向下方,在指总伸肌腱的外侧移行为长腱,此腱单独通过桡骨远端背侧的浅腱沟,再向桡偏30度左右,附着于拇指指骨基底背侧。 指屈肌腱包括拇长屈肌和指深浅屈肌。多由手掌掌侧通过。 指伸肌腱中央束断裂:外力突然作用于手指中节指骨背侧,迫使近侧指间关节猛然屈曲,将伸指肌腱中央束拉断。左右两侧束失去依附固定。当近侧指关节屈曲时,两侧束向掌侧移位,阻止了近侧指间关节自然伸直,手指弯曲,状如纽扣孔。称纽扣指。                      指伸肌腱侧束断裂:因外力忽然作用于手指末端,使远端指间关节急剧屈曲,将伸指肌腱侧束于止点附近撕裂,末节指骨伸屈肌力失去平衡,屈指肌腱收缩将其固定于屈曲位,形如锤状,故名锤状畸形。

拇长伸肌腱损伤:肌腱受到长期,反复牵拉、摩擦,使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在肌腱劳损,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当外力突然作用于拇指使之屈曲,可使拇长伸肌腱断裂。

指屈肌腱损伤:手部外伤的原因包括刺伤、撕脱伤、撞伤、扎压伤,切割伤等,均可以使指屈肌腱部分或整个损伤。断端很快回缩。

处理:肌腱断裂者,根据不同部位,病人情况,不同致伤原因选用适当的固定、手术治疗。 指伸肌腱中央束断裂:应立即手术缝合,并修补关节囊,术后固定于功能位4周左右。陈旧性病例可采用两侧束部分或交叉缝合法或采用掌长肌腱移植加固,术后处理同前。

指伸肌腱侧束断裂:早期,用铝板或铁丝托板将患指固定在近侧指间关节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46周。单纯外固定失败及陈旧性病例而影响工作者,可用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问关节,并行修补术。术后固定34周,进行功能锻炼。拇长伸肌腱断裂:因肌腱长期磨损变性,断裂后不宜作端对端缝合,行肌腱移位代植术效果较好,术后将指于背伸位固定三周,然后开始功能锻炼。 伸肌腱指屈肌腱断裂:远节断裂者,可用铅条或铁丝夹,将患指近侧指间关节尽量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68周。其它部位断裂,则可行手术缝合修复术等方法治疗。   拇长屈肌腱断裂:可先行一期手术缝合修复肌腱等方法治疗,如断裂于掌指关节附近,可将肌腱延长,把近端前移到拇指末节,以避免在籽骨附近吻合而造成粘连。然后,将拇指固定于功能位34周,再行功能锻炼,同时配合中药薰洗及理疗。

第五节 下肢损伤

一、下肢解剖

二、髋部及大腿部损伤

1、解剖概要

2、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多见 按折线位置可分为:头下型、头颈型、颈中型、基底型。

按骨折两端的关系可分为:外展型、内收型。

症状与诊断: 老年人跌倒后髋部疼痛,不能行走和站立。   畸形、疼痛、功能障碍、患肢短缩。 X片确诊。

处理: 因为股骨头易缺血坏死,所以应早期治疗,无移位骨折可保守治疗,皮牵引6-8周,取牵引后穿防旋鞋固定,不盘腿、不侧卧、不下地,3个月后可扶拐杖下地行走,但患肢不能负重,有移位骨折,应及时处理,有人提出应在36小时以内做急诊手术,原则上不超过2周。此类骨折愈合较慢,平均5-6个月,有20%-30%不愈合,并易并发股骨头坏死,60岁以上健康老人发生股骨颈骨折鼓励人工股骨头置换,但年纪太大不能承受此手术。             3、股骨干骨折

不侧卧、不下祇骨折因受暴力作用,肌肉收缩、下肢自身重量等影响,可发生不同的移位倾向。分上1/3骨折、中1/3骨折、下1/3骨折三种情况

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有严重外伤史。或有骨病,伤肢局部肿胀,剧烈疼痛、活动障碍,短缩、成角畸形,局部可扪及假关节,骨擦音,骨传导音消失。X片确诊。

急救: 处理骨骨干骨折应首先着眼于全身情况,防治创伤性休克。同时,原则上采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固定,尽快送医院治疗。

4、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占大关节脱位的第三位,多由强大暴力引起,按脱位后股骨头位置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中心脱位3种。

症状与诊断(1)前脱位有明显外伤史,患肢外旋外展轻度外旋畸形,弹性固定,足跟难以触及健侧小腿上段,相对长度变长,股骨大转子下移,髋外侧平坦。(2)后脱位:有明显外伤史,患肢相对长度变短,呈屈曲、内旋、内收畸形。(3)中心脱位:患者往往有合并损伤,诊断时注意,多无特殊畸形。有轻度短缩。

三、膝部及小腿部损伤

1、膝部及小腿部解剖概要

2、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在屈曲30-50度半屈位,大多数韧带松弛,关节不稳定。此时,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与小腿固定,大腿猛烈内收、内旋,容易引起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微屈时,直接暴力作用于膝外侧也可造成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临床表现和诊断    有明显受伤史,膝关节内侧疼痛、肿胀、皮下瘀血,韧带仅为捩伤或部分断裂时,疼痛较轻,走路时加重,但尚能完成日常活动,如完全断裂,则疼痛剧烈,患肢不能负重而丧失功能。 韧带紧张试验、膝关节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合并关节骨损伤,造成全关节肿胀时浮髌试验可呈阳性。

急救处理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捩伤和部分撕裂时,在受伤现场进行及时的局部制动、冰敷、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RICE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冰敷可用冰袋进行,局部敷20分钟左右,或使用氯乙烷等冷无镇痛剂。捩伤或部分撕裂者,伤后1-2日就可在粘膏支持带保护下开始活动。 若韧带完全断裂者,或合并膝关节内侧半月板边缘撕裂者,需手术治疗。术后石膏托板固定于膝关节屈曲20-60度位4-6周,并尽早开始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            3、髌下脂肪垫损伤 膝关节突然猛烈过伸与旋转、脂肪垫来不及上移,被钳夹于股关节面之间,而引起急性损伤。如足球踢球漏脚等。 ス亟谀诓喟隻       慢性损伤:由于反复跳跃,引起膝关节的过伸或股四头肌疲劳无力,不能充分向上牵拉脂肪垫,引起慢性损伤。            处理   急性期,制动休息,锻炼股四头肌,行走时适当垫高足跟,防止膝过伸活动。可外敷活血消肿的新伤药。 理疗和局部封闭有效,碘离子直流电导入有较好疗效。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滑膜下脂肪切除术。                   

临床表现和诊断    有膝关节受伤史或过度活动史。伸膝活动受限,膝过伸疼痛,患肢在行走时保持一定的弯曲度。患膝可有假交锁,急性损伤可出现关节积液。                0       检查时可见两膝眼肿胀,有明显压痛,触之有橡皮感。过伸挤试验、髌韧带松弛紧张压痛试验阳性。X线片检查有时可见肥厚的脂肪垫中出现钙质沉着。

4、胫腓骨应力性骨膜炎与骨折    胫腓骨应力性骨膜炎与骨折好发于跑跳过多的运动员、长途行军的新兵、舞蹈演员及终日奔走劳作的妇女。亦可称为行军骨折。其中逐渐发生者,又称"疲劳骨折 下肢训练量和强度过大,尤其在硬地上反复用足尖做变速跑、跨步跳、高抬腿、高抬腿、后蹬跑.或反复做跳高、跳远的动作。而于训练后又不注意及时放松小腿部肌肉,很易造成本症。

临床表现和诊断   大多无明显受伤史,但有在硬地上跑跳过多史。常在运动后发生钝痛或刺痛,有的训练后出现搏动样疼痛。疼痛部位腓骨多在离下端的10厘米附近,胫骨骨膜炎在中下13内侧缘及前骨面。而胫骨应力性骨折的疼痛则因其好发部位不同而不同。 盗泛笥植蛔饧皉       检查时可见局部凹陷性水肿,皮肤颜色稍红、皮温稍高,局部可触及单个或串珠样结节,压之疼痛。提踵及足尖用力蹬地时疼痛。 X线摄片,骨膜炎早期可无表现,晚期有骨膜增生。发生疲劳性骨折时.骨小梁排列紊乱,不连续,有时出现密度降低区或硬化区,在皮质处可见斜形或横形裂纹。晚期瞄行的胫骨皮质,有时可形成鸟嘴样增生。胫骨疲劳骨折可分为3型;I型,骨干上下端松质骨与皮质骨的交界处;型,胫骨纵轴螺旋型骨折,有时可波及中段全长;型,胫骨中下13横形骨折。前两型经控制运动量或停训后较快自愈,型不易愈合。

