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奔月梦想

 男孩女孩作文 2010-10-02
    飞翔的鸟儿,激发了人类飞天最初的萌动。而高悬的日月星辰,看似无比遥远,却阻挡不住祖先们幻想的豪情。夸父追日、嫦娥奔月,以及古希腊的“伊卡洛斯飞日”,都代表着人类的古老梦想。月亮,作为黑夜中光明的源泉,那圆缺的变幻,朦胧的倩影,尤其得到人们的偏爱。再尔后,知道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人们亲近这颗美丽星球的愿望就更强烈了。
    嫦娥,又称常娥、姮娥、素娥,是传说中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

  关于嫦娥传说的产生,历代说法不同。按照文史学家刘盼遂先生的观点,嫦娥即《山海经》中的月神常羲。《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不过从形象上看,《山海经》中的常羲显然与后世的嫦娥并不相同,虽然同是月神,常羲“生月十有二”,而嫦娥则是窃药奔月。

  嫦娥与奔月连在一起组成嫦娥奔月的神话,一般认为始自西汉前期淮南王刘安召集门下宾客纂集而成的《淮南子》,其《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不过,根据神话学家袁珂先生的研究,早在战国初年成书的《归藏》里面,就有关于嫦娥奔月的记载。《归藏》一书早已失传,《文选·祭颜光禄文》注引《归藏》文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对此,在出土简牍中也可以找到证据。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归妹》卦辞“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枚)占……”,所记显然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汉人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恒”多作“常”,“我”与“娥”音同而相通,因此“恒我”即为“常娥”。

  不过,无论是《归藏》还是《淮南子》中的嫦娥奔月,内容都过为简单。到了东汉,嫦娥奔月神话被进一步丰富,而新添内容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嫦娥奔月后化为蟾蜍一事。张衡《灵宪》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巫师)。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吉。’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这句话的意思是,嫦娥在偷了不死药奔月前,曾经向一位名叫有黄的巫师咨询过。有黄嘱咐她在飞升的过程中不要惊恐,因为卦上显示“大吉”。嫦娥听信了这番话后,结果变成了蟾蜍。

  嫦娥化身的蟾蜍形象,人们在汉代画像石砖中已有发现。重庆沙坪坝出土的石棺画像及成都扬子山二号墓出土的西王母画像上,都有人立蟾蜍捣药的形象。袁珂先生认为即为变形后的嫦娥,而之所以要把嫦娥化身为丑陋的蟾蜍,大概是对她偷服不死之药的惩罚吧!

  然而六朝之际,嫦娥的形象开始转变。刘宋颜延之《为织女赠牵牛》:“婺女俪经星,姮娥栖飞月,惭无二媛灵,托身侍天阙。”以姮娥与婺女并举,且不再提及化身蟾蜍之事。而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徐陵《玉台新咏·序》“麝月娥竞爽”,或引嫦娥于天帝后庭,或举皓月以媲美,嫦娥一跃而为美丽的“月中嫦娥”、“广寒仙子”。于是,其先前的蟾蜍形象渐渐被人遗忘。

  等到了唐代,天马行空的诗人更是对嫦娥倍加歌咏,如李白、杜甫、元稹、陈陶、李商隐等,都曾对嫦娥倾洒潘江陆海。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杜甫《月》“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元稹《月三十韵》“渐减姮娥面,徐收楚练机。”陈陶《海昌望月》“孀居应寂寞,捣药青冥愁。”李商隐《新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不过笔者个人认为,描述嫦娥最美的文字莫过于李商隐的《常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单单一个“悔”字,便已将嫦娥凄美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周生架梯登月

  在我国有关登月的神话中,最著名的要数“嫦娥奔月”。

  在历代文人的笔下,也有不少有关登月的描写。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曾在诗中写道:“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襬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他说他曾在道人李少君的引导下,游览了月宫,听过仙乐。但具体的登月过程,他没有写。

