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的意义--陆游与南郑

 miyasa 2010-11-10

  生命的意义--陆游与南郑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庸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柯察金001◎剑门关景区的陆游浮雕剑门关景区很重视陆游的价值,建有一座专门纪念陆游的浮雕和一座长廊--细雨廊。这幅浮雕刀法较为传神,上面刻有现代书法家林散之所书的陆游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1南宋诗人陆游以寿命之长和著作之丰在中国文学史上称最。他生于公元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卒于公元1209年(南宋嘉定二年),活了85岁,在最有影响的中国诗人中,是寿命最长的。他留传到今天的诗词作品有九千多首,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古代诗人。并且,这还不是他创作的全部作品,据记载,他66岁整理自己的旧作时,在42岁以前写的18000首诗歌中,只选留下了394首。以此来推测,他一生写作过的诗歌,应不少于三万首。诗写得多了,难免良莠不一,就是经过他本人精编过的传世作品中,也有不少平庸之作。他是个有才华的诗人,而且把主要精力也放在吟诗作文上了,居然没有考上科举。他之所以能当上官,是靠别的官员的保荐进入官场的,保荐他的重要理由就是他的诗文写得好。他的这个特长连皇帝都知道,南宋孝宗皇帝曾两次召见过他,予以提拔,据说也主要是他的诗名太盛的缘故。公元1186年(南宋淳熙十三年)任命他为严州(今浙江建德、淳安一带)知州时,孝宗皇帝与他谈完话之后,还特意加上了一句:严州那地方风景很美,便于你在公事之余,吟赏写诗。这位活着的时候就以诗名称世的诗人当时确实也有佳作出手,试举两例:其一,他于43岁罢官于家闲居时写的《七律o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应叩门。其二,他于62岁在首都临安等待新的任命时写的《七律o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睛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诗写得不错,清丽典雅,既把江南水乡风光写得美仑美奂,又反映出了一位传统的文人对待官位既向往、又怕因得不到而丢了面子的自我安慰心态。但是,如果仅仅凭这类充满小资情调的清词丽句和多得吓人的庞大数量的话,是不足以使陆游跻身于中国一流诗人的行列的。那种生前名声很盛、死后却稀松平常的诗人多了去了,如唐代的顾况,还有和陆游同时代的诗人范成大、杨万里等,活着的时候可能要比陆游的名头还响,死后,在文学史上却算不得什么人物,以至于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些人写出过什么漂亮的句子来了。陆游能成为至今仍广为人知的伟大诗人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写出了上述那些反映个人惆怅哀怨的诗歌,而是因为他写就了大量的充满了爱国激情的战斗诗篇,他是以爱国主义诗人的形象屹立于中国文学史之上的,而他的那些作品,几乎都与一个地方相关--陕西南郑。2南郑即今天陕西汉中市南郑县一带,当时距宋金西北边境不远。公元1169年(宋乾道五年),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王炎被任命为四川宣抚使(相当于副宰相级别的西南战区总司令),他将四川宣抚使司的办公地点由四川广元北迁至陕西南郑,以便突进到边境前沿,规划、指挥对金战事。公元1172年(宋乾道八年),陆游被王炎辟为四川宣抚使干办公事、兼检法官(相当于军事参谋兼管法律事务),这时的陆游已经48岁了,但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火热的工作中去,因为,这毕竟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抗金前线。

