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友日志-让我们开始口述记录的工作吧

 昭阳难得糊涂 2010-11-05

爱生园的秋山荣吉先生患癌症住院,膝盖以下的左腿做了截肢手术。由于癌细胞已转移到左大腿的淋巴结,今后他还需要继续抗癌的治疗。经过这般折磨,不知道秋山先生的体力如何。近藤宏一先生已过世,韩国的金新芽先生也在两年前突然走了。听说在中国与原田燎太郎一直保持联系的岭后村村民们,这七年原来的14位村民只剩下了5位。 如今,这些与我们保持私人关系的人们正在...

    爱生园的秋山荣吉先生患癌症住院,膝盖以下的左腿做了截肢手术。由于癌细胞已转移到左大腿的淋巴结,今后他还需要继续抗癌的治疗。经过这般折磨,不知道秋山先生的体力如何。近藤宏一先生已过世,韩国的金新芽先生也在两年前突然走了。听说在中国与原田燎太郎一直保持联系的岭后村村民们,这七年原来的14位村民只剩下了5位。 

如今,这些与我们保持私人关系的人们正在一个个离去。我想,至少要把这些跟我们有交往的人们,作为文字记录要把他们的个人历史保留下来。他们很多人和我们有着四十年以上的交情。遗憾的是,虽然听过他们零碎的历史,却并不完整。不过,也正是与他们保持着联系的我们,才更有可能听到更多的事情吧。通过口述记录,我也希望调查了解开展的系列活动,及其带来的影响。

    基于此,我们决定于2011年秋出版关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康复者的口述记录集子。计划在今后一年时间里完成这项工作。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口述记录活动的目的

谈到麻风病问题的根源,离不开人们对美丑的感觉。砢碜”“邋遢”“恐怖这样的感情,往往仅仅是看了麻风病患者一眼,因为他们不一样的地方。每个社会都有排斥这些不一样的人群的历史。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不论国别,都有共通之处。可以说这也是超越了时空的国际性问题。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参与面对这个问题,让我们的信念超越国境,就能够将遥远的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

虽然问题根源相似,但从日本、中国和韩国三国情况来看,麻风病患者与各自社会间的关系又不尽相同。而且,时代不同情况各异。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区别,才能从麻风病人的立场去观察和思考各自的社会问题。

遗憾的是,由于几乎没有留下麻风病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记录,让我们无法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分享彼此经验。那些珍贵的历史并不能反映在统计数字的表面上,而是留在了村民们的头脑里。今天,我们如果不能用口述记录的方法将这段历史保存下来的话,那么这段珍贵的人类记忆将可能被永远地遗忘。

工作营这种绝好的交流手段,使我们与村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为口述记录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

请大家想像一下,再过十年这些历史就要消失了。让我们在日本、韩国和中国马上开始各自得口述记录工作吧。

 

关于韩国的情况

20098月,在韩国庆尚南道河东郡的麻风病康复者定居点(注1:以下简称定居点)永信农庄的一次工作营中,有几位营员走进了村代表尹窦库(音译)先生的家。7月份一场洪水引发的泥石流冲毁了尹先生家门前的猪舍,使尹先生损失200多头猪。谈起当时灾害的情景,尹先生和妻子神情很平淡。那一天下暴雨,正巧尹先生一家人在对马旅行,所以很幸运地躲过了灾难。如今,尹先生年富力强,热心参与公共活动。当他了解到关于定居点的历史和资料正在一点点消失的情况,没过几天就叫来河东郡的公务员金成彩先生介绍给我们认识。金成彩先生负责将村里的旧医院改建成郡立图书馆的项目。于是,尹先生和金成彩先生两人开始策划如何保存麻风病资料及展示等工作。河东郡在地理上交通有些不便(位于韩半岛的最南端的中间位置),因此在这里建起公立图书馆将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

    在永信农庄工作营中,虽然我们也总结了村里的大致情况,但关于个人历史的整理始终没能结束。一同参与口述记录工作的忠南大学助麻会的二年级学生吴米娜(音译)对这项工作感触颇深,她说如果开展工作营时能够将定居点历史和村里个人的历史整理成册这种方式形成制度沿袭下去就太好了。村里有人亲历过济州岛事件、庆南泗川的皮都里岛(音译)麻风病患者被屠杀事件、丽水·顺天事件,也有人在日本统治时期建立的国立麻风病疗养所小鹿岛医院中生活过很长时间。定居点的村民来自韩国全国各地,他们的身世与周边村民不同,可以说是韩国现代史的见证人。口述记录工作可以亲自倾听到这段历史,能够从不同的视点来审视历史。这样的过程确实十分有意义。

