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空间-选帖的标准

 尚和蒙学教育 2010-09-13
. 选帖的标准
      初学者常常为选帖而苦恼。到书店去看看,各种碑帖琳琅满目,眼界大开是好事,但要
选一本来学习,却拿不准该选什么。有的学员只好人云亦云,别人说好,拿来就学,盲目跟
从,结果收效甚微。
   选帖其实也是门学问,作为老师更应有目的有步骤地去启发学员。如果要选一本适合自
己学习的好范本、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帖本身是否有水平?在现在出版的众多字帖中,临摹的范本应选取古代书家的作
品为好。如欧、虞、褚,颜、柳、赵、以及魏碑等均可,但帖不一定皆是好帖,因为即使在
这几家中,由于出版社采用的方法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层次。以我的教学实践来看,一般
初学者可能会使用以下几种字帖:一是按原迹或原拓影印的,比如颜书《告身帖》、柳书《神
策军碑》  《张猛龙碑》等。这类用原迹原拓影印的本子是最理想的本子。它不但保持了比较
准确的结构、用笔风貌,而且还保持了原作的章法。二是将原迹原拓选字拼成,称为选字
本,如将《颜勤礼碑》、苏轼《醉翁亭记》中的字顺序打乱,按笔划多少或偏旁集中排歼,这
类帖由于在单个字中仍然保持了较准确的风貌,只损失原有的章法(如字距,-行距;),而初
临书法不同于创作,章法本不是个重要的问题,故尔也不失为较理想的范本。三是经过修补
改刻的作品,这类帖在一些选字本和翻刻、石印本中很常见,相比而言,它的临摹价值就不
太高了。经过翻刻修改的字帖,一般必然会丧失原迹原拓的风貌,笔划修光修挺,线条光滑
而缺乏力度,用笔的动作也难以捉摸,而这些都不利于学员对原迹风格的体验和研究;当然,
它至少保持了原迹的结构,在初学阶段,掌握结构是当务之急。四是今人临写古人咋临摹
本,或是印刷品或是手迹。能临象古人原迹的作品,本身应该是有价值的。但作为范本而言
却未必妥当。因为每个人(即使是有成就的书家)在临摹古迹时,不可避免’地会带上自己
的理解和书写习惯,临本与原本之间总有相当的距离,不但在技巧上如此,在气息上更是如
此。拿一些尚未经过历史检验的今人临本再作为自己的临本,实在没什么收益。  五是双钩
本,一本喜爱的字帖,能购到固然好,购不到的话,就只能双钩,这一点无可非议。但如以
双钩本作为朝夕揣摩的临摹范本则不妥。首先,双钩的细线与原帖毛笔笔划的墨迹间难以完
全相吻,这种距离对艺术作品而言已是大打折扣了。再加上枯笔、渗化笔,双钩就更难表
现。再次,原帖的笔划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不但是一具线条外形的躯壳,而且可以从中
寻找分析出其用笔的大致过程  (如提、按的部位),还可以从中细绎出速度快慢,含墨多
少,这一切内容都是初学者迫切需要的。一变成双钩,则真成了线条形态的躯壳,  一切动
作、速度所留在墨线中的痕迹都没有了;故尔,我以为是最不适宜作为范本的一种。
   综上所述,我提倡初学者使用第一、二种字帖,不赞成使用第四、五种字帖。
   (2)这本帖适宜不适宜学。了解了字帖的质量高,并不等于过了选帖这一关。五光十
色的流派风貌,也使学习者踌躇不决。学颜、学欧:学赵;学苏、学北碑、、学南帖?各家都
可学,又不能都学,这确实是个矛盾。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喜好。有喜欢劲挺
的,有喜欢秀媚的,有喜欢雄浑的,取各人所需,方得其宜。明明自己喜欢褚遂良的秀逸风
格,却硬去赶颜书雄强的时髦,这是跟自己过不去。只有每天面对着自己喜爱的字帖,.才会
有兴趣去临习研究,特别是在初学尚未能理智地控制自己学习情绪时,兴趣是个绝对重要的
因素,它能帮助你树立长期作战的信心。
   那么,有没有不好学的帖?比如赵剧顷,老辈人常常会劝初学者不要学赵,  说他是媚
软,多学了没骨力。诚然,赵体与诸楷书大家相比,是以秀逸取胜的。但他是个经过历史几
百年淘汰下而仍有生命力的大书家,他的书法是经得起检验的。如果你学赵学得没有骨
力,那是你掌握的方法不对,不能要赵剧顷负责。只要学习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再有个
经验丰富的老师加以指点,是能学好的。反之,别说赵体,颜、柳、欧、褚,都会学出弊
病来。
   只要找到一个高质量的、同时又是符合自己性格爱好的帖,选帖这一关才算过了。它将
是你未来翰墨生涯中的一个良好起点。
  作者:caizi    2006-8-30 21:21:04 回复此帖 
2. 回复:选帖的标准
  赵剧顷是谁?
  作者:124.93.157.*    2008-3-6 21:36:38 回复此帖 
3. 回复:选帖的标准
  时人无偶像 羲之字有瑕 
人人皆有不足 缺陷 短处 范错 局限 未知 所以反对偶像崇拜 以时人的审美观看王羲之的书作也有诸多瑕疵 其字稍显纤秀 造型闭合 精熟略过 书法语言未自觉 整体感不强 远观更觉字间孤立 少有原创 风格求稳 ……

