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题名称:探究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
设计者姓名:
|
|
设计日期:
|
|
所属年级:
|
高三年级
|
研究学科:
|
化学
|
课题组成员(有哪些人参与本课题的研究):高三年级(7班)全部学生
|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
《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选修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比例。现在人非常注意养生之道,就此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一个讨论的话题——饮食与健康,这部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因此引出本课题。
|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
通过本次探究,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通过研究和调查,使学生对饮食与健康有正确认识,知道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不健康的食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主动屏弃垃圾食品,注重绿色食品,做一个懂得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健康人,并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
知识与技能:
|
1.学习和理解课本内容,了解健康与平衡饮食,充足的睡眠以及有规律的锻炼息息相关的联系。
2.通过教学,学生分层次,分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掌握健康知识,更新健康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健康观,并用于指导其养成且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
过程与方法:
|
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能写出调查报告。
3.经历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调查,初步学会如何与人交际、与人协作。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懂得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2.体验参与的快乐,学会与同学相处,相互合作。
3.养成善于研究分析、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4.培养重视健康、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5.通过活动,增强相互关心、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1.学生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2.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
3.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4.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5.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
|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中国人的健康膳食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2.健康饮食有哪些新观念。
3.懂得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不健康食品。
4.知道如何健康饮食。
5.吃什么能使你更聪明。
6.考试期间吃什么好。
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通过布置任务:收集自家餐桌上的常见食品 。
2.通过上网收集和到图书馆查资料收集有关资料。
3.给学生补充课外的有关平衡饮食金字塔的图示。
4.通过学生写小论文的形式深入了解健康饮食。
|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
每个专题都会有一份调查报告,每个专题都会制作相应的手抄报,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时期的活动体会,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份来自自己、同组组员、他组以及老师评价形成的综合评价。
|
五、资源设计
|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
1.提供一些对健康有益的食品图片。
2.提供相关健康饮食的网站给学生
3.学校图书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4.评价量规。
|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
|
调查问卷;照相机。
|
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
在这里先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
|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起止时间
|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
1. 接触、讨论问题。
2.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3. 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
1.呈现不健康饮食带来危害的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提问题。
|
1课时
|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
提出和选择课题
|
列举课题名称
|
1.组织学生讨论。
2.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
3课时
|
1.讨论要比较全面地了解饮食与健康,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调查呢?
2.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以学生最急于了解或最感兴趣的方面,确定研究主题。比如:
1.中国人的健康膳食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2.吃什么能使你更聪明。
3.考试期间吃什么好。
|
成立课题组
|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
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内分工可以为收集资料小队、实地考察小队、科学实验对等。
|
1在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到工作。
2制订合作学习规则(或者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
|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
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作调查表,预定成果等。
|
1设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设计“调查记录表”为学生调查记录提供指引。
3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
开题报告和评审
|
1各小组向全班分享研究计划(方案)
2小组成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所须完成的任务,所须呈现的成果,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约定,做出怎样的行动才能评出最高等级。可用类似宾馆的“星级”评定。
|
1组织学生聆听各组的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商讨出有效的活动内容。
2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建议。
3为学生提供研究结果的评价量规。
|
第三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
一.收集资料活动
本活动采取的形式多样: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一部分同学上网下载,其余的同学广泛搜集各类相关书籍资料。
二.各小组及时把当天活动内容集中起来,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指导教师主动向各组了解获得的信息资料。
三.各活动小组行动结束后,如实地向同学们展示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再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列出活动主要内容,写出简单的活动结论。
|
1.让学生准备好笔记本,把查到的资料做好登记。
2.给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3.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
一个学期
|
第四阶段
评价、总结与
反思阶段
|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将近一学期的研究成果,可以把成果制作成PPT,也可以是一些照片、手抄报、调查报告等。
2.各成员参照(评价表1)进行自我评价,由小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小组参照(评价表2)汇报小组自评。
4.当所有组成果汇报完毕,各小组还要参照(评价表2)整理意见,对其他小组的活动成果展开评价。
5.各成员集成自评、组评、他评和教师评价,填写完成(评价表4)。
|
老师根据一个学期以来,各小组活动情况,利用(评价表3)给出教师意见。老师根据整个活动过程给出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
|
3到4课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