    2009923是前年过世的金新芽先生2周年忌日。我本来计划这天去小鹿岛访问,但由于甲型H1N1流感而不能进入。回想起金先生生前曾特意将他的朋友们介绍过给我,因此我决定去拜访他们。

首先,我拜访了家住全罗北道益山郡益山农场的金贤洙先生。金先生一直在关注麻风病的资料收集工作。他很担心益山农场已故沈田广先生搜集到的资料,还有柳骏博士家里的文献是否还保存完整。当我谈起永信农庄将要建图书馆的事,金先生马上给沈先生的儿子打了电话。结果电话那头儿还是传来了令人难过的消息。沈先生去年搬家时,除了当时部分资料的一本书和照片,其余的文献资料全被处理掉了。金贤洙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好像受到很大冲击。稍微镇定后,我开始向他咨询关于益山农场的历史问题。金先生取出2A4纸的复印件说,留下的文字记录只有这些了。当时村里的人为了生计已经筋疲力尽,几乎没有一个人养成读书写字的习惯。拥有1100多麻风病康复者,属于韩国最大的定居点就是这样的情况。如果想要再详细了解的话,只有去口述活下来的几个人了。我和金先生约定,今后留下来的口述记录的工作我们一定要通力合作。

    924,我和庆尚南道河东郡的职员金成彩先生会面。金成彩先生介绍他大学的专业是民俗学。我们在一起畅谈关于记录和保存麻风病历史的事情,甚至都忘记了品尝美味的参鸡汤。12月永信农场的图书馆预计竣工。我们谈到,要争取吸引忠南大学和附近的大学生来一起推进这项活动。我把夏天口述记录项目的韩文版交给金先生,希望他能进一步深入推进这项工作,同时也拜托金先生协助整理麻风病个人生活史一事。金先生表示一定要大干一场。

    925访问河东郡永信农庄。在拜访了几位村民后,我与尹窦库先生见了面。图书馆预计占地62坪。尹先生说现在因为是村民代表所以事务繁忙,以后从村民代表卸任后,会把主要精力投到收集资料方面的工作。这一点也证明了大学生组织持续地投入到口述记录这项活动的必要性。

    927在首尔与柳骏博士见面。当柳骏博士跟我讲起益山农场里发生的故事时,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他已经是93岁的老人了。柳博士表示他将保存的部分麻风病资料捐献给河东郡图书馆。现在,柳博士因为肺炎住院正在住院治疗。

  通过韩国的一周访问,让人迫切地感受到如果现在不进行麻风病相关资料的

保存或口述记录的话,韩国麻风病的大部分历史就要消失掉了。今天,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希望我们的理想能够连接在一起,一定将珍贵的资料文献保存下去。我们在韩国的合作伙伴忠南大学助麻会已经成立了口述记录部。如今已经走出定居点,融入到社会的李世用先生,也表示愿意为这项工作而努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永信农庄成立了郡立图书馆。今后我们将以郡立图书馆为基地继续推进口述记录的工作。

注:

1.             定居点:与日本不同,韩国从1960年代起为了让麻风病康复者回归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00多个集体农场。这种定居村落基本上以农畜产业为经济中心,以教会为精神中心。

2.             金新芽:忠清北道的一处定居点忠光农场的领导者,双目失明,热心的基督教徒,前年在小鹿岛去世。

3.             柳骏:  六十年代定居点政策的主导。医学博士。日本统治时期在小鹿岛医院工作。

 

关于中国的情况

    在中国康复村的工作营活动始于20012月。2003年中国大学生首次参加工作营时,开始了零星的口述史调查工作。今天,在大阪丰中市民医院工作的志贺纯子曾在几年前的杨坑村工作营活动中口述过欧先生。2009年底来日的中国JIA工作人员王志伟与原田燎太郎对口述记录工作十分热心。FIWC东海委员会会员日高将博在中国的工作营中也曾配合参与过此项活动。

    前文提到中国康复村的很多村民还没有接受治疗就已相继离开了人世,并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记录。因此,中国的这项工作更是迫在眉睫。

 

结语

早在过去,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就曾开展过口述记录的工作。现在市面上可以看到两本书。一本是由德永进根据日本鸟取县麻风病人的口述完成的《隔离》,还有一本是喜田清取材于爱生园的在日朝鲜人写的《无名岛之诗》。如今我们的工作已经迟于这两位志士二十多年。为什么那时没有做啊?虽然会有这样的遗憾,但今天,我们也只能从现在开始努力吧。

期待着你的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