 

风格的“四统一” 
民族性与世界性 地域性与广域性 时代性与越时性 共性与个性四组关系的辩证统一 其差异影响着作品风格的差异

谈“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笔心 笔毫中心的一小撮 既包括笔尖 也包括笔根 “常”不是说“只” 既包括“在” 也“包括“不在”点画中行

晋人用“单勾斜执”执笔法 
单勾斜执就是今人一般的硬笔执笔法 主要由拇 食 中三指着力 笔杆斜靠在虎口内 这从古画上可以得到证实 再就是通过实践经验及对晋人书作的研究 敏感

书者欲影响别人得先改造自己 
书者主要通过书法语言(线条 造型 构图 笔 墨 纸 形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 尤其线条乃作者心迹的直接表露 道德败坏 品格低下 邪恶无耻之徒无论怎样“聪明”地掩饰 试图把字写得光 正 雅但字的气韵 节奏始终会让其露出尾巴 敏感的欣赏者一看即知 此正所谓“风格即人” 所以期望作品产生正的社会效益 必得不断超越自我 完善人格 追求“让我今天活得尽善尽美” 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艺道震撼 
古今中外凡不朽的艺术杰作 无不以内容和形式共同作用感官 震撼人心

“ 米字形”造型法 
米字形(八个角都是45度)不同于所有的格 圈 形 线 点的是它能够协调地处理聚散 正斜 方圆 宽窄 疏密 大小 自由与规范等的辩证统一

"用笔千古不易"——变 
线条的中侧 藏露 快慢 重轻 粗细 方圆 曲直 正斜 颤滑 顺拗 大小……皆因时 人 字千变万化

书法的复兴需要您的“提问” 
提问往往比答问更需创见 思路更要开阔 对学术研究更显重要 尤其是重点 疑难 坚深 前沿 大家感兴趣 人们关注的问题其价值更是突出 让我们勤于思考 积极提问 我现在就有几个 为什么宋体字是秦桧创造 受书法影响最深的日本为什么对中国侵害最大 书坛为什么创新者寡

解放和发展书法生产力 
一手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是宏观指导 依法治文 赏功罚过 “排障除污 ”) 一手构建公平文化市场竞争环境(所有相关的企业 单位 院校 协会 团体 个人之间都应一律平等 彼此公平竞争) 至于具体怎样改革创新 望大家不吝建言

高效地练字 临帖 
指划 在腿 掌 肚 床 桌 地等皆可用指练字 
虚临 执硬笔对帖字凌空虚写 
其上的优点是便捷 环保 可与实写 实临结合练习

书法的发展趋势 
1 简体书法居多 
2 自由体(笔墨形式随内容)盛行 
3 所有文字皆可是书法 
4 书法表演与电子 信息技术的结合 
5 镜框形制为主 
6 短句 少字数内容占主流 
7 面向市场 价位与绘画相当 
8 各国书法互相交流 学习 借鉴 
9 天才 杰作灿若星辰 
10 创新 多元 
……

简体书法——时代的呼唤 
1 繁体字的使用和认知者全球大约四千万 而简体字却约十一亿 在未来几十年可能增到十四亿 其间前者减至极少 
2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 
3 利于扫盲 
4 时代审美趋于简约 
5 拓展创新的领域 
6 继续扮演汉字演化的角色 
7 看得懂 寓教于乐 
8 减少先辈遗产的束缚 
9 与时俱进
10 多元 
……

