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子为“奴”,“逆”子为才-土立方~earththree 原创财经解读-搜狐博客

 山地之仔 2010-08-17
 

孝子为“奴”、“逆”子为才

■ 土立方~earththree

电影《2012》当中,有数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有美国家庭,也有俄国家庭,最后还有中国家庭。在灾难面前,不同的家庭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行为和价值选择:
  · 发现真相地质学家,提前偷偷打电话给父亲通报。老父亲给孩子的话是:“我和你妈妈这辈子已经活的很精彩了,不用再为我们担心,你自己去就好了。”
  · 总统的顾问,在临走前选择了善意的欺骗,告诉已经痴呆和行动不便的老母“别担心,什么事也没有”,让老人安静的离去;
  · 小说作家和前妻的家庭,选择奋力救出女儿和儿子;
  · 吝啬的俄国富豪,最后选择牺牲自己,奋力将胖孩子抛上了“诺亚方舟”;
  · 总统本人在最后,对劝他登机的地质学家说:“一个年青科学家可以抵的上20个老政客”;
  · 只有中国年青人,死活也非要拖上爷爷和奶奶——可惜老人家还死活不相信这回事……。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碰撞:西方人讲究“子孙崇拜”、而中国人则是信奉“祖先崇拜”。这种差异下对民族进程的结果,则是意义深远、刻骨铭心!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思维,最为浓缩的体现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孝”道伦理。
  中华传统文化有两大基本行为道德准则:一则是“忠”、一则是“孝”。几千年来,中国人把忠孝,尤其是“孝”,奉为神圣的传统美德,违之则是“大逆不道”。
  自南宋形成并完善的儒教全套十三部经书(简称十三经)中,《孝经》将“孝”当作了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北宋张载作《西铭》,又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入“忠”,将忠孝合为一体。自此,中国人从哲学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孝道”。
  “孝”作为儒教思想的重要核心,自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了中国封建皇家的正统思想。历经二千多年,在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迄今,在东亚曾被儒家思想洗礼(脑)的国家中,儒家孝道依然仍有相当甚至绝对的影响力,典型的如韩国。

  所谓“孝”,简而言之即子女应对祖宗尽心奉养,同时绝对顺从,故“孝”即“顺”,“顺”便是“孝”。
  事实上,繁衍生命是自然界的天性,禽兽尚有“虎毒不食子”的习性。而父母作为子女的养育者,与子女有着最亲密的血缘关系,子女对父母之间的强烈感情,亦是人类的天性。
  既然父母养育子女是人之天性,子女知恩图报,赡养父母也是自然感情。那为何中国人要用“孝”刻意去强化再强化子女对父母的单边关系?为何儒教只有《孝经》没有《育经》呢?为何中国人还要把“百善孝为先”呢?

  应该说,
  此孝道体系,其实是维系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超稳定架构的核心要素。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孝道的推行,强化了家庭关系的稳定,也即强化了封建君主对国家的统治。
  从封建道德伦理的推行来说,封建统治者强调要百姓体恤天下父母之心怀。美其名曰的理由就是:你看,子女出生时父母多辛苦,日夜守护,任劳任怨,真心切切。父母老来,子女怎能不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天下无不是父母”啊……。
  古训即有,“父母在不远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其根本实质是尽量避免广大百姓的创造力发挥和“折腾”,减少社会进步对封建统治体系的威胁。同时,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要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为子女做榜样。——再把此伦理传承给下一代,形成数千年来的超稳社会架构。

  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上看:我们知道,任何下一代总是比上一代要进步的,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创建力。但由于我们崇尚对祖先的绝对遵从,新生一代的新思维、新观念、新行动、新创造,势必遭遇上一代或多或少,或有意或无意的反对与不理解。
  那么在“孝”道伦理的压力之下,子女无论是事业选择、婚姻选择、生活方式,等等一切必须顺从父母之意。否则便被乡里邻居视为“不孝之子”,遭受最强大的道德遣责。
  “父母在不远行”、“父母亡,辞官弃业守灵尽孝”、“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弃官寻母”……,这都是“孝”道伦理在中国历史中的具体体现。

  从客观上说,这样的伦理即维系了社会细胞的家庭单位,又借家庭单位中的长辈之力,维系了封建体制的超稳架构。同时,也将等级体系观念,深深植入每个百姓的内心。家庭中长辈就是高等级,同理社会中长官更是高等级。
  ——这才是“孝”文化的最终结果,也是“孝”道伦理被中国封建君主极力推崇的原由所在。

  再从我们的社会现实上看,我们身边其实时时刻刻发生着类似的故事:
  很多人儿时的理想、职业的选择、事业的方向、婚姻的组合,因为遵从父母长辈之意,放弃了。而到了自己为人父母之时,当初自己放弃的遗憾又无形中作为对自己子女未来人生的设计,而强加于子女身上,刻意培养。
  事实上,子女(下一代)有属于他/她们下一代的时代环境,上一代的“人生设计”、“是非判断”,是不适应新一代的环境的。这种现象,越是进步的民族,体现的越是明显。也是所谓的“代沟”现象。
  而可悲的是,在孝道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上一代永远是不尊重(或是不懂得尊重)下一代的;而下一代则往往必须遵从长辈意愿,或是由于长期的听从长辈指令而缺乏独立行为能力,不得不遵从长辈意愿。——这就是“孝”道文化的遗毒所在。
  于是,中国人数千年便在进行着这样一种怪异的循环:每一代人总会因为“孝”而或多或少的牺牲了自我,也许是事业和个人发展的选择,也许的婚姻和家庭的选择……;然后,当自己为人父母后,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再将自己的下一代也置于自己的绝对的“爱”(控制)之下。或选择子女的教育、或选择子女的兴趣爱好、或选择子女的工作和事业、或选择子女的配偶与生活……。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太多的百姓在洋洋洒洒的谈论“人 权”话题,但为人父母的,请扪心自问、仔细想一想:
  · 你们尊重过自己子女的“人 权”嘛?——不要说任何的理由(什么就业压力、竞争压力……)——请不要找理由,你们尊重过子女的“人 权”没有?!
  · 你们的父母给过你们“人 权”嘛?——不要说任何的理由(什么良苦用心、经验之谈……)——请不要找理由,你们从小享受过“人 权”没有?!
  如果说,从骨子里讲,中国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人 权”。这也许有点偏激,但也不至于太过!

  就是这样歧形的社会生态,把正常的子女对父母的亲情纽带——最正常、最本质的人性——刻意冠上道德伦理的高帽,刻意扭曲为道德之首、百善之先,而为封建统治体系服务。
  那么其结果就是这个民族的发展速度,永远是落后于正常生态的民族或是社会。更可怕的是,这个落后还是牢不可破的,因为每个国民从骨子里都敬重“孝”道,生怕被社会视为“不孝”,每个百姓都在用实际行动维护着这个孝道的超稳体系架构……。

  数千年来,“孝”一字在中国人心中打下的烙印太深,
  孝子为“奴”、“逆”子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