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故宫 画中古松(组图)

 昵称88761 2010-09-02
 

     松树以其坚忍不拔、傲霜斗雪的品格,为历代画家所喜爱。不论在山水画中,还是在花鸟画中,松树都是常被描绘的景物之一。文人墨客常常借松树的品格咏物言志,抒发情感。

    松树除具有其品格上的象征意义外,其耸立参天,峭壁横挂,多姿多采的形式美也是吸引画家的一个重要因素。大自然中的松树千姿百态,或如虬龙飞凤,或如仙人老叟,给画家无限的想像空间和发挥笔墨的天地,所以才有苏轼笔下“龙蛇百尺姿”的奇态,郑午昌笔下“奔腾过云彩”的雄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松涧山禽图页

    《松涧山禽图》页,宋,绢本,设色,纵25.3cm,横25.3cm。

    本幅无款。钤鉴藏印“黔宁王子孙永保之”、“项墨林鉴赏章”、“神品”、“项元汴印”。

    图中古松苍劲,枯藤缠绕,怪石嶙峋,山泉奔流而下,水花飞溅。山鹊或凌空飞鸣,或栖止啄食于山涧之中、树石之上,形象生动。松干用浓墨画出,松针以花青勾染,竹叶采用严谨的双钩填色法描绘,而山石则用淡青加墨皴染,使之富有坚硬的质感。此图画风工整细腻,用笔苍秀劲健,展现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公牧坐听松风图轴

    《公牧坐听松风图》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沈韶、恽寿平合作绘制,纸本,设色,纵128cm,横59.3cm。

    本幅右侧中部沈韶款署:“辛酉瑞月华亭七十六叟沈韶。”下钤“沈韶之印”。左上有恽寿平题诗一首,并识:“辛酉秋戏补松石流泉并为公牧先生题照。毗陵南田恽寿平。”下钤“寿平”、“恽正叔”印,首钤“南田小隐”印。

    此图由沈韶画人物肖像,恽寿平补绘山水树石。图绘一老者怀抱小童坐于松下石上,身旁两小童侍立,身后一株屈虬古松斜向立于画中。人物安排于松树之下,似在静听松声。此图表现的虽是文人雅逸之态,但多了些世俗的趣味。画中主人公着白袍、朱履,戴儒巾,俨然是明代文人的典型装束,面相慈善而不乏庄重,颌下有须,眉目传神,颇具风彩。三名小童则略显脸谱化,但其玩皮之态仍表现得非常生动,特别是怀中小儿手持拨郎鼓玩耍的形态,刻画得极为生动,使全图于宁静的气氛中显现出一丝动感。

    “辛酉”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沈韶时年76岁,据此推知沈韶当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沈韶具体卒年尚未见记载,但此图是目前所见其最晚的作品。恽寿平创作此图时为48岁,正值其绘画艺术创作鼎盛的时期,而沈韶此时已是晚年,其画艺已臻顶峰。二人配合默契,珠联璧合,通幅给人以清淡雅逸之感,实为一幅精美的山水人物肖像画杰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李图南听松图像卷

    《李图南听松图像》卷,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禹之鼎、王翬合绘,纸本,设色,纵30.8cm,横133.3cm。

    本幅绘李图南肖像,卷首王翬隶书题:“听松图”。下钤“耕烟散人”印。款署:“广陵禹之鼎写照。”下钤“禹之鼎”、“慎斋”印2方。末款署:“岁次丁丑小春上浣为简庵先生布景。耕烟散人王翬。”下钤“石谷子”、“王翬之印”印2方。左下角钤禹之鼎“必逢佳士亦写真”印。前后隔水钤有“颐寿堂印”、“觯斋”、“范阳郭氏珍藏书画”等收藏印多方。

    图中人物出自禹之鼎手笔,山水补景为王翬所绘。山水清逸,玉树临风,湖山幽远,李图南坐于树下石上,神态安详宁静。据图上王翬题可知此图创作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画中人面相清俊,年纪尚轻。禹之鼎在创作此幅肖像画时年届50岁,正是其创作高峰期。此图主要以白描手法表现,只是在人物面部用极淡的色彩略加烘染,衣纹用笔流畅,较好地表现出丝织品的质感。王翬补绘山水笔墨松秀,揖让有度,既突出了山水清逸之景,又将人物寄情山水的文人特质怡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图中人物与王翬的水墨山水相配合,相得益彰,清逸之气溢于画卷。两位大师之笔融于一图,构成了一幅古代肖像画的艺术精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松柏双鹤图轴

    《松柏双鹤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82.7cm,横47.6cm。

    自题:“壬申初冬悲鸿写于新都。”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

    壬申年为1932年,徐悲鸿时年37岁。

    图绘两株粗细不等、高矮不同的松柏一正一斜地位于画幅的中心。柏枝上立一仙鹤,展翅欲飞,树下一鹤止步不前,抬头仰视。二鹤形成动静对比、高低呼应,极富情趣。

    徐悲鸿曾在一幅画上自题:“树木不难写,但写之不佳则类硬柴,故须具生意。其要点乃在枝干精确之深浅,树皮滋润。枝干四布,则必不致柴,虽落叶无碍也。”此图较好地处理了树干与枝、叶间的关系,将苍松古柏表现得生机盎然。图中松柏的针叶先以花青染底色,然后以纵向墨点写其大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仿叔明长松仙松馆图轴

    《仿叔明长松仙馆图》轴,清,王鉴,纸本,浅绛,纵138.2cm,横54.5cm。

    本幅自题:“丁未清和,仿叔明長松仙館圖,奉祝悔庵年翁50初度,王鑒。”此图是王鉴为友人尤侗祝寿所作,图中景物青松喻长寿,仙馆喻雅适之意。款识下钤“圆照”、“染香庵主”两印。丁未为清康熙六年(1667年)。

    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松涛阵阵似可听闻,幽径蜿蜒于松林之中通向山中馆舍,山馆四周碧树环绕,其后丘壑万千,青峰壁立,苍郁秀润,另有茅屋布于山腰处。整幅图画描绘出郁郁葱葱的青山峻岭,清幽静谧的山居茅舍,传达了绝意仕途的士大夫情系山水之间悠然自得的意趣,此图实为作者托物言志之作。

    王鉴的作品有三种面目,即水墨、青绿设色、浅绛设色。浅绛山水创自五代董源,成于黄公望,元末王蒙又略加变化,在水墨的基础上以赭石勾填于局部,风神独具。王鉴此作正是师法王蒙,在树干、屋宇、山石、坡脚等处微染赭石,使画面的层次丰富,也增添了灵秀的韵味。题款中言“仿叔明”,画幅上不只在设色方面模仿王蒙,从构图、山石皴法中亦能看到王蒙的影响。如图中采用王氏惯用的重山复岭的构图形式,气势浑厚雄奇。再如山石多施王氏擅长的解索皴,把山石的质感刻划得细致入微。同时,画面也表现了王鉴的个人风貌,他那恬淡平缓的风格,雅致松秀的气韵,使观者静意自生。

    此图是王鉴晚年浅绛山水画的一幅精妙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