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嵇康其人(转帖)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昵称191190 2010-08-24

嵇康其人(转帖)

翻开尘封的中国学术史,自上古始,历经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直至清朝朴学,涌现出众多学派与大师,在先后的承继与融合中筑起一道文化的长城。但无论孔孟、朱程,还是禅宗诸祖,他们的学问正如其人一样危襟正座,不可冒犯,很少有象魏晋风骨那样人性化的学问与人格。在这里,儒道二教很难得地与隐士文化、游民文化得到了统一,而所有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了界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竹林七贤”身上,在这七人中,最让我倾慕不已的还是中散大夫嵇康。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过的人都感叹“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即使在对仪表甚为挑剔的名士眼中,他也是仪伟不凡,连醉后都是“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好友山涛评价他的为人“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如此潇洒飘逸,孤高绝傲,却不幸诞生在一个篡权僭位者高压统治下的时代,嫉恶如仇的血性,注定了这个不懈追求光明的普罗米修斯杀身成仁的惨烈。
    司马氏野心毕露,惧怕崇尚清谈的士子们的议论,在极度的恐惧中布下了一张囊括朝野的巨大罗网,士子们一句话不对便可引来杀身这祸。顿时,举世齐喑,晦莫如深,到处一片死气沉沉。司马昭得意了,他挥舞着沾血的屠刀,轻篾地渺视着这些犬儒名士们。然而,像狗一般地活着又岂是嵇康所能忍受的?他头也不回地钻进了竹林,留给司马昭一个冷冷的背影。在竹林的日子里,他始终避谈世事,把深沉的苦闷都有埋藏在心灵中最隐秘的角落,与他“居二十年”的王戎“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才华横溢,胆色过人的钟会对嵇康的人品学识钦慕不已,邀约贤俊之士寻之,发现他正在树下打铁,他旁若无人挥锤颇有节奏地砸向铁砧,同进也有力地拷问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过了很久,钟会若有所思,起身离去,他这才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他就是这样,以最消极的方式积极的抗争,威慑着委身世俗的芸芸众生。
    嵇康在山中游玩时,遇道士孙登,于是与之同游,分别时,孙登箴告他:“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则不足。”然而,他又岂是明哲保身的池中之物?但是面对着这杀人不见血的缄默,他想说又无从启齿啊!双重人格的矛盾斗争给他以炼狱般的煎熬,于是他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放纵自己 。他“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他酗酒如命,经常烂醉数日不醒,他吟诵着前人的诗文至涕泪交零,他甚至脱却衣物于山野间裸行??当精神上已经痛苦到只能靠肉体上的自虐才能减缓进,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又是一种何等层次的悲哀?
    昔日的竹林挚友,如今已位极人臣的山涛写信来邀其出山为仕,他再也无法忍耐,愤然挥毫写下了正气凛然,名垂青史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信中极力贬损自己,并毫不客气地痛骂山涛,这恐怕是魏晋一时最为耿介忠直且体现了魏晋风骨内核的文章,其价值远比上百篇犬儒生产出的华骈美赋大得多。其实,山涛为人亦是刚直不阿,王戎赞他“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在朝为吏部尚书时,举荐的人“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他一方面不愿见到他怀才放旷,终老山林,一方面顾念旧情,担心嵇康终遭司马氏毒手,这才向朝廷大力举荐。可他太不了解嵇康,他没注意到他的好友天性中的不安分因子,他更不知道,他的一番好意竟然间接害死了嵇康。
    司马氏的黑手果然伸了过来,魏晋文化史上最悲壮的画面展开了。“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三千太学生的上书请求不但没有得到怜悯,反而招致了司马氏的恼羞成怒。在一片扼腕叹息中,伴着绝响《广陵散》的余音袅袅,理想的殉道者终于完成了辉煌的涅?,用他的一腔碧血诅咒了这个罪恶的时代!
    然而,嵇康做梦也没想到,在短短的十余年后,他的儿子嵇绍经山涛举荐任秘书丞,在八王之乱中用身躯挡住了射向晋帝的乱箭,为保全这个父亲拼死不肯效忠的王朝付出了生命。
    嵇康的一生都是在反抗压抑中度过的,他的出世(退隐避世)、入世(断义绝交)以及离世(引颈就戮),完成的是一条佛教“回向”的道路,而他外痴内醒的处世之道无疑给了某些责任感缺失的文人一记响亮的耳光,逼着他们反思、自省然后完成缺席人格的重塑。(z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