创新的层次 
最高为原创 次为改造 再次为组合 
一流的艺术品定是原创之作

书法不只是装饰艺术 
书法不应过多停留在“装饰”层面 而应侧重创作反映生活 与时代人文精神和环境相协调 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作品

钻研——灵感——杰作 
唯有拼命钻研 关注社会 体察自然 感悟生活才是获得豁然开朗的灵感的不竭源泉 由此产生的超凡的思维 想像力才是可能的创出杰作的根本保证

物质、精神文明凭什么发达? 
各方面的体制 机制 制度的构建是否科学 健全 合理 是否适合本国国情 对物质 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书法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 发展得健康与否与之有着直接关联 尤其在文化方面

书法的构图与时空的关系 
书法的构图每每是在理性与非理性 有序与无序 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对线条时空进行组合 排布 跳跃 流转 穿越的结果


通感于书法的启示 
由于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 视 听 嗅 味 触等感觉会发生交流 转移 联系的现象 这就为书法的创作和欣赏带来一些启示 如创作书法时可自我朗诵 置于相关的书写环境 相关的音乐 视听放听 不用易渗化的纸张创作更彰显笔触 尝试多人或多笔创作一幅作品 用拇 食指蘸墨书写能表现无可比拟的人性触感美 墨汁里可搀和些相关的物质 对于作品的欣赏环境也可作联觉性布置……

书写姿势要领
无论是站 坐 蹲的写姿 右手执笔则左脚跟抬起 反之亦然

眼光变化于书法创作的影响
书者在进行书法创作时 眼光于笔端会有三种状态 一是专注 二是游移 似看非看 三是无视或闭眼   其因创作字体 文字 内容 用品 风格等的不同而有别 眼光变化越是靠前者书作越多理性与必然性   越靠后者则相反 当然这一切都要自然而为

 

听音乐感受书法创作
我素来喜在各种艺术中获取灵感 借鉴经验 寻找启发——虽然我别的艺术素养不济 但这并不影响我的上述冲动(尤其是感觉江南才尽 疑无前路时) 现在要谈的是音乐 我常坐电脑前戴上耳麦 点击不同风格 形式 题材 主题的音乐视听 把音量调到老大 这时 (或是自己 或是别人 或是男女合作 或是多人)创作书法的虚拟情境即在脑海浮现:由器乐 人声的音质 音色想到笔毫的特性和运笔特色:长锋 短锋 狼毫 羊毫 兼毫 粗锋 细毫 中侧 藏露等 由旋律 和声想到线条的起伏 重轻 方圆 走停 急缓 浓淡 交叉 重叠 离合等 由音调想到线条的大小 提按 抑扬等 由节奏变化想到书写的点 线 面 顿 挫交替等等 上述对应不一定准 只是感觉随着乐音的流动 仿佛自己或设身处境感受其书写正酣——情感 姿势 状态 环境 行笔(点 推 抵 挑 滚 转 翻 畅 滞 拖 滴 摆 划 刷 晃 抖 颤 砸 留 回 扫 擦 跳……)等“历历在目” 此妙难以道清 唯亲身体验方得其趣

书法创作的最佳状态——自然
书者真正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时是完全自然 天人合一 心手双畅的境界 作品恰似天成 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无病呻吟的痕迹 无论是反映客观世界还是表达思想与情感都是其自然流露 可谓已臻化境 这需要一定的天赋 不错的才艺 相当的生活积累作为支撑 它的出现并非随时招之即来 这是创作环境 艺术用品 书者心境等诸多内外因的巧妙结合所致

谈“一笔书”
自张芝创“一笔书”以来 其多用于狂草创作 其实“一笔书 ”并非指真的一笔到头 它是指线条的行气 神采 笔势的连贯与呼应 既有行也有停 既有断也有连 其不仅适用于草书 同样适用于其它字体的创作

艺术创作离不开“意象”
“意”指心灵 思维活动 “象”指客观形象 “意象”则为二者的结合 是人的精神 行动积累的总和在头脑中的自然生成 艺术创作者的脑海中总会自觉或不自觉闪现 或清晰或模糊 然后运用创作技巧和手段使之转化为艺术形象 作品是否具有感染力 与“意象”的质量有重要关系


公正而全面地评论 
对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知识价值 道德价值 娱乐价值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创新价值 审美价值)应公正而全面地评论 但因评论者的偏好 学识 修养 目的 时代 民族 阶层 性别 年龄 意识形态等可能出现误评 错评或偏差 不过 时间终会还以公正