   ()疲劳性骨膜炎    一旦确诊,应立即减少下肢运动量,调整训练内容,伤肢小腿用弹力绷带包扎。初期局部肿痛,外敷黄柏、黄芪、白芷、木通、川芎、年膝。局部发热加丹皮、地骨皮。内服桃红四物汤,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后期骨膜增厚.局部有硬结者,外敷软骨膏加红外线照射,内服正骨紫金丹。可配合按摩治疗,施用抚摩、揉、揉捏、推压、指切等手法。   2%硝酸亚汞溶液浸于锡薄纸上,将之贴于患处,再用宽胶布将锡薄纸闭贴紧,待12小时取下,每天贴1次,3-5天为一疗程。注意要将胶布贴紧,不能漏气进去,以免烧伤皮肤。 时可形成鸟嘴样?       ()疲劳性骨折 ,有时出现密度焦       停止运动训练,用铁丝托板呵定伤肢4-6周。在此期问,作踝关节的屈仲活动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外敷鸡血藤、黄芪、儿茶、象皮、秦皮、自然铜、骨碎补、白芨、首乌。内服接骨丸,每日3次,每次6  

5、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当膝关节屈曲时,半月板向后移动;伸直时,半月板向前移动;膝关节在半屈曲位下做小腿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时,两侧半月板向一前一后移动。因此,在膝关节屈伸伴有扭转内外翻动作时,半月板本身产生矛盾运动,使其在股骨与胫骨平台之间发生剧烈研磨而致伤。 能漏气进去,以寐       体育运动中,当膝关节屈曲,小腿固定于外展外旋位,大腿突然内收内旋并伸直膝关节是引起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典型机制;若小腿固定十内收内旋位,大腿突然外展外旋并伸直膝关节,是引起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典型机制。                       多数患者有典型的外伤史,受伤时膝内有撕裂感。半月板损伤常合并滑膜损伤,或半月板活动牵拉滑膜而产生疼痛,尤以患侧更明显。受伤早期因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和韧带损伤,患膝积血积液而肿胀显著;慢性期可有少量积液。膝关节活动时,常可听到清脆的响声,常伴有疼痛。在行走或做某个动作时,因破裂的半月板突然移位,被卡在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出现膝关节不能屈伸的"绞锁"现象。行走或运动时,有关节不平、滑落感和不稳。                       患侧关节间隙有压痛,俯卧膝关节过伸试验、旋转挤压试验、半月板重力试验、艾氏研磨试验下压时可阳性。慢性期常有股四头肌萎缩,尤以内侧头明显。                

处理     急性期主要目的是治疗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以制动、消炎、止痛为主,并适当配合股四头肌绷紧练习,以防肌肉萎缩。若关节积血肿胀显著,应在无菌操作下抽出积血,然后用石膏托或棉花夹板加压包扎固定于微屈位23周,同时局部可外敷消炎、止痛的中药。     慢性期,应视症状轻重不同逐渐增加下肢负荷量,严格避免做重复受伤动作,以防再次受伤。按摩、理疗、中药外敷或薰洗等都可选用。若症状较重,经常绞锁,妨碍体育锻炼者,宜手术治疗。   

   预防   每次训练或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在运动中要掌握自我保护方法;身体疲劳时不要参加剧烈运动,或减少运动负荷和强度;要加强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敏性。伤病初愈恢复体育锻炼或训练时,要遵守循序渐进原则,以防受伤

四、踝部及足部损伤

1、踝部及足部解剖

2、踝关节韧带损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非常常见,发病率在各关节损伤中占第一位。    在临床上踝关节旋后损伤比旋前损伤更为多见,其原因主要有:(1)外踝较内踝长0.5厘米;(2)内侧三角韧带较外侧三条韧带坚韧;(3)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跖屈时,关节不稳,允许较大的侧翻和内旋;(4)旋后的肌群远比旋前肌群有力。在踝关节受伤时,距腓前韧带首当其冲。

临床表现及诊断

有踝部扭伤史,损伤后踝部外侧或内侧疼痛,走路或活动踝关节时疼痛加重,局部出现肿胀,并逐渐波及踝关节前部。可出现皮下瘀斑,以伤后2-3天最明显。检查时局部压痛。距腓前韧带损伤,压痛点在外踝前下方;跟腓韧带损伤,压痛点在外踝尖偏后下约1厘米处;三角韧带损伤,压痛点在内踝前下方或内踝尖下方。踝旋前旋后试验阳性,距小腿关节前抽屉试验阳性说明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断裂。

治疗 1)捩伤和部分撕裂:急救RICE原则,很重要,或者用指切挤推手法由远至近按压后在加压包扎。24小时后手法治疗,理疗。   2)韧带完全断裂:一般无须手术治疗,用石膏托板固定3-4周,配合熏洗和按摩治疗,必要时可手术。

3、踝关节错缝 踝关节错缝是指踝关节受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微小错位,引起临床症状,出现功能障碍者。好发于青少年,一般女多于男。     当踝关节在过度旋后位或旋前位损伤时,可伴有一过性踝关节脱位。在关节回复正常时,常可将关节松弛的滑膜挤入关节间隙,或关节复位不全,出现关节的微小错缝,以至引起踝关节的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和诊断    有踝关节旋后或旋前损伤的病史。受伤后感觉踝关节前后肿胀,屈伸活动障碍,下肢不能负重,足跟着地站立时,可引起剧烈疼痛。检查时可发现踝关节内侧或外侧有明显压痛,被动活动踝关节有时可听到"吱吱"响声,是关节对合不良,摩擦涩滞所发出的响声。 X线摄片可排除骨折征,有时于正位片上可见内、外关节间隙不对称。

治疗 本病须手法复位。患者仰卧,先在踝关节前后及内外侧作抚摩、推压,以促进肿胀消退。然后令助手固定踝关节上的小腿部,术者一手握患侧足跖部,另一手握托足跟部,作对抗牵引。待关节放松时,则于牵拉中伸屈踝关节,屈伸范围可由小到大,直至关节最大屈伸限度,即为复位。术后可即令患者原地活动,疼痛消失或大减者即为复位满意。若仍不满意,可重复上述手法。其它治疗参照踝关节韧带损伤。

4、跖趾关节脱位 跖趾关节脱位,是指跖骨头与近节趾骨构成的关节发生分离-临床上以第1跖趾关节向背侧脱位多见。   跖趾关节脱位多因奔走急迫时,足趾踢硬物或踢足球时姿势不对而引起。由于第l跖骨较长,拇趾仅有2节,踢碰硬物时常先着力,外力迫使跖趾关节过伸。近节趾骨底冲破关节囊背侧而向跖骨头背侧脱出,有时可冲破足背部皮肤成为开放性脱位。 临床表现与诊断      ()有明显外伤史。 ()局部肿胀,疼痛.仲屈功能障碍,患者不敢着地。     ()跖趾呈背伸短缩畸形,即跖趾关节过伸,趾间关节屈曲畸形,跖骨头向足底突出,近节趾骨底滑向跖骨头背侧,关节呈弹性圈定。严重者跖趾关节呈直角,或有皮肤破裂,露出近节趾骨底。 仅有2节,踢碰硬;       ()X线检查摄正、侧位片可明确诊断并观察是否伴有撕脱性骨折。           

治疗      手法复位。助手固定踝关节,术者一手握患趾。或用布带提牵患趾;一手握患跖骨远端,先扩大畸形-将患趾极度背伸牵引,然后持跖骨的拇指将脱位于跖骨背侧的趾骨底推向远端,当其滑到跖骨头时,在维持牵引下,将患趾由伸直位转为屈曲位,即可复位。此型脱位,有时关节头嵌入于屈趾。 察是否伴有撕脱姓       肌腱之间,不易复位,关键在于极度背仲,扩大畸形后,将患趾骨底推到跖骨头处,嵌入松解后,脱位才能顺利复位。复位后用绷带包扎将足踝90度。中立位固定2周左右。固定期可进行未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去除固定后逐渐练习负重行走。 

第四章

一、过度训练综合症

过度训练是指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状况过于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虽然过度训练这一术语已广泛采用,但其确切的、公认的定义还未取得一致看法。有人强调过度疲劳是过度训练的前提,在过度疲劳的基础上出现机体形态和机能的明显变化后,才发展为过度训练。过度训练多见于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

(一)原因

1、训练安排不当:在运动训练中没有遵守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持续过长时间进行大运动负荷的训练,教练员或运动员为了尽快出成绩随意增加运动负荷;训练中没有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运动水平和身体状况的特点区别对待;冬训转春训或南方转北方训练时,没有注意随季节、气候变化而适当调整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单一,缺乏全面身体素质训练,片面追求单项成绩。训练安排不当是过度训练最主要原因,约占所有发病原因的70%左右。

