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师父是怎样教我练拳的

 踏雪寻... 2010-10-25

李师父是怎样教我练拳的

(2010-04-23 11:40:10)
标签:

杂谈

分类: 内家拳探秘

 

 崔晋民口述,白建云整理

          

    崔晋民简介:

    崔晋民:一九五五年生,太原市太极拳推手协会教练,一九六六年开始随赵国宝学习形意拳,一九七八年正式拜李桂昌为师,开始学习研究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南少林五行柔术,此间亦从学于申秉廉、刘毅、王辅仁等多位名师。后曾在李桂昌师父的指示下,教授赴华学习的美国唐手道学员和国内学习班学员,并赴俄罗斯、韩国教授中国武术,

一九七八年,赵国宝师父准备回乡居住,把我们师兄弟五人托付给了李桂昌师父。

其实在正式拜李师父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李师父,那是一九七三年,李师父以及咱们门里的人,也就是董先生门下的人统一在南宫练拳。教拳的主要是李桂昌师父,刘毅师父、申秉廉师父,也可以说是董先生门下的精英吧。学习的有我师父赵国宝,李锦文先生的弟子王辅仁等等,人数很多,而且许多人都是已经有一定的名气,开始教徒弟的人,带着徒弟们一起来学习。那时候师父们一起教拳,不分谁是谁的徒弟;徒弟们一起学习,不分谁是谁的师父,人际关系特别融洽,特别开心。

    在那段时间里李师父、刘师父、申师父统一给大家讲了一遍咱们门里的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南少林,从拳架到用法,到劲力都做了系统的讲解,真可以说受益不小。那时李师父除给我映像很深的就是在正常的讲大课外,李师父很少说话,常常总是站在旁边静静地看其他师父教拳和徒弟们练拳,所以有的人说李师父“牛”,有的说李师父保守。

    那时李师父住在杏花林体育场,赵师父带着我们五人到了李师父家,把五人的名字写在张红纸上,递给李师父,就算正式成为了李师父的徒弟。仪式迫于当时的形势,很简单,但在咱们门内却仍然是十分严肃的事情,递上名字就意味着赵师父把徒弟正式转托给李师父。武林中一般师父可以让自己的徒弟去跟其他师父去学艺,但却很少愿意把自己的徒弟正式转托他人,因为这样一方面会影响自己名下的人气,也会影响自己的声望,但赵师父那人绵善,不计较名利得失,虽然岁数比李师父年长两岁,但仍从拳道以晚辈自居,对李师父特别敬重。一方面是敬重李师父的技艺,一方面也是不愿意耽误自己的徒弟。

第二天晚上八点多,我们师兄弟三个人到了杏花岭,那时候工作紧张,只有晚上学拳。进了李师父家,李师父躺在床上动也不动,也不说话,坐了差不多一个钟头,弄得我们五个人好尴尬,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里直泛嘀咕:“是走呢,还是不走呢?”正犹豫着,李师父从床上下来,我们以为要教我们了,可是看见李师父站在地上做事,还是一句话不说话,弄得我们走也不是,在也不是。又过了一会李师父看见我们烦躁的不行了,才穿起衣服说了一声:“走!”

我们跟着李师父到了足球场的门框底下,门框上吊着盏十五光的灯泡,照出一片光亮。李师父先让我们三个人各自练了一番。我们三个人在赵师父名下已经练拳近十年,形意拳的五行,套路也已经学了不少,而且赵师父教拳严格,从身架到手脚细节都要求特别严格,所以李师父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在灯光下给我们打了一个劈拳。 “当——”的一下,把内功的那种劲力一下就打出来,那时我们三个人都是二十多点的小伙子,身上的肌肉一块一块的,觉的自己很有力量,可是一看李师父的劈拳都惊呆了,虽然只是一个劈拳,可是那劲力却从来没有见过,就仿佛炸弹爆炸一般,从身内一下就发射到四肢,那眼睛的神气,筋骨的撑拔力,体型的整劲让人看得汗毛都竖起了。当时虽然说不上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劲力,但让我们开了眼界,一下明白:原来这才是形意拳!三个人刚才还烦躁,现在也不烦躁了,刚才练拳的时候还有意表现自己,现在也不敢呈英雄了。李师父看着五个人低眉顺眼了,把衣服一穿,说了声:“练吧!”没有再多的话,就回去了。那是李师父第一次给我示范,让我看到了练拳的目标。后来又从多种方面给我示范,所有以后练拳就会常常回忆李师父的身手动作,精神气质,成为自己学练的榜样。

