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强我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yiyonggou 2010-09-18

 

加强我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芶以勇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550002,2004年6月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而言,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世界,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形成。它带动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决定未来的经济走向,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向人们逼进。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即是知识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灵魂,国家或企业要形成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创新。知识创新呼唤时代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支撑一个民族的脊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创新型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十分重要力量。进一步提高创新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优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要充分肯定了创新型人才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充分认识创新型人才对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呼唤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在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科研和服务行业,系统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能解决某一领域中一些关键性技术和工艺难题的科技人才,主要包括各类有创新能力的专家、高级技术人才、高级技师及相应职级的技术人员。要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和创新型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新时世界科技发展形势要求建设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是综合。科学体系是个有机的整体。各种新型科学、边缘科学,无不综合了传统的各类专业知识。从事于这些领域的研究人员,单凭过去那种单向深入的研究方法很难奏效,必须以多学科和方法,进行横向的立体研究。科技领域中的一些新发明,新发现、新突破,往往是知识的横移使用专业理论知识引到别一个领域所创造的成果。世界科学发展的综合趋势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知识横移加剧。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拥有一支创新型的人才队伍。

其次,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必然涉及到就业结构的调整,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最终都要依靠创新型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需要大量科技人才提高技术水平和掌握新的技能。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更需要加快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和机电一体化创新型复合型技术人才。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也看到国内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并具有一定素质的优势,将部分制造业向中国内陆转移,贵州省作为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制造业有一定的基础条件,目前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已进行多年,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通过西电东送等项目,贵州电力工业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贵州企业的发展正面临良好的机遇,要适应全省外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实现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据有利地位,形成和发展我们的比较优势,必须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再次,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意味着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给国内企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贵州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的省份之一,省内企业不仅与国外企业特别是国际跨国公司差距较大,而且与国内沿海地区发达省份的企业也存在较大差距。全省产业工人、技术人才队伍素质偏低,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这种状况如不改变,贵州省企业的竞争力将受到严重影响,也将无法与发达省区的企业、国外企业进行竞争。因此,必须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技术精湛、手艺高超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主动。

第四,创新型人才在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实际,并使科技成果物化为新产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同时还必须有技术工人的参与,特别是具有高超技能、精湛技艺和绝招绝技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发挥着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难以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先进设备的安装调试,依照图纸和工艺进行新产品生产,更体现在生产技术难题的解决、生产工艺的设计和技术发明、技术成果转化上。我省一些企业的设备并不落后,有的生产线甚至可以与国外一流公司的相比较,但是生产出的新产品却难与其竞争。如,电子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曾引进了曾一批国外先进生产线,一些设备型也是亚洲较先进,但是,由于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缺乏创新的机制和良好的发展环境,10多年总是重复着同样的生产,最后企业发展不下去,只有淘汰。这种差距就在于企业没有创新能力,关键原因就在于,创新型的技术人才缺乏。因此,要促进贵州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既需要创新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也不能缺少生产一线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二、我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科学发展的综合化、一体化的趋势以及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必然强烈地冲击教育。这就为教育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用?怎样才算是适应新时代有用的人才?目前应试教育怎样改革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1、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条件

创新型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体讲,创新型人才应具有全面综合素质,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同时,还应具有特殊的技能和专长,在某方面、某领域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因此,从拥有知识的角度看,创新型人才是博与专的统一。一个当代的青年学者或专家,如果没有明确的世界观,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没有高雅的审美情操,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这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条件。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现实情况加以具体化,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把创新型人才问题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种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就是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作为一个创新型人才,还应具备一定的素质条件,我们将之概括起来,主要就是五方面:一是:要有不竭的求知欲,永远充满新知识的渴望,并善于获取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二是:要能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怀疑权威,具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三是:灵感和天赋,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涌动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激情。四是:要有科学研究的素质和创造思维能力。五是:指恒心和毅力,要有脚踏实地、不惧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

2、我省创新型人才紧缺

我省创新型人才紧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才总量不足,总体素质偏低,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具体讲就是:

