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昧时代的镇魂歌——骑兵的故事

 维以不永殇 2010-10-10
蒙昧时代的镇魂歌——骑兵的故事

如果说到中世纪的欧洲什么东西最出名,那么可以当仁不让地说,使他们出产的骑士。原本只是一种兵种的骑士竟然能够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象征,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指的骑士年代是指罗马帝国已经走向灭亡,但是新的文化形态尚未形成,一切都在废墟上重建的年代。但是骑兵的出现,却远远比这个时期要早得多。而且说到骑兵,就不能不提东方骑兵的发展。

早在公元前七八百年,就已经有骑兵活跃在战场上。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被称为“血海中的亚述”的强大军事帝国,就曾经发展出庞大的骑兵部队。就是这支部队,将巴比伦城都踩在脚下。当然,那时候的骑兵装备极其简陋,最开始的亚述骑兵根本没有盔甲,它们坐在没有马鞍的马背上,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保持平衡。那时候的骑兵作战多以弓箭和标枪为主,基本不会出现电影场面中的那种大规模骑兵对冲的壮观场面。这时候的弓箭使用技巧也不是我们所了解的“向敌人斜上方射击,利用重力加速度使箭落下伤敌”,而是真正的瞄准射击,亚述和波斯的骑兵最善于在高速奔跑的坐骑上返身回射,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而在东方,骑兵的开始源于战国时代,战车战法逐渐被淘汰,骑兵登上了历史舞台,“胡服骑射”的典故也源自这个时期。同西方不同的是,这个时期有据可查的骑兵已经配备了马鞍(或许是向游牧民族偷学的),但是战法还是以弓箭为主,看过兵马俑的人都知道,鞍马俑的形象大都持弓。

从这以后得很长时间里,骑兵的发展一直是在盔甲与武器上做文章,冶金的技术不断发展使武器不会经过一两次劈砍就折断,当然,实战中的多为手工制作的铁剑,少数用钢做的质量也是一般,所谓百炼精钢多半是扯淡的。弓箭的威力越来越强大,从不穿甲到皮甲,硬皮甲(日本的足轻骑兵据说都穿这个,就是在皮甲上钉上片状的甲块。)直到罗马早期的锁子甲(用细小的铁环相扣,形成连头套的长衣,有很好的防御力但是做工很繁琐),不断地牺牲机动性换取防御力。即使这样,弩还是骑兵的最大杀手之一。弩箭的使用简单,任何人稍加训练都能掌握,结果一个躲在草丛里的农民也可以轻易结束贵族骑士的生命。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弩在欧洲是禁用的。

在这段时期,战场的主力依然可以说是步兵,比较著名的罗马方阵步兵使用的是远距离投掷的标枪,近身使用长度40公分左右的罗马短剑。罗马人初期使用圆形小铜盾,高卢战争后被大盾所代替,一直沿用到帝国时代。大盾为半圆,通形,高1.25米,宽0.8米。盾为木框架,包带皮革,铁皮镶边,里面中间部分衬有铁片。应为举着一人高的盾牌,又排成密集的阵势,个人在战斗中躲闪的机会并不多,近身格斗战的目的就是经可能的把短见插入对手的要害。

不过,也有些骑兵的身影不得不提,比如说波斯骑兵和马其顿骑兵。这两种骑兵都可以说是那个时期的典型骑兵,波斯轻骑兵用弓箭,重骑兵(所谓重骑兵,就是防御好的轻骑兵)身穿鱼鳞甲,用两三支标枪外加一柄短剑,而后,大约在5世纪的时候,长达三米的标枪开始装备军队。马其顿骑兵的装备和波斯骑兵的装备相似,但是他们使用的标枪更长,在作战中,他们也更倾向于用长标枪的优势进行突击。之所以要把这两种骑兵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是一对互相争战的冤家。就单骑兵作战能力来讲,两者可以说不相上下,但是马其顿骑兵的纪律性更强,他们在作战时用一种小队三角阵形,无数个三角排列起来好像是一排锯齿,而波斯骑兵的直线阵形在相比之下显然不利于回转,所以在整体作战中,一直是马其顿骑兵处于上风。而后,波斯王朝灭掉了一直抵挡罗马帝国的安息王朝,从此开始了同罗马帝国长达四百年的旷日持久的征战,这场战争将两个强大的王朝都推向了灭亡。