2、比赛安排不当:比赛前训练不够;连续比赛缺乏足够休息(如在一次大型比赛中参加多项比赛),赛后体力未完全恢复即投入大运动负荷训练;伤病后过早参加训练和比赛。

3、其他原因:生活制度遭到破坏、睡眠不足、营养不当、环境不良、精神受创伤、心理压力大等均会使身体的功能下降,导致过度训练的发生。运动员发生过度训练,往往是以上几种原因的综合。有报导认为,训练中积极主动、自觉性很高的运动员容易发生过度训练。另外,运动员在开始训练阶段一般是不会出现过度训练的;当达到提高成绩阶段,特别是接近个人最高竞技成绩(所谓良好的竞技状态)时,出现过度训练的可能性才逐渐增加。这时,可能由于突然的大强度训练,或由丁气候的变化,旅途疲劳、疾病、营养不良等因素,使身体素质下降,导致过度训练的发生。

目前前对过度训练发生的机理有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足神经系统过度紧张,造成兴奋和抑制之间失去平衡,破坏了原有的动力定型,使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组织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各系统器官功能失调,因此过度训练可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神经官能症。也有人认为过度训练是神经-内分泌系统兴奋和抑制不平衡或机体内应激系统发生一定"衰竭"所致。

(二)症状

过度训练的症状多种多样,可涉及各个系统和器官,早期过度训练(或称过度疲劳)只有轻微的症状(如无力、头晕、睡眠欠佳、记忆力差等),多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与神经衰弱症状很相似。体格检查时无阳性体征,心电图、脑电图、机能试验均无异常,体重稍下降,晨脉稍增加。运动员暂时能坚持训练,仅在大运动负荷训练后感到劳累,恢复时间延长。因此,过度训练的早期极容易被忽视,或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致使病情逐渐加重。早期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会发展到中期和后期,此时可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并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可出现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心律不齐;晨脉比平时增加10~../min以上;训练后心率急剧增加,恢复时间延长,甚至出现心前区刺痛和呼吸困难;血压不稳定,比平时略上升,以负荷后舒张压不变或上升为常见,脉率和血压恢复时间都延长。联合机能试验出现异常反应类型者占60%,其中梯形反应占异常反应总数的90%;心电图异常达67%,包括T波改变(平坦、双向或倒置)sT段下降(尤其负荷后更明显);还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血液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降低。在呼吸系统方面,常出现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值都降低。在消化系统方面,以食欲下降最常见,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肝区疼痛,亦可出现腹泻或便秘。此外,患者常有肌肉持续酸痛、压痛、肌肉僵硬和肌肉痉挛,以及疲劳性骨膜炎、跟腱腱围炎、髌腱周围炎等。还有体重下降,身体抵抗力差,免疫球蛋白降低,易感冒、低热和患传染性疾病(如肝炎等)。运动后可能出现蛋白尿、运动性血尿、运动性头痛。女性出现月经紊乱,男性出现遗精次数增加。患者专项运动成绩明显下降,集体项目常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和协调性差。

(三)处理

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早处理。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消除病因,调整训练内容或改变训练方法,以及对症治疗。过度训练早期应适当减少运动负荷,控制训练强度和时间,减少速度和力量性练习;减少剧烈比赛的次数,暂时避免做高难度动作和憋气动作。过度训练较重的患者,除减少运动负荷外,宜避免大强度的力量性训练,暂停专项训练和比赛,多辅以小强度、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放松性练习。积极从事医疗体育活动,如太极拳、温水浴、按摩等。但无须完全停止活动,因为完全停止活动不利于身体机能的改善,还会使工作能力下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反而使病情加重。让患者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酌情补充蛋白质、维生素(B1CEB12)、葡萄糖、三磷酸腺苷(ATP)及各种微量元素。还要保证患者有充足睡眠,难入睡者适当用镇静药物(如舒乐安定、安定、安宁等)。也可选用少量雄性激素进行治疗,它对纠正低激素患者有较好疗效(要在医务人员监督下慎重应用)。服用人参、刺五加、黄芪、五味子、灵芝等中草药对本症也有一定效果。此外,针刺内关、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承山,或艾炙以上穴位30 min,也可收到良好效果。过度训练患者经恰当治疗,轻者23周可治愈;较重者需要23个月;严重者需半年以上才好转,个别患者的后遗症可持续23年。所以患者必须耐心地坚持治疗,直至痊愈。

(四)预防

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运动员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等特点,遵循科学训练原则,加强全面训练。大运动负荷训练阶段要定期了解运动员身体反应,并做心血管机能试验。积极采取恢复体力的措施,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伤病后重新恢复训练时要逐渐增加运动负荷,切忌操之过急。在转地训练时根据气候变化合理安排训练,譬如从北方转到南方训练,运动员容易兴奋,应适当控制运动负荷;又如冬训转春训时,每个训练周期之间要作短时间休息。一般情况下,运动员患感冒、腹泻、发烧时不宜参加比赛。密切观察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过度训练先兆,如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无训练欲望、训练和比赛后感到体力难于完全恢复、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下降幅度超过了本人最好成绩时体重的130)等,应考虑有过度训练的可能,要及时给予处理。

二、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体力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潜力而发生的生理紊乱或病理现象。它常在一次剧烈训练或比赛后即刻或在运动后短时间内发生。过度紧张多发生在中长距离跑、马拉松、中距离滑冰、自行车、足球和篮球等项目中。

(一) 原因

过度紧张多见于锻炼较少、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不足的运动新手;也可发生于因病长时间中断训练突然进行剧烈运动或比赛者。此外,高水平运动员受到强烈精神刺激,或饭后不久投入激烈运动等都可能发生过度紧张。过度紧张表现多种多样,其轻重程度差异很大,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下列类型:

1、单纯虚脱型:单纯虚脱型是最常见的类型,病情比较轻,多发生于训练水平低,或长时问中断训练后突然参加剧烈运动的短跑或中长跑运动员。他们常在比赛后即刻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症状和体征。患者一般神志清醒,经卧床休息、保暖和热饮后,病情会逐渐好转。较重者需卧床l2天才慢慢恢复,必要时可吸氧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等。

2、晕厥型:

3、脑血管痉挛型: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脑血管先天性畸形,或直接与运动时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有关。患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一侧肢体麻木,动作不灵,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在短时间内恢复,有时以上症状会反复出现。

4、急性胃肠道综合征:急性胃肠道综合征常发生在长距离项目。发生的机理至今还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剧烈运动或情绪紧张时交感神经占优势,胃肠血管发生收缩,胃肠供血量大大减小(为安静时的20%~30),胃粘膜缺血、缺氧,胃酸分泌增多,胃粘膜受损,发生炎症或溃疡而引起胃粘膜出血性糜烂。另外,急性应激(剧烈运动)造成胃粘膜通透性改变,最后导致应激性糜烂。如果运动员已患有浅表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剧烈运动时,也可导致胃出血,急性胃肠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后不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面色苍白,腹部压痛,脉搏稍快等,一般经14 h逐渐缓解。有些人运动后呕吐咖啡样物,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这表示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急性胃肠道综合征时,应停止专项训练,休息观察,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服用止血药物。一般l2周内可恢复训练。若反复出现症状及胃出血者,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5、运动中心血管意外:运动中心血管意外的原因还不甚清楚。根据现有的认识,认为绝大多数患者是原有心血管疾患(如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和心肌病变以及传导系统异常)所致。还有不少病例(有的甚至是高水平运动员)在猝死前无任何症状,甚至认为很"健康者"在剧烈运动中或运动后不久而死亡,这种情况可能是运动员原来有潜在性心脏病,而剧烈运动只是引起死亡的诱因。 P         T ?      此外,诸如过度劳累、兴奋或精神紧张;运动中经常出现晕厥;运动中出现猝死先兆症状(如心前区疼痛、背痛、胸闷、头晕、头痛以及上腹部不适等);家族中有猝死者或运动后立即洗热水浴等,均可成为心血管意外的诱因。另外,患流感、急性扁桃体炎、麻疹等疾病后,如过早地参加剧烈运动,均易发生心血管意外。症状较轻者,表现为呼吸困难、憋气、胸痛、心跳加快、心律不齐等症状,预后良好;症状重者会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常在剧烈运动时呼吸困难、胸痛或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甚至骤然晕倒、抽搐而死亡。运动中发生心血管意外,若经过及时抢救,约有70%~80%病例可完全康复;但病情严重者如果无及时抢救,会很快死亡,应引起重视。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立即采取半卧位,吸氧,保持安静,注意保暖,并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如昏迷者,加刺人中、百会、涌泉穴;如有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与此同时迅速通知医生或送医院作进一步抢救。

