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秘书工作化被动为主动的几点思考

 昵称2671990 2010-10-01
深化四种意识 提高调研水平
作者: 唐太培   发表时间:2006-9-11  被阅读:271次
 

——
 
 
  调查研究是秘书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秘书工作人员参政设谋的重要手段,也是决策层领导民主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秘书工作人员开展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必须增强创新、求实、高效和精品意识。
 
一、深化创新意识,增强调查研究的时代感
 
  创新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国家、民族、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调查研究工作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调查研究如果停留在现时的、表象的、静止的、迟滞的层面上,不仅谈不上主动服务,连被动服务也谈不上,甚至是劳命伤神的“无用功”。因此,调研工作必须不断创新,站在时代前沿,紧扣时代脉博,紧跟时代步伐。要使调查研究符合时代要求,不断推陈出新,作为调研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三新”:一是知识要更新。当前,新知识、新理论、新概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仅要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而且要认真学习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创新理论;不仅要熟悉从事秘书调研工作的业务知识,而且要学习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管理学以及历史、哲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掌握本地本部门包括经济、社会及风土人情在内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视野开阔,“新”意绵绵。二是思路要创新。思路决定出路,政务调研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否则,围绕旧事物和已经形成定论的工作进行低水平重复调研,都是没有多大益处的。比如在制定我县“十一五”规划时,我们经过广泛调研,提出了实施“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和“围绕‘三化’抓产业、围绕产业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投入”的重要举措以及“富裕、开放、美丽的和谐之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后起之秀,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道德之乡”的历史定位,这一思路很快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三是观点要出新。文章天天写,调研经常搞,要出新观点确实不易。但如果总是翻“老黄历”、“炒冷饭”,涛声依旧,就以吸引眼球,引入注意。因此,我们提出的观点,既要有新意、体现时代特色,又不能刻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既要主旨鲜明,立意深远,又不能生造硬砌,词不达意。
 
二、深化求实意识,增强调查研究的责任感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实为基,以实为本。如果脱离了实际,则大可不必进行调研,“闭门造车”即可“异想天开”。对事业无责任感,对人民群众感情淡薄,作风飘浮的人,绝对不会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去调查研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也往往应运而生。惟有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调查研究,去伪存真、除虚留实、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提出正确的科学的应对之策。一是立足实用。调查研究要讲实用,不能围绕那些虚无飘渺的、远离社会主流的事或一些细枝末节进行调查研究。所谓实用,可理解为“三贴近”:即贴近党政领导中心工作,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贴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即使是超前调研,也不能远离领导的兴奋点、群众的关注点和社会的焦点。二是掌握实情。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实现民利是调查研究的目的。能否掌握实情是能否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因此,调查研究必须要像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那样:“去农村要到村到户,去工厂要到车间班组,亲自听聆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实质性问题,找出切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如果我们的调研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会给领导决策带来误导,给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严重的后果。三是力求实效。调查研究的结论是为指导工作服务的,而不是为调研而调研。调查研究的结论必须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要坚决杜绝做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的形式主义,杜绝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说套话的陋习。因此,调查研究的结论必须准确、科学,切实做到抓住事物的本质。既不能凭想象,以先入为主的思想去反映客观现实,用主观想象或猜测代替客观事实,用已有的结论来左右正确调查、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也不能随大流,要敢于坚持科学的观点,不被领导意志、流行现象或者有时是大多数人的看法所迷失。
 
三、深化高效意识,增强调查研究的节奏感
 
  当今时代是快节奏的时代,调查研究工作要做到主动服务,在节奏上要快。一方面,谋划要有超前性。要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领导思考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超前调研,既要想领导之所想,更要想领导所未想。调研人员应根据政策走向、时局大势、发展战略、群众呼声等,未雨绸缪,谋划在领导之前,调研在决策之前,而不能等领导安排之后、问题出现之后再去调研。另一方面,调研要讲究时效性。调研研究工作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决策前的超前调研、决策实施中的跟踪调研、还是决策完成后的反馈调研都要及时,真正把调研成果送在领导决策需要的“火候”上,否则,就会变成“马后炮”。当前,在一些调研实践中,存在一种求全、求美的倾向,调研人员往往想通过调研拿出最完美的对策,写出最完美的文章,这个愿望是好的。但调研的过程本身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家之言,要想通过一次调研完全解决某个问题,或者希望自己提出的意见全部被领导采纳,这是不现实的,而且在求全求美中会耽搁时日,会错过发挥调研成果作用的最佳时机。所以有时自以为得意的佳作往往得不到领导肯定,就是因为贻误了时机。2005年全省公祭舜帝结束后,九嶷山旅游开发面临一个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而当时随着省祭结束,盲目乐观、松劲歇气等情绪抬头。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及时组织力量开展调研,对九嶷山旅游开发的热现象进行了冷思考,写出了《九嶷山旅游开发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很快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以《领导参阅》形式下发到全县各级各部门,使本以淡出的九嶷山旅游开发再次成为全县上下关注的热点。
 
四、深化精品意识,增强调查研究的认同感
 
  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要使调研成果进入领导决策,首先必须争取领导的认同,而要得到领导认同,必须要求我们的调研报告是精品,而非次品、废品。因此,调研报告要尽量做到用最明确的形式反映最真实的情况,用最简短的篇幅容纳最丰富的内容,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道理。一是献策要精到。调查研究就是出谋划策,出谋划策就要谋在关键处,出在点子上。所谓“求实、求新、不求全”,就是要求献策要切合实际,要有新思路、新观点、新对策,而不是面面俱到。一次调查研究,能够解决一两个问题,能有一两条建议得到领导采用,就算功德无量了。而没有必要要求也不可能达到解决所有问题或全部成为工作的指南。二是篇幅要精炼。调查报告本来可长可短,无可厚非。但我认为以精短为妙,即所谓“求精、求深不求长”。在追求高效率的社会里,长篇大论是一大忌,况且领导事务繁忙,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领导能静心安心地去看一篇冗长的调查报告。鲁迅先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对我们是有启迪的。也就是说,文章要写得简炼干净,达到“四两拔千斤”之功。三是文笔要精彩。虽然调研报告不同于文学作品,但其可读性仍然十分重要,有血有肉、语言清新的文章才有人欣赏,枯燥无味、呆板贫乏的文章是不能引人共鸣的。因此,调研报告在文字上应更生动活泼一些,要有强烈的现场感,使人身临其境,增强真实性。要注意引用群众语言,群众语言十分丰富和生动,很多是坐在书斋想不出的,鲜活的群众语言不但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还可提升调查报告的可信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