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敬鬼神而远之"

 昵称3069311 2010-09-08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卫国两度推行他的“仁政”未果,只好转行陈国,路经宋、郑两地遇劫难后,孔子患病,一度昏迷。弟子子路让他向鬼神求祷,孔子一向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坚持他的“富贵在天,生死有命”的观点而不肯求祷。

 

孔子所说“敬鬼神而远之”,此话前提是:鬼神是存在的。敬、远,只是对鬼神的态度问题。“敬”在先,“远”只是保持“中庸”距离。因为孔子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活的事都没整明白,更何况说清楚死的问题呢?再换句话说就是:人的问题都没搞清,何况去搞清神鬼的事呢?所以对自己搞不清的事,不必不敬,而是保持一定距离吧。

 

为什么要“敬而远之”呢?在我看来,那是因为人有两面性。即是正与邪、好与坏、善与恶、公与私、佛(佛性)与魔(魔性)等等的矛盾统一体。人的佛性通常是指正的因素和力量,魔性则是邪恶的因素和力量。这两种因素和力量都集中于人一身。随缘随势随人随境等而此消彼长。有一句话叫“鬼使神差”,其实人就是存在于这样一种状态中。当人处于“善”的状态时,通常是人的神的一面在起作用;当人处于“恶”的状态时,通常就是人被鬼的一面左右的。

 

那么“与人奋斗”一语,其实质就是在与操纵人的背后的因素在斗。

这就意味着一个人所斗的对象,此时背后的因素正为鬼所操纵,那么去斗人家的这个人若自身正气不足,就会被鬼所伤,即被所斗的对象所伤。反过来,人若所斗的对象,此时背后的因素正为神所支持,那么去斗人家的人那肯定是自取灭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两个对立的人背后的因素都是神,但神也有正与不正的因素在,那么所斗结局必定是邪不压正。所以孔子认为,无知的人对神鬼都不可狎昵之。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人很惧怕邪恶之鬼,同时也惧怕正神。其表现是,听人谈鬼会毛骨悚然,听人提到神这个字,也会身上起鸡皮疙瘩。他(她)们自己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所以就简单地认为神也是邪的,所以会使人恐怖。到底是什么原因会使人惧怕神——这一正的力量呢?其实这就是因为人自身邪恶一面的因素在起作用的结果。因为人惧怕神的思想意识并不是人的本愿,而恰恰是因人不正的那一方面的因素惧怕神,也就是人被鬼主宰的那面惧怕神的原因导致的。鬼将自己对神的这种恐惧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操纵着人,使人以为是人自己在惧怕神。其实不是!而是人被自身邪的因素所左右了的缘故。

 

这样就比较好理解孔子把“敬鬼神而远之”视为“知(智)也”。因为人怎么可能去指挥人所未知的鬼神做事呢?就象现在所谓信佛的人把佛当贪官了。以为把钱丢进功德箱,佛就应该为自己服务了;就可有求必应,心想事成了,哪知可能招的是灾呢?可能人求来了个官儿,发了个财儿,生了个儿等等,然“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因人不知道使自己有求必应了的那个因素是什么?他(她)自身失去的又是什么?所以孔子不去狎昵神鬼。因他知道“求祖失祖,求佛失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0e2670100cj57.html 

其实,人只要有修佛一念,会震动十方世界,佛必加持,邪恶必惧之匿之消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