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教育的案例

 灯火闌珊 2010-10-07
作者: 安徽桐城六中 吴问伦   发布日期:2009-5-26 
题记:
教育和教学是孪生兄弟。
教育给学生天空,教学给学生大地。
教育是给理想插上翅膀的新梦;教学是锻丁是丁、卯是卯
的铁锤。
教育是道,教学是术。
教育是灵,教学是肉。
教学中没有了教育,教学就彻底死掉了。
教学传授知识,学生没有,给他就是;教育赋予灵性,教
师也没有,指一个方向给学生,自己得去。学生得法于教学,受
益于教育。
差生是教学制造出来的;教育,没有差生。
教学管人一阵子,教育管人一辈子。
                                     ――《教育随感录》
 
      政治教师应该把政治课当作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阵地,当作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堂。对每届学生,我都要对他们讲,我们的政治教材的名称是什么?是“思想政治”。这说明政治学科最主要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它不是纯知识性的学科,不象数学等自然知识学科(1+1一定等于2,在政治学科看来,它可能等于3或其他的),它培养的是人的思想、思维、精神等。所以学好政治必须加强思想修养,自觉提高觉悟、观察社会、关注人和社会的人文精神等能力,不能靠死记硬背。(摘自本人的《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阵地》)
下面我就选择几个案例来谈谈。
 
案例一:
      在讲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这个问题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金钱观的教育。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最终有一天会消亡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开始是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历史上有用布帛、贝、羊、石头、蛇等物作一般等价物,现在,我国的汉字中与商品交换有关的字是用贝旁的),这中间过程里,每一次发展都解决了前者的矛盾,但也同时带来了新的矛盾,最后,客观上需要一种商品固定地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个“幸运儿”历史地落在了金银身上,金银本来也是普通商品,只不过由于它具有充当货币材料的优点而成了“幸运儿”,就是朱元璋本来也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后来身上披了黄袍而成了不一般的人,成为凌驾于其他人之上的皇帝了。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金银和其他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一样都是一般等价物而已,是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已。因为人们是用它来作商品交换的媒介,人们需要的是对方的商品(商品--货币--商品 正如男--媒人--女 男女搞对象一样,需要个媒人,他们需要娶的是对方而不是媒人)。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金钱,它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已。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案例二:
      在讲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品牌的价值的意义在于,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有时甚至比有形资产还重要。假如可口可乐(品牌价值为300多亿美元)一夜之间固定资产由于某种原因化为乌有,但第二天,它仍可以凭借它的品牌站立起来。这就是品牌价值之所在!
    推论到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我们每个人也要树立自己的“品牌”,也就是自己的信誉和形象,它是一个人的无形财富,也就是你在他人和社会中的印象和评价。作为学生,不要依赖父母,而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怎么才能做到?就是要现在打好基础,提高素质,为自己“创立”能立足明天的品牌。
    现在的社会,文凭是泥饭碗,能力是铁饭碗,素质是金饭碗。有了文凭,可以为你谋到一份饭碗,但不稳定(泥饭碗);有了能力, 使你的饭碗更久些(铁饭碗),但铁容易生锈,也就是说,你在你所在岗位上还有更多的竞争,还有可能,你所在单位不一定持久;有了素质(金饭碗),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以在更广泛的空间施展,因为金难以生锈!  
 
案例三:
      在讲《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时,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教育。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劳动者应该是企事业等单位的主人。但据普遍反映,广大职工特别是公有单位的职工并没有主人翁的感觉和意识,这是为什么呢?
      在一个家庭,家庭里的成员都有主人的感觉,人人为这个家庭着想,可是在单位里为什么就不能呢?卫生问题,在家里,搞得干干净净,可见到单位里卫生差,熟视无暏。这是因为大家没有主人的意识。
      其实,主人地位是由其权利和义务构成并通过其实现权利和义务来表现出来的。当一个人享受一定权利的时候,他会把这个单位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她,呵护她,反之,人们不会爱她的,甚至有人故意破坏她。比如,有的学生故意破坏学校公物,我问他们,为什么在破坏学校公物呢?你在家里是这样的吗?他们的回答,大都是,学校又不是我家!学校把我的钱收许多去了,还在伙食上剥削我们!如此等等!
     在管理上,当要求大家尽义务和责任的时候,口号是“单位是我家,创建靠大家”;当享受权利时,那就怕你把单位当自己家了,恨不得这个单位是自己一个人的家!这样的管理,广大职工会有主人的地位吗?广大职工会有积极性尽义务吗?这样的管理,大家只有感到自己是“仆人”的地位,根本没有主人地位,所以主人意识也就难以存在了!那就容易解释人们的种种心态了!  
 
