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淘金术 PE如何找到牛股

 筱为竹 2010-10-06

开栏语:    如何在动荡的市场中淘金?如何把握产业变迁中投资机会?如何挖掘高速成长的公司?这几乎是每一个投资者面临的迫切而又不乏困惑的现实问题。本报将陆续邀请投资界的实战人士在此分享他们的投资经验。

从各国历史看,但凡出现产业革命或跳跃式发展的时期,都能产生一些超速发展的企业,表现在股市,就是相应企业的股价,在短短数年时间内,获得十几倍或数十倍的增长,如何在今天的中国股市找到这些未来翻十倍Tenbagger(指能够涨10倍的股票),是每个投资者都梦寐以求的。

 

在现今时代,随着以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大消费时代的到来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们投资未来翻十倍的个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由于相关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又带来了更多的进入者,同时也加大了行业企业的竞争,企业的淘汰也更加激烈,如何找到有持续竞争能力又能快速发展的企业是很多投资机构和个人遇到的最大难题。

 

把资金投资于前景看好的公司并获得长期回报,才是投资的本源,其过程就是产业价值发现、企业和企业家价值发现、盈利模式价值发现,以及与之对应的估值方法。

 

首先以美国通用电气(GE)为例,其从1980年的1美元涨到2000年的50美元,20年涨了50倍。

这样的涨幅首先起源于其产业发展大背景,从1970年到1982年,这12年中,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现象,经济低速增长,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失业率徘徊在两位数以上。

 

在1980年,里根当选了美国总统之后,实行了减税和削减福利开支,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生产与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型,出现了所谓“新经济”的概念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电气工业、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航空技术、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发展,在此背景下,GE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

 

GE的快速发展除受益于良好的产业发展背景外,其公司领军人物韦尔奇也是其高速发展的另一因素。1981年4月,年仅45岁的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在短短20年间,这位商界传奇人物使GE的市场价值增长30多倍,达到了4500亿美元,排名从世界第10提升到第1。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家电开始在普通百姓家庭大面积普及,中国家电市场出现爆炸式增长,从而造就了四川长虹这样的企业,1994年至1997年该公司股价上涨18倍。

 

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思科

 

90年代,世界网络市场飞速发展,信息产业发生革命性发展,给产业链中核心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其中最典型的思科系统公司,便是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典范。思科系统公司首次在NASDAQ股票交易市场上公开发行的5040万股股票,在1990年2月16日开始上市交易时,股价还不到0.1美元,从此之后,其销售额则以每年平均70%的速度增长,而思科系统公司的市场价值每年平均上升一倍。美国东部时间2000年2月,其股价近66美元,十年翻了660倍,在NASDAQ成为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和全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也造就了网络搜索巨人Google的飞速发展,Google的股价从2004年8月上市时约100美元,到2007年8月涨到约600美元,三年涨了近6倍。

 

国内的腾讯公司则是另一个受益于网络经济的典型。2004年6月16日,腾讯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公开上市股价4.3港元,现股价约150港元,6年涨了30多倍。

 

从以上在不同时期股价和市值大幅上涨的企业案例中,我们尝试找到其共同规律,可以为我们找到并挖掘相应企业指明正确的方向。

综上所述,Tenbagger股票共同的特点是所处行业具有日益扩大的市场空间,只要公司具备竞争优势并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就可以分享市场带来的收益。

 

我们可细化其共性为:持续领先、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广阔的市场空间;合理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布局;积极进取的管理层;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投资挖掘的准则见下期)

 

在资本市场上,投资高成长企业才有高回报。具有成长空间或者高速成长的行业,才会孕育出高成长甚至是爆炸式成长的企业,不同的市场规模决定了其中企业的发展空间。 


  在投资圈里有一句话叫“自上而下选企业”,或者叫“先选行业,然后再从行业中选企业”。这两句话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VC/PE机构首先会看这个公司所做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规模有多大?这个市场处于发展初期,还是已经饱和?只有这个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足够大,处于其中的公司才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在投资圈中有两个流派:“投人派”和“投事派”。


  “投人派”认为,投资就是“投人”,先有人后有事,事在人为,人尤其是创业管理团队,是公司发展中最具革命性、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所谓宁可投“一流的团队、二流的商业计划书”,不投“二流的团队、一流的商业计划书”,因为把“二流的商业计划书”改变为“一流的商业计划书”比较容易,而把“二流的团队”改造为“一流的团队”非常难。


  “投事派”认为,“事”的性质、高下决定着公司的发展方向,而“人”尤其是创业管理团队的差异、优劣决定着公司的发展高度。在很多时候,“事”的性质、高下,已经基本说明了“人”尤其是创业管理团队的差异、优劣。


  PE通常要求两者兼备:首先是“一流的事情”,同时还得有“一流的团队”。


  商业模式也是PE关注的焦点。这主要是指你经营一个企业,如何经营,如何准备产品或服务,如何向客户收费,如何同产品提供方进行结算,盈利来源是以产品差价形式,还是以收入分成的方式等。


  不同的商业模式需要不同的基础设施、专业人员和经营方法,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商业模式,而创新的模式可以比传统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多的价值,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


