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房清玩__臂搁篇

 五号楼 2010-09-16
        我国以前的书写格式,是自右而左,为了防止手臂沾墨,就产生了枕臂之具———臂搁,其竹片肚稍虚起,不惹字墨,最为适用。有了它,作书挥毫时枕在臂下,就既防墨迹沾臂,又防夏天臂上汗水渗纸。另外臂搁还有一个用途,纸轻易被风掀,压在上面,可代文镇。
        但《长物志》、《考槃馀事》、《竹人录》等古籍中都称其为“秘阁”。在古代,“秘阁”本是对禁中藏图书秘记之所的称呼,指的是内府的一个图书档案机构,汉以后都由秘书监掌管。“秘阁”一名后来又成为尚书省的别称,尚书省在汉魏时是皇帝的秘书机关。大概在纸张发明以前,皇家所藏的图书秘记大都只是一些刻写有文字的竹木片,而这种藏在秘阁中的竹木片后来也被代称为“秘阁”。故明代竹刻家刻制了文饰、用来枕臂的竹片也沿用了“秘阁”一名。明清以来大量刻制出来的竹秘阁,因其基本用途是搁臂,而不再是记事存作档案,又“秘阁”与“臂搁”音相似,故现在只称“臂搁”,不再叫它“秘阁”了。
        臂搁又是书案重要饰物,富书卷气。一般用去节之竹筒分劈成三刻制。因是枕臂之用,宜浅刻平雕,以刻制书画为主。有镌座右铭以为警策,有刻所喜之诗画以作欣赏,有刊挚友亲人之赠言以为留念。它确实还有一些秘记档册的作用,故极受士人的偏爱。
        臂搁是常置案头的玩物,日夕摩挲,愈摸愈润,久之似得人之灵气,更具神采;又因竹子性凉,古人即用“竹夫人”(唐时称竹夹膝,宋又称竹妃、竹姬、青奴等)祛暑,故每当心情烦躁,或精神倦怠之际,能独坐清斋,手抚臂搁,闭目养神,则可令人蠲虑忘世,得一时之清静。盖手掌有劳宫穴,触竹有凉侵肺腑之感。犹似佛门僧人坐禅以竹“性板”(又称禅板,形式似臂搁,但长达42厘米,由半爿筒竹制成,光素不刻文饰)置膝上抚手静心。这一妙用大概也是古人所谓的修心养性。
       

清.象牙雕古木寒雀图臂搁

长28.5cm  宽6.4cm  厚2.7cm
        臂搁长条形,覆瓦式,四矮足,较厚重。器下部较宽,足稍高,而上部较窄,足略低,器形虽简,却极为讲究。正面以浅浮雕法、背面以高浮雕及镂雕法刻画纹饰。纹饰均集中于下部,与臂搁形制相符合。正面纹饰表现块石枯树之隙,右上一猎隼敛翼盘旋,正欲扑击,左下二小雀仓皇闪躲,匿身树丛,画面截取生死瞬间之意境,引人入胜。雕琢运刀转折凌厉,线条刚直,于起伏毫末间突显萧瑟肃杀的气氛。纹饰之外大片留白,展现牙质自身的美感。画面之下浮雕“S”形竹节纹一道,丰富了器表的装饰变化,与背面的下边框遥相呼应。臂搁背面以“之”字形构图组织纹饰,高浮雕、镂雕、浅浮雕多达数重,近景一渔舟于丛树崖岸间将出未出,渔家老翁携童子嬉戏舟头。岸边猿猴三两,纵跃林梢。远处层峦飞瀑,庙宇轩敞,二老者立于山巅,似正陶醉于天高云淡、疏钟猿鸣的幽杳意境。

 

清康熙.墨彩竹节式臂搁

长17.2cm  宽6.9cm
        臂搁长方形,竹节式,通体施白釉,正面以墨彩绘竹叶纹,画右侧题五言诗句:“琅玕枝竿疏”。瓷质臂搁为文具中少见的品种。此器墨彩浓重,画意疏简而颇有神韵,具有清康熙朝墨彩瓷器的典型风格。
 