   陆游在南郑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从1172年3月到任,到1172年10月离开,满打满算不过八个月,但就是这短短的八个月,却改变了陆游的一生。几乎所有的陆游传记作者都认为,南郑的军旅生活是陆游生命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他诗歌创作中的里程碑,用《陆游传》的作者朱东润先生的话说就是:到达南郑以后,陆游的诗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的气概沉雄、轩昂,每一个字都从纸面上直跳起来,诗里充满了坚强的生命力和胜利的欢笑。和北宋名臣范仲淹抱怨军旅艰苦的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苍凉低沉不同,陆游全部关于战场和军旅的诗歌都写得那么高亢有力,充满了战斗的欢乐,他甚至认为,世间最高的快乐就是当兵打仗: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清代的梁启超才称陆游是古来第一的男子汉:亘古男儿一放翁。陆游在南郑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三条翻越秦岭的古道之上,所以他关于南郑的诗歌中频繁出现大散关(在陈仓道上,秦岭北麓)、五丈原(褒斜道的北出口,在今陕西省歧山县五丈原镇,诸葛亮曾在这里屯兵与司马懿相抗,并于此地病逝)、骆谷(应是傥骆道的北出口,今陕西省周至县的骆峪)等等,他诗中的许多地名,如大散关下的鬼迷店、凤县的黄花驿等,今天已不可考证,但应大致分布在这些古道上。他穿行于这些古道上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随同前线部队进行日常的巡逻;二是随小股侦察部队深入到敌方境内,进行渗透侦察。另外,在行军间歇中,也与军士们一同打猎、喝酒。他所行走的路线必须翻过秦岭主梁(如从南郑到大散关),这些山梁的海拔高度均在2000米以上,春季的三、四月份和秋天的九、十月份,经常会下雪,甚至结冰,所以,他的诗中才出现了烧兔驿亭微雪夜,骑驴栈路早梅时,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的句子。不熟悉地理情况的读者想像不出早梅与微雪是如何联系起来,或者是想不明白,在关中平原的3~10月间(这是陆游在这一带唯一活动过的时间),渭河平原如何会有冰雪?其实,沿着这些古道走上一遍就明白了,当汉中南郑县的腊梅盛开时,通向大散关的陈仓古道秦岭主梁上可能正是大雪纷飞,今天也依然如此。而陆游说的铁衣上马蹴坚冰,也可能指的是大散关关沟中清姜河的水坚冰未化,而不是渭河的水。清姜河流下大散关后,在今宝鸡市区汇入了渭河,山上有部分坚冰未化,山下却是流水潺潺,这是秦岭山区独特地理条件造成的。

  002◎大散关秋色历史上的大散关其实是指北起益门镇,南到凤县煎荼坪,长达数十公里的狭长山谷,是陈仓古道的一段。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史记》就曾记载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固关中。因而,这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争夺散关之战竟然发生过70多次。然而它最让人们知名的还是陆游的诗句:铁马秋风大散关。我们于2009年11月登临关楼,拍下这张照片,下面的河谷是陆游诗中曾写到的清姜河,公路为川陕公路,也就是古代的陈仓古道,铁路为解放后修建的入川铁路宝成铁路。如今的大散关关楼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公里处的清姜河沿岸,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陆游所参与执行的任务只是边防部队正常的巡逻和侦察,并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斗,所以,他和辛弃疾不一样,并没有在前线亲手杀过敌人。唯一让他值得骄傲的事件是在一次巡逻的路上,他亲手杀过一只猛虎,这件事让他骄傲了一辈子,到老了还把那个老虎的头骨放在床上作纪念。对这一杀虎壮举,他写过许多首诗回忆,以至于他到底是怎么杀死这只老虎的,后人都搞不清了。有时他说是用箭射死的:南沮水边秋射虎;有时又说是用剑刺死的: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有时又说是用戈刺死的: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不管怎么说,亲手杀死了一只老虎可能确有其事,这大概也是这位诗人唯一一次有战斗色彩的经历了。这期间他写了一百多首诗词,皆是讴歌军旅生涯、抒发报国壮志的,后来,在一次渡河行军的过程中,诗稿掉入河中,大部分散佚,仅只留下了三十来首,这些诗词中有的不错,例如他的一首词《秋波媚o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上半阙描述与军营同僚在边防驻地饮酒的场面,下半阙抒发收复故土的意志,但表达方式蕴藉含蓄,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用直白的话说就是:长安的沦陷故土正等着我们去收复。全词寓豪迈劲健于清丽典雅之中,堪称词中上品。但这些都不是陆游有关南郑诗词中最优秀的,他最优秀的作品是离开南郑以后,在一次次回忆中写就的。