在东方,骑兵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原地区和游牧民族的对抗史,在不断的对抗中,中原地区的骑兵得以发展壮大。这段时期在中原出现了专门饲养马匹的“官马”制度,这个制度是马匹的数量和质量都得以提升,再加上中原地区才有的优秀冶金技术,最后的结果就是公元前119年武帝以卫青,霍去病二人各带五万骑出击,以步卒十万,马十余万匹转运辎重。霍去病深入匈奴两千余里,打破敌军封狼居胥山(在今天蒙古)而还,传为千古佳话。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的近战骑兵,这些被称为“重骑兵”的骑兵(跟欧洲的重骑兵概念差不多,这里的重骑兵是相对于基本无甲,以弓箭作为武器的轻骑兵而言的。),以戟、矛、环首刀(这是冶金技术的成果,这种刀刀脊背,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作为武器,真正起到了冲锋陷阵的作用。

不管怎么说,骑马都是一件很辛苦,当马飞奔或者腾跃的时候,马上的骑士只能用双腿加紧马腹,同时抓住马的鬃毛才能避免掉下来,更别提挥舞长刀或者射箭了。但是随着一个革命性的发展——马镫的诞生,骑兵可以说真正进入了成熟的时代。可以说很少有像马镫这样简单却在历史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的发明。现在认为历史最早的马镫是在我国的晋代出现,马镫可以使人在马上格斗的时候更容易发力,并且在长途行军的时候不易疲劳。这使骑兵的两大优点——冲击力和机动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骑兵开始真正作为战场的主力。这时候在东方骑兵依然主要使用弓箭(这点到最后似乎都未改变),但是更利于刺击的矛(这种矛比以前的矛更长,是骑兵专用的)取代了戟,短刀(这种刀刀体更宽,刀首也从以前的方形改为前锐后斜)也成为骑兵的制式武器。一直到唐代,大唐骑兵甚至可以和突厥骑兵正面硬撼。不过有趣的是,在经历了南北朝的骑兵重甲化之后,唐代骑兵又开始回归轻甲,重甲骑兵的比例大大减少(东方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像欧洲那样的重骑兵)。比如说陪李世民纵横天下的玄甲军,就应该是一支轻骑兵的部队。当然,唐代的轻骑兵和汉朝的轻骑兵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并不只使用弓箭,照样使用长矛之类的近战武器,并且还有锤、斧等重砸的武器。李世民手下勇将尉迟敬德据说更是用鞭的好手。护甲方面,唐代骑兵穿着的是一种被称为“光明甲”的铠甲,这种铠甲有大量的铁质成份,防护力远非皮甲所能比拟的。不过,为何东西方的骑兵会场生这样的分野,在后面再详细讨论。

