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味子临证运用偶得

 11jiuge 2010-10-27

【关键词】  五味子 干燥综合征 脑动脉硬化症

       中药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性解》云:“五味子,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且都有咸味,五味具备,故名。”而五味之中,以酸味为主。笔者利用其味酸入肝的特点,临证小有收获,兹述验案于下。

    1  干燥综合征

    张某,女,43岁,2006年8月24日初诊。自诉口干3个月,舌齿粘腻,讲话时需频频饮水,两目干涩少泪。查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核抗体均呈阳性,胸片、胃镜检查未见异常,确诊为干燥综合征。曾服数十剂滋阴润燥中药,并含服西瓜霜含片,点滴珍珠明目液,起初略有小效,之后疗效不显,且逐日加重,心急如焚,情怀不舒。追询得知,平素性情急躁,月经先后不定期。就诊时口干口苦,舌齿粘腻,两目干涩,大便干结,舌光红,脉弦细数。中医属燥证范畴,治疗从调肝润燥入手,以冀应手起效。方药:五味子20g,乌梅15g,甘草10g,绿梅花10g,牡丹皮10g,栀子10g,生地黄15g,麦冬10g,玄参15g,北沙参10g,郁李仁10g,5剂后,口不苦,大便通畅,日饮水量明显减少。效不更方,上方继服5剂。其后以上方化裁治疗月余,临床症状消失。

    按: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讲:“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治病必求于本,该患者因性情急躁,肝郁化火,火热伤津,同时,肝气郁结,气不布津,故见口干等诸燥症。前医舍本求末,见燥治燥,单纯滋阴生津,扬汤止沸,初见小效,而最终惘然。经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酸泻之。”故以五味子为君,乌梅为臣,配以甘草,酸甘化阴,泻肝之有余而补不足;绿梅花味亦酸,入肝理气,以助肝用;牡丹皮、栀子清肝经郁火;生地黄、麦冬、玄参、北沙参滋阴润燥,所谓“燥者濡之,以治其标;郁李仁润肠通便。全方标本兼治,疗效尚理想。

    2  脑动脉硬化症

    李某,男,78岁,2006年9月16日初诊,自诉头晕6月余,查TCD脑血流速度减慢,脑CT示脑萎缩,未见梗塞及出血灶。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小动脉硬化,考虑“脑动脉硬化症”。口服“脑复康”、“西比灵”月余,病情无明显改善。既往高血压病史。就诊时头晕耳鸣,两目酸胀,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考虑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型眩晕,拟五味子合杞菊地黄丸化裁,方药:五味子30g,熟地黄20g,山茱萸10g,山药10g,白菊花10g,枸杞子10g,蝉蜕10g,钩藤15g,怀牛膝15g,并嘱忌烟酒辛辣食品。服上方7剂,两目不胀,头晕有所改善,仍有耳鸣,后继以上方化裁,前后治疗月余,症情基本控制。嘱继续以五味子煎汤送服杞菊地黄丸1个月以兹巩固。

    按: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又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该患者年逾古稀,肝肾之阴皆已亏损,以肝阴亏虚为主要表现。肝阴不足,肝阳上扰清空,则头晕耳鸣;目为肝窍,失阴津滋润,阳热循经上扰,则两目酸胀;弦脉主肝,细主阴亏。故重用五味子养肝阴;肾为诸阴之本、诸水之源,合用杞菊地黄丸滋肾水以涵肝木;考虑肝为刚脏,不宜过于重镇,该患者目前无动风之虞,且以蝉蜕、钩藤轻灵之品平肝潜阳;怀牛膝补益肝肾而引阳下行;炙甘草调和诸药,合五味子化阴。全方养肝阴,潜肝阳,滋水涵木,导龙入海,疗效颇佳。

    3  结语

    五味子具五味而酸味独重,临证每喜用之。《金匮要略·脏腑经脉先后病脉证治》云:“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酸泻之。”张仲景出于酸味入肝,可以补肝体,而《内经》则基于酸性阴柔,可以缓肝急的理论,二者合言,即所谓酸补酸泄之法。在临床上,针对肝体不足而用有余的疾病,可以敛上亢之阳,缓刚烈之性,静欲动之风而获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