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人养生法则要点

 舸可河 2010-10-27
 

男人养生法则要点 

   男性的养生法则,是建立在对男性心身特点的熟悉之上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①补肾葆精;②养阳益气;③调养神情;④调理脏腑;⑤避除六*Yin*;⑥不妄作劳;⑦合理饮食;⑧摒除恶习。兹分别简述于下。
  一、补肾葆精
  (一)肾精与男性健康
  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肾精在男性健康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具体体现在:
  1.精足则气充、神旺:祖国医学认为,精可化气,精足则气盛;精可益神,精满则神旺。正如《东医宝鉴?内景篇》说:“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而少病。内则五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耳目聪明,老当益壮矣”。若人不能积精葆精,使精妄泄,则难免神气失聪,“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
  2.精可助阳,精满则思欲:《寿世保元》:“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精盛则思室,血盛则怀胎。”精是性欲产生的物质基础,男子性欲的旺盛与否,以及阴茎的勃起,除了阳气的激发,命门之火的温煦之外,肾精充足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肾精亏乏,则火衰阳虚、性欲淡漠、阳痿无子,接踵而来。
  3.肾精充盛是男子排精的先决条件:排精是男子特有的生理现象。它不仅是男子自身性欲望的发泄,关乎其生理和心理平衡,而且对后代的繁殖也有重大影响。因此,《养生辨疑诀》说:“精留于身则身生,精施于人则生人。移此精气,结彼元气,彼即成于形。”假如肾精不足,不仅危害自身,而且影响后代的产生和禀赋强壮。
  现代医学认为,精液中含有大量的前列腺素、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如锌)等重要物质。前列腺素存在于人体许多重要器官和组织中,如脑、胸腺、骨髓、肾、肺、虹膜、胃、肠、神经等,它能帮助控制炎症、血压、血凝块、平滑肌的活动以及神经冲动传递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的机能,有着广泛的影响。前列腺素不足,就会促成上述器官系统发生病理变化而加速衰老。锌是构成*Ren体多种蛋白质所必须的,而蛋白质则是构成*Ren体组织的重要成份。过于频繁的失精,则可使脑垂体前叶功能降低,反馈性导致睾丸萎缩。睾丸萎缩又会促进早衰,难怪孙思邈指出“凡养生,在于爱精”,“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二)补肾葆精的法则1.节欲存精法:肾精的亏失,多由房室不节所致。因此,节欲葆精至关重要。少年男子应晚近女色,“待壮而婚”,不可“破阳太早”,耗伤肾精。“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言之疾。”
  (《寿世保元》)婚后男子应节制房事,行房有度,不可终日纵欲。及至老年,纵使阳事辄盛,必当慎而抑之,不可纵心恣意,倍力行房,“火将灭更去其油”。“其人衰者,更宜慎之”。2.饮食生精法:饮食是精液生成的原料。《内经》认为“精生于谷”。肾所藏之精,只有得到后天饮食的水谷精微不断化生,方能泉源不竭。数千年来,人们积累了大量的饮食生精的经验。。诸如龙凤球、金鱼大虾等美味佳肴和龙马童子鸡、红枣鱼肚、熘核桃肉等风味小吃,以及一些生精强精饮料,深受男士的喜受。明代医家龚廷贤,对男子精亏诸症,主张拣小雌鸡两三只,每日用人参煮米喂养,待鸡生蛋,每日食蛋三五个,不过百日,立见功效。可谓饮食生精的良好方法。
  3.调神益精法:中医学非常重视精与神之间的关系,认为精与神密切相关,互为影响。精可养神,神可益精。积精可以全神,宁神可以保精。因此,男子只有思想清静,少思寡欲,戒除杂念,调神畅志,方能精气内守,不易外泄。“若人恬淡,则神安魄清,意安魄宁,精不走失;若人躁竟,则神疲魄浊,意乱魄散,精遂溃耗。”(《食色绅言?男女绅言》)“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充分说明了保精养精必须养心安神的道理。
  4.秋冬养精法: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体与之适应,才能生生不息。秋冬之时,万物敛藏,男子此时顺应时令收藏之势,养精蓄税,收藏精气,不使外泄,是谓秋冬养精,尤以冬节房事最为重要。只有秋冬固护阴精,才能为春夏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否则,正如《内经》所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5.药物补精法:历史上的许多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发现,许多中草药能够直接补充肾精,增进健康。明代大医家张介宾尤其推崇熟地,认为其“以至静之性,以至甘至厚之味,实精血形质中第一品纯厚之药。”(《景岳全书?痘疹诠》)清代闻名医家叶天士则主张用血肉有情之品朴精,并常用鹿角胶、龟版胶、牛骨髓、紫河车、鱼鳔等以填精补精。当前临床应用的补精药物更为广泛。
  需要强调的是,肾精不可过寒,摄养必当暖和。正如《女宗双修宝筏》所说:“男子以精为本,女子以血为本。精以暖旺,血以凉生。知此,则知所以养矣。”实际上。精血之性均喜温,但精与血比,其性更加喜温恶寒,放男性养精补精当以温法。
  二、养阳益气
  (一)阳气与男性健康
  1.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景岳全书?大宝论》)《素问》也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在人的生长寿夭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男性的强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阳气是否旺盛。
  2.阳气维持男性特征:按照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男性禀赋着自然界的阳气,女性禀赋着自然界的阴气,男性特征的形成和发育,正是阳气作用的结果。现代实验研究发现,肾阳虚时,男性的睾丸重量下降,组织退化、功能低下,通过运用温阳益气的药物可恢复正常。这就说明阳气具有维持男性性腺性征正常水平的能力。
  3.阳气激发阴茎勃起:阴茎勃起是男子性功能的重要标志。影响阴茎勃起的因素固然很多,但阳气具有决定性的温煦、推动、激发和促进作用。阳气旺盛,则阳物发育成熟,阴茎勃起迅速持久,举而有力;反之,阳气衰弱,则阳物发育不良,阴茎萎软无力;即使勉强挺举,也难免房事暂短。
 
