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99)描写人类堕落的最后真实

 笑熬浆糊糊 2010-10-16
                 吴文峰画

        凯尔泰斯的获奖评语是:“坚持以脆弱的个人痛苦经历对抗历史上强大的野蛮强权。”

    网易博客:http://blog.163.com/zhengwanli_vip/?fromBook

                      描写人类堕落的最后真实

          译    名:凯尔泰斯·伊姆雷
          生卒年月:1929、11——
          国    籍:匈牙利
          代表作品:《无形的命运》
          获奖评语:坚持以脆弱的个人痛苦经历对抗历史上强大的野蛮强权。

          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台词:“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用这句话评价200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是再恰当不过了。诚如他自己所言,“在一个只有谎言被严肃对待的世界上”,“在一种残酷的、充满敌意的、疏离的文化环境中,我生活得太久了,结果,发展了一种特殊的文学意识。”

          凯尔泰斯就是在这种个体所属群体被迫屈服于社会强权的语境中,把自己特殊的文学意识贯穿到创作始终的。走进他的作品我们仿佛看到了他内心世界游离于物质喧嚣之外的朗朗晴空和以个体特质的殊死抵抗全方位抨击从未灭绝的法西斯主义的人文精神。

          “我必须抛弃一切。公园中的草坪仍泛着青绿,黄黄的落叶铺在上面,我漫步在这松软的土地上。不远处的一棵棵橡树上依然挂着枯叶,好像是一只只无精打采的手。我感觉,倘若我自己经得起忍耐,奇迹就会来临。”他在《苦役日记》中这样为自己设定了目标。正是这个目标促使他把人类堕落的最后真实呈现在世人面前。

          凯尔泰斯有着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他出生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匈牙利政府屈服于纳粹德国,将居住在匈牙利的犹太人悉数交给了纳粹德国,15岁的凯尔泰斯就是这时候随着成群结队的犹太人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犹太人的惊恐和绝望,看到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毒气毒死被炼人炉火化的情景,这地狱般的经历成了他终生的噩梦。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屠杀犹太人和战俘的“罪恶之窟”。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公里,是奥斯维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营的总称。在集中营内设立了活人实验室,建立了大规模杀人毒气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仅1944年,这里每天都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还是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据不完全统计,在集中营存在的4年多时间里,共有130多万人被关押,其中110万人在这里丧生。1945年5月苏联红军的胜利,给关押在纳粹德国控制下的多个集中营带来了曙光,幸存的20万受害者终于见到了自由的天空,这中间就有在集中营受到极度摧残的凯尔泰斯。

          从集中营出来以后,他没有像其他犹太受害者那样选择去西方发达国家,而是满怀希望地回到了伤痕累累的祖国。开始,他在一家报社做记者,同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主要翻译尼采、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等人的著作。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世纪50年代初,西方世界刮起一股否认和漠视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风潮,匈牙利政府也对这股风潮态度暧昧。凯尔泰斯一气之下辞掉了记者工作,带着揭露人类堕落行为的使命踏上了见证杀戮、暴政、苦役、饥谨、麻木、疯癫的文学旅程。1975年,他的长篇处女作《无命运的人生》出版。小说描写了一个叫捷尔吉·科维斯的15岁犹太少年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德军占领匈牙利之后,他稀里糊涂地被关进了集中营,此后的命运如何他全然不知,在阴森恐怖的集中营他体味到了种种与死亡有关的恐惧感,然而强烈的生存意识又使他增添了无尽的抗争力量。在生命苦旅中他意识到“人们无法开始新的生活,你只能继续现在的生活,”而且要在这种非人的生活中找到派遣恐惧的乐观情绪。作者意在告诉人们:一个人在无法选择无法控制的世界里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命路径。

          继《无命运的人生》之后,作者又创作了以大屠杀为题材的小说《惨败》和《给未出生孩子的祈祷》。这三部小说被作者称为“奥斯维辛三部曲”。前者叙述了当时闭塞落后的社会现状和主人公所经历的种种不幸。后者讲的是一个中年作家,由于整天生活在他所经历的奥斯维辛大屠杀的心理阴影之中,因此他不想要孩子,更不想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面临这个恐怖的世界。

          从“奥斯维辛三部曲”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人类的残暴给凯尔泰斯的内心世界留下的终生创痛,以至于他几乎所有的作品主题都致力于为“面对罪恶渊薮的人们输送文学的无边温暖”。《英国旗》如此,《思维的沉寂——刑警队再次上膛之时》如此,《流亡的语言》和《清算》亦如此。

          有评论说:“凯尔泰斯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都离不开奥斯维辛。显然,这些作品不仅是对纳粹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的揭露,更是促使人们通过对这一浩劫的反思,看到现实社会中依然存在着无形的命运、无奈的处境和无言的悲哀。凯尔泰斯的作品实际上已经摆脱了时空的羁绊,对人类有了永恒的意义。在作者看来,奥斯维辛并非是一个特例,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堕落的极点。只要有集权存在,就有可能出现新的奥斯维辛。”

          所以,诺贝尔文学院对他作出了恰如其分地评价:“坚持以脆弱的个人痛苦经历对抗历史上强大的野蛮强权。”

          凯尔泰斯部分作品年表
          1975年  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无命运的人生》
          1977年  发表中篇小说《寻踪者》
          1988年  出版小说《惨败》
          1990年  出版小说《给未出生孩子的祈祷》
          1991年  出版中篇小说集《英国旗》
          1992年  出版随想录《船夫日记》
          1997年  出版随笔集《另外的我:变革记事》
          1998年  出版散文随笔集《思维的沉寂——行刑队再次上膛之时》
          2001年  出版随笔集《流亡的语言》
          2003年  出版新作《清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