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次资源调查:油茶专题

 天地人道 2010-09-25


天柱县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油茶专项调查报告
 
         一、基本概况

     (一)自然现状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清水江下游,北纬26°41′~27°9′,东经108°55′~109°33′之间。东抵湖南省会同县,南临锦平县及湖南靖州县,西接三穗县、剑河县,北界湖南新晃、芷江县。东西长67.1公里,南北宽51.4公里,全县总面积220110公顷。

我县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县年平均气温15.5~17.2℃,年均相对湿度83%,年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1128.7小时,极端最高温38.6℃,极端最低温-6.4℃,全年无霜期283天。加上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有利于森林生长,境内广泛分布着多种类型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森林资源丰富,是黔东南州重点林区之一。

    (二)社会经济现状

    全县辖10镇6乡,315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41.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44万人,非农业人口6.77万人,农村劳动力16.28万个,富余劳动力约7.6万个。年人均收入1675元。

    (三)自然资源现状

全县土地总面积220110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62359.94公顷,森林覆盖率60.69%。森林资源物种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本县树种有51个科,117个属,250个种,其中:主要用材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栎、杨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油茶、油桐、板栗、桔类、李、梨等,药用植物有130余种,主要有杜仲、银杏等,动物资源亦很丰富,有60余种。经济林面积12656.23公顷,其中:乔木林2187.02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10469.21公顷。

    二、森林资源状况

据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林业用地面积为162359.9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3.76%;非林业用地面积57750.06公顷,占国土面积26.24%,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为122942.68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75.72%;疏林地1232公顷,占0.76%;灌木林32383.44公顷,占19.95%;未成林地1375.62公顷,占0.85%;宜林地3687.59公顷,占2.27%;无立木林地713.22公顷,占0.44%。辅助生产用地25.05公顷.占0.01%.

在有林地中,乔木林120891.69公顷,占98.33%。竹林为2050.99公顷,占1.67%。

在林分面积中,按优势树种组划分:马尾松14197.86公顷,占11.74%;杉木93047.46公顷。栎类1483.52公顷,占1.23%。硬阔叶林为4622.33公顷,占3.82%,其它软阔叶林4160.54公顷,占3.44%;经济林果类2187.02公顷。占1.81%。

    三、天柱县油茶资源现状

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10418.64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162359.94公顷的6.42%,其中产前期(≤5年)110.89公顷,占全县油茶林面积的1.06%,初产期(6—10年)1385.97公顷,占全县油茶林面积10418.64公顷的13.3%,盛产期(11—80年)8921.78公顷,占全县油茶林面积的85.63%。从现状中看出我县油茶产前期、初产期所占面积比重较小,盛产期面积比重较大,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但部分林分基本老化,已是“三代同堂”,形成了“公孙林”。林相不整齐,密度不合理,长期为方便拣籽而进行刮山铲草抚育管理,造成了严重水土流失,地力衰退,土壤肥力较低,加速了林分老化。土层厚度70厘米左右,土壤属山地黄壤、黄红壤,PH4.5-6.0,呈酸性,林下植被以芭芒、蕨类、茅草为主。这些林分急需改造。

     四、油茶林分布情况

具体油茶面积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全县油茶面积分布表
单位:公顷

乡(镇)

面积

产前期

初产期

盛产期

衰产期

备注

合计

10418.64

110.89

1385.97

8921.78

 

 

瓮洞

525.51

 

83.63

441.88

 

 

坪地

5.14

5.14

 

 

 

 

兰田

167.85

11.87

85.99

69.99

 

 

邦洞

18.9

18.9

 

 

 

 

江东

1972.39

 

9.45

1962.94

 

 

白市

1230.83

39.96

20.09

1170.78

 

 

社学

76.01

 

23.09

52.92

 

 

凤城

33.35

 

7.7

25.65

 

 

高酿

475.51

 

 

475.51

 

 

远口

1792.98

 

0.45

1792.53

 

 

石洞

1164.92

26.55

1113.02

25.35

 

 

坌处

178.41

6.85

 

171.56

 

 

竹林

2495.14

 

0.19

2494.95

 

 

地湖

192.8

 

 

192.8

 

 

国营林场

1.19

1.19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县油茶主要分布在江东、白市、远口、石洞、竹林五个乡镇,这五个乡镇油茶面积占全县油茶面积的83%。

     五、经营现状分析

目前我县油茶林分绝大部分都属于粗放经营型,有部分进行一点锄抚或刮地皮,其目的也只是为了便于捡油籽。从2002年冬开始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试点,现已改造完成7600亩,据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样地测产统计,未实施改造前平均亩产鲜果31公斤,每亩产油量为2.2公斤,2003年实施低改后亩产鲜果50.7公斤,亩产油量为3.5公斤,到2005年实施低产林改造第四年后,亩产鲜果提高到270公斤,亩产油量提高到18.9公斤,是改造前的8.5倍,增幅较大,接近于全国油茶亩产油量水平。由此可看出我县油茶低产林全面实施改造具有大幅度增产的潜力。详见下表:

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样地测产统计表

单位:kg

样地号

地点

鲜果产量(年)