倘若阳气亢盛,相火妄动,失去制节,则阴茎持久不倒,反为强中。可见,阳气正常与否,直接决定着阴茎是否正常勃起。
  4.阳气激发排精:阳气在男性精液的生成与排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阳气旺盛,既能化生精液,使精液充盛;又能温煦精液,使其不寒;更能统摄精液,归于精道,以免早泄、滑精。男子射精,则赖阳气激发、推动,方能实现。若阳气不足,则临事不射精或射精无力,精难射远。如清陈士铎《辨证录》:“交感之时,妇人正在兴浓而男子先萎,阳事不坚,精难射远,人以为命门之火衰也,谁知阳气之大衰乎?”
  5.阳气卫外抗邪:《素问》云“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由于阳气的温煦作用,才维持了正常的体温,调动了机体的活力:更由于阳气抗外邪的作用,人体才免遭邪气的危害,保持与四时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协调关系,维持动态的生理平衡机制。所以,阳气旺盛,固护肌表,反抗六*Yin*,“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素问》)若阳气虚弱,则邪气外侵,百病丛生。
  (二)养阳益气的法则
  1.防寒护阳法: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对此,历代医学家莫不重视。宋代医家庞安时指出:“严寒冬令为杀戾之气也”(《伤寒总病论》)教人御防寒邪,摄护阳气。“君子善知摄生,当严寒之时,周密居室,而不犯寒毒。”(《伤寒总病论》)。男性之体属阳,养生贵在养阳,易失者也为阳气,故尤当非常重视防寒护阳。
  2.春夏养阳法:春夏之时,自然之阳气升发,万物生气盎然。此时顺时养阳,衣着宜捂,不可顿减,并要防止过度地贪凉饮冷,损伤阳气。正如《老老恒言?燕息》所云:“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3.饮食生阳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饮食中的辛甘温热之品,大都具有生阳助阳之功。正如《素问》所说“辛甘发散为阳”,诸如葱、姜、荽、蒜,枣、花生、羊肉之类食品,皆能助人阳气,发散阴寒,许多民间传统的小吃和菜肴,都是饮食生阳法的具体应用。如生姜粥、羊肉粥、当归炖鸡、核桃仁炒韭菜、白糖蒸大蒜等,男子若能经常食用,必定会资助阳气,增进健康。
  4.气功按摩法:祖国医学中的气功和按摩术,许多具有明显的益气养阳作用。例如:气功中的内养功、铁裆功、大力功、提肾功、回春功、壮腰健肾功等**,经常坚持锻炼,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各种按摩术中也有不少益气壮阳者,深受男性青睐。如提高性功能的按摩术、益肾固本按摩法、吊精架等,值得推广和研究。
  5.药物补助法:补气壮阳药物在男性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诸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蜂蜜之类的补气药,以及鹿茸、巴戟天、仙茅、*Yin*羊藿、杜仲、菟丝子等壮阳药,其作用可靠,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许多益气壮阳的中成药,如金匾肾气丸、龟龄集等,颇受国内外男士的赞誉。一例,以阐明中药壮阳益气的神奇之功。
 
清代石文烯的《卫生编》中记载:“昔老人七十无子,服此方,连生三子。房事频多,其妻难受,将九撤之于地,一公鸡抢食之,每日赶母鸡百余次,将母鸡头上毛尽嘬去,故为秃鸡丸。”其药物组成如下:人参、丁香、莲花、益智仁、干山药、沉香、甘草、远志、五味子、穿山甲、蛇床子、地黄、肉苁蓉、大附子(炮制方法与药量略),以上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温开水或酒送下十丸。
  三、调养神情
  ( 一)神情与男性健康
  1.神情分属五脏,统主于心:神,包括神(心神)、魂、魄、意、志、思、虑、智。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表现。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神与情志分属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心藏神,在志为喜;肝藏魂,在志为怒;肺藏魄,在志为忧;脾藏意,在志为思;肾藏智,在志为恐,神情虽分别由五脏所产生,但总主于心,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因此,正常神情的维持,是五脏尤其是心的功能体现。
  2.神情偏激伤害五脏:五脏功能正常虽有助于调谐神情,但神情偏激也会伤害五脏。《内经》早有思则伤脾、怒则伤肝、喜则伤心、悲则伤肾之明训,说明神情不调又常是五脏疾病的病因。3.神情不调男病蜂起:神情在男性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诸如阳凄、遗精、早泄、房厥、睾丸疼痛、疝气、肾岩(阴茎癌),以及乳疬、乳癖、乳衄、乳岩( 乳腺癌)等病症,都与神情失调有关。如《灵枢?本神篇》云:“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惧怕,流*Yin*而不止,惧怕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痿厥,精时自下”。说明过度的惧怕思虑可致遗精。 (今举秃鸡丸 949健康网 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