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五七 五八
[原文]
[57]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我无情而民自清】。
[58]其政闷闷,其邦(/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民)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曜(耀)。
[古文正解] 福祸且无正邪?圣人正以治国。 正奇且无常邪?圣人取以长久。 人之福祸,非我之福祸;人之正奇,非我之正奇。人之廉非我之廉,人之方非我之方,人之直非我之直,人之光非我之光。为福者不免于祸,下福也;为道者不取于福,上正也。为德而无以为德,是为上德;为治而无以为治,是为上治。 合恒无有者谓之道,圣人法之,谓之曰“玄超”。穷齐于物者,困也,不知道。
[今文正解] 不是说福祸没有正常吗?可圣人却还说“以正治国”; 不是说正奇没有长久吗?可圣人却还说“长生久视”。 人们所说的“福祸”,不是我所谓的“福祸”;人们所说的“正奇”,不是我所谓的“正奇”。人们说的“廉”不是我所谓的“廉”,人们说的“方”不是我所谓的“方”,人们说的“直”不是我所谓的“直”,人们说的“光”不是我所谓的“光”。 人们追求福,就难免于祸,这是下层意义的福;为道的人不求取福,就不会有祸,顺受大道而得以长久,这才是上层意义的正。修德而没有品行可作为德,所以是最上的德;治理而没有手段用以治理,才是最好的治。 合并“永远无物”和“永远存在”为一体的,是大道;圣人效法这个,称为“玄超”——像大道物态的玄妙一样超越矛盾纷扰。不要枉然把自己对等于具体事物的层次,那样脱离不了矛盾因素的必然纠缠,根本不懂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