  3公元1172年(宋乾道八年)9月,王炎被调回枢密院,四川宣抚司也随之被撤销,陆游被重新安置到成都府路安抚司做参议官,官阶上没有什么变化,相当于平级调动,但是他心情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王炎的内调,意味着宋孝宗改变了出师北伐、收复故土的国策。他派王炎来四川,建立宣抚使司,本来是想由他来统筹西南军事,待机北伐的,如今以明升暗调的方式将他调回去,并撤销了宣抚使司这一机构设置,说明孝宗改主意了,不打算北伐了。王炎内调的命令下来时,陆游正在四川广元出差,不在南郑官署,他一边策马疾驰,想早日赶回官署,了解情况,一边暗想:这下子北伐的计划该泡汤了,他写诗记录下了此时急切失望的心情:黄旗传檄趣归程,急服单装破夜行。肃肃霜飞当十月,离离斗转欲三更。酒消顿觉衣裘薄,驿近先看炉火迎。渭水秦关原不远,著鞭无日涕空横。然而,他赶回署衙也无济于事,只能是与王炎洒泪相别。十月底,王炎交割公务后启程,返回首都临安。十一月初,陆游也带着家人,动身南下,到成都就任新的职务。按说,从气候条件和生活条件上看,远在后方的成都要比南郑好多了,但陆游的心情却糟糕透了,经行由陕入川的剑门关时,他写下了一首广为人知的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依陆游本人的理想,是想当兵打仗,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在疆场上建功立业,好不容易到了前线,没想到竟这样匆匆收场,难道这辈子就只能做一名诗人了?他怀着这样惆怅,离开了南郑。此后,在余下的三十多年里,陆游一直是生活在抑郁悲愤的情绪中,而在这漫长平庸的岁月中,他最有光彩的精神生活就是对南郑生活的回忆。这期间,陆游总共留下了三百多首回忆南郑生活的诗词,实际写的肯定比这个数量还多。占其作品总量比例虽然不高,但在品质上,却是他全部作品中最好的部分。军旅生涯的艰苦磨炼与壮志难酬的苦闷,融汇在一起,发酵出慷慨悲凉、豪迈激越的诗篇,这些诗歌一扫纤弱的小资气息,质朴刚劲,苍凉悲慨,充满对于大时代命运的深切关怀,不仅是陆游本人最优秀的作品,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中最光辉的作品,我们不妨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略加介绍。

  1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003◎细雨廊这是剑门关景区中纪念陆游的另一个景点,就位于陆游浮雕的对面。我们去参观剑门关时,本是晴空万里,至细雨廊时,忽然飘来一阵乌云,下了一场中雨,山区里的小气候变化之剧烈可见一斑,虽然因未带雨具被淋,但我们还是十分高兴,因为体验了当年陆游的落寞冰冷的心境。此诗作于公元1173年(宋乾道九年)阴历三月,当时陆游已从南郑前线返回成都不到半年,他曾经心灰意冷,无所事事,连最喜欢喝的酒都懒得碰,他甚至以为自己都丧失了喝酒的能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喝了一场酒,而且醉了,醉到失控的程度,脱帽向人大叫,他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还有大醉一场的能力,不禁又想起在青年时渡海吃鲸鱼和去年在南郑杀虎的经历,觉得那才是生命力饱满、有内容有意义的生活。而如今,只能颓废燕饮,酒醒以后,想着逆胡未灭的心事,在灰暗的馆驿灯下,三更天的风雨吹打窗棂,只有一柄随身的宝剑无语伴随着他,这是何等凄清的一幅场景。此后的陆游,在喝酒方面更加放纵,诗人范成大此时来做四川制置使,是陆游的上级,两人本是旧日相识,又都是诗人,所以喝起酒来更没有边儿,为此,有言官以陆游燕饮颓放为由参劾他,结果竟被免官奉祠(就是免去正式的官职,只给一个主管某某庙观的虚衔,发半份工资)。他索性自己起了个名号放翁,以为自嘲。但他喝酒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心中的痛苦,尽管结果总是愁上加愁。在范成大离开四川时,他写诗给范成大,解释自己喝洒的状况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2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此诗做于公元1173年(宋乾道九年)十月,距他离开南郑前线整整一年,他大概是从京城的朋友们那里听到了什么小道消息,说是朝延又有北伐之意,所以写了这首诗,诗中不仅是简单回忆去年在南郑的汉水之滨、秦岭(南山)之巅的战斗生活,而且渴望重返前线,杀敌立功。3观长安城图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此诗做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元年)秋天,陆游50岁,距其离开南郑前线整两年,去年他听说过朝廷要北伐的小道消息没见落实,他的心又冷了,秋风起时,想起前年自己曾经横戈跃马,翻过秦岭,在渭水之滨、金人城墙之下,会见三秦父老时许下的再见诺言,不禁心生惆怅。4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此诗做于公元1186年(宋淳熙十三年)春天,陆游62岁了,这时他被免官后,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老家闲居了整整五年,又有机会可能重新入朝做官,他又想起了当年的往事,真希望朝中能有一位像当年诸葛亮那样锐意北伐的人执政。此诗十分有名,被选入了中学课本,我本人也是通过这首诗,记住了大散关这个地名,后来有机会多次行走到大散关之上,才萌发出写这篇文章的念头的。陆游诗中提及大散关的还有很多,粗略看去,不下数十首,如今的大散关纪念馆出售的旅游资料中,竟然没有陆游的诗集,建议他们认真整理一下陆游的诗稿,肯定可以编一本陆游咏散关的专辑来。5诉哀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此词做于公元1190年(宋绍熙元年)秋天,此前公元1186年(宋淳熙十三年)7月,陆游被孝宗皇帝任命为严州知州,后来又为礼部郎中,在这一年冬天,因写诗嘲讽风月被免官,这时,他已经65岁了,想着自己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再上战场实现理想了,写下了这首悲凉绝望的词,词意浅显易懂,需要解释一下的是三个地名:

  1、梁州:古代陕西汉中、四川一带的称呼。2、天山:不是实指新疆的天山,而是泛指整个北方的国土。3、沧州:水滨之地,一般指隐居之地,不是河北的那个沧州。004◎剑门关关楼剑门关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是由陕入川的金牛古道上第一重要的关隘。李白在其著名的《蜀道难》诗中吟咏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就是此地。剑门关关楼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受到严重的损坏,现在的关楼是在震后重修的,由对口援建的黑龙江省出资重建。这次重建的力度极大,原来的关楼位于川陕公路(即108国道)左侧,而此次重建,则将108国道剑门关一段长达十余公里的路段全部封起,构成一个面积巨大的风景区。(另外从山间打了一条隧道作为108国道的一部分。)故景区内各景点气势恢弘。据导游介绍,这已是第五次重修剑门关的关楼了,这个关楼位于原108国道的路基之上,其左侧的石台是原关楼遗地。笔者曾于2006年参观过剑门关,对当时的格局记忆犹新。如今对着这面目皆非的布局,不禁感叹:沧海桑田之巨变就发生在眼前!四川人民记住了黑龙江人民的援建之情,如今,剑门关景区正在申请国家4a级景区,门票高达100元。但凡是持黑龙江省身份证的游客可以免费参观这一景区。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此诗做于公元1192年(宋绍熙三年)冬天,陆游68岁,这位年近七十的老翁,在江南的风雨夜中,竟然又怀念起二十年前,自己在南郑前线,随军跃马、踏破冰河的巡边往事。可是这时,除了回忆之外,他还能做什么呢?7陇头水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夜挽绿沉枪。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我语壮士勉自强,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此诗做于1196年(宋庆元二年)冬,陆游已经72岁了,大概是乡里在外当兵的小伙子寄家书回来,倾诉了思乡之苦,陆游写此诗寄赠给在陇上服役的同乡后生们,鼓励他们要安心戍边。陇头即陈仓古道所经过的甘肃微县、两当、陕西凤县一带,是陆游在南郑时也曾经戍守过的地方。在诗中,他勉励那些孩子们:男子汉应当志在四方,学东汉马援将军那样,马革裹尸,战死疆场,别像个娘们儿似的,哭哭啼啼想家。在诗的最后,他以羡慕的语气告诉那些年青人:知足吧,还能在这个屈辱的年代为国家执戈戍边,比自己现在强啊,自己这把老骨头更可怜,因为报国欲死无战场!

