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透过现象看本质(一)

 昵称503199 2010-08-28

作文指导——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如何写时事评论文章

1、首先要评论一件事情要说出这个事情的现象。

2、其次引出问题的原因,由来,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是有新闻报道或文章作为论据,这样可使人信服。

3、然后对这一件事情进行评论,发表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感想和分析,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4、最后对这件事情进行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二、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高考对发展等级作文的要求之一。见解新,给人惊喜,毕竟是暂时的、表层的。若要让人感动,让人深省,让人难忘,还要开掘深刻,立意深邃,发人所未发。别人只看到表面现象,你却看到了隐藏在深层的本质;别人只能知其然,你却能知其所以然。这就能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发人深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1、探究并解释现象存在的背景;

2、探究并解释现象的共同特征;

3、探究并解释现象的特殊含义;

4、从特殊到一般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推演;

 

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三鹿奶粉”事件警示之一

《 人民日报 》( 2008年9月27日)  □本报评论员

望着病床上的婴幼儿,年轻的父母忧心如焚,恨不得以自己的病痛换取孩子的健康。面对“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生产企业的员工追悔莫及,低下了羞愧的头。富有责任感的奶产品企业高管人员几乎不约而同向社会发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承诺:哪怕自己的企业关门停产,也要营造一个诚实守信、干干净净的市场环境。

这一事件的发生,给人们以警示:一些人唯利是图、不讲道德是祸根。明知道“三聚氰胺”是工业原料,人是不能食用的,为了获取利润,偏要昧着良心将它加到牛奶中;明知道牛奶贩子购买“三聚氰胺”是害人的,“三聚氰胺”的经销商还要几次找上门去推销;明知道牛奶中加进了“三聚氰胺”,奶粉厂还要制成奶产品销售。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状况任其蔓延,始作俑者会由无知走向故意,由见利忘义走向谋财害命,由不讲道德走向违法犯罪。这样,我们损失的就不仅是财产,而且是身体的健康,生命的安全;不仅是发展的可能,而且是生存的条件。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就没有安全的食品。在全体公民中大力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而且是与你我他的生活和发展紧密相关、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承担、主动参与的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

这一事件的发生,给人们以教育:欲建立企业,先建立信誉;欲做大企业,先做好信誉;欲做强企业,必牢守信誉。诚实守信一向被我们民族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能做大做强、久盛不衰的企业,有哪个不是恪守信誉的企业?“三鹿奶粉”事件固然给消费者家庭、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但害人者必害己,损人者必损己。始作俑者正在受到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国家法律的严厉制裁;生产厂家由红红火火的发展变成了冷冷清清的停产整顿,全国奶产业的生产受到了很大冲击,严重影响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在信用交易已经成为现代市场主要交易形式的历史条件下,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也是提高国内外市场融合度的必然要求。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之根本,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根本。

敢于面对自己过错的企业,能够改正自己错误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有希望和未来。“三鹿奶粉”事件是一个反面教材,相信有关地方、部门和企业能够汲取教训,痛改前非。这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发展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得到发展,得到提高。我们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拥有这样的能力,我们更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三鹿奶粉”事件警示之二

《 人民日报 》( 2008年9月28日)□本报评论员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至今,从层层剥开的事实来看,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企业职业道德的沦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食品行业事关生命安全,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和资金,更要讲道德和良心。然而,通览“三鹿奶粉”事件中一些企业的表现,有见利忘义的冲动,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就是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为追求利润,一些企业置婴幼儿生命健康于不顾,做出了让母亲泣血、令社会蒙羞的行径。这种行为重创了奶制品行业,更重创了社会的诚信机制。

我们痛心地看到,一些企业的“无德”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普通百姓对“问题奶粉”议论纷纷,不少消费者因此疑惧重重。连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有关部门雷厉风行深查原因、追究责任,正是因为这一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绝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绝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我们放心走路,是因为我们相信车流会在红灯前停下来;我们安心睡觉,是因为相信屋顶不会无缘无故塌下来。没有这种基本的信任,社会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也就无从存在。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受“问题奶粉”影响,消费者对奶粉质量安全的信任度骤降,不仅奶制品企业产品销量大幅滑坡,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广大奶农也因企业减少原奶收购面临损失。沉痛的教训告诫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三鹿奶粉”事件所暴露的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