之后的中国是一个战乱的年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武力最弱的宋朝,从建国开始就几乎一直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压得抬不起头来。而且宋朝骑兵之弱,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主要是因为在后唐时期,已经将西北等地的大部分产马地区都失掉了,以至于宋朝一直以步兵为主,从来没有过强大的骑兵。到了南宋时期更是糟糕到连殿前司(即皇帝的禁卫军)都凑不齐战马。在战法上,从前的战车又被拉了出来,结合步兵部成密集阵势,骑兵用来巩固侧翼等等,反而成了辅助(这种战法同欧洲早期有点相似)。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的步兵铠甲非常沉重,距宋史记载,一套镜甲重达50斤,很难想象穿着这样的铠甲是如何作战的。据说岳飞就曾经在有一次大败金军后因为士兵铠甲太重而未能全歼敌人。
相比之下,北方少数民族却几乎都是以骑兵为主。辽军的一名正军甚至配备三匹战马(相较宋朝,真是奢侈)。这样的
军队有着恐怖的机动力,在对战宋朝的时候往往是将宋朝的军队各个击破(比如幽州之战、辽军就凭借平坦的地形和出色的机动力,将宋将曹彬,潘美各个击败)。金的骑兵更加有名,不过他们的战法稍有不同,金军会用步兵作正军,用骑兵两翼突袭,再配上金国著名的拐子马,可说正攻威力强大。在装备方面,并未出现太大变化。不过少数民族少用长矛,而是更喜欢用马刀,弓箭当然还是万年不变的武器,另外,金人似乎喜欢用狼牙棒,当时有歌谣称:他有金兀术,我有麻扎刀;他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少数民族很少穿重甲(这可能跟少数民族一直缺乏铁这种资源有关),所以这时的骑兵更加的轻装化。

欧洲的马镫出现的要相对晚一些,现在基本的看法时,马镫时从中国传到土耳其,再从土耳其传到罗马帝国。如果具体来看,有可能是柔然人将马镫带了过去。柔然人是蒙古种人,在公元500年左右被突厥人击溃,开始了迁移。他们一直到了帕诺尼亚河流域,并在那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其他范围南起亚得里亚海,北至波西尼亚,东临格尔巴阡,西及阿尔卑斯。一直到了六世纪末,柔然人都是东欧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被称为阿瓦尔人,经常四处掠夺。但是,因为欧洲相对紧张的耕地资源,使他们无法再继续游牧的生活。很快他们就沦为了其他势力的雇佣军,他们所带来的军事革新也很快被吸收,这点在东罗马帝国的骑兵身上可以体现出来。

在重点提及欧洲骑兵之前,有一只夹杂于欧洲与亚洲之间的骑兵部队需要提及,他们就是俄罗斯骑兵。虽然俄罗斯一直被认为是欧洲国家,但是在那个年代,它的威胁多半来自东南方,所以他们的装备也更靠近东方。带头巾的锁子甲,外披打泡钉的银皮鳞甲,但头盔的式样来自拜占庭,这使他们看起来更像欧洲骑兵。因为俄罗斯贵族的顽固,这种装束一直到16世纪都为改变。在武器方面,俄罗斯人用的也是马刀,这种刀身呈弧形,凸部是刀刃,凹部是刀背,有刀尖(有时刀身带槽)和安刀柄的刀尾。由于刀身弯曲,重心远离刀柄,增大了马刀的杀伤力量和杀伤范围。马刀的这种特点在用弹性大和韧度高的硬质钢制成的刀身上表现最为显著。14世纪,马刀上镶了宽脊,即刀身打击部分的宽部,加宽处逐渐变尖,两面开口,这种加宽用于增加刀身的重量和增大撞击力,更便于砍杀,在高速奔驰的坐骑上,割削对手的颈部是最常见的用法。这一类马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耳其马刀和波斯马刀。两种马刀均为直把,刀柄带有十字横挡,欧洲的马刀则多半带有万状的护手。

说实话,俄罗斯视挺倒霉的国家(其实并不能算一个国家,而是众公国的集合体,虽然11世纪的时候已经有了系统的封建经济模式,但与西欧的并不相同。后者的土地归国王所有,领主拥有的不过是使用权和征收赋税权;俄国的骑士同样从主君的手里领取封地,但有完全的土地所有权,即是转投别的领主,他的封邑会一起转入新的公国领下。毕竟是在西欧耕地面积极为稀有,而俄罗斯实乃苦寒之地),不但被蒙古人欺负,北方还有虎视眈眈的瑞典、立陶宛人和条顿骑士,当然,感叹不是我们的重点,所以也就不再提这个话题了。