 

胡闹,竟然有那么多书法不入流者身居各级书协高位!
瞧瞧那些头衔官阶照得人眼花缭乱,看看他们那个字写得差连小学生都不如——至少小学生的字天真自然,看了他们的字给人感觉如看狗屎,令人作呕。他们竟敢到处招摇、装腔作势、扭捏作态、好为人师、恬不知耻、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厚颜无知、欺上瞒下、卑鄙毒辣、贪婪狡猾…… 
古今中外哪有这么多怪物集中于一时一国。好奇怪哟!是什么体制竟如此盛产怪物!他们不仅在国人面前卖丑,竟常到国外丢国人的脸。 
是谁把他们放到这些位置的?你们这是要害死人的,这可不是人事腐败那么简单的事。这不是要羞辱书法人吗?!一流、二流人才却要接受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书法流氓的领导。你们这么做简直就是杀人——软刀子杀人不见血。想想都觉得荒唐,竟就在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大地上冠冕堂皇的上演了,并且是连续剧——看不到头。
搞经济建设缺了文化,最终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反作用会逐步显现。应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只脚走路,否则是要出问题的。看看我国的文化发展现状,简直是惨不忍睹。只要不制度的、人为的抑制人们的创造力,一切都会呈现生机盎然、焕发活力,天才、杰作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书法界的特权阶层:谁也别想把垄断书法协会拆分
特权这东西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并不是我们这时代才有,也并不是我国才有。要说有差别也只是谁更庞大、更狡猾、更邪恶、更隐密、更无耻的区别而已。
“磨难出英雄”这话不假,大家想过没有,没我们特权阶层这些英雄们有那宝贵的难受吗?上天造物就是按不平等原则创造的,哲学家不是也说存在即合理吗。
书法这玩意天然就具有可忽悠性,我们特权阶层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现实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真理已为世人所知,但我们特权阶层不承认你就还是谬论,不是也是。名利权色这些实的我们爱,什么永恒、永生、名垂青史那些虚的谁爱占谁占。有些人还提什么价值,价值几斤几两、啥色啥味、看得清摸得着吗?这些人失败就是在这些方面。现捞现得,不择手段才是成功的秘诀。唉,怎么讲他们才懂呢?你们以为那么多人穷死、饿死、无家可归、卖淫、累伤、忙病是值得可怜的,那都是其不识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有人说平等是最大的德,哈哈……呵呵……哈哈……呵呵……平等是吧,请君看看古往今来哪个社会有过真正的平等,别搞乌托邦式幻想了,拜托,你想笑死我呀。那又有人说了,至少要朝这方向迈进呀。你等着吧,啊,N亿年,啊哈……
反垄断搞不到书法界,谁也别想把垄断书法协会拆分。这是我们书法特权阶层赖以滋生的温床和保护伞,这是我们的底线。别的我们出于人道主义可适当让步,这不行,因为我们还要继续我们的历史功绩作为,我们是从反面促进了人类文化事业的进步,我们功高至伟,那些文艺史学家们可要为我们歌功颂德呀!!!!!!!!


奥运会取消文艺比赛是因其无法做到公平竞争
在顾拜旦的不懈努力下,现代奥运会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从1912年到1948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曾举办了文艺比赛,还分设金、银、铜奖牌。奖牌分别授予五个领域:建筑学、文学、音乐、绘画和雕塑。经多届后文艺比赛被摒弃。自1956年以来,奥运会才用文艺表演代替了文艺比赛,每一届开幕式和闭幕式,东道主都会以丰富隆重的文艺表演迎接四方来宾。 
文艺有其特殊性,作品流派、风格、样式有不同;评判者的欣赏喜好、观点、审美有极大差别。无论怎样完善机制,要想在文艺比赛中做到公平竞争也是不可能的。
而我国在繁荣文艺方面却异常青睐赛事,希望可借此推出人才精品。这完全是违背艺术规律的,这样做只会事与愿违,使文艺处于暗无天日、死气沉沉、混乱不堪的局面。文艺管理者集体范错这在世界文艺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如果是非一流人才在操纵这些,问题的症结一定是人事制度——人尽其才是良药。