(二)预防

运动员参加集训和重大比赛前,应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尤其是心血管系统),详细询问病史和家族史,对家族中有心血管意外或猝死者更要详细检查,以排除潜在性疾病(如潜在性心血管疾患),凡有心血管机能不良或患急性病者(如流感、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均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比赛。对运动新手及青少年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科学训练原则。密切观察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若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晕厥、胸闷和胸部压迫感应引起注意,症状明显者,应及时中止运动,进行医学检查。伤病未完全康复或因故较长时间中断训练者,再参加训练时,运动负荷要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避免运动后立即热水浴。避免暴饮、暴食或饱餐后运动。

三、运动与晕厥

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丧失。它属于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据了解,健康的青年男子约有25%~30%发生过晕厥。运动员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发生晕厥也较常见。晕厥分为:

1、血管减压性晕厥(单纯性晕厥):它占各种类型晕厥的首位。常因情绪极度激动,或精神受强烈刺激(如受惊、恐怖、极度悲伤等)等因素,引起急性广泛性周围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导致脑缺血。这种晕厥常发生于年轻女运动员和运动新手参加重大比赛,或赛前过于紧张;或比赛获得名次极度激动而发生晕厥

2、直立位低血压:往往发生在久站、久蹲和长时间卧床后突然站立时,由于体位突然变动,肌肉泵和血管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致使回心血量骤减,血压明显下降,引起脑部暂时性缺血。例如,游泳运动员比赛后,在站立时可发生这种晕厥。

3、重力性休克:重力性休克多见于短跑和中距离跑,其次是自行车、滑冰和竞走等项目。运动员以下肢为主进行运动时,下肢肌肉的毛细血管大量扩张,其供血量明显增加(比安静时血流量增加2030),如果运动后立即站立不动,会造成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时对它的节律性挤压作用,再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使大量血液瘀积在下肢血管中,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骤减,血压下降,导致脑缺血,而引起重力性休克

4、胸内压和肺内压高:举重运动员在吸气后憋气使劲举起杠铃时,胸内压和肺内压增高,阻碍血液回流,造成大量血液积聚在静脉内,左心室充盈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脑部出现暂时性缺血而发生晕厥。      

5、低血糖症:正常人当血糖浓度低于500 mgL时,可认为是血糖过低,从而导致晕厥。此症多发生于长跑和超长跑项目,亦见于中小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因饥饿或体力过于消耗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体内血糖大量消耗。另外,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糖代谢功能障碍,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也可引起低血糖症。运动员赛前情绪过于紧张或机能状态不良均为本症的诱因。      

6、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常发生在足球、篮球、网球、马拉松和慢跑等项目,以中老年人常见。因剧烈运动时心肌需氧量增加,易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尤其冠心病患者),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晕厥;剧烈运动还会激发心律失常,也可引起短暂晕厥;另外,运动可使动脉的敏感性增强,或儿茶酚胺自发性分泌增多,使冠状动脉痉挛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尤其在剧烈运动后心肌处于特殊易损期,心肌灌注不稳定,此时,如立即洗澡或淋浴会造成心肌缺血,心排出量减低和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

症状与体征

晕厥前有些人会感到全身无力、头晕、眼花、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还有强烈饥饿感(低血糖症患者),继而突然昏倒,意识丧失,手足发凉,或恶心、呕吐等,脉率快而细弱。一般经休息和处理后,很快恢复(由疾病引起除外),严重昏迷可持续12 h。清醒后患者仍感虚弱、头晕、头痛,多数人记忆力能很快恢复。

处理

让患者平卧或头稍放低,也可稍垫高双下肢,松解衣服,注意保暖,作双下肢向心性重推摩或揉捏,以加速血液回流,必要时嗅以氨水或针刺"人中""百会""涌泉"等穴促使其苏醒。如有呕吐,应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神志不清或有呕吐时,均不应进食药物、食物及饮料等。清醒后可给含糖热饮料,并继续休息、保暖。如果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应立即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预防

坚持科学系统训练,提高心血管机能。参加重大比赛及大强度训练前应进行身体检查,尤其以往多次发生晕厥或家族中有猝死者更要详细、全面检查,以防在运动中发生心血管意外。久蹲后要慢慢地站起。疾跑后要继续慢跑(或步行)一段距离,并作深呼吸,然后慢慢停下来。饥饿或空腹时不宜参加运动。长时间运动要及时补充糖、盐和水分。进行剧烈运动后应休息半小时再洗澡或淋浴。若有晕厥先兆,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平卧。此外,建议中小学生早餐吃好,最好吃课间餐,这样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又可以防止运动中低血糖症发生。

四、运动员高血压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症。临床上主要见于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病因不明)和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是肾脏、内分泌和心血管等疾病的一种表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187 kpa(140 ram}{g)、舒张压120 kpa(90 mmHg)高血压:收缩压213 kpa(160 mmHg)和/或舒张压127 kpa(95 mmHg)临界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二者之间。分为:

1、运动性高血压:运动性高血压属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高血压与运动员的运动条件有直接关系,多数人高血压持续几周或几个月,个别可持续多年。目前已知引起运动性高血压常见有以下原因:

a.过度训练或过度紧张所致高血压:特点是运动员都有明显过度训练或过度紧张的运动史和出现有关症状,且心肺功能试验显示机能下降。一般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比正常值高133266kpa(1020 mmHg)。若调整运动负荷及积极治疗,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

b.专项训练所致高血压:主要是指从事力量性运动项目(如举重、投掷、健美等)或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力量性练习过多而引起高血压。其发生机理正在研究中。这类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舒张压升高多见,舒张压可高达133147 kpa(100110 mmHg)

2、青年性高血压(又称"青春期高血压") :指年龄在18岁以下,体格发育比同年龄者良好,内脏器官功能强,无不良感觉或仅在大运动负荷训练时偶有轻微头晕、头痛。血压增高常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可高达20213 kpa(150160 mmHg),多数舒张压正常,绝大多数青少年在青春期过后血压恢复正常。青年性高血压与性成熟期性腺和甲状腺分泌旺盛,血管发育落后于心脏发育,血压增长较快有关。青年性高血压多见于篮球和排球运动项目,这可能与运动员选材有关。

3、反应性血压增高:指运动员在某种因素(如精神紧张、比赛、考试等)刺激下,引起血压一时性高于正常(这种刺激对一般健康人是不会导致高血压的)。据认为,有这种现象的运动员,以后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

4、原发性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一般有家族高血压病史。此外,学者还提示高血压与食盐摄人量较高、肥胖、职业与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它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一般在4050岁偶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以后血压间断地高于正常,有时会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记忆力差和乏力等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血压增高的程度未必相一致。高血压与运动训练无明显关系,但多数患者在劳累、紧张、激动、考试时血压才偏高。早期全身状况良好,不合并内脏器官的损害,但随着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最终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受损。

诊断和鉴别

发现运动员高血压时应慎重对待,既不轻易诊断为高血压病,也不要主观地诊断为运动性高血压。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和运动史,如了解有无过度训练和过度紧张现象,高血压与训练和比赛之间的关系等;做全面身体检查,如血、尿、胸透、心电图、眼底血管等检查。若怀疑是运动性高血压,应同时做心血管系统机能试验以及运动前后心电图检查和肾功能检查等。还要密切观察运动时血压反应。通过上述检查,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值得一提的是,运动后如一过性出现尿蛋白,同时又伴发高血压的运动员,两者多数均为运动所致,但也要排除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性高血压和肾炎性蛋白尿的可能性。

预防和治疗

对于过度训练和过度紧张所致的运动性高血压,主要是预防上述两种运动性疾病的发生,预防措施详见本章第一、二节的预防。 (2)因力量性训练过多而出现的运动性高血压,应适当减少力量性练习,增加其他素质训练,尤其要增加放松性练习,对运动新手安排训练时更应注意这方面。 (3)青年性高血压,一般不要禁止他们参加运动训练,但要适当地控制运动强度、密度及比赛的次数,并要限制进行力量性练习。运动实践证明,这类高血压患者,只要正确地安排训练和比赛,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血压将会逐渐稳定,并恢复正常,一般无需服药治疗。 (4)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应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比赛,作息制度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膳食中限制钠盐的摄入。多吃含钾、钙和镁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虾皮、豆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宜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血压较高或有症状者,应遵医嘱服少量降压药物。