然后,将要到来的就是横道亚欧大陆的蒙古骑兵以及将欧洲变成废墟的蛮族入侵。

真正意义的骑士道,是和几个名词分不开的,一个是基督教,另一个是十字军东征。但是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帝国的倒塌,以及一个宗教的兴起开始。

但凡新生的事物都要受到旧有势力的打击,这是一个必然的循环。在基督教初期,罗马皇帝看他们就非常的不爽。因为基督教的发展,罗马原先的神得不到尊敬,甚至连祭祀用的牲口都卖不出去。并且基督教徒只以耶稣为主,这是罗马皇帝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威胁。宗教和政治常常对立,这其中的因果复杂多变,但不会改变的都是统治者认为自己的统治不再稳固。

对基督教的压迫持续了很长时间,迫害的手段也骇人听闻。据说有不少主教被钉在柱子上烧死,有些被扔进角斗场成为猛兽的食物。还有的少女同她的母亲一起被扔进了沸水里煮熟。这是一个典故,据说给她们行刑的军人被这两个母女美丽的殉教场面感动,也成为了基督徒。当然,等待着这位军官的也只有死亡,不过在他被斩首时,被他煮死的那个少女同基督一起显现,给他戴上了殉道者的冠冕。

文献上并未记载这个阶段基督徒有什么大规模的反抗活动,不过或许是上帝的旨意,在米兰赦令后,基督徒的苦难走到了尽头。

米兰赦令也是带着传奇色彩的故事,相传君士坦丁为了支配罗马帝国,与马克森在罗马郊外的莫尔维安桥展开血战。他在梦中被指示以(X P)为记号征战就必胜。因不解其意而冥思苦想时,其部下的一位基督徒士兵解释说这记号是基督的希腊语头两个字母的组合,所以当以基督的名征战。君士坦丁非常赞同此解,并在士兵的头盔和盾牌上都饰以(X P)的记号。如此君士坦丁以基督的名义征战,获得了巨大的胜利,战胜了马克森提。

借此事件,君士坦丁发表了米兰赦令,基督教不但获得解放,而且成为了罗马的国教,对基督教的迫害从此结束。

然后,就是蛮族的入侵。罗马帝国统治下不牢靠的和平瓦解之后,入侵者的浪潮席卷各地:哥特人与汪达尔从东来,穆斯林从南来。最后,最最可怕的是维京人从北来。从4世纪最初的野蛮人入侵到10世纪末,几近六百年中文明与文明碰撞同化,不自觉地相互包容。最后,在11世纪末,入侵之潮从欧洲转出去,借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渗入亚洲。

在这期间,有些至今还脍炙人口的骑兵名词,比如拜占庭铁骑。这支骑兵队算是罗马帝国被欧洲历史上的军事天才汉尼拔狠狠教训后,所发展出的最终骑兵。铁骑一词来源于希腊语“覆盖”,意思是马匹与骑手都披挂铠甲。另外,拜占庭骑兵同时使用弓箭和长矛,换句话说他们既精于骑射,又善于冲锋,这在当时的欧洲是不多见的。

在血与火的战争中,欧洲也正式进入了封建社会,也是骑士最辉煌的年代。加洛林王朝的加洛林重骑可以说是欧洲骑兵的代表。那时的加林洛王朝已经进入了比较标准的封建制度,骑士的马匹武器都要自己准备。由于这些花费极其昂贵,所以实际上成为骑士的都是贵族。后来这种制度逐渐发展,一名标准的骑士在出征的时候还要带一匹备用的马匹为他装卸盔甲等重物,还需要一名侍从,有时候他还要一名轻装的骑者为他侦查,于是一名骑士扩展成了一个小队。这时候的骑士穿这依然是梭子甲,作为重骑兵标志的全身甲认为问世。而后崛起的诺曼人更是视骑兵如命,他们在渡海攻占西西里岛的时候,竟然冒险连马匹一起运过去。