  即使是从事同一种业务,也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


  比如,同样是卖家用电器,传统的百货商场卖家电和苏宁卖家电,就是不同的商业模式。国内传统的百货商场沿袭的是流通领域传统经营方式:制造企业→制造企业的办事处/分公司→一级批发公司→二级批发公司→传统终端,这种运行方式庞杂、冗长而低效。


  而苏宁电器的崛起本质原因在于它创新了价值链,传统的流通方式被压缩为扁平式的“制造企业→苏宁电器的销售终端”,取消了“制造企业的办事处/分公司→一级批发公司→二级批发公司”等中间环节。与此同时,与一级批发公司、二级批发公司伴生的物流成本、仓储成本、运营费用和“灰色费用”得到压缩,这使得苏宁电器可以把价值让渡给消费者的同时,实现自身高速成长,并快速成为主流的家电销售渠道。


  同样是销售渠道,连锁终端与传统终端相比,其竞争优势在于连锁终端创新、缩短了价值链,这是连锁企业渠道终端作为一种新商业模式的价值所在。


  PE投资的重点和难点请见下期

公司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其核心技术和核心管理能力的持续性是否强,要看它未来几年,其核心竞争力能否得到更好的延续。 


  它现在的成功是否可以被自己复制并且不断地膨胀和扩大。
  一般来讲,行业龙头更具竞争力。龙头意味着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意味着独霸行业垄断利润。
  在考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能力时,要重点分析行业进入门槛和壁垒的高低:包括技术、市场、资金、先入优势等。
  要决定目标企业能否持续高速发展,除从企业内部考量外,还要从企业外部的竞争因素来考量。
  迈克·波顿认为,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和要素: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或毛利的能力。
  通常,优秀的企业管理层能够不断挖掘相关产业新兴市场需求,具备挖掘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及成果转化成商业化和建立相应壁垒的能力。关注消费者同时也关注竞争者,通过不断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同时超越竞争对手,以持续获得因没有对手比肩而形成的蓝海。主动并不断拓展红海(已充分竞争的产业领域)的边界,在超越对手与自我超越的过程中获得并持续拥有蓝海般的优势。
  苹果公司的前期崛起和后来的再度崛起就是一个范例。
  投资者对企业商业模式的透彻分析研究是PE投资寻找tenbaggers(指能够涨10倍的股票)的又一利器。
  随着产业发展,相关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会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其中商业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重工业年代,可能一个企业要发展十年才能到一定的规模,如GE;但在网络时代或移动网络时代,成就一个大市值的企业可能仅需两三年,如腾讯。
  成功商业模式发掘与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潜力与速度至关重要。
  沃尔玛(1986~1991 年股价上涨了50倍)的成功与其对产业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和迅速复制形成商业壁垒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现代新兴企业要脱颖而出,快速成长,除有好的行业前景,成功的商业模式外,同时也要懂得运用资本运营这个利器,通过兼并与并购互补企业和竞争对手来补缺和获得更强的竞争力,提高垄断程度,增加产业主导权和定价权。不然即使有局部竞争力,也会被吞并。
  美国IT巨头的快速发展史,就是活生生的案例。如思科、甲骨文、微软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资本运营,兼并和并购这个利器。
  管理团队的好坏是企业是否成功的核心之一,而人是最难把握和最易变化的因素,股票投资失败的案例很多因管理层问题造成的。如何正确考量管理团队难度最大,也至关重要。
  决策风险的分析,企业中强有力的管理者,正确的决策与快速的执行对企业发展很有裨益,但过分独裁的管理与决策风险也是巨大的,有时一个错误决策,足以使一个百年公司毁于一旦,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很多投资者最想知道的。
  小型成长型公司的资产规模都很小,因此一般来说它的管理团队甚至是研发团队的规模相对于大市值公司来说都很小,甚至会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所以管理层的好坏对于小型成长型公司的影响要比大市值公司来的大。大市值的公司因为本身资本规模很大,所以资金流向对其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而管理层本身的好坏对其影响有限。但对于一个小型成长型公司来说,它处在一个高速的成长期,决策的好坏会直接导致它在所在行业未来的市场地位。所以对于管理层的研究,应尽量地多去调研和接触他们,因为人是最复杂的,也最难以把握的。通过多次直接的沟通,以及在其他方面获得的消息相互印证来对管理层进行判断。
  这有助于我们判断管理层的诚信,公司发展的描述是否客观以及对所在行业未来发展的评估能否符合实际,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
  笔者认为以下方面的调查有助于降低对管理层好坏判断的风险:
  直接对管理层的领军人物访谈,这往往能直观判断其素质和专业管理能力的高下,对判断其品德和性格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从客户、主管方、竞争对手、和内部员工等第三方了解其对目标企业管理层及领军人物的评价;规范和严格执行的公司决策制度是避免管理团队出错的基础;相对而不是过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关注上市企业成长的历史轨迹,公司在竞争中持续壮大成功,管理层相对稳定,是优秀管理层的佐证;创新进取精神是判别企业管理层是否优秀的标杆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