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靳君:高技术支持下个性化学习的个案研究

 ebsco 2010-09-08
                                         靳  君
    班级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还是重教而轻学的教学策略。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根据成绩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学生,制订统一的教学活动编列。但是,学生的学习类型和方式是存在差异的,长此以往,必然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有经验的教师会采取一些教学手段来减弱这种分化,比如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难易有别的问题或者布置不同的作业,但是这种教学手段依然不能实现全面的个性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如何更好地将其和课堂教学整合起来,在尊重学生学习差异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个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班级中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差异比较大的学生,教什么、如何教成为某校数学王老师在新学期面临的困难。他的班上有2 0 % 的学生成绩相对较低,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在课堂上属于“默默无闻”的一部分。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研究人员发现,成绩较高的一类学生认为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偏容易;成绩偏低的一类学生则认为教师较少关注他们,因此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和兴趣。王老师在我们的支持下使用了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共同进行了为期五周的教学实验研究。

    在进行教学实验以前,我们对王老师班上的学生做了调查。全班4 6 名学生在对“认为数学是否重要”的调查中,只有1 名学生选择了“一般”,其他的学生都选择了“十分重要”或者“重要”;在对“你是否喜欢数学”的调查中,9 3 % 的学生选择了“喜欢”,其中6 5 % 的学生说“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可以训练思维”(学生的这个回答是因为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在对“学习数学时经常遇到的困难”的调查中,5 0 % 以上的学生选择了“经常做错题或者不知道该怎么答题”;在“如何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的调查中,2 6 % 的学生选择“问老师”,4 5 . 7 % 学生选择“问父母”;在对“怎样才能学好数学”的调查中,2 4 % 的学生选择了“听老师讲课”,4 4 % 的学生选择了“希望老师能根据自己的问题个别指导”,这表明学生有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愿望;在对“希望计算机能对学习数学提供哪些帮助”的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希望“多提供一些资料和练习题”、“像老师一样讲题”和“能把枯燥的东西变得好玩一点让我明白”。

    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的个性化体现在对教学活动序列和教学活动内容安排的灵活性和智能性上。为了更好地发挥系统的效用,教师必须熟悉系统的各部分功能和操作。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与教师设计了基于系统的教学活动序列和教学活动内容。本次实验采用的是“小学数学梯形”学习单元。先让学生自学前一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并做相关测试题,系统将根据获取的学生数据(如媒体偏好和学习路径等)对学生进行特征挖掘,将学生分成四种类别。分类结束后,四种类别的学生按照系统提供的适合自己类别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认为在完成基础目标的同时还应适当增加课外资料和加深难度。研究人员将一部分学习内容制作成学习资料让教师从系统中选择上传,而另一部分难题作为试题加入。此外,王老师还找来了F l a s h 和P P T 课件以形象地展示知识点,设计了生活中的数学小知识部分,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之前,王老师都会明确交代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说明哪部分习题是必须要完成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室中巡视,观察学生的进展情况。课后,教师分别让几个成绩比较好的、中等的和成绩稍差的学生分别说说这节课的学习情况。每次学习之后,系统将重新对学生数据进行挖掘,使系统推送的教学活动序列和教学活动内容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特征状况。

    学生对系统本身很有兴趣,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和水平进行学习,所以学习时很投入,连平时上课比较淘气的学生也一心一意地学习。下课后,学生纷纷问能不能回家也上这个系统继续学习,当我们告诉他们可以的时候,学生们很认真地用笔记下了系统的网址。