在这个阶段,基督教的势力并未随罗马帝国的衰败而消亡,反而越发庞大。在公元六世纪左右,罗马教主格列高利登上教皇宝座,确定了教会内部以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应查尔斯大帝的请求,给他加冕,从此开始了基督教介入政治,这期间的种种勾当可以说给神之皇冠蒙上了重重阴影,基督教本身也开始了进一步的腐化堕落,他们忘记了基督教形成初期善良简朴的美德,愈发的贪恋世间的权利与财富,这可以说是造成中世纪黑暗的一大原因。在整个中世纪,有几万人因为魔女和异教徒的罪名被处死,讽刺的是,处死的方式竟然和当年罗马帝国对付基督徒的方式差不多。

基督教的另一个错误,就是发动了十字军东征。无论如何美化,宣称是神的旨意,这都不过是一场长达两个世纪的因为贪婪而引发的野蛮掠夺而以。回想起来,咱们的某个邻国似乎也说过发动战争是为了解放被欧洲列强奴役的亚洲,看起来过了这么久,在寻找借口方面还是没有任何进步。

不管怎么说,十字军标志着骑士阶级的顶峰到来,如果之前都称他们为骑兵的话,现在则要称为骑士了。这个时期的骑士与宗教结合,形成特有的骑士文化。不过,在记述这个正牌骑士之前,在把视角拉回东方,让我们看看被称为冷兵器之最的蒙古骑兵。

简单来说,蒙古人灵活多变的风格和大范围分进合击的战术都不是崇尚正面作战的欧洲人所能抵挡的。若论一对一的正面交锋,轻甲的蒙古骑兵恐怕不是重甲的欧洲骑士的对手,但是实际上,似乎从没发生过欧洲骑士与蒙古骑兵正面对冲的场面。即使是正面的遭遇战,蒙古人也采取同欧洲完全不同的战术。战术队形通常是排成五个左右的横队,每个横队均为单列。各横队相距很宽的距离。前两个横队是重骑兵,其余为轻骑兵。在此之外则还有大批的游骑四处做表面上无意义的运动。

双方军队在靠近后,蒙古军队的轻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的巨大空隙间以极高的速度冲出,向西方的敌人投射长矛和从中原学来的毒箭。几次齐射后,重骑兵部队迅速后退,接着轻骑兵部队也迅速后撤,并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攻击的西方军队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必须保持队形的严密向前推进,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兵。通常蒙古的骑兵只要一两次这种冲击就会让敌军军心动摇队形混乱。而这种反复的攻击蒙古兵可以无论白天黑夜地进行,因为队伍相距较远且不需要太严整,蒙古兵的队形很容易在远离敌军后重新排列整齐。一但敌军队形混乱军心动摇开始后撤,则宽大的蒙古兵队形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

从战略上讲,欧洲骑士还局限于小规模的战斗,而蒙古人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性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显然,相对于欧洲骑兵向着发展冲击力的方向进行,蒙古骑手们则极大地发展了马匹的机动性,蒙古马匹虽然没有欧洲马那么强的冲击力和越障能力,但是耐力极强,而且不像欧洲马那么娇贵。这更适应蒙古人的战术。他们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撤,待追击的敌军阵型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蜂拥而来。

此外,蒙古人还学习了汉人攻城拔寨的本领,在攻城战中大量使用了火器和投石机等器械,这些装备多为欧洲人从未见过的,不但不知道如何抵御,甚至在气势上就先被吓破了胆。如果自己的步兵未到,蒙古人则只留少数部队监视以待后续的弓箭工兵,大部队仍继续高速前进,使后方的敌人根本无法作出战争。

好了,回到1095年11月27日的欧洲,在土耳其人逼近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同时塞尔柱人攻下了圣地耶路撒冷后,拜占庭皇帝想着教皇发表演说,号召西欧诸国以上帝的名义夺回圣地,十字军东征由此开始。