案例四:
      在讲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时,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现在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从而出现了各种价值观并存的时代。这样,给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带来种种影响,甚至分不清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因此,本知识点显得非常重要。首先从理论上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特别强调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为这个问题的说明打下理论基础。其次,说明价值观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也是随着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的。
      在讲这个知识点时,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结合理论充分运用,大约用了近四节课的时间讲了价值观的问题,特别花在“正确价值观”上的时间有两节课。
      大到国家发展问题(经济发展观、教育观等),小到个人(从正反两方面举例班级、学校中师生的言、行、举、止等)。
讲到这个问题时,我把教育观中的两种对立的价值观作了比较。一是应试教育,二是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追求短期功利,害了长远发展;素质教育着眼未来,是可持续教育观。
      我举了这样的例子:两个医生
      甲医生给发烧的病人,下猛药、进口高级药、种种检查等,病人的烧很快退了。这样,他的声誉上来了,天天门庭若市,收入也上来了,也给国家的GDP作出了很大贡献,政府给他发“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
      乙医生详细地问病人情况,让病人注意卫生、搞好锻炼,给他开简单的便宜的药,病人的烧一个星期才退了。这样,他的声誉下了。人们说,乙医生的技术差,不如甲医生。结果都纷纷到甲医生那看病了,乙医生生意差了,没有给国家的GDP作出贡献。
      结果呢,经甲医生治的病人的烧很快反弹了,又不得不到甲医生下猛药退烧,又给甲医生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也给国家带来GDP的增长,病人的身体渐渐差了。而乙医生经治的病人的烧没有反弹,好了,节省了不少钱,身体也好了。
     应试教育好比甲医生的治疗,素质教育好比已医生的治疗。
     其他的话就不多说,相信大家都知道各自的后果(最终结果)。           
我的有些学生现在在大学里,就向我抱怨,在大学里无所适从,不知道做什么事。在高中,有老师带着学习,现在没老师带,真不知道干什么好。
     我对同学们说,我们应该注重以后的长远发展,不要看目前。在高中,花三年的时间拼潜力而牺牲今后人生的几十年,划不来。不要看重分数,首先要学会做人,培养良好素质,这样在社会里会有自己的“金饭碗”的。文凭只是泥饭碗而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们以后干什么,都要好好做人,干一行会一行,爱一行,都会实现人生价值的。
      这样,我用价值观的问题,无论从知识上还是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我相信,学生也无论从知识上还是从思想上都领会了其中的精神!  
 
案例五:
      在讲辩证否定观时,我引用与学生紧密联系的案例来说明。
现在不少教师都抱怨学生喜欢撒谎、虚伪,作为教师家长其实更应该反思。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其中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性质、维护其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打破现状、促使事物性质转化的方面。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对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比如,大风把庄稼摧毁,是大风否定了庄稼。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要学会反思,要从自身找原因以寻求解决问题,以不断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辩证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也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根本途径,可以说,没有否定也就没有发展;新事物是在对旧事物的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比如,认为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或怀疑一切,实质上都是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不能迷信权威,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学生喜欢撒谎、虚伪等,其实是一种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的表现。因为他迷信、害怕家长、教师等的权威,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害怕自己一提出,就遭到家长和教师的责骂和呵斥。但矛盾的普遍性又告诉我们,世界是矛盾的世界,就每个人的思想意识、观点等也是不相同的,作为学生肯定也有自己的不同观点,尽管不敢提出但心里还是客观存在的,这样他在不同的“权威”面前就有不同的表现即迎合“权威”的要求(有的家长面对教师对其孩子在学校犯错误的反映时就说过,我的孩子在家里多乖之类的话),也就是给家长和教师的印象就是喜欢撒谎、虚伪等。
     如果作为家长和教师能心平气和地听学生的意见(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帮助他分析,让他懂得正确或错误的道理,让他口服心也服,孩子就能敢于“求真唯实”了。
 
     以上选取我在教学中的几则案例,通过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渗透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教育。不足之处,请斧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