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冬时节,痛风病人应学会“吃”

 Z椰风海韵 2010-10-23
  秋冬时节,天气渐凉,变化无常,散去了夏日的酷热,终于可以“好好补补身子了”。于是,亲戚朋友,三五一群,觥筹交错、涮火锅、海鲜宴,不亦乐乎。不料,一夜醒来,大脚趾肿了,腿也弯不了了,原来是痛风又来了。

  痛风伴随季节而来

  文/本报记者 李皓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风湿科主任张波介绍,每到秋冬季,尤其是春节前后,门诊及住院的痛风病人总会比其他时节多些,这说明痛风还是与季节有一定关系的。

  痛风是人体内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沉积在关节、软骨、软组织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痛风常发生在进食肉类、海鲜及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后,一般发作部位为大脚趾关节,脚踝关节,膝关节等,长期痛风患者有发作于手指关节,甚至耳廓等;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常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多发生于子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

  首先,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变化也大,致使关节液温度下降,尤其夜间温度较低,尿酸容易析出结晶,结晶沉积于关节滑膜等处,引起痛风发作。因此,秋冬季节一定要注意四肢关节的保暖。

  其次,秋冬季节气温较低,人食欲增加,若多食肥甘厚味,体内就会产生过多的血尿酸,容易令痛风病人加重病情。尤其春节前后,人们应酬比较多,更是痛风高发时节。因此,秋冬季节,一定要注意“适度进补”,避免痛风发作。

  张波主任介绍,预防痛风应该遵循少荤多素、宜碱忌酸的原则,预防血尿酸升高及尿酸盐沉积。限制嘌呤饮食是主要遵循的原则。在饮食上尽量不吃动物内脏、沙丁鱼、牡蛎、小虾、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少吃肉类、豆类、蘑菇、菠菜、粗粮等,吃肉时可煮过后把汤倒掉再吃;可以多吃一些蛋奶、蔬菜、水果、细粮。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秋冬季天气转凉,人们喜欢涮火锅,但涮火锅的原料大多含过量嘌呤,极易诱发痛风,故面对如此美味,有痛风病史的人还是“忍”为上策;另外,广东人喜爱“老火靓汤”,其实老火靓汤也含有过量嘌呤,容易引起痛风发作。

  多吃碱性食物,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尿酸升高是由于体内呈弱酸性,在秋冬季饮食调节中多摄入一些含有碱性物质的食物进行酸碱中和,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碱化尿液,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可溶性,可起到预防痛风发作的作用,像芹菜、白菜、黄瓜、西红柿、苹果、香蕉都是很好的碱性食物。

  秋冬季多喝水可以预防痛风的发生,这是因为喝水可以稀释尿酸浓度、促进尿液排出,防止尿酸盐的形成和沉积。一般建议大家每天应摄取2000-3000ml水。要想远离痛风,饮食调节是关键,一定要长期坚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痛风更要学会如何“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