    现在仔细琢磨,李师父当时所表现的实际是一个六合劲,也是一个四稍的整体劲力,也可以说是抖劲。六合劲就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四稍齐是筋梢要齐,骨梢要齐,肉梢要齐,发梢要齐。这些拳谱的要诀可能都会背,可是真真能表现在身体上,或者用身体表现出来的却寥寥无几。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明劲,明劲虽然是初级阶段表现出的基本劲力,但高级阶段也不是不可以表现,而且高阶段表现出的明劲更是劲力应用自如的一种表现。所以六合劲是内家拳的基本劲力,是练太极、形意、八卦追求的目标,而不是拳架招式会的越多越好。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在李师父的指导下练拳。李师父教人练拳的确话语不多,不讲大道理,主要是具体的、适时的指导。首先要求是要把练拳放在第一位,不喜欢只说不练,也不喜欢说的多练得少。

在内家拳门内,一般主要是练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在董先生门下多一个拳种南少林。南少林里有一些基本功,如滚木球、捋麻辨、搨木板。在一起练拳的时候,有个徒弟就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如何如何捋麻辨,李师父就悄悄的把个牙签别在他的麻辨上,第二天那徒弟又吹嘘,就见李师父拿着麻辨走过来,在大家面前仔细端详,然后从麻辨上取下个牙签来剔牙,那徒弟羞得脸通红。

李师父那个人怪,和其他师父教人不一样。你看似他只是让你练拳,不关心你,其实不是。

那时候大家平常连功,都是自己练,只有休息的时候才聚在一起。徒弟们分散在各处。有一天,我练完功,旁边的人问,你知道不知道你师父在看你,我纳闷。原来李师父已经看了我多时走了。李师父起得多早,没人知道。有些人想看李师父怎么练功,早早的起来去杏花岭偷看,去了,李师父就已经练完功了,第二天再早点,去了,李师父还是练完了功,你就不知道他起得有多早。那时李师父自己练完功就骑着个自行车到各个徒弟们练功的地方观察,有时候让你知道,有时候不让你知道,你却总觉的李师父在看你练功。

李师父教人长篇大论不多,后来自己带上徒弟了,向李师父请教教人的方法,李师父认为:教拳,讲是一个方面,是要引导你,关键是要示范,要“以身示教”。要让对方从你的身体表现上,话语神情的启发上自己理解,自己从中悟出东西来,然后练到身体上,练出功夫来。那时候李师父讲多是比喻,很少讲大道理,就是要让你自省,让你真真明白了。关键是你怎么理解、体会、琢磨,这是关键。

而且要注意教人的火候:通过看你练,看你身体的外形、身体内的情况来决定。他一下就知道你练到什么层度,你需要补充什么。你到什么层度,需要什么就给你讲什么,补充什么。像讲大课一样讲不行。首先看你外形的劲力顺不顺,外形的架势合不合。外形不顺身内就不合。外形不顺就要调,就要明白“外三合”是什么。“外三合”合不住,劲力不顺,内三合就合不住。你做不到,不到那个程度就不要往下问,问也是白问,从身体上感觉不到,身体反应不出来都是白塔,给你说也是对牛弹琴,知道你接受不了。包括申师父,刘师父教人都是如此,这是咱们门里的精华。

李师父教人是根据具体的人,人的具体功夫层次而进行施教。首先是要选择人。看见不是诚心学习者,不是诚意练功的,一般不和他谈论拳术。不像现在的一些拳师,为了招揽徒弟,捡到蓝蓝就是菜。

李师父教人是有选择的,看见有可能继承自己艺术的人才传授。记得我们一开始也觉得李师父保守一样,后来熟惯了,问李师父:“人都说你保守,真的吗?”李师父笑笑说:“唉!保守甚了,你跟我这么长时间还不知道。艺术这玩意,不是告诉你你就能拿得去的,像你们这些徒弟我巴不得你们一下都拿去,都大成了。可是拳艺这玩意是练出来的,是体悟出来的,告的你再多,你身上没反应,就成了听故事,就成了嘴练拳了,这样的人到处都是,嘴上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可是一动手什么也没有了,那不是糟蹋老辈人的东西?他不练,你给他说什么,我教一个人,就想叫他成功一个人。我告一百个人,他不练,我成了陪他聊天,费那唾沫星子有什么用?”

