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冉有曰:“夫子为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冉有对子贡说:“老师会为了 子贡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们是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怨悔吗?”孔子说:“他们选择了仁而得到了仁,又有什么怨恨的呢?” 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为了 【说明】本节亦是紧扣全篇主题的一段对话。在《公冶长》第二十三节中,我们已知道了伯夷和叔齐的故事,孔子对他们的评价是:“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意思是伯夷、叔齐他们两人不念过去的憎恶,哀怨是用在于仰望、冀求之上的。他们用仰望、冀求来祝福周武王能平定天下。而现在孔子在卫国做客,面对着 —————————————————— 【注释】1. 2.诺:(nuò懦)《诗·鲁颂·閟宫》:“莫敢不诺。”《论语·颜渊》:“子路无宿诺。”《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说文》:“诺,应也。”这里用为答应承诺之意。 |
|