  唐人张读在《宣室志》中,则讲了一个“周生登月”的故事,情节比刘禹锡的诗具体生动得多:唐代大和年间,有个叫周生的人,跟人学成了道术。在一个中秋之夜,他跟客人一起饮酒赏月。当时明月当空,月色皎洁。周生一时高兴,便对客人说,他能登上月宫,摘一块月亮回来。说罢,他取来两条长绳和几百根筷子,做成了一架天梯,随即登上天梯前往月宫取月。不一会,只觉天昏地暗,空中一片漆黑。正在大家疑惑之时,周生回来了。他说摘下的月亮就在他的衣襟中,边说边从怀中取出一块直径寸余的小月亮。小月亮一拿出来,便寒光四射,满室生辉,室内明亮得如同白昼……一千多年前,就有人想到架梯登月,想象实在大胆而又奇特。

  玄宗登月观舞

  在神话传说中,有不少人登过月亮,其中收获最大的,要数唐玄宗。

  据《唐逸史》记载,天宝初年的一个中秋之夜,玄宗与道士罗公远在宫中赏月。罗公远说:“陛下愿意跟臣一道到月宫中游玩吗?”玄宗听了十分高兴。罗折取一枝桂树,向空中掷去,桂树化为一座绿色的长桥。罗公远与玄宗一同登上长桥,行十数里后,眼前出现了一座巍峨的城阙,这就是月宫。

  他们步入宫中,见数百个穿着白色宽大羽衣的仙女,正在翩翩起舞,舞曲曼妙,舞姿婀娜。舞毕,玄宗上前询问这是什么舞,仙女回答说这叫《霓裳羽衣舞》。玄宗将舞曲和舞姿默记在心,随后与罗公远沿着长桥返回,那长桥和月宫转瞬间消失。

  第二天,玄宗根据自己的记忆,创作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并召集梨园伶官,指导他们根据乐曲编出舞蹈来……

  万户自制火箭登月

  到了明代,登月不止于神话传说,还出现了最早的登月实践者。

  明朝初年,有个叫万户的木匠,很喜欢钻研技巧,尤其对技术发明特别痴迷。他从军后,改进过不少军队里的刀枪车船。

  万户的高超本领是在明朝同瓦剌的战事中被发现的。同样对兵器制造很有研究的明朝大将军班背认为,正是因为万户对武器的改良,才使得战争取得根本胜利,于是他奏请朝廷,让万户到兵器局供职。

  当时火药、火箭已用于军事,万户本该大有用武之地。可惜,和万户相交甚笃的班背将军因得罪奸臣被革职,并被幽禁在拒马河上游的深山鬼谷中。

  为了营救班背,万户决定造一只“飞鸟”。然而,没等“飞鸟”造成,班背就被政敌杀害,救人的计划落空。失去了知己的万户,开始厌恶官场和人世间的一切,决定到月球上去生活。

  万户认为按照当时的火箭技术,再加上风筝的帮助,他一定能飞到月亮上去。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为了实现班背的遗愿,万户潜心研究班背遗留下来的《火箭书》,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火箭。他又画出“飞鸟”的图形,众匠人按图制造。

  在一个月明如昼的夜晚,万户带着众人来到一座高山上。他们将“飞鸟”放在山头上,“鸟头”正对着明月。万户拿起风筝,坐在“鸟”背上的驾驶座位———椅子上。他先点燃“鸟尾”的引线,一瞬间,火箭尾部喷火,“飞鸟”离开山头直向前冲去,接着万户的两只脚下也喷出火焰,“飞鸟”随即冲向半空……

  结果可想而知。后来,人们在远处的山脚下发现了万户的尸体和“飞鸟”的残骸。

  万户登月虽然没能成功,但他大胆探索和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却受到人们的广泛赞扬,他被认为是人类航天登月的鼻祖。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以纪念这位“人类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月球上有座环形山叫“万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