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新课标人教版精品教案展播之四: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 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五、教学突破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 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导入课文,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2.字词练习,完成字词练习 3.范读并引导学生感受文意.初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特色 4.指导划分层次,归纳层意.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了解创作背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当代诗人——艾青的名作。有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作者艾青的资料?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1935年10月出狱,次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受到文坛重视。 2.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倾听,作好相应记录。 3.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诗人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课题。听取老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原由,以便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字词练习 大家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必须要先掌握了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意。 导人随堂练习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随堂练习,掌握文中生字词。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录音范读诗歌。 强调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奏,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 四、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归纳诗歌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按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就自己的理解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 2.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分为四个部分。 3.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四段,它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 在教师点拨下细细体会作者在该部分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第二部分是从第5段到第8段,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眷恋与尊敬。 5诗歌的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 第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用生前“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与死后“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相对比,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6.诗歌的第四分部讲了什么? 将上述内容梗概板书。(见课末板书).第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地怀念和由衷地赞美之情。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一层(1~4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5~8段):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9~1l段):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12~13):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 教学探讨与反思 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抽学生简述作者的生平时,学生能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艾青其人做基本简介。 第二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细读诗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2.深入理解,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 3.指导品析《给乌兰诺娃》,品析名篇,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一、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1.诗歌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其形式不仅具有特殊性,更会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内容,抒发情感。本文除了多处运用联想、想像和对比以外,还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另外,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生:本诗通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 2.请学生找出并朗读诗歌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句段,并分析其作用。 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仔细阅读诗歌,找出采用各种修辞手法的段落语句,并就自己的理解分析其作用。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从构思看,全诗前4个诗段从“今天”写起,“睹雪思人”;最后两个诗段又回到“今天”,来赞美大堰河。 第4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12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3.第4段中“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联想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坟墓,勾起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难,默默奉献的一生。第12段“大堰河,今天,你的儿子是在狱里”中的“今天”与第4段中的“今天”相呼应,从回忆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更加清晰。 二、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 1.前边我们对整首诗进行了阅读分析,现在我们选取几个重点章节来研读,有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第7、8段?.深情地朗读诗歌第7、8段。 2.第7段中用诗人自家优越的条件,与大堰河的贫困条件相对比,但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中,我的心情却是忸怩不安的。“忸怩不安”一词表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说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 请在诗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话来证明,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什么? 跟随教师讲解理解重点段落,试着分析并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成是“新客”,表明了对大堰河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亲生父母的陌生。 3.诗歌第8段写道“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手臂劳动了”。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像第5段那样为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繁重而多样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这表明了她的什么品质?(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联系第6段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第8段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请问是什么含义? 三、赏析《给乌兰诺娃》 1.通过对教材所选诗歌的学习,我们对艾青的诗歌有了初步印象,为了加深对其风格和思想的了解,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我选取了他的另一首诗让大家欣赏。 板书诗歌《给乌兰诺娃》,抽学生朗读。充满感情的朗读《给乌兰诺娃》,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指导完成随堂练习2。 3.回答问题,听取教师评讲,在教师的常导下体会诗歌的荨杏特色与思想情感。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及该诗的艺术特色。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本节课还引导学生品析了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 五.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有什么作用。 六.练习设计 1.给下列词注音释义,并用它们造句。 典押 忸怩 冰屑 悉索 凌侮 叱骂 漂泊 2.阅读诗歌《给乌兰诺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的比喻句。 (2)说说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和好处。 (3)诗的语言是形象的,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的云、风比喻的艺术效果。 (4)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3.个性练习设计 试着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身边劳动者的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