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润教育桃李 科学管理创名校 -----记应城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东马坊初中校长黎仕英 是她,怀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用她柔弱的双肩促使一所乡村中学走向辉煌;是她,凭着对教书育人的执著追求,谱写一曲在低谷中奋起的教育质量强校之歌;还是她,用满腔的青春热血和无限赤诚,浇铸了东马坊初中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里程碑。她就是从教22年、一直工作在应城市东马坊初中的现任校长黎仕英同志。作为老师,她以爱润教、精心培育每一棵幼苗,为孩子们的发展,教书育人、竭尽全力,赢得了极好的口碑,被评为市第二届“十佳师德标兵”,两次作为市师德报告团成员赴外校做报告;作为校长,4年多来,她以校为家、殚精竭虑,奋力打造应城教育的“东方之珠”。她以不懈耕耘播种着明天的希望,用心血和汗水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学校也先后获得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市“德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短短几年时间里,应城市东马坊初中成长为一所全市乡镇初中屈指可数的典范。 她说,我是一名老师,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是我的职责和本分。 她是1987年7月从孝感市汉川师范学校毕业的。毕业分配时,很多老师和亲戚朋友见她喜爱文学艺术,都劝她要么改行从事其她工作,要么想办法进城教书。而她凭着对家乡的热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旧称“古皮洼”的东马坊当一名人民教师;带着对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强烈渴望和改变家乡落后的教育面貌的远大抱负,她激情满怀地走上了讲台。弹指一挥间,她在讲台上一站就是近二十二年。这期间,她虽然去教育组做过教研员而暂时离开过讲台几年,但始终还是没有离开过教育,虽然和她一起参加工作的好几位老师先后都调到了大中城市,但她依然固守着心灵的宁静,甘愿把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甘愿把汗水播洒在家乡的土地上。远大的理想,矢志不渝的信念是她前进、奋斗的不懈动力,她的人生价值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了升华。 她十分热爱学习。她说,我是一名老师,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是我的职责。但是,要做好这件工作,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她在教书育人之余,先后参加了学历提高的学习和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在学校里,她又说,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在她的带动下,热爱读书、加强学习成为时尚。 她说,我是一名校长,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让每个学生成人,让每位教师成功,让每个家长放心。 2005年3月,经过海选,她开始担任学校校长。作为一名领导,她坚持以身作责。除了带课,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发展上。她以校为家,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从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入手,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净化育人环境,优化课堂结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子,大胆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以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合作型团队、竞争型集体、创新型基地、和谐型家园。让每个学生成人,让每位教师成功,让每位家长满意”的办学思想,它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管理步入了规范的、民主的、科学的高效运行之中。 她通过对学校总体状况进行深刻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自由散漫的教风和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所以,她首先要求改变教师对考勤制度的漠视。每到上班时间,她坚持和值日同志一同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教师进校。经过以身示范,教师上班迟到早退等现象迅速改观;其次,抓工作纪律。上班时间聊天、串岗等是一种普遍的办公室亚文化,这种情况在该校同样存在,黎校长对此非常重视。她常说,校园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的推进就无从谈起。她通过教师例会等渠道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师风、爱岗敬业等方面的文章,对教师加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再次就是建章立制,加大对教师业绩的考评和奖惩力度,以制度管人管事。为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她带领值日同志不定时经常性地巡查每一个办公室和每一个教室。对教师工作情况实行登记、公示、兑现制度,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教学能力而不出力着不得。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打开了明争暗赛、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在她的关爱和支持之下,学校先后有8人优质课获得省奖,教师获奖论文等数字逐年增加,档次逐年提升。老师们正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黎校长多次动情地说:“我经常被教师们埋头苦干敬业奉献的精神感动着。”其实,很多教师说,她在被感动的同时也在感动着别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更是黎校长献身教育的座右铭。她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光荣与梦想,用爱心滋润桃李,用管理打造名校,以永无止境的追求,在平凡中铸就伟大,在奉献中创造着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