五、运动中腹痛

运动中出现腹痛的原因,大体上分为腹腔内疾病(如肝炎、胆道疾病、消化性溃疡、阑尾炎等)、腹腔外疾病(如右下肺炎、胸膜炎、肾结石以及腹直肌慢性损伤)和运动性腹痛三大类。以下重点介绍运动性腹痛

1、肝脾瘀血:肝脾瘀血的原因可能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运动时速度过快或强度太大,以致内脏器官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活动水平就承受过大的负荷,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还未充分动员或心肌力量较差时,心收缩力较弱,下腔静脉压上升,肝、脾静脉回流受阻,肝、脾瘀血肿胀,肝脾被膜的张力增加,使被膜上神经受牵扯,而引起肝脾区疼痛。此外,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而表浅,或呼吸无节奏会引起胸内压上升,使下腔静脉和肝脾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肝脾瘀血肿大而引起腹痛

2、胃肠痉挛或功能紊乱:运动时,肌肉和内脏血流量重新分配,骨骼肌血流量增加,胃肠道血流量相对减少(仅为安静时的30%~40),胃肠道缺血、缺氧,可引起胃肠道痉挛或蠕动紊乱,使胃壁、肠壁和肠系膜上的神经受到牵扯,因而出现疼痛或绞痛。另外,饭后过早参加运动;运动前吃得过饱或喝水过多都会使胃里充满食物,由于食物的重力作用,以及运动时震动较大,牵扯了肠系膜而引起疼痛;运动前吃了容易产气或难于消化的食物(如豆类、薯类、牛肉等),均可引起肠蠕动增强或肠痉挛而引起腹痛。      

3、呼吸肌痉挛:运动中呼吸缺乏节奏,以致呼吸急促、表浅,使呼吸肌(如胸肌和肋间肌)收缩过于频繁,活动紊乱,引起呼吸肌疲劳和痉挛。另外,当准备活动不充足,而运动负荷又增加过快时,心肺功能跟不上肌肉工作的需要,使呼吸肌缺氧、痉挛,都会加速腹痛的出现。其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且与呼吸活动有关,患者往往不敢做深呼吸。以季肋部和下胸部疼痛常见。另据调查,运动性腹痛还有约三分之一是原因不明的。

症状和特点

运动性腹痛以中长跑、马拉松跑、公路自行车、篮球、射箭等项目发生率最高。其疼痛部位多发生在右上腹,其次是左上腹和下腹部,呈钝痛或胀痛。多数人安静时不疼,运动时才疼痛,疼痛的程度与运动负荷大小和运动强度成正比。一般除腹痛外,不伴随其他症状。个别运动员腹痛时伴无力、胸闷和下肢发沉等症状。

处理

运动中出现腹痛,应适当减慢跑速,加深呼吸,调整呼吸与动作节奏(如三步一吸气或四步一吸气),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上述处理后常有助于缓解疼痛。如无效,或症状加重,就应停止运动,服解痛药物(如阿托品、颠茄片、普鲁苯辛或十滴水等),点掐或针刺足三里、内关、大肠俞等穴,并热敷腹部。如果是腹直肌痉挛引起腹痛,可同时作局部按摩(揉、按压)。如仍无效,就应请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以排除腹腔内和腹腔外疾病。

预防

遵守科学训练原则,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实践证明,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不够者容易引起运动性腹痛。长跑或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要注意跑(或骑)速的合理分配,若速度增加过快可能引起运动性腹痛。参加剧烈运动和比赛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不要吃得过饱和饮水过多,也不要吃平时不习惯吃的食物。饭后应休息152 h后才进行剧烈运动。运动中注意调整动作与呼吸节奏的配合。病未痊愈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六、肌肉痉挛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寒冷刺激 ()电解质丢失过多 ()肌肉舒缩失调 ()运动性肌肉损伤                  还有人认为,剧烈运动造成局部缺血,可产生某些致痛物质,当这些物质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它会刺激肌肉内的痛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而疼痛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痉挛。'这类肌肉痉挛在周期性运动的耐力项目(如马拉松)中较多见。

二、症状与体征

肌肉痉挛常发生在运动中或睡觉时。痉挛的肌肉僵硬,疼痛难忍;所涉及的关节暂时屈伸功能受限,痉挛缓解后,局部仍有酸痛不适感。

三、处理

解除肌肉痉挛可采用牵引痉挛肌肉的方法。例如,小腿腓肠肌痉挛时,让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膝关节伸直,牵引者双手握住患者足部,将患足踝关节缓慢地背伸。当屈拇、屈趾肌痉挛时,可用力将足和足趾背伸,然后屈伸膝关节几次,再点掐或针刺涌泉。牵引时切忌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肌肉拉伤。此外,还可配合局部按摩(如用揉、捏揉、按压)、点穴或针刺(承山、委中、阿是穴等)。针刺时,最好采用斜刺,并顺着肌纤维走向,这样肌肉痉挛就得以缓解。 缘匾饩仿?      游泳时发生肌肉痉挛,首先不要惊慌,如果自己无法处理或缓解,要立即呼救。痉挛缓解后,应慢慢游到岸边,以免再次发生痉挛。肌肉痉挛缓解后,不宜继续运动,应针对原因进行治疗。例如,补充盐分和水分,注意保暖,并可按摩、理疗或热敷痉挛的肌肉。如果经常发生肌肉痉挛,也许与缺钙有关(尤其中老年人),可考虑适当补充钙。

四、预防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运动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运动前适当按摩。夏季运动出汗过多时,要及时补充水、盐和维生素B,。游泳下水前,应用冷水淋湿全身,使机体对冷水的刺激有所适应;水温较低时,游泳时间不宜太长。冬季运动要注意保暖,疲劳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七、运动性血尿

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在高倍视野下偶有2个以下的红细胞。如果新鲜的尿液沉渣,在高倍视野里红细胞超过了3个,即可诊断为镜下血尿;尿外观呈现洗肉水样或有血块时,称为肉眼血尿。血尿是一种症状,它主要由泌尿系统疾患(如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感染或损伤等)、泌尿系邻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急性阑尾炎)、全身性疾病(如出血性疾病、丝虫病)和功能性血尿(运动性血尿)引起。运动性血尿是指运动员或健康人在运动后出现一过性血尿,经详细检查不到其他原因,这类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也有些人在运动后出现血尿,但血历是因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运动只是诱发血尿的因素,被称为运动后血尿。据报导,运动员中出现的血尿,约有490%属运动件血尿。

一、             原因与发病机理

运动性血尿的发病原因和机理还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肾损伤:运动时,腰部猛烈屈伸(如三级跳、蛙跳)或蜷缩(如自行车、拳击),使肾脏受打击、挤压或牵扯都会造成肾组织或肾小球微细血管壁受损伤,从而引起血尿。 ()肾脏缺血、缺氧:运动时为适应运动的需要,身体的血液重新分配,大量血液流向心、肺和骨骼肌,使肾脏血流量减少,肾血管收缩,造成肾脏缺血、缺氧;又因运动时产生大量乳酸,使血液酸性增高。这两个因素都影响肾小球的正常功能,使其滤过率下降,通透性增加,出现红细胞外溢,形成运动性血尿。 ()肾静脉高压:耐力运动员体脂百分比较少,肾周围脂肪组织亦较少,如在直立位连续长时间做蹬地动作,使身体受到过分震动,肾脏的位置下移,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角度变锐,造成两静脉交叉处扭曲,导致肾静脉回流受阻,肾静脉压力明显增高(比安静时增加5倍左右),从而导致红细胞溢出,出现血尿。()膀胱损伤:男子进行较长时间跑步时,因脚着地时对身体产生反复震动,这震动可传至膀胱后壁,造成膀胱后壁持续地受到撞击,引起膀胱后壁损伤而发生血尿。

二、症状和特点

运动性血尿的出现一般无明显先兆,多在一次大强度训练或比赛后突然发现肉眼血尿(尿呈洗肉水样),多无不适,个别运动员可能伴乏力,食欲下降、头痛等。运动性血尿的特点是在训练或比赛后骤然发生血尿;血尿程度与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关系密切,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大是运动性血尿的诱因,若调整运动负荷或停止运动12天,血尿迅速消失,多数患者(95%左右)血尿在3天内消失,最长也不超过7天。如果接着又进行较大运动负荷训练,运动后又可能出现血尿;运动性血尿多发生于长跑、跳跃项目;男性较为多见;运动员除发现血尿外,一般不伴有其他的症状或体征,偶有乏力、肌肉酸痛、失眠等;血液化验、。肾功能检查、腹部X光拍片及肾盂造影等检查均属正常;运动性血尿预后良好。

