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鸣虫

 墨记烟斗客 2010-11-01
这虫子叫“金钟”,鸣虫的一种。

1.油葫芦
  油葫芦是蟋蟀中最大的一种,是老资格的鸣虫,畜养历史最长,畜养的人也最多。在古代最早提到鸣虫畜养的《开元天宝遗事》中,就首先提到了蟋蟀。虽然这则资料中只是笼统地说天宝宫女“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没有说明到底是油葫芦还是其他种类的蟋蟀,但因为油葫芦在蟋蟀科中数量最大,而且鸣声最具悲切感人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唐代宫女们所养必然包括油葫芦。也就是说,油葫芦作为鸣虫畜养玩赏,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说它是“老资格的鸣虫”是不为过的。

2.蛐蛐儿
  蛐蛐儿即斗蟋,南方人称为“促织”,是一种最常见的蟋蟀。它的最大特点是两雄相见能够搏斗,场面颇为壮观,所以名气也最大。人们一提到蟋蟀,往往就想到蛐蛐儿,想到能够格斗的特点。其实蛐蛐儿不等于蟋蟀,只不过蟋蟀的一种。蛐蛐儿既善斗,亦善鸣,所以也被作为鸣虫畜养;但它在鸣虫中的地位,却远不如在斗蟋蟀之戏中“显赫”。原因很简单,蛐蛐儿的名声不如油葫芦受欢迎。所以在清代末年,冬天的蛐蛐儿反不如油葫芦值钱。

3.金钟儿
  金钟儿畜养始于明末, 按金钟儿有两种,一种黑色,另一种浅褐色,形体也有所不同,实际上是同名不同种的两种鸣虫。根据描写其“有虫黑色,锐前而丰后”的特征看,古代所说的金钟儿就是现在北方人所说的金钟儿,而现在南方人所说的金钟儿则是另外一种。

4.蝈蝈
  蝈蝈是鸣虫的一大宗,与油葫芦的地位不相上下,喜养者极众。畜养蝈蝈的最早记载见于袁宏道的《促织志》,但实际上要肯定早于明代。《诗经》云“嘎嘎草虫”,我怀疑“草虫”即蝈蝈,“嘎嘎”正与蝈蝈的鸣声相近。朱熹注“草虫,蝗属,奇音青色。”正是指蝈蝈。宋代已有人开始畜养纺织娘,其中就包括蝈蝈。因当时尚无“蝈蝈”之名,宋人将其与纺织娘混为一谈。其实到明代时仍有人认为蝈蝈乃纺织娘异名,袁宏道的记载中就说“有一种似蚱蜢而身肥大,京师人谓之聒聒,亦捕养之;南人谓之纺织娘”.这当然是不对的。蝈蝈与纺织娘在体形、体色上虽有相似之处,但翅膀一小一大,差之甚远;鸣叫声也完全不同。古人论虫,往往张冠李戴,混淆不清,这并不奇怪。蝈蝈有幸,在清代曾受到几位“天子”的垂爱。乾隆皇帝又一次到京郊西山游赏,听到满山蝈蝈的叫声,诗兴大发,遂成诗一首。诗云:“啾啾榛蝈抱烟鸣,野黄云入望平。雅似长安铜雀噪,一般农候报西风。蛙生水族蝈生陆,振羽秋丛解促寒。蝈氏去因错注,至今名象混秋宫。”前四句写山野里的蝈蝈叫声令他想起了古代京师长安铜雀之典,后四句纠正前人不该将蝈蝈错注为蛙。清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宣统,自幼便喜养蝈蝈,可谓得祖宗遗风也。京师百姓也深受此风之影响,对蝈蝈有特殊的爱好,至今犹然。

5.纺织娘
  纺织娘又名筒管娘、络纱婆、络丝娘。古称莎鸡、络纬、梭鸡。“莎鸡”之名出现甚早。纺织娘作为鸣虫人工畜养有很长历史,起码在宋代就已经出现。

6.扎嘴儿
  扎嘴儿是一种形似蝈蝈儿略小的螽斯科昆虫,南方称为姐儿。

7.金铃子
  金铃子又名“唧铃子”,属蟋蟀科昆虫。形似蟋蟀,然要小得多。

8.黄铃
  黄铃也是一种南方鸣虫。于金钟子属同科近支,主要产于安徽、江苏一带。

9.墨铃
  墨铃在昆虫学中称黑针蟋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