李师父看到不可教者不教,就是对自己的徒弟也是一层功夫是一个教法,一个阶段是一个教法。首先叫你做的你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到要求的程度,才进行下一步的传授。让你做的你不做,或没有做到家,李师父就不往下教。你达不到他的要求,达不到标准就不给你往下讲。你要问,师徒之间时间长了,有情分了,面子上抹不开,就和你打哈哈,或者讲故事岔开。

李师父教拳很严格,首先看你练得拳架定型了没有,给你讲过的毛病,下次来了你没改掉,你再问也不给说。但是看到你实心实意的练功,你练得不好,自然会根据你的实际主动指点你,而且看你身体变化到一定程度,看你定了型了,你不问他也主动过来教你下一步的练法。李师父认为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一次让你定了型,以后就不用再改。学了哪么多,定不了型,结果回过头来再改,还是白学,结果是没有学成的时候,也找不到内功,想图快,实际还是慢。一次就要让你过了关,成形了,定了型再往下进行,实际就快得多。而且李师父在用法的示范上劲力非常巧妙,用的劲力和讲得劲力结合很恰当。所以现在自己也教人,想起李师父能这样做,真是不容易,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李师父能这样做对内家拳功夫形成的过程是十分清晰的,对内家拳功夫的形成到实际应用的道路是很清晰的,这没有相当经验,感悟、体会是很难做到的。

在学拳架和练功夫上,李师父认为练拳主要是为了求功。常说:“人家过去一个劈拳连三年,两年半的徒弟就要赛霸王呢。练了一个劈拳就要成名呢。是通过练拳,改变身体,提过自己的素质,形成内功,增加寿命,用于竞技,老辈们常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拳就是学意呢,拳架有多少,你能学得完?”所以练拳不在于练得拳架动作多,而在于能不能通过练拳架出功夫。所以开始练拳不能练得样式太多,而是抓住一个拳种。太极、形意、八卦、南少林为什么要分开,就是要求先在一个拳种中进行练习,得到一个拳种的功夫,其他拳种的招式自然一学就会。而且在一个拳种中要选者一个架式进行练习,一个架势的功夫劲力找到了,其他架势的劲力也就不难找到。所以练拳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拳架的练习改变人的身体,通过四肢躯干的整体劲力的形成带动身体内部的变化,最后形成内劲,也就是“六合”“四稍齐”的劲力。也就是郭云深说的身体由“后天”返回到“先天”。

李师父爱说:艺不传六耳。人们常常误解为保守,误解为有意神秘拳术而得利。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而是李师父也是咱们这门教人的方式,保存拳术纯粹,珍爱中国武术的方法。

现在的拳谱知识人人都知道,都会讲了,可真真用身体悟到的有多少。艺不传六耳,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不是说不教人,是怕人听上以后,自己又实际不明白,当故事的胡诌,走捷径,不练功,和靠自己的个人想象胡练功。第二层的意思是说每个人身体变化的层度,功夫的层度不同,所以问题也不一样,需要纠正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样。给他说的东西,你不到那个程度就不适合你,你听了就没什么用,甚至影响你的功夫长进,所以要因人而教,这样才能对长功夫有用,才能教一个成一个。有的师父为了显示自己懂得多,空泛的背拳谱,长篇大论,结果把教拳变成了小说演义,结果是害人害己,误人子弟,所以说“十个艺人九不知”,不是说不知道拳谱讲什么,而是说身体上不能体会拳谱所讲的意义,结果磨灭了内家拳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所以传拳不只是口传,更重要的是身传,是“以身施教”,才能使人真真认识中国的拳术。有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只知道哗众取宠,只会用虚假的架势迷惑人,结果反而妨碍了真真中国武术功夫的传播,所以不明白的就不要乱说,自己没做到的,没有体悟到的就不要轻易批评别人。所以不可硬传,也不能误传,不传中国功夫反而可以净化,而误传反而使中国功夫变得迷离,最后失去中国功夫。人们都说武术是国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可你在乎就是国家的遗产,就完了。就成了一句空话。而练拳者在乎就得出东西来了,不在乎就当故事讲了,就把老辈们的东西糟蹋了。

所以,敬重拳艺也是咱们门里的传统,就拿李师父,申师父、刘师父来说,从十几岁练拳,到八九十逝世,不管生活遇上什么坎坷,终身不断,严肃认真可见这种热爱民族文化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