三、             诊断和鉴别诊断

运动员出现血尿,应详细询问病史和运动史,并作多方面检查,只有在排除器质性疾病所引起血尿之后,才可考虑诊断运动性血尿。切勿把患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因运动而诱发的血尿,误诊为运动性血尿,也不应把运动性血尿轻率地诊断为病理性血尿。因此,在诊断运动性血尿时,应结合症状和临床特点,然后逐步地进行多项必要检查,以求确诊。即使诊断为运动性血尿,也要定期作肾功能检查,并追踪观察,以防漏诊,延误治疗。运动性血尿应与器质性疾病或外伤所致的血尿加以鉴别,因为两者的处理截然不同。一般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血尿与运动负荷无明显对应关系,除血尿外,还伴有其他各种病理症状。肾小球-肾炎:发病初期常有眼睑浮肿,后波及全身,尿少、血压升高(暂时性),以及乏力、厌食,腰部钝痛和肾区叩击痛等。尿液检查除有红细胞外,还有尿蛋白和管型等。泌尿系结石:常出现肾绞痛,尿频、尿急、尿少、尿痛和尿中断等膀胱刺激症状。腹部x光拍片或肾盂造影常可发现结石。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和肾结核等):除血尿外,多有脓尿(尿中有大量白细胞)及膀胱刺激症状,尿液细菌培养和尿沉渣涂片染色检查都发现有细菌,以及腰痛,膀胱区压痛和肾区叩击痛等。外伤引起血尿:一般腰部有明显外伤史,诊断不困难。

四、             处理

凡运动后出现肉眼血尿者,无论有无自我症状,都应停止运动,进行必要检查。出现镜下血尿,而尿中红细胞数量不多,又无自我症状者,适当调整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尤其要减少或避免跑跳动作,加强医务监督,边练边检查,尽快找出引起血尿的原因。一旦确诊为运动性血尿,除合理调整和安排运动负荷外,还要定期做尿液检查,并给予治疗,如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K,或服中草药(如生地、党参、板蓝根、白茅根、小蓟、竹叶等)。对伴有身体机能下降的运动员可肌注ATP和维生素B。运动性血尿可能会反复出现,但一般预后良好。

五、预防

预防运动性血尿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遵守循序渐进原则:要避免突然加大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尤其对运动新手、伤病后恢复训练的运动员和以往曾出现过运动性血尿者更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注意全身负荷和局部负荷合理调配,例如,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和腰部以及下肢训练量要有适当比例,避免下肢和腰部负荷过重;不要采取"单打一"训练方法;跑跳练习不宜安排过多。 ()根据运动员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当运动员身体适应能力下降时,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在训练中尽量减少外伤。此外,有人提出,男长跑运动员在跑程中适当补充水分,使膀胱适度充盈,这样可以避免因膀胱壁的损伤而导致的血尿出现。

八、中暑

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量所致的疾病。中暑多发生在长跑、负重行军、越野跑、马拉松、自行车及足球等运动中。中暑常发生在夏初,因这时身体对炎热环境还未适应.尤其缺乏锻炼或体弱者在炎热的天气里进行锻炼或长久站立,更易发生中暑。中暑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和热痉挛三种类型,因这三种类型的发病原因、机理、症状、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有所区别,现分述如下。应该提出,在实践中热射病、日射病和热痉挛常常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分开。只是以某一种类型表现为主,而另一类型为次而已。因此,在处理和预防时应全面考虑,采取综合措施。

一、热射病

热射病是发生在高热环境中的一种急性疾病。

()原因和发病机理:正常人的体温一般恒定在3712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使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人体产热主要来自体内的基础代谢,运动和劳动时还有肌肉收缩产生的热量。人体散热途径主要通过辐射(60)、蒸发(25)、对流(12)以及传导(3)来完成。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3234)时,传导和辐射的散热方式受障碍,此时散热仅靠蒸发来实现。蒸发的快慢与空气的湿度和流动的速度有直接关系。在空气中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而又不通风的条件下,仅靠蒸发散热的途径也受阻,这时如果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体内产热较多,虽然排汗量增多,但汗液难于蒸发,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积累,引起体温明显升高,有时高达4l42,再加上大量出汗造成体内水、盐代谢紊乱,就会引起热射病。

()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昏迷。开始出现全身软弱、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1~42以上,出现嗜睡或昏迷,皮肤干燥,呈潮红苍白紫绀。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快而浅,四肢肌肉抽搐。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合并心、肺、脑水肿和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处理 :首先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处,解开紧束的衣服;迅速降温,可用冷水、冰水擦浴,加用风扇吹风,或在额部、颈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冷湿敷),使体温逐渐降低。清醒者供给清凉饮料或含盐(03)低糖饮料,必要时可采用药物降温。病情严重或昏迷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位,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

)预防:运动员平时要坚持在较热环境中锻炼,以逐步提高机体的耐热能力;在炎热的季节里运动,每锻炼一小时左右,到阴凉处休息510 min,并适当延长午休时间;耐力运动宜安排在上午10时前或傍晚进行,越野行军应在上午8时前结束。在烈日下运动应戴帽,穿浅色、宽敞和透气性良好的运动服;在室内活动时,要注意通风,馆内人数不宜过多。夏天运动时应准备清凉消暑或低糖含盐饮料。膳食中要有足够糖、蛋白质和维生素,并注意水和电解质的摄人。在夏天,耐热能力较差、身体疲劳或患病者,不宜参加运动,避免发生中暑。

二、日射病

它是因日光直接照射头部而引起机体的强烈反应。

()原因和发病机理:在烈日下运动,头部未戴帽或无遮盖的情况下,头部直接受到太阳辐射或强烈的热辐射,加之可见光及红外线长时间照射头部,能穿透头皮和颅骨,引起脑膜充血、水肿和脑组织损伤。这种情况下,大脑组织的温度升高(可达404l),但此时体温并不一定升高。

()表现:主要表现为呼吸和周围循环衰竭。患者初期感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兴奋性增高。重者则剧烈头痛、呕吐、昏睡或昏迷,头部温度常较体温高。检查时脉搏弱而快,血压下降等。

()处理:将患者迅速移至阴凉处,平卧休息,用冷水或冰水敷头部和颈部。清醒者,可饮清凉淡盐水;昏睡者可嗅以氨水,并立即送医院处理。

()预防:长时间在烈日下运动要戴帽。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中间要到阴凉处休息(其余详见热射病预防)。发现有中暑先兆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给予处理。

三、热痉挛它是因氯化钠(盐类)丧失过多,使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肌肉疼痛和痉挛。

()原因和发病机理 (见热射病预防)。在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或大强度劳动,身体大量出汗,造成机体里水分和盐类丢失,此时若大量饮水而又没有及时补充盐分,使血液中氯化钠浓度降低,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表现:负荷较重的肢体较易引起肌肉痉挛。轻者只有对称性肌肉抽搐、疼痛;重者可有大肌肉群,甚至肠平滑肌也发生阵发性痉挛和疼痛。血液检查时,可见钠和氯含量降低。

()处理:在炎热夏天训练和比赛时,注意合理补充水分和盐分,氯化钠的供给量每天宜增加到2025 g(常温下每日1015 g),可将盐加入饮料和菜汤中摄入,采用少量多次饮水原则,禁止一次暴饮。

()预防:训练前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在运动训练时注意全身各肌肉群交替进行活动,避免仅用单侧肢体负荷(其余详见热射病预防)

第五章     常见意外的急救  

一、电击伤

电击伤是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损伤。通常是由于不慎触电或雷击造成的。一般电压为24伏的电流比较安全。

电击伤后严重者可出现强烈的肌肉痉挛、呼吸和心跳停止、迅速死亡。常伴有脑外伤、腹部外伤、骨折。轻症病人仅觉头晕、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冷汗、震颤,心电图可见有心肌受损表现。电击局部可出现点状或大片状严重烧伤,受伤肢体可出现暂时瘫痪,极少数人可出现精神障碍、失明、耳聋。高压电击伤及雷击伤,其后果严重,常可迅速死亡。

发生电击后必须首先切断电源,关闭开关或用绝缘物体挑开电线、电器,或用带木柄(干燥)斧头砍断电线,千万不可用手直接拉病人。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继以气管插管,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在心前区叩击数下,如无心跳,则行胸外心脏按摩,有条件者可考虑开胸直接挤压心脏;病人复苏后尚须进行综合治疗。

严格用电制度,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火警及台风袭击时切断电源,雷雨时避免在野外行走或在大树下避雨等可有效地预防电击的发生。

二、烧烫伤

烧、烫伤主要有热液烫伤、化学性灼伤、接触性烫伤、火焰烧伤、电灼伤五种类型,患者以儿童和工人为主。还有热水烫伤、汽油烧伤、煤气炉烧伤、热石灰烫伤等。某些烧、烫伤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在各类烧、烫伤中,以热液烫伤最为常见。发生热液烫伤后,一般采取"冲、脱、泡、盖、送"的处理方式。具体方法为:

,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以达到皮肤快速降温的目的,不可将冰块直接放在伤口上,以避免使皮肤组织受伤。

,如果穿有衣服或鞋袜部位被烫伤,千万不要急忙脱去被烫部位的鞋袜或衣服,否则会使皮肤表皮脱落,容易感染,延误病情,应在充分湿润伤口后,小心除去衣物,可以用剪刀剪去衣物,有水疱时注意不要弄破,水疱对创面有保护作用。,继续浸泡于冷水中至少30分钟,这样可以减轻疼痛。但如果伤口面积大或患者年龄较小,就不要浸泡太久.

