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颈部肌肉群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肩胛提肌 斜角肌 下面是具体伸展动作,很多动作是复合式的肌肉牵拉 胸锁乳突肌伸展: 扭转颈部伸展(Neck Rotation Stretch ): 颈部前屈伸展(Forward Neck Flexion Stretch): 颈部侧屈伸展 附录:伸展运动对于损伤康复好处 伤害前期: (1)防止肌肉挛缩:肌肉组织受伤之后,因为疼痛而不敢动,通常会造成蛋白质、粒线体的下降。如果在伤害的早期将患部肌肉固定在缩短的位置上,则会使肌小节被吸收掉而缩短肌肉纤维的长度,以致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所以应将患部肌肉固定在伸展拉长的位置上,以增加肌小节的数目,避免肌纤维因挛缩而变短,维持肌肉的长度。
(2)维持关节活动度:伤害初期因前述一连串的反应,会使关节活动程度严重受限,正常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而且因为肿胀、疼痛,或作用肌受伤肌肉挛缩、肌力不足,使得伤者无法主动去移动关节。此时应由他人协助被动地伸展相关的关节、肌肉,在受伤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胶原纤维沉积,造成关节周围组织增厚、关节黏滞挛缩前,能获得有效的控制。而且被动的伸展可促进挛缩的肌肉达到放松,降低肌肉的张力,解除肌肉痉挛,进一步地协助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角度,避免关节活动度下降。
(3)提供组织良好的复原环境:在伤害初期产生的出血、肿胀是为提供一个复原环境,为需修复的组织带来足够的血液以提供伤害组织的重建。然而伤后修复的新生组织,往往并不会顺应其应生长的方向愈合重建,甚至因受伤初期的固定,长成无弹性的纤维化结痂组织,造成肌肉、关节的粘黏、挛缩现象。因此在此时应利用伸展运动,提供组织一个良好的复原环境,给予受伤后新生的组织,一个压力、刺激的讯息,使组织接收到一个有条理的生长方向,而顺应其应生长的方向去修复。
(4)处理肌肉抽筋:肌肉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现象,亦即肌肉痉挛。运动时发生肌肉抽筋,可能是因为运动时大量出汗造成电解质流失,使得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而引起肌肉痉挛。或因为运动时肌肉连续收缩-放松产生疲劳,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动作不能协调,特别是无法放松,使肌肉的张力过大,而引起肌肉痉挛。此时只要给予肌肉温和缓慢的伸展,让痉挛的肌肉被拉长,并持续一段时间,使肌肉张力降低,达到反射性的放松,则多数的肌肉痉挛都可以得到缓解。
伤害后期:
(1)缓解黏连:伤后的组织或多或少还是会有结痂、黏连、挛缩的组织产生,在伤害后期应利用伸展运动将黏连拉开,否则运动时正常的部分还未受到牵拉就已使伤后新生纤维处于受牵拉状态的第一防线上,增加二次伤害的危险性。此时可在受伤部位进行冰敷,增加组织的黏滞性,再去伸展、牵拉,造成结痂组织的破坏,然后给予压力,达到其再成型的效果。使结痂能再修复成我们所需的组织,以减少关节、肌肉的挛缩现象。
(2)恢复及增加关节活动度、肌肉弹性:受伤后,因肌肉与结缔组织的结痂,会降低其关节活动度与柔软度。此时利用被动伸展来增加关节囊、韧带、肌腱等结缔组织的长度,恢复因结缔组织延伸受限,而降低的关节活动度,且有效增加被动的活动范围。利用主动伸展,使作用肌收缩,再加上渐进抗阻力的方式,增加主动的活动范围,还可增加或维持作用肌及协同肌的肌肉弹性与肌力,加强动作的协调性,并配合肌力训练,预防不可回复的组织挛缩,维持稳定性与柔软度的平衡状态。
(3)恢复本体感觉:受伤后由于初期的疼痛、肿胀、及肢体固定,会影响本体感觉,进而降低神经与肌肉之间的控制。此时可利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来刺激本体感觉,达到增进神经与肌肉间的控制,恢复动作协调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