清晚期.象牙雕竹节式臂搁

长24.5cm  宽6cm
        臂搁雕作纵剖竹节式,符合臂搁覆瓦式形制的要求,较厚重,下部稍宽,上部略窄,有自然弯曲的轮廓线。雕刻以浮雕及镂雕为主,于写实中见剪裁功夫,将竹节、竹鞭等刻画得惟妙惟肖。较长的根须集中于一侧,相互叠压,很有节奏感。一枝小竹蜿蜒依附于竹节上,其叶片的伸展、转侧及虫蚀痕迹都为器表增添了几许生趣。背面雕出分节横膈,并在凹陷空间内高浮雕蜻蜓、甲虫、蝴蝶。显然,其观赏意义已远远超过实用价值,属晚清同类工艺制品中的佼佼者。
 

清乾隆.象牙雕十八罗汉臂搁

长29.1cm  宽6.1cm  厚2.4cm
        仿竹节形,上宽下窄,左右两侧下曲,面略呈拱圆,背凹如覆瓦状,下承云纹四矮足。臂搁正面以薄地阳文浅浮雕一趺坐焚香的僧像。臂搁凹面采用高浮雕技巧雕十八罗汉渡海图。众罗汉手持法器,或骑,或坐,或依附在自己的乘骑上,姿态有别,神情各异,沸沸腾腾,相互招呼渡海而行。
        象牙雕刻的文房用具在明清以后受竹刻的影响很深,往往以高浮雕技法雕刻。此十八罗汉臂搁,层次分明。凸面浅浮雕的僧人像,薄不足一毫米,却气韵十足,有很强的立体感,极似扬州、嘉定地区的扇骨磨制法。
        象牙雕十八罗汉渡海臂搁目前传世的只有两件,一件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是由清代广东优秀牙匠黄兆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奉旨在清宫造办处中制作的。此件是地方官员所献,据《清宫档案·宫中进单》载:“乾隆十一年七月初二日内务府员外郎管理九江官务唐英进象牙十八罗汉臂搁一件。”这件臂搁景物十分集中,刻工极为细腻圆润,刀法精绝,兽的姿态、人的神情,均刻画得生动逼真,精确工巧,是象牙雕刻工艺中的珍品。
清中期.竹刻山水人物乘搓臂搁
 
 
清乾隆.剔漆婴戏图臂搁
 
清乾隆.黄花梨雕松下高士臂搁
 
 
清.象牙雕亭台人物纹臂搁(一对)

 
清.紫檀雕桑蚕纹臂搁
 
清.碧玉御制山水臂搁
 

清.“石生”款竹刻书卷形臂搁

长20cm  宽8.2cm
        书卷形,正面以行书阴刻《兰亭序》节录﹕“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落款﹕“甲午年四月既望书于云间,石生。”印;“石生”。

清早期.白玉雕喜上梅梢图臂搁

长13.4cm  宽5.6cm
        臂搁形制为书卷形,与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玉绶带牡丹纹臂搁相似(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下,页193,图158)。臂搁正面浮雕喜上梅梢图,背面篆书北宋诗人林逋所作《山园小梅》一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后落“子刚”篆书款。构图舒朗,雕刻犀利,磨制工艺精湛,为玉器类文玩佳作。
 
民国.象牙雕“浒溪草堂”臂搁
 
 

清.白玉雕竹形臂搁

长13.1cm  最宽4.6cm  厚1.3cm
       臂搁青白玉质,稍有瑕疵,竹节造型。凸面琢一只牵牛虫伏于竹上,并出廓雕小竹一枝,凹面对应浮雕7道竹节。所配木座亦为竹节造型。
       清宫中的臂搁品种颇多,有漆、竹、木、象牙、玉等制品,而玉臂搁为等级最高的一种。此臂搁造型生动,颇富自然之趣,润洁的玉质白中透青,清雅宜人。
 

清.沉香木雕菊花臂搁

长26.9cm  宽7.6cm
        臂搁长条形,覆瓦式,弧起较高。通体凹凸不平,如老树枝干状,但入手光滑圆润,磨工极佳。其正面下部浮雕湖石一具,其上伸展出野菊数茎、杂花若干,姿态秀逸,状物生动,虽然沉香木色泽深暗苍老,但经妙手点化,不乏婀娜之致。其刀法细入毫末,隐起自然,颇富功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