第一,从人才的宏观层面看,贵州人才总量不足,人才总体素质不高,创新型人才紧缺。2002年,全省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4.11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7278人,中级职称的108362人,初级职称的371287人,高中初级职称人员能级比为1∶6.3∶21.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明显偏少;从学历结构看,全省事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有硕士、博士1627人,本科学历72032人,大专学历179437人,中专及以下学历367121人,分别占0.26%11.61%28.93%59.2%,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11.87%,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54.11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具创新能力的人才十分缺乏。

第二,从目前应试教育的微观角度看,贵州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缺乏,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规模偏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

第三,从科技发展的情况看,贵州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002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3.29万人、专利申请量1256件、专利授权量616件,2001年上述三项指标分别只占全国的1.08%0.47%0.56%2002年,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5%、省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1.2%2001年两项指标分别占全国平均水平的 45%34.7%2000年贵州科技进步总水平分值仅为64.25分,排全国第30位。

3.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从企业的创新能力看,2002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机构79个、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总数18791(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9393)、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8.26亿元,2001年上述指标分别占全国大中型企业的1.18%1.42%(1.23%)0.74%九五期间,全省新产品产值率为5.73%,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极少。

贵州科技发展水平低,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能力弱,是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4.适应创新型人才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活力

经过20多年的改革,贵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但由于市场发育缓慢,相比之下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经济管理体制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整个经济发展的活力不强,资源配置效率低。这是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贵州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方面尚不完善,极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我国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决定精神,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1.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国家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奠定基础。

未来社会,一个缺乏创新素质的民族将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对此,近年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有关行业与部分大型企业实施了国家创新型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取得成效。要进一步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按照需求定向、企业自主、行业参与、条块结合、政府帮助、政策支持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要通过企业培训与学校培养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提高与企业社会支持相结合等方式,加快培养企业短缺的创新型人才。

我省也在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当前创新型人才的建设目标是:通过1020年的努力,形成具有一定数量、结构合理、整体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适应全省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型的人才队伍。这是我省实施人才强省、科教兴黔战略确定的发展目标。通过推进科技人才制度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大力倡导创新文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等五个方面的努力,要形成新的创新型人才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造就一批原始性创新能力明显强的学科带头人才和优秀科研团队,建立一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人才队伍,显著提高科技管理人才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充足而优质的科技人才保障。

    2.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充分发挥高等院校、高级职业学校的培训基地作用。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这样一种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的内化。人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但是它的核心是创新能力。我们应认识到,这个创新能力不仅仅表现在智力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和适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创新发明的能力,它更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和积极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也就是说,创新能力表现为一种能力,同时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综合状态的综合素质,即全面发展的全新的人。所以,我们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造教育。因为创新教育是顺应科学新时代潮流发展的层次素质教育。创新型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因此,从受教育个体才能发展来看教育功能的话,那么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把受教育者造就成跨世纪新型人才的根本。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型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批能胜任创新型教育的新型教师。教师是教育的主体。高质量的教师取决于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有助于教师创新性培养,许多学者对创新型教师进行了研究。以国内实施教育的诸多成功经验来看,创新素质较高的教师,即创新型教师应具备如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崭新的教育观念;二是合理的知识结构;三中独特的个性品质;四是灵活的教学艺术。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在我们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过程中,广大教师应首先主动接受创新教育,使自身的能力水平符合创新教育的需求。但是就我省目前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看,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教育观念滞后,受传统教育思想消极面的影响,许多教师仅停留在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缺乏活力,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落后。因此,创新型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自己本身具有创造力;第二、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三、努力设法形成具有高创造性的班集体;第四、创造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第五、具有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第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七、注重对创造活动过程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渴望。

3.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作用。

企业要强化岗位培训,组织技术攻关,完善技能传授方式,促进岗位成才。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大中型企业办好自有培训机构,面向本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推动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培训中心、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本企业培养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发挥技师、高级技师在传授技艺方面的重要作用,挖掘和整理创新型人才的绝招绝技,使其发扬光大。

  4.提高创新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优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环境。

在我国,人们普遍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传统观念,技能人才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创新型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宣传优秀技术工人的典型事迹,使创新型人才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成为劳动者的普遍性职业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