,用干净的床单或纱布覆盖。盖前可在创面上涂抹一厘米厚的湿润烧伤膏,没有药膏时可涂抹食用油,以避免创面干燥。但注意不要在伤部涂抹醋、酱油、牙膏、肥皂、草灰等,以避免刺激创面,为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

,立即送往正规的医院诊治。除面积较小的烧伤可以自行处理外,其他情况最好尽快送往附近医院做进一步处理。接触性烫伤的受伤深度与温度及接触的时间均有关系。虽然温度低但接触的时间久,也会造成深度创伤。若皮肤为红色或有水疱时,需经过冲水、泡水的过程,再送医院治疗。若皮肤为焦黑或变白如蜡状时,为深度烧伤的症状,应直接快速送医院治疗。发生火焰烧伤时,应首先灭火,待火熄灭后,再依照热液烫伤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如果是电灼伤,要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将电线移开。若患者失去知觉,应直接送医院治疗。

三、冻伤

冻伤是人体受低温、寒冷侵袭,引起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水肿、水泡、坏死等损害的症候群。冻伤多见于长时间在寒冷地区滑冰、滑雪、长跑、登山、巡逻和值勤者。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冻伤主要是由于外界温度过低所致,其次还与气候因素(如潮湿、风大)、局部保暖不良、或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站立、潮湿或紧窄鞋袜无法更换、机体状况不良(如疲劳、虚弱、精神不振、睡眠不足、贫血、饥饿、营养不良)、年老以及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因素有关。上述因素都会降低全身和局部抵抗力,促使冻伤的发生。冻疮是最常见的一种冻伤。当组织冻伤后,局部血管收缩、痉挛、血流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皮肤苍白,继而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局部出现水肿或水泡。同时又因血流淤滞,红细胞凝集在血管腔内,最后形成血栓,使组织坏死,皮肤呈紫褐色。

二、症状与分类

()第一度为红斑级:为皮肤的浅层冻伤,局部皮肤苍白、微肿、瘙痒、疼痛,若处理及时,一般几小时或24 h内可消失。未经处理的,数日后可自行恢复。

()第二度为水泡级:为皮肤全层冻伤,皮肤明显红肿,还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液为草黄色;泡内液体干后结成黑色痂皮并脱落,其下有新的上皮再生。局部发热、疼痛。如无感染,一般23周后痂皮脱落痊愈。

()第三度为坏死级:为全层皮肤冻伤或有部分皮下组织的损害。皮肤局部或肢体发生坏死,皮肤呈紫褐色,结成坏死的痂皮。痂皮脱落后,其下是溃疡的肉芽面。运动员冻伤部位多见于手足末端、鼻尖、两耳及男性外生殖器。第一度冻伤较多见,第三度冻伤较少见。

三、处理

冻伤的处理原则是对患处复温、保暖、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感染;改善和提高全身状况。首先将患者送到温暖的室内,立即进行复温,复温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逐渐加温法,开始时水温为20左右,在2030 min内逐渐加温至37左右;另一种是快速加温法,将受冻的肢体置入42的水中约数分钟(时间不宜过久)。这种方法对组织的恢复效果较好。但切记水温不能超过43,否则可能造成更大损伤。复温时可把冻伤的肢体放入温水中,每天2次。亦可用毛巾热湿敷患处,反复多次。皮肤出现水泡时,不要把水泡弄破,以防感染,多数患者几天后水泡自行吸收而消失。局部复温后还要注意保暖,并将患处稍垫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同时服维生素C,每日3次,每次100200 mg,连服7天,以减少组织水肿。严重冻伤应送医院处理。注意,处理冻伤时,严禁用火烤或用热水烫,也不要用雪擦或用力按摩受冻组织。在搬移冻伤肢体时,动作要轻揉,避免碰撞和牵扯,以防骨折或扭伤肢体。

四、预防

平时注意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增强耐寒能力,如冬季坚持在室外锻炼,经常进行冷水锻炼(用冷水洗脸、擦身、淋浴和冬泳等)。在湿冷的季节(如初冬或早春)进行长时间户外运动时,注意手背、面颊、鼻、趾()的保暖,最好戴上御寒用品。衣服、鞋、袜要温暖合适,并要及时更换湿衣服和鞋袜。男运动员还应注意预防外生殖器冻伤,在内裤里加上保温兜档。运动后或比赛间歇要及时穿好衣服。膳食中适当增加含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食物。

四、食物中毒

凡是吃了被细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和它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是进食了含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是食物本身含有自然毒素(如河豚、毒蘑菇、发芽的土豆等),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可见个别发病也可见集体中毒(如发生在食堂及宴会上)。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故必须给患者补充水分,有条件的可输入生理盐水。症状轻者让其卧床休息。如果仅有胃部不适,多饮温开水或稀释的盐水,然后手伸进咽部催吐。.如果发觉中毒者有休克症状(如手足发凉、面色发青、血压下降等),就应立即平卧,双下肢尽量抬高并速请医生进行治疗。

吃河豚者,食后23小时便会引起舌头或手足麻木。早些催吐,效果较好,并急送医院抢救。如耽误4小时以上便会形成呼吸麻痹而死亡。毒蘑菇中毒除了胃肠道症状外,还可见痉挛、流口水、出现幻觉、手发抖等症状。急救时先催吐,然后再送医院。

如果是集体中毒,救护工作要有条理。还应迅速通知卫生检疫部门检疫。最好能保留吃剩下的食物,以利于诊断、治疗或检疫。

五、酒精中毒    醉酒轻者头晕、头痛、醉话连篇、行走不稳,严重者呕吐、流涎、哭笑无常、昏睡不醒,甚至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这些都是酒精中毒的表现。有酒瘾的人容易成为慢性中毒者,经常酒醉的人容易造成肝硬化。

轻度中毒者眼部充血、颜面潮红或苍白、头晕头痛、欣快兴奋、言语增多。应让其喝些醋水(将食醋加入温开水)或吃些新鲜水果(如西瓜、萝卜等)。

中度中毒者动作笨拙、步履不稳、言语含混、语无伦次。应喝些醋水或白开水,然后用手指等刺激咽部,将胃内食物及酒吐出,减少体内对酒精的吸收。必要时洗胃。然后让其静卧,并要注意保暖。

重度中毒者躁动不安或昏睡不醒、皮肤湿冷、口唇发紫、心跳加快,甚至抽搐、昏迷。这时要急送医院治疗。要让中毒者侧卧或俯卧,以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

六、疯狗咬伤:

认识狂犬:据有关资料介绍,典型的狂犬形象为伸舌、红眼、夹尾走,耸毛流涎不认人 。狂犬发病的病程一般分为三期: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第一期为前驱期,其行为改变通常只有与狗接触较多的人才易发觉。如平时与人特别亲近的狗反变得退缩,或找地方躲藏,有的甚至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而平时与主人不接近的狗却变得与人十分亲热,舔主人的手和身体。这时狗的唾液中已含有病毒,因此有接触传染的危险。病狗此时中度发热,少食或不食,还常会乱咬石块、泥土、破布等杂物;有时还呆立凝视,或望空扑咬,遇到刺激则往往惊恐万状。

前驱期约持续两天左右进入兴奋期。在兴奋期,病狗极不安静,主要表现为流涎、尾巴紧紧夹在两后腿间,低头狂奔,两眼发红,狂咬乱叫及颈项发硬或转动不灵等症状。遇到刺激常表现为全身震颤,并常攻击人与其它动物。兴奋期大约持续两天左右,此期对人危险最大。第三期为麻痹期。其表现为:行动摇摆,皮毛散乱,下颌下垂,张口伸舌,最后出现躯干和四肢麻痹等症状,最终可因呼吸中枢麻痹或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发现疯狗应立即打死并焚烧深埋,千万不可剥皮食肉。