    经过为期五周的实验,我们再次对学生进行了调查。9 5 . 6 % 的学生认为“这个系统挺有用的,能帮助我学习数学”,只有4 . 4 % 的学生觉得“大多数内容我早就会了”。选择后一选项的是两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都参加了课余的数学辅导班,对计算机和网络也比较熟悉,上课的时候他们经常坐在一起,遇到困难时经过讨论基本都能解决。在学习内容方面,1 0 0 % 的学生表示“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如果看老师播放课件,要么是投影看不清楚,要么是老师播放得太快,跟不上”、“课件很好看,尤其是Flash,可以自己动手,学习起来更直观”。8 6 . 6 6 % 的学生表示“习题难易程度挺适合我的,电脑还能在做完了就给出答案”,反映出学习内容的选择比较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没有选择这个选项的6 个学生成绩都比较好,他们认为题量比较少,不如辅导班多。1 0 0 %的学生认为“我很高兴能自己操作计算机,看我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必非得跟着老师的进度走”。成绩较差的学生认为“我很高兴可以在计算机上反复地学

习我不太清楚的知识”。教师在反思时表示,这种适应性学习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步调和水平来学习,对有难度的内容可以反复地学习,对比较容易的可以过去。课堂上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动手机会,加强了合作学习,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跟踪了两个学生,一个是成绩比较高的学生C ,一个是成绩比较低的学生L 。我们对他们进行了访谈,并对此过程中的教师行为进行了分析。

    1 .成绩比较低的学生L

    教师对学生L 的评价是:平时不喜欢说话,上课时很老实,听讲也很认真,但是没主动举过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总是倒数几名。在使用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她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认真地、一步一步地看系统推送的教学活动内容。遇到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困难,她向我们请教;遇到数学学习方面的问题,她向身边的同学求助。王老师说,这在以前的课堂上是根本不会出现的,他很少看见学生L 在问题得到解决时,眼睛中那闪闪发亮的神采。

    2 .成绩比较高的学生C

在对学生C 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他是一个很聪明伶俐的孩子,是班上的尖子生。问到平时上课的情况,他说,有的时候觉得真慢,挺简单的事老师还得给那些同学讲半天。刚开始使用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的时候,他明显比其他学生学习的步调快,还能帮助其他同学解决计算机操作和学习上的问题。系统第一次进行数据挖掘之后,把他分为A 类(学习绩效比较高)。这时候系统给他推送的教学活动内容就比较难了,他一堂课基本上都是看自己的计算机,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一天下课后,他找到我们,问在家能不能用这个系统,他想再看看今天的学习内容。他觉得今天的学习内容很有挑战性,觉得这种学习方式很适合他。王老师说,个性化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加深对数学的兴趣。

    3 .对教师的分析

    在使用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对教师来说,是在合适的时间呈现合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就是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方式学习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安排合适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教学活动序列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环节。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为教师这一环节提供了支持。教师利用知识点编辑工具可以建立知识点与知识点、知识点与习题、知识点与相关问题等的关联,同时系统为教师预设了1 2 条教学活动。在系统对学生进行分类之后,教师可以灵活地为每一类学生推送教学活动内容和教学活动序列。教师表示,这样的支持方式可以节省很多精力。系统的知识点树建立起来了,相关的资源就建立了。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不同特点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序列,可以随时组织自己的教学过程。同时,个性化的学习更易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思维层次是不一样的,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到各个方面。利用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教师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有效的学习得到进步。在使用过程中,超过8 0 % 的学生表示“学习内容适合自己,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提高”。教师表示系统可以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支持和帮助,在提高学习兴趣和分层教学方面作用很突出。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教师的教学策略知识是教师经验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一位教师都是进行因材施教的高手。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大量的经验性知识,清楚地知道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方该做什么、怎么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同质分组或者异质分组,设置学习内容。但是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进行分组教学,他们需要一个帮手。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是为了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而进入课堂的,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在使用该系统进行教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特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教学活动编列上。高技术的应用,必然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和统筹把握,需要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操作技能。当教师和技术制品的适应期完成以后,系统将发挥最大的效用。

    实践证明,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是有效的,它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呈现、个性化的导航以及个性化的帮助。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教师对教学策略的实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系统为教师预设的1 2 条教学策略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同时,固定的教学策略也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求,教师需要对系统的教学策略进行增删改查,需要系统能给予更多的教学资源的支持,这为我们进行下一步的系统改造提供了方向。

                      (本研究由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