西方人这样看书法,谁的错?
我多次在报纸、网络、书籍中看到他们对书法的一些评价:那些草书或许花五百年能看懂;都是装饰书写;是无生活、没感情的很重视技法的装饰字迹;用一种叫毛笔的书写工具书写的汉字。
这叫什么,在他们眼里就是些木头人般玩耍的把戏而已。有些人却美其名曰什么中华文化核心中的核心。这两种极端的观点摆到一起就怪了。到底是谁出了问题,是前者还是后者,是人还是书法?或许书法就包括技法层面、艺术层面、道层面的多层档次,或许中国人太拿自己为“天下”而少国际性出现的人为艺术隔阂,总之别人不买账。
在当今全球化的今天,只顾自己的感受,闭门造车,那是极其狭隘的民族主义,那是无知。真正的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而绝不只是一部分人消磨时光、制造垃圾、污染环境、孤芳自赏、玩物丧志、自我拔高的玩艺。
有些国际拍卖机构拒拍中国书画,就是对现今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只知模仿、造假,只靠名气、官阶、师承、背景而不是艺术价值,或根本就无法衡量其价值高低,糊乱由人自我炒作而作的无耐而极端的反应。
警醒吧!书法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现代书法人手里,我们要适时而变。书法的特点和长处——时空结合最完美的艺术——比起其它艺术毫不逊色,完全可在世界艺术舞台放耀夺目光彩。书法不能没有生活,不能不表达感情、思想,不能不理会国际观众的感受。


我卖书法作品不想效法妓院标语——欢迎光临,顾客至上。
是的,我没显赫的官方头衔;是的,我没有那些国际名家的称谓;是的,我没名师名校名门的背景;是的,我没有被一些世界名人录等书籍收录;是的,我没有获得任何大奖赛的大奖;是的,我没有举办过任何展览。但这又怎样?我还是要卖我的作品,并且我不效法妓院标语——欢迎光临,顾客至上。
可能有人要问了,欢迎光临,顾客至上,并非妓院的专利你何必在意呢?艺术不同于工业产品或经营性性行为,不能失去自我主见,不能一味迁就受众。如果那样,赞美嫖妓、歌颂腐败、怂恿贩毒、支持屠杀等邪恶题材也可大行其道了。
可能有人又要问了,你口是心非、做做样子就不行吗?妓院标语还不是那么回事。您可别说,我所见所听到的上百家妓院它们还真是做到顾客至上,那个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真是以人为本,服务周到。大家可别怀疑我有参与,我有那色心,有那色胆,我也没银子呀。可能您说廉价的不就几十、百来块钱吗?哎,那可是易上瘾的,有一次就会有两次三次,就断不了了。那我还活不活呀,况且还有染病的风险!
可能有人又要问了,你就不能做到厚脸皮、黑心肝向特权阶层曲膝弯腰,送礼请客换个即使是骗人的“光环”罩着?唉,我的亲朋熟人也是这么说来着:再怎么学,没人引那也不行。可我骨子里鄙视那种人。况且买通得了一时,买得了死后吗?还死后呢?!酸不拉唧的,能不疯掉、自杀就不错了!你想做凡高第二呀,此环境非彼环境,门都没有。
可能又有人问了,你就不能放弃书法吗?是呀,我有几次放弃,可上天总又让我重拾。我曾怨恨老天,为什么逼我,不让我有多样选择,让我也过过风风光光的人生。在当今中国做真正的书法热心人,不如XX做鸭。至少那行当竞争相对公平,而且现搞现开。
大不了,无奈之下,走投无路之时我效法妓院标语——欢迎光临,顾客至上——就是了。

 

“先进文化”民间造,这该如何是好?
所谓先进文化我想肯定是真理,意味着趋势、潮流,能跨时空性为世界人民喜爱和认可的文化。
我以为无论其来自民间还是官方最终都终将被历史所记录和承认——虽然民间无解释权、无话语权(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就书法而言历史上可没少埋没人才,如《古诗四帖》或许就是“小人物”所作,许多匿名字迹的水准比所谓名家高多了。
先进文化往往来自民间这点不足为怪。民间人士在独立思考、独立行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较为自由、没羁绊、无顾虑、少牵制。民间是创造先进文化的最优土壤,较少名、利、权、色的诱惑。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今,民间创造的先进文化可得到广泛的传播。要说网络真是好东西,它可让最底层民众的声音为世人所知,人微也可言重,使得弱势者有了希望,有了出路,有了舞台,有了被社会接受的可能。说网络是民间先进文化的救星这一点都不夸张。可是有些组织就不高兴了,他们可是自诩为精英,是象牙塔里的权威,是专业的,是无可超越的,是高高在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