近几年来家庭养狗明显增多,被狗咬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果被疯狗咬伤就会引起狂犬病。这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毒存在于疯狗的唾液内,被疯狗咬伤,疯狗唾液随伤口进入人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大约10日~1年之间,甚至更长。被咬伤者中15%以上的人发生狂犬病。一旦患了狂犬病,百分之百都会死亡。    

把咬伤人的狗关起来,隔离两周,患有狂犬病的狗两周内必定死亡。当然也有带狂犬病毒而不发病的狗,这种狗对人的威胁最大,人们往往对它不加防范,而被咬伤的人却患狂犬病。 患有狂犬病的猫抓咬了人,被咬伤的人也会发生狂犬病。食用未煮熟的带有狂犬病毒的狗肉,也有可能患狂犬病。这些都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长短不一,平均12月。被咬伤的部位距头部近,伤口深且大,咬伤部位没有衣服保护,伤者年龄幼小,潜伏期就越短。2、前驱期 持续数小时至两天。病人头痛、发热、烦躁、恶心,伤口愈合处麻木、痒、痛,皮肤有蚁行感,并出现神经紊乱。3、兴奋期又叫恐水期 发病24日后。病人惊恐不安,发作时全身痉挛,高度兴奋。出现怕水、怕风、怕任何声音,病人看见水,听到水声即如大祸临头,开始全身抽搐,饮水时咽喉痉挛剧痛,病人极口渴却不敢喝水。古时候民间诊断"疯狗病"就是用扇子扇病人,如病人发生抽风就可以确诊了。此期病人神志是清楚的。4、麻痹期 即发病56日后,患者停止抽风,也不出现恐水症,而是昏迷、瘫痪、瞳孔开始散大,最后呼吸心跳停止死亡。从发病到死亡最多不超过10天。

() 救护措施: (1) 彻底冲洗伤口。及时用大量的肥皂水或盐水、清水多次反复冲洗伤口,约半小时以上。伤口不宜缝合和包扎。洗后用2%碘酒和酒精涂抹伤口,尽量去除伤口内存在的狂犬病毒,然后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2) 、注射狂犬病疫苗或狂犬病抗毒血清,任选一种均可。被疯狗咬伤后,马上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联系,及早注射狂犬病疫苗,C2 注射方法是0371430天各注射一次C ,注射当天为0天,共注射5次。按规定及早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保护大多数被疯狗咬伤的人不得狂犬病,已进入前驱期的狂犬病人再注射狂犬疫苗是无效的。(3) 、记住疯狗的特征,以便及早捕杀。

() 预防措施:对狗的拳养应加强管理,发现疯狗一律捕杀并将尸体深埋或焚烧。经批准喂养的狗应定期注射兽用狂犬疫苗。专业屠宰人员应及时接种狂犬疫苗。食用狗肉一定要煮沸半小时以上,以免食用带狂犬病毒的"貌似健康"的狗肉引起中毒。             

七、毒蛇咬伤                   

毒蛇毒素的分类:

神经毒类:中毒表现为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中毒过程特点是,通常要经过一段潜伏期,一般约在咬伤后14小时左右才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但一旦发作,就急剧发展,并难以控制。严重者昏迷,呼吸停止,但此时心跳及血压尚好,若坚持人工呼吸,便有抢救希望。

血循环毒类:中毒表现复杂,主要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损害。中毒特点是潜伏期短,病势发展快,局部坏死溃烂,伤口大量出血,甚至七窍流血。数小时之内送往就近医院,仍可以治愈。

混合毒类:蝮蛇即属于此类。中毒表现既有神经毒,又有血循环毒。中毒特点主要是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所以即使进行人工呼吸也难以抢救。其中以眼镜王蛇咬伤引起死亡的危险性比较大,死亡大多发生在咬伤后几分钟到2小时内。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这两个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 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被咬伤后,除尽快送医院救治外,争取时间,做紧急处理是最重要的: 1、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以减少有毒血液的蔓延。作为中毒者,一定要安静,不要胡乱挣扎,跑动,要限制肢体活动。最好能用担架运送伤者。2、结扎。在伤口的上方(靠近心脏方)用止血带或布条等扎紧。其松紧程度以能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为准。中蛇毒后,为了不扩大中毒面积,就要把受伤的肢体扎紧,以防血液流动引起更大面积地中毒。结扎也不能太紧,太紧容易导致机体坏死。结扎后每20分钟,要松开12分钟,再扎上。这样,既可以保证受伤肢体的供血,又可使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3、用清洁的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但不要用井水、河水冲洗,以免伤口感染。4、如果危急时刻身边有火和小刀,就可以扩创排毒。把小刀在火上烧一烧,消消毒,然后按毒牙痕的方向纵行切开皮肤,最好把两个毒牙痕连贯起来。再用两手用力挤压,这样做可以促使淋巴液外流,毒液被排除。但是,切得不要太深,以免伤害肢体。有的人觉得这样做太疼了,受不了。但是,在中蛇毒的危难时刻,这样做却是必需的。5、另外,在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嘴吸毒。但吸吮者要没有龋齿,口腔内没有破损、溃疡才行。吸完以后要尽快吐出,并漱净口腔。如果口腔之内有伤口,就不能吸毒,以防自己也被蛇毒感染。6、以上仅为应急方法,如果是被毒性小的蛇咬伤基本可以无恙,对被剧毒蛇所伤者,也可赢得时间,中毒者还需要尽快服用解蛇毒药片和涂抹蛇毒药粉,所以必须尽快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

八、溺水:溺水是人全身淹没在水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溺水后呼吸、心跳已停止者称为溺死;呼吸已停心跳未停者称为近乎溺死。

(一)原因和发病机理:一般常见溺水原因有以下几种:游泳者初次下水不熟悉水性,心情比较紧张,又未掌握游泳技术,在水中站立不稳,倒于水中,在慌乱时往往用鼻子吸气,因呛水而淹溺,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有的溺水者会游泳,但在水中由于抽筋或体力不能支持,或因不了解水情而进入深水区,以及患病(潜在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和头部受伤等都可能发生溺水。人淹没在水中,本能地出现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但由于缺氧,又不能坚持屏气,被迫进行深吸气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碍了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又因吸入冷水或泥沙等,还可引起反射性喉、气管和支气管痉挛,使空气不能进出肺脏,水中的污泥、杂草堵塞呼吸道等都可引起或加重窒息。由于溺水者吸入水的性质不同,引起的病理变化也有所不同。吸人淡水时,因淡水渗透压低,水容易经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使血容量突然增加,导致血液稀释和红细胞破坏,出现溶血。血液稀释使血钠、血氯降低,溶血又引起血钾过高,溺水者可因高血钾引起心脏骤停而死亡。吸入海水者时,海水约含35%氯化钠和大量钙盐和镁盐。海水对呼吸道和肺泡产生刺激和损伤,大量血浆向肺泡渗出而引起肺水肿。高钙血症还可使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

(二)表现:患者常出现昏迷,皮肤粘膜苍白、紫绀、四肢厥冷,口腔、鼻充满分泌物或异物,腹部隆起、胃部扩张,呼吸困难或停止,心跳微弱或停止。在复苏过程中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溶血性贫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恢复期常并发肺部感染。            (三)处理:溺水者从意识丧失到发生死亡的时间不超过25 min,因此对溺水者应迅速进行抢救。如果有救生圈、木板等,应赶快抛给溺水者或携带入水,以便营救。如果溺水者仍在水中,抢救者应迅速游向溺水者,最好从其背后接近,接近后一手迅速托他的腋下,使溺水者头部露出水面,用反蛙泳或侧泳托带溺水者上岸。把溺水者从水中救出后,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将患者腹部横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随即用手按压背部,使胃内和呼吸道的水倒出。吸人淡水者,水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3 min后水就不能倒出,所以,一般残留水分不多,因此倒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复苏时间。倒水后,接着再度清除口腔和鼻内的异物。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并立即通知医生。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判断真死(指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消失四个征象同时存在)和假死(四个征象不同时存在),在真死征象尚未出现前,必须耐心地、不间断地坚持抢救,直到患者自主呼吸和心跳恢复或出现真死时才停止抢救。溺水者呼吸、心跳恢复后,还要注意保暖,并送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四)预防:游泳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患癫痫、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等疾病者,都不允许下水游泳;疲劳、饥饿、酒后不宜游泳;中老年游泳时要适当控制游泳时间(尤其在寒冷天气);游泳应选择安全的场所,在江河、湖泊和海边游泳时,要查明水底的情况(如有无礁石、漩涡等);组织群众性游泳活动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性,如下水前和上岸时必须清点人数,游泳时不得嬉戏等;注意浅水域和深水域的标志,以防误入深水区;在游泳场内应配备有经验的救生员和足够的救生用具。

结束语:处理创伤或意外最好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