垦复措施

2002

2003

2004

2005

1

竹林秀田

24.5

45

103.5

261

带状垦复

2

竹林秀田

35

62

130

248

带状垦复

3

远口东风

34

67.5

172

302

块状垦复

4

远口东风

36

71

132.5

257

带状垦复

5

远口安浪

28

104

158

283

块状垦复

6

远口安浪

29

56.5

144

270

块状+带状垦复

平均亩产量

31

50.7

140

270

 

亩产油量

2.2

3.5

9.3

18.9

以鲜果出油率7%计算

 

     六、天柱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天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生态建设项目已作出规划,2006—2010年全县油茶林基地建设工程中,完成油茶低产林综合技术改造5000公顷,建设地点主要为瓮洞、高酿、江东、白市、石洞、远口、竹林等乡镇,规划总投资24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92万元,自筹资金48万元。

    (二)具体技术措施

     在十一五期间,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须严格组织管理,加强技术规划及施工工作,由天柱县林业局组成领导小组,大力发展油茶基地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

    油茶属异花授粉树种,自然生长环境适宜林相整齐的油茶纯林。实施低产林常规改造,首先将林内伴生的高大乔木、灌木、草丛全部清除,成为油茶纯林。平缓地段实施全垦深挖、深度25cm以上,三年深挖二次。将油茶植株表层吸收根层切断,促发强大的吸收能力强的吸收根层。缓坡、陡坡地段实施坡改梯带(带宽1m以上)、鱼鳞坑穴状垦复与中间保留植被带相结合的垦复方式,有效遏制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合理密植,每亩在111-167株左右。

    据调查,广大油茶经营户历史以来都没有给自己的茶林施肥,仅靠吃“老本”延续经营。施肥目的是提高土壤肥力,根外供给油茶植株养分积累和营养、生殖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施肥原则为:灵活巧施。结合垦复大量深埋枯枝落叶、杂草以疏松、改良土壤结构,逐年恢复土壤肥力。施肥前先沿植株外缘垂直投影处挖宽30cm、深30cm环状、半环状、条状沟,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填土埋沟盖肥。每年株施氮肥0.2kg、复合肥0.5-1kg,一年施肥二次,第一次在春季树液萌动期(3月份),以氮肥为主;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7月份);第三次在球果采收前后。

    对油茶植株明显老化、枝梢枯缩、寄生“飞茶”株 及树体高大不结实的老化植株整株伐除。冬末初春季节,对原丰产稳产,近年已明显老化,产量明显下降的油茶树进行截杆促萌复壮。截杆时保留树体合理骨架,在骨干枝上短截,促发新的萌条培养成结果主枝。老树截干后因其有强大的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树冠恢复快,2-3年开始结实。留优去劣疏伐,于9月份深入项目实施区进行优株选留登记,首先确定保留植株,对单株鲜果2公斤以上,单株产量低但树势健壮(作换种对象),密度合理的中幼龄林均作为保留对象,果实采收后即实施。疏除寄生株、衰老木、过密弱株、“飞茶”株。

    稀林补植, 11月份前在油茶林分中稀疏地块挖好补植穴。穴的规格为60×60×50cm,先回填表层肥土至半穴,每穴施入氮、磷、钾(比例为8:10:7)混合肥料0.5-1公斤或有机肥10公斤,肥土拌匀后上层回填疏松细土,覆土高出地面20cm。补植苗木用二年生苗高为30cm以上优良无性系嫁接苗。

    修枝整形,对补植的苗木高达1米左右摘顶定干,保留主干上3-4个主枝,每个主枝方位不同,上下不交叉重叠,枝间距15-20cm,有目的地逐年培养主枝上分枝结构,形成内饱外满的开张树形。对结果树的整形修剪:直立型树体,通过拉枝、吊枝、修剪外理,使其形成开张形树体;圆头形和伞形树修剪成凸凹形或开心形,控制好徒长枝;对一蔸多株或一株多干的树体,一般不伐除,通过以上两种整形措施完成其树体管理。整形修剪注意一次性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多损失植株水分和养分。修剪时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冠内后冠外,要求内饱外满,左右不挤,上下不重叠,通风透光。剪去枯枝、下脚枝、病虫枝、阴蔽枝和“飞茶”枝。交叉和重叠枝剪去向冠内横生的,保留向外扩张的。

    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病虫危害初期,找准病虫源,实施对症下药。易发生的油茶虫害有:蚜虫、象甲、油茶毒蛾等,药物防治为:氧乐果、敌百虫、甲胺磷、敌敌畏。油茶病害有:炭疽病、烟霉病,施药为: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等。病虫防治药剂均按说明加大10-15%比例配药施用效果较好。以高标准、高质量的造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我县经济发展有所提高,提高农民收入。

     (三)施工组织措施

     第一、充分利用项目资金,项目任务的完成由乡镇一级政府负责,技术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施工质量由当地林管站督促、检查。在施工过程中,以每200-400亩,由1-2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按造林质量标准,跟班作业,负责项目实施。

    第二、以造林地所在的村为单位,由村委会组建施工承包造林队伍,按照技术要求统一施工,统一管理。

    (四)建立资金管理措施

    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建立项目财务专账,专款专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建立油料加工产业,引进资金和鼓励资金建油料加工厂,解决销售问题,提高油茶商品价值。

 

 天柱县林业局

二00七年五月二十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