因为有了信仰作为旗帜,这时候的骑士有着自己的准则。骑士守则是这样写的:捍卫教会,保护妇孺,救济贫苦,铲除邪恶。但是,实际上除了第一条,其她的准则到最后都成为了装饰。

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发展出三大骑士团,最有名的当属圣殿骑士团,他们是保护第一次东征后到达巴勒斯坦的朝圣者为目标的宗教军事组织。因为它开始时设在耶路撒冷的总部靠近所罗门神殿,所以又成为所罗门圣殿骑士,也只有这个骑士团使用PALADIN这个神圣的名字。然后就是大部分由德意志骑士组成的条顿骑士团,这个骑士团拥有着严格刻板的制度,使整个骑士团有着强大的战斗力。不过这个骑士团对外的名声并不好,他们不但抢劫伊斯兰国家,甚至连基督教国家都不放过。最后的圣约翰骑士团,主要目的是保护十字军沿途的医院,所以又称为医护骑士团。

相对于十字军,他们的宿敌萨拉丁手下的三大骑士团才算是真正的精锐。他们是由库尔德人组成的近卫骑兵,又受过训练的奴隶组成的马穆克奴隶骑兵以及善于骑射的弓箭手组成的弓骑兵。萨拉丁是战术大师,他最善于将十字军的骑兵与步兵分隔开,同时用弓骑打击对方的骑兵。

在十字军之后,骑士道逐渐没有了宗教色彩,而仅仅代表着贵族阶级的荣誉感。这时候基督教已经腐朽到必须改变的时候,而欧洲的国王们又开始了互相的征战。

这个阶段的骑士可以说最接近理想的骑士,他们正直、宽容、对待女性有着极好的礼貌。当然,他们也总是憧憬着别人的妻子,所以动不动就会为了女人扔手套决斗……然后,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可以说骑士的时代结束了。(懒猫语:唐吉坷德……)

不过,实际上骑兵这个兵种继续延续了很久,而且被很多人认为是骑士标志的全身甲在十五世纪刚刚成熟,这实际上是和火枪的发展无不关联。随着火器的发展,铠甲也在十七世纪发展到重甲的极致——重型四分之三甲。但是这时候龙骑兵的成编制出现已经为传统骑士唱起了挽歌。

龙骑士并不像奇幻小说里面那样骑着龙的骑士,他们应该是骑马的火枪手。至于龙骑兵这个名词的来源较流行的一种认为,当时该兵种使用的队旗上画了一头火龙,这是从加洛林时代(或者更早拜占庭就有)开始的传统,龙骑兵由是的名;另一种认为,当时他们使用的短身管燧发枪被称为火龙,龙骑兵来自这个典故。

在瑞典的伟大统帅古斯塔夫.阿道夫率领15000人的瑞典部队在波美拉尼亚登陆,两年时间内横扫德境未逢敌手的时候,他的手下只有两种骑兵,就是龙骑兵和突击的轻骑兵。

然后,时间再次前进,到了配有多把转轮枪的德国雇佣军——黑衫骑士出现的时候,作为一个兵种,骑士已经不可避免的被火枪击败了。骑兵加快速度向着“骑马的枪手”这个方向转变,到了拿破仑时代,所谓的骑兵连铠甲都没有了。
原本骑士的诗篇到这里已经可以结束了,但是身为中国人,还是要提一下东方骑兵的状况。明朝骑兵只有一个字形容——弱,虽然也有骑马的

火铳兵,但是训练级差数量又少。唯一可拿得上台面的却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手下的关宁铁骑,这也是明朝唯一可以和游牧民族硬撼的骑兵。而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战国时代已经发展出了骑马的火枪兵“铁骑”,比欧洲早得多。另外,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还是“赤备”。虽然如此,在后来的侵略战争中,日本军队似乎并未表现出多么强大的战斗力……

好了,本文到这里必须结束了,此时天色已经发白,准备睡觉的我脑海中响起的却是那句话: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