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书之源——章草

 沌沌 2010-10-26

    文字的创造印证着人类的文明和智慧。在汉字的创造中, 其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不仅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 同时, 还隐喻着某种神秘的指向和意象。日、月、星、辰、草、木、花等, 这些一草一木一花一物的自然物象在汉文化里都蕴涵着上天赐予人类的某种神示, 并在汉字与汉文化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 汉字及汉字的书写不仅一直让中国人痴迷, 而且也吸引着许多西方人的好奇审美眼光, 有人预测,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风靡全球的时代。
    在汉字诸书体书写中, 草书可谓最能抒发人性灵和情感的书体。那么草书是何时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也许我们要追溯到遥远的2200多年以前的西汉。
    事实上, 历史上的任何一种书体的演变, 都因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变革和文化的进步而变化。汉代统治者重视文化, 在政治思想方面控制比较宽松。我们无法想象神秘莫测的草书在汉代却是一种很时髦的书体, 以至书写草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像现在的全民炒股和人人都会唱卡拉ok一样, 草书在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广为流行。虽然科考和政绩不以字好坏而论, 然而, 趋之者甚笃。“草书之人, 盖伎艺之细者耳。”草书至此开始演变为由官吏和书手书写向文人化以技艺显示自身文化修养为文化形态的转化。
    赵壹在《非草书》中推测, 草书起源秦末, 但无论是秦末还是汉初, 至今尚无出土的实物证实。在西汉早期简帛上的隶书, 有的偏旁部首出现简化和连笔。从居延和敦煌出土的汉简中看, 成帝时已有某些完全草化的汉字,这些字体有隶书的笔法尤其是捺的雁尾写法, 而且形体偏横、字字独立、用笔方圆结合、圆润敦厚、笔画简省、使转略有连带、姿态顾盼生动、动中寓静。由于它区别于魏晋以后连绵纵逸、挥洒自由的今草, 被后人称为“章草。
    西汉末年, 草书终于演变成了一种汉字书写字体, 并在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广为流行并成为纯粹的书写行为。有专门书家从事书法, 从少数的记录员发展演变为士族阶层必修的功课成为书家把书写艺术作为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见证, 并成为文化的表征。我认为这是汉字书法史上创作主体的一个重要转换, 从此书法不再是实用传达指令、记录各种思想的工具, 它还具有表情达意和艺术欣赏的价值, 成为一门真正的汉字书写艺术。“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 圆不副规;抑左扬右, 望之若崎。辣企鸟践, 志在飞移;狡兽暴骇, 将奔未驰。”所有描写的这些字势和字态, 不是能够提前摆布好的, 而是“机微要妙, 临时以宜。”这是对心性情感的强调, 指出艺术创造的表现是未知的, 艺术在不可知中创造出美妙、幽玄的景象, 来慰藉人类的精神生活。
    我在品读临习中, 常常惊叹于远古先辈对天地万物尤其是人性灵的观察捕捉得准确和通透。蔡邕《笔势》中“书乾坤之阴阳”的说法, 对于书法艺术在黑白世界里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的点睛之笔和书法应该营造博大气象的点化, 让人拍案称绝惊叹不已。
    “凡人各殊气血, 异筋骨。心有疏密, 手有巧拙。书之好丑, 在心于手, 可强为哉?”一语道破书法艺术不唯功夫, 在于心手双畅, 不可强为的奥妙。将心悟提到相当的高度, 并强调心性疏密的不同, 手法巧拙的优劣。
    灿烂辉煌的汉代, 开启了书法文人化倾向, 造就了中国史上第一批以书法名世的书法家, 从此, 文人不仅可以以学问华章名世, 也可以以书法艺术传名。草书家刘睦、杜度、崔缓、张芝等开启了以书名传世的先河。杜度为草书名家, 是崔缓、张芝的老师, 然而由于时代的久远, 他们的墨迹均不见传世。直至魏晋才迎来了章草繁荣昌盛的时代, 皇象、索靖、卫瓘、陆机是魏晋时期的章草代表书家。
    皇象, 官至侍中, 青州刺史, 代表作《急就章》, 以明正统年间吉永水扬政据叶萝得颖昌本幕刻的《松江本》流传最广。此帖线条敦厚, 圆润遒劲, 笔力沉着俊气, 笔势稳中寓险, 结构宽博雍容, 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审美。
    索靖, 以下有专节品赏。
    卫瓘的《州民帖》存于北宋初年的《淳化阁帖》, 此帖点画生动奇险, 风格俊逸。用笔上更加强调提按, 结体上趋向简约, 是章草向今草、尺犊文人化过渡的代表作。
    陆机, 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有《文赋》传世。书法代表作有《平复帖》。《平复帖》是现存较早的墨迹, 字迹充满诗意的氤氲。

1.jpg


    汉以及魏晋遗留下来的章草均为尺犊, 写好尺犊需要指与腕的结合, 仅用指, 起、收、转、提、按等动作能做到精微, 但会略失神采。若仅用腕, 线质会充满神采, 而精微失之, 指与腕结合, 才能做到精微与神采具佳。
    古楼兰出土的汉晋残纸,居延汉简, 敦煌竹简, 武威医药木犊等, 用笔的提按顿挫相对加强, 点线之间呼应关系密切, 点画省略, 轻松自然。
    章草经历了初始、发展、成熟期的不同阶段。东汉及魏晋是张草发展的鼎盛期, 一大批文人化书家诞生。如东汉末年的张芝、吴国的皇象, 西晋的索靖, 陆机等, 他们的遗世作品点画充满个性, 在表情达意方面更加丰富, 气息高古朴茂、醇厚、雄奇、俊逸、典雅。从字形用笔到审美形式,从原来的实用“庶民化”无意识审美书写, 向“文人化”自觉艺术审美书写的多样性和人文个性化发展, 可以说是从陆机的《平复帖》开启的, 以及王导的《得示帖》, 王羲之的《豹奴帖》、《远宦帖》等尺牍中均可显示其文人个性化的艺术审美特征。

2.jpg


    章草在经历了繁荣期后渐趋衰败, 虽也有隋代的史孝山的《出师颂》以及元代的杨维贞《张氏通波肝表》等代表作传世, 但毕竟是屈指可数。《出师颂》是典型的文人性情书写。章草典型的反捺、顿笔、重笔已经逐渐淡出。杨维贞的《张氏通波降表》章草艺术风格在保存了隶意草化的基础上, 揉进了楷书的笔法和意象, 结体上更加俊俏, 用笔上更多了一些个性化的笔情墨意。尤其是到了近现代, 大量文物汉简、帛书、尺牍的发掘出土, 为章草艺术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创作提供了古典文本的依据, 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近现代章草书大家如沈曾植、王世镗、郑诵先、沙孟海、谢瑞阶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