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年8月6日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zcm1944 2010-08-19

2009年8月6日

《论语》学习 2009-08-06 08:57:19 阅读0 评论0   字号: 订阅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下面是钱穆《论语新解》的解释摘录: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卜商字子夏,亦孔子晚年弟子。

  賢賢易色:下賢字指賢人有才德者。上賢字作動詞用,尊敬義。易字有兩讀:一讀改易,謂以尊賢心改好色心。一讀平易,謂尊賢心平於好色心。今從前讀。或說此四字專指夫婦一倫言,謂為夫者能敬妻之賢德而略其色貌。

  致其身:致,送達義。致其身,如致命、致廩餼,謂納身於職守。事父母能竭其力為孝,事君能致其身為忠。四句分言夫婦、父子、君臣、朋友四倫。

  雖曰未學:其人或自謙未學,我必謂之既學矣。

  上章孔子言學,先德行,次及文,故《論語》編者次以子夏此章。或謂此章語氣輕重太過,其弊將至於廢學。然孔門論學,本以成德為重,後人分德行與學問而二之,則失此二章之義矣。

  【白話試譯】

  子夏說:“一個人能好人之賢德勝過其好色之心,奉事父母能盡力,事君上能奉身盡職,交朋友能有信,這樣的人,縱使他自謙說未經學問,我必說他已有學問了。”
 

 


下面是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关于“贤贤易色”的解释:

 

 这个“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下面还有证明,所谓“态色”就是态度。“贤贤易色”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


 

下面是杨树达《论语疏证》中关于“贤贤易色”的诠释:

 

“贤贤易色,

  《子罕篇》曰: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卫灵公篇》曰: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篇第一》摘记

 

1.7子夏⑴曰:“賢賢易色⑵;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⑶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文】子夏説:“對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盡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説話誠實守信。這種人,雖説没學習過,我一定説他已經學習過了。”

【注釋】⑴子夏——孔子學生,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公元前507—?)⑵賢賢易色——這句話,一般的解釋是:“用尊貴優秀品德的心來交换(或者改變)愛好美色的心。”照這種解釋,這句話的意義就比較空泛。陳祖范的《經咫》、宋翔鳳的《樸學齋札記》等書却説,以下三句,事父母、事君、交朋友,各指一定的人事關係;那麽,“賢賢易色”也應該是指某一種人事關係而言,不能是一般的泛指。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把夫妻間關係看得極重,認爲是“人倫之始”和“王化之基”,這裏開始便談到它,是不足爲奇的。我認爲這話很有道理。“易”有交换、改變的意義,也有輕視(如言“輕易”)、簡慢的意義。因之我便用《漢書》卷七十五《李尋傳》顏師古注的説法,把“易色”解爲“不重容貌”。⑵致——有“委棄”、“獻納”等意義,所以用“豁出生命”來譯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