  这就是陆游,一位到死心如铁的老战士,留给那个时代的青年们的教育,也是他留给历史的最宝贵的财富。4一个人活了85岁,可最值得回味的岁月却只有在南郑前线的8个月;他写了数万首诗,可最为精彩的却只是围绕这8个月所写作的百十来首诗。这件事让我想起生命的意义来了。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尽管在如今灯红酒绿的商业时代,提到生命的意义这类问题很过气,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这个问题,而且弥漫于心,经久不能散去。由此,还想起了中学时学过的以这个问题命名的一篇课文,从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截取的那个段落以及那个段落中最著名的句子,我把它写了下来,作为本文的题记。(也不知今日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是否还保留着这篇文章,真希望它永远保留下去。)保尔o柯察金(可以视作是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的真实形象)本是一个街头流浪少年,是与革命家朱赫来的偶遇,将他卷入了俄国革命的大潮。在革命中,他身经百战,历尽艰辛,革命后已是双目失明、半身瘫痪,他本想自杀了事,但就在自杀之前,他回忆起自己24岁的经历,突然被自己能够投身于这么一场伟大的革命而感动,发现了自己的生命是如此有意义,所以,他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继续以笔为武器,用写作的方式续写生命的传奇。陆游的状况和保尔o柯察金有相似之处,他深刻地自觉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能投身于祖国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哪怕仅有短暂的一刻,也没白活一场。他意识到了这种意义的巨大,并且将其作为一种自觉的使命坚持下去,在暮年时,他知道自己已经永远没有机会走上收复国土的战场,只能这么平庸地老死了,而且国家可能永远不会北伐了。但他还是坚持写下去,坚持回忆他那短暂的戍边岁月,坚持鼓励后来的年青人树立马革裹尸、战死杀场的勇气。他说,自己这样做,已经不图什么别的,只图后来的人知道,在中国的江南,还有他这样一位念念不忘收复故土的老人!(其诗曰:北望中原泪满巾,黄旗空想渡河津,丈夫穷死由来事,要是江南有此人。)感谢陆游,感谢中华民族有这么一位精神上的父亲,他传递了祖国不朽的精神力量,提醒我们想起了生命的意义这么一个严肃的问题。不管这个时代是多么的喧噪,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人生总是在某个时刻会想起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保尔o柯察金告诉我们,投身到人类的解放事业中的生命才有意义;陆游告诉我们,投身到祖国解放事业的生命才有意义;而我从他们的经历中,得出的结论是:值得反复回忆的生命过程才有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陆游的全部后半生,其实都是在回忆中度过的,回忆给他们带来了自豪、感动、悲伤,让他们欣赏、热爱自己的生命,因为它是如此的辉煌、如此的充实、如此的有意义!而我们,想一想自己,生命中有这么一段刻骨铭心、值得反复回忆的日子吗?如果没有,还能在剩下有限的时间中,找到这种机会吗?

   书至此,泪水盈上眼眶,驻笔!ω005◎剑门关将军崖剑门关有两处天然崖壁,很像人像,这是其中的一处,从侧面看,很像一位古代将军的头像。景区导游称之为三国时蜀国大将姜维的头像,因为姜维曾在此与魏兵交战,故有此附会。深度阅读推荐1、《陆游传》朱东润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关于陆游的传记,坊间有多个版本,均不是很理想。此版本是笔者所读过的陆游传记中最好的本子。作者朱东润先生是著名的学者、文学史专家,文笔生动,对陆游的文学作品理解比较到位。不足有二:一是对有些史事考证不够深入,如王炎的去留,陆游因何故被免官等问题,皆语焉不详。二是缺少地理现场踏勘知识,在地理位置上犯有错误,例如,竟然说南郑在秦岭的高处,下边是褒城、骆谷。这与地理事实不符,实际上南郑位于汉水谷地的平原之上。又说陆游到过南郑正面的渭水平原,其实,渭水平原与南郑离得很远,中间隔着几百里宽的秦岭。中国的文史学者,多只注重文献资料的梳理,而缺少现场实地踏勘经历,故知名如朱东润先生者,也难免此微暇,今人读书不可不知。现代交通发达,研究文史学问者,有条件还是应尽量到现场跑一跑,免得再生此类讹误。2、《陆游诗词选》邹志方选注,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一版。陆游的诗作很多,普通读者难读其全集,但是收藏上一本节选本,时不时地翻一翻,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行走在深秋的大散关古道中,囊中有陆游的这本诗词集,会无形中增添许多底气,它让您觉得自己也是个有文化的人,让您能想到为自己的个体生命去寻找一个更为巨大的文化实体做依托,换句话说,就